優秀的人,骨子裡都有這種思維!(建議所有渴望成長的人都看看)

2020-12-05 一個書生的精神家園

2018年,美國獨立網站Teach Thought通過分析2018年教育行業的訪客網絡行為得出了美國人最關心的教育話題和最熱門的教育趨勢,並發布了《2018年美國教育趨勢》報告,其中名列榜首的就是成長型思維,足見成長型思維在教育上的重要價值。

其實,何止教育,一切成長都離不開成長型思維。沒有成長則教育無意義;沒有成長型思維,則成長無靈魂。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成長型思維(growthmindset)」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斯坦福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著作《終身成長》,她認為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你怎麼思考一件事,決定你的人生軌跡。

01

凡是真正優秀的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成長型思維。正是持續不斷的成長,最終讓他們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或擁有非凡的能力。比如賈伯斯對蘋果手機的極致追求就受到成長型思維的驅使;華為作為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最優秀代表,也與任正非那種不斷揚鞭前進的成長思維有關。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優秀的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成長型思維。比如我的第一位老闆,他剛來北京窮得只能住地下室,因為交不起房租,還曾被房東趕出來。後來他進入蘋果做銷售,不僅努力學習各種銷售技巧,還敢於獨立到各個地方去摸索建立門店分銷的商機。由於他把接手的每個地區的銷售業務都做得很好,最終他成了蘋果銷售高管,在北京別墅有了,寶馬也換了三次。做了幾年,他不滿足於蘋果銷售高管的位置,遂辭職創業。

在深圳呆了三年,他仔細研究各種創業模式,然後又回到北京創業。如今,在國內市場一片寒冬的情況下,在同行業都還沒有做起來的時候,他的運動健康創業項目依然做得風生水起。我向他詢問他創業者最重要的素養是什麼,他以一貫的言簡意賅告訴我:「不斷學習成長。」一次,他見我做事很自卑,就呵斥我:「你怕什麼,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是不斷學習成長起來的。」我絕對相信他的話,因為不僅他自身在管理上的改變令我信服,我在北京遇到的創業者,也無一不是成長型思維高手。

面對新的事業,面對複雜的行情,面對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創業者不具備成長型思維,只會抱殘守缺,只有死路一條。這在當今的創業圈,尤其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創業,已經是常識看法。

創業者如此,優秀的員工也莫不如此。我們公司的一位部門領導,她的前任是一位甩手掌柜,典型的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有事儘量推,有活儘量少幹,一說怎麼做的時候,就喜歡說「以前是這樣做的,現在……」,所以大領導上任兩個月就叫人事勸其離職了。新上任的部門領導呢,大領導安排的,什麼她都幹,項目沒接手過,立馬學習項目運營;需要視頻剪輯,立馬下載軟體學習教程;活動沒做過,立馬加班探討活動方案;銷售同事說銷售不出去,她就跟著銷售跑業務調研。公司凡她經手的事,都認真幹,認真學,認真摸索,半年下來,她成了公司各版塊業務的「萬事通」,全公司都給她徵服了。因為她那種鑽研學習和勇於挑戰的勁,在公司因資金緊缺問題大量勸退員工的情況下,唯獨她漲薪了。

02

這方面我個人的經歷也有點體會。

剛進入高中時,我的學習成績特別差。高一上學期受初戀影響,學習上完全頹廢了,期末考了年級倒數第二名,一下子把我求學的自信心給滅了。「難道我就笨到連那些天天逃學的學渣混混也不如嗎?」我在被子裡流下絕望的眼淚。但迫於父母的期望,第二學期開始我還是老老實實學習了。

一開始只是覺得不努力對不起父母,至於能否提高成績,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但努力兩個月下來,考了全班倒數第十三名,終於長舒一口氣:「寡人終於不用忝列倒數魁首也!」那時,一位老師私底下的鼓勵深深影響了我。他說:「繼續保持成長吧,看好你成為第一名。」看著他不容置疑的表情,我好像發現了深藏在我身上多年但一直不為我知的神力。自那以後,我對「繼續保持成長」的收穫有了隱隱的期待。

隨著科目成績螺旋階梯式上升,班級成績排名越來越靠前,我終於體驗到不斷成長的喜悅和自豪。最開始我每科成績都墊底,比如英語和數學(單科總分150)期末成績加起來竟然不到50分,想想都崩潰。而到了高二下,我所有的學科成績都在班上逆襲了。即使最不穩的英語,也能考到110.有一次,除了英語只考了全班第三名,其他考試科目都考了班級第一名,總成績更是排在文科年級第三名,我因此成為年級最受師生關注的黑馬。

老實說,我現在還為此事得意,它使我感悟到:無論你現在身在何處,處於什麼樣的環境,背負著怎樣的責任,收入是如何徘徊在底層邊緣,你都有機會通過持續不斷的成長來成為更優秀的人。

03

注意,我說的優秀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指某方面的優秀。

全方位的優秀,意味著十全十美。這樣優秀的人,比如柏拉圖筆下理想的哲學家,集強健的體魄、俊美的外表、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深邃的智慧、正義的品質等於一身,幾乎薈萃人世間的所有能力和美德,並完美無缺地表現在生活中。遺憾的是,如此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傳統社會,王陽明一度被認為是集立功、立言、立德於一體的完美聖人,但是當你深入了解其生平學說,也會發現他身上有很多個人的、時代的和民族的局限。

所幸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你大可不必讓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優秀。

誰在生活中巨細無遺地追求完美,誰就會受生活所累,並且很可能拼盡全力卻一事無成。畢竟,凡是為眾人稱道的能力或品質,無一不需要大把的時間來沉澱,而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

我們必須把時間和精力充分用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少數事情上。

你的優秀應該始於少數幾個領域(其他的不必強求),最好是先深耕一個領域。在這個高度專業化並且越來越專業化的社會裡,一定要記住,千招會不如一招精。最實在的通往優秀和卓越的道路,就是讓自己投身於專業、工作、事業或理想。所以真正優秀的人,必須有一個奮鬥的目標,而且最好是終生奮鬥的目標,這樣我們原本松松垮垮的人格和四分五裂的精力就能夠被事業線串聯起來,整合起來。

認定了奮鬥目標,再以成長型思維貫穿其中,那麼即使你的智商和情商都完全佔不到優勢,最終也必能通過持續成長,成為行業裡的頂尖人物或靠近頂尖的人物。通俗點說,就是先讓自己有過硬的一技之長。我想這也是我們普通人逆襲的最好機會。

04

但是觀察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或者想想自己平庸的根源,就會發現,絕大部分人不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是不知道不斷成長對於成功的重要性。可絕大部分人仍是碌碌無為,到頭來又為沒能實現自己的夙願而抱憾終生。為什麼?

一個原因是努力不夠。

努力不夠通常又分為兩種:一是努力的時間不夠長(投入的精力不夠,可以參考「一萬小時成就卓越定律」),二是努力的程度不夠。後者往往表現得比較隱晦,其缺點也更不容易被人看出。有些人看起來很努力,比如每天都會加班到很晚,然後第二天又早早到公司,給人一副勞模的樣子,但一看他的工作結果,與付出很不成正比;有些人則看起來懶懶散散,其實他們比那些只是看起來努力的人努力得多。

還有一種情況,一個人明明很用心很努力,最後仍是成績平平。這是怎麼回事?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成長不夠。

當大家都不努力時,努力的優勢很明顯;當大家都努力時,這時候成長才是優勢。

有些人以為努力就能做好一切,事情遠沒這麼簡單。要知道大街上許多幹體力活的工人都過得很艱辛。他們很努力,卻很難擺脫底層人的命運。這是因為,重複性勞動除了消耗精力外,並不會真正讓人成長(就算有成長,成長的空間也很小,如果不轉行的話)。

但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就像股票市場最有潛力的股份,可能一開始毫不起眼,但最終總能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05

雖然一般來說學科無高低,職業無貴賤,但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盡力讓自己立足於那些越做越有價值的領域(做時間的朋友,而不是滿足於「吃青春飯」),如高科技、學術研究、工商管理、藝術創作等。像收銀員、檢票員、門衛等這類以機械重複為主的行業,乃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儘量避免的。當然,若以機械重複的工作為生,可以通過生活或愛好來培養成長型思維習慣,還可以想方設法在工作中融入成長型思維,不必拘泥。

擁有成長型思維,意味著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還要知道為了實現目標如何一步步來。成長的過程即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是精益求精的過程。

與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相比,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具有歡迎挑戰,擁抱變化,尋找機會,珍視反饋,主動學習,喜歡探索事物,越挫越勇,不斷成長等特點。

海明威說 「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成長型思維的人就具有這種高貴的品質。他們總是關注自我超越,並深信這種自我超越最終帶來的價值,因此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確實具有一種永不滿足的特徵,但這不同於貪婪,而是對自身的高標準要求,並且以永不自滿的進步為樂。這也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應達到的境界。在這方面,「自知無知」的蘇格拉底就是偉大榜樣。

蘇格拉底追求智慧時總是以新知為樂。雖然他並不認為人能擁有像神一樣的智慧,但只要我們不囿於陳規陋見,不斷探求,一定能超越禽獸之軀,無限接近智慧。這對我們成為某個領域的優秀人物很有指導意義。畢竟,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06

滿足於既有成績,進一步的成長就會受阻,這也是很多人提升到一定水平後就無法再進步的原因。大家知道,就像中學數學考試,以100分為例,從20分提升到50分往往不難,從50分到80分加把勁也能實現,從80分到95分奮力衝刺也能實現,從95分到100分則再努力也難以實現。這是因為越往上走,提升就越難。但越是難以達至,其含金量也越高。學科考試如此,一切成長也莫不如此。

越往高階走,成長型思維的價值就越發突顯。剛開始,就像在同一起跑線上,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與不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差距不大,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二者的差距就突顯出來,並且差距會越來越大。

科比布萊恩特選秀時以第13順位的身份進入NBA聯盟,當時很少有人想到這位19歲的矛頭小子能在未來20年的職業生涯中獲得5次總冠軍、2次得分王、2次總決賽MVP等一系列偉大成就,並也因此成為NBA的標杆人物之一。對比之下,特雷西麥格雷迪在天賦更勝一籌,並且一度傲視NBA群英,但直到退役,他也沒有一次打進總決賽,令人唏噓。可能科比的成功有幸運的成分(比如進聯盟就搭檔巔峰期的奧尼爾),但最主要還是靠他個人不懈的努力。這種努力,不是一年半載的突擊,而是整個職業生涯的持續精進。即使到了職業晚期,科比依然在向前輩學習低位單打技術。正是憑藉這樣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科比創造了自己的曼巴傳奇,其影響力至今早已超出了籃球範疇。這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與不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的典型分野。

在英國導演麥可·艾普特執導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中,導演選擇了上層階級、中產階級、工人階級、農民和最底層的窮人等14個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從7歲一直到56歲,每隔七年記錄一次。導演通過記錄14個孩子幾十年的變遷,呈現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人所在的社會階級,往往決定了他的未來,就像老話所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紀錄片在國內也引發廣泛討論,尤其是「寒門難出貴子」的解讀,戳中了我們這個社會階層走向固化的軟勒。

但人生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只會打洞」這麼殘酷嗎?不要悲觀。紀錄片裡的14個孩子,其中有一位名叫Nick的孩子,出生在偏僻的農村,每天需要徒步約6公裡的路去上學,換作其他孩子早堅持不下來。小時候的Nick也沒有顯示出過人的才智或什麼特殊才華,連身邊的朋友也認為他長大後「註定要經營農場」。但是7歲的Nick已經夢想「把世界變成鑽石」。雖然他沒能改變世界,但他通過持續不斷地鑽研科學知識,先是考進了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又成為一名大學工程教授,為自己贏得了廣闊的人生前景。

Nick的成長很有典型性,它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有力印證。而在我們國家,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通過高考打破了階級壁壘的枷鎖。

也許這些逆襲的學子並不了解「成長型思維」這個概念,不知道成長型思維的特點,不清楚關於成長型思維的研究,但他們身上無不流淌成長型思維的血液。成長型思維是一切逆襲者都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

沒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即使一開始是個富二代,也可能被生活耗得精光;而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即使一開始赤貧如洗,也能拾級而上,不斷沉澱,不斷完善,最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然,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上已輸在起跑線上,並且發現自己毫無過人之處(像我一樣),那最好早點相信成長的力量,並將成長型思維的精髓內化成生活習慣。這樣,即使不能笨鳥先飛,飛黃騰達,至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不至於被身邊優秀的人越甩越遠。

作者舒生,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關注教育和自我成長。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骨子裡自信的人,微信上會有哪些表現?看看你佔了幾點
    骨子裡自信的人,微信上會有哪些表現?看看你佔了幾點自信這個詞,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名詞都很熟悉,自信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指的是某個個體對自身能夠自如地應對一些情境的估計。自信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在遇見事情之前能夠對自己的能力進行預判,並了解自身能夠做到。
  • 學習|真正優秀的人,都具備什麼素質
    這些年,我給自己的評價是:「我還不是一個優秀的人,但是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近一年來,被很多人誇「優秀」! 這引起我的思考,何謂優秀的人?真正優秀的人,都具備什麼素質?
  • 成長型思維模式Vs固定型思維模式,你有哪一種思維?
    那麼,兩個在同一起點、具有相似能力的人是為什麼會有不同成就呢?成長中的思維模式在其中影響最大,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心態。固定心態的人相信技能和能力是固定的。例如,他認為自己的智力是恆定的,因此他只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他認為他無法超越這一點,因為他的天賦限制了他。一個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學習和實踐,他可以在任何技能上成長得更好。
  • 優秀的人,都不「大方」
    文/大夢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三寸天堂,那個地方,住的是自己的英雄和理想,還有引導自己向前的榜樣。
  • 對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所有的事都是好事
    運營自己的飲食帳號已經有幾天了,說實話,最大的感受是對運營這事情的前景認知始終還不夠,對於運營來說,自己覺得在框架步驟上是基本了解的,但對細節的把握是不清晰的,對整個運營的過程也從來沒有走完過,甚至都沒有嘗試過,雖然自己能說個大概,也觀察了很多相關案例,但自己親自去運營一個帳號還是第一次。
  • 情商低的人,都有這種性格,看看有你嗎?
    說實話,性格耿直的人的確適合做朋友,因為他們普遍待人真誠,敢說真話,不虛偽,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美德,但是事情都有其雙面性,有時候真話反而會傷人,讓人聽著不舒服,除非是真正了解你的朋友,否則別人很難理解你的意圖。
  • 優秀的人,都有一個「雌雄同體」的靈魂
    從古至今,「有魅力的靈魂」都有個奇妙的共性——必是雌雄同體。真正的雌雄同體,在骨不在皮一提到「雌雄同體」,很多人便會拿一些反串演員作類比,或者想到的是中性打扮的人群,其實是錯誤的。是一種內在的,深層次的氣質和思維,這種氣質和思維就能夠外化成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張國榮就具有這種魅力。
  • 你需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渴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個目標應該是我在20歲那年,高三的末期所定下的。自從我定下這個目標以來,我愈加羨慕那些自律、目標清晰、行動迅速的人,那些人是優秀的人。很可惜的是,我20歲以前就是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生活的風浪,也沒有什麼見識,更不懂得與人交談和相處的技巧。
  • 你所有的貧窮,都是因為努力方向錯了,真正的高手都具備這種思維
    很多人在賺錢上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努力就能變富有。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經常晚上還在加班,但兜裡的錢卻還是那麼少。努力和富有沒有太大的關係,相比努力來說,要想變富有,更重要的是思維。思維能幫我們調整好方向,在正確的方向上隨便努力,獲得的成就往往都是普通方向的幾十倍。那些真正的高手往往都在用猶太人的22:78思維來給自己增添財富,我也是這種思維的受益者。努力兩年,月薪還是3千多,但轉換了思維之後,努力一年,月薪就翻了20倍以上。
  • 心理學:經常發脾氣的人,骨子裡很自卑,內心也很脆弱,有缺陷
    如果你有這樣的愛人,你可能會更苦惱,因為他們經常對你發脾氣,讓你摸不著頭腦,感到很累。但其實,這些經常發脾氣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並不是他們人品差,也並不是他們脾氣暴躁,而是他們骨子裡很自卑,內心也很脆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發脾氣,只是希望被眾人關注。除去巨嬰人這一點。
  • 鐘鼎資本嚴力:我的第一使命是讓最優秀的人產生化學反應
    我打了很多年籃球,我發現,其實投資機構和籃球隊很相似,都是精英運動,都有輸有贏,都講究團隊合作,最重要的就是怎麼讓最優秀的人產生化學反應,怎麼讓每個人綻放出來。 做業餘投資人和業餘籃球愛好者都是輕鬆有趣的事情,但做職業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和NBA的球員和球隊一樣鳳毛麟角,只有頭部球隊和球員才能賺到市場絕大部分的錢。
  • 自我弱小是各種心理問題的根源,每個人都需要終身成長
    通過成長的磨礪,才能讓自我錘鍊而出,一個人也變得堅忍不拔,扛得住所有重壓。首先,終身成長的人,必須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網絡上有一些梗就是專門為那些無法進行正確自我認知的人而產生的,比如說——「你清醒一點!」「眼睛不要可以捐給需要的人」等等。如果自我認知出現偏差,就會導致一個人的心理失衡。
  • 骨子裡自卑的人,堅持做這三件事,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骨子裡自卑的人,堅持做這三件事,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信。-02-用平和淡然的心態看待自己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就在於你對待問題時,會有什麼樣的心態。假若你過於自卑,做什麼都沒底氣的話,那麼你一輩子就只能止步於此。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哪一個是容易的,如果不能及時從自卑中走出,就會逐漸走向人生的死胡同。
  • 骨子裡瞧不起你的人,常常有這3種行為,早看清早遠離
    就是你對他很友善,他也總是對你有敵意。有時候,並不是你的問題,這樣的人,他們骨子裡瞧不起你。對於這種人,你要仔細看清楚了,要再傻傻地倒貼了。骨子裡瞧不起你的人,對你一般會有這3種表現01、冷嘲熱諷,看你不順眼在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你和他聊天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一種惡意,對你冷嘲熱諷,無論你做什麼,他都會看你不順眼,絲毫不顧忌你的心情。
  • 十二星座的本能都是什麼?白羊座渴望力量,天蠍座是欲望動物!
    白羊座——力量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力量,還包括智慧上的力量,白羊座的人的本能都是想駕馭所有人之上的,他們既希望通過自己強有力的姿態來影響別人,也希望他人認同他們(她們)乃至臣服於他們。巨蟹座——家庭不管巨蟹座的人平時表現得如何,他們的本能始終都是希望回歸家庭的,只有在這個避風港裡他們才會覺得有歸屬感和安全感。
  • 【媽媽】所有女人都怕生孩子,好嗎?!
    這些都是她認為自己可以傳授給其它女性的成功經驗。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以及正在身懷二胎的職業女性,我想說:每個人有自己養孩子的方法,只是我不會選擇用她這種方式養孩子,並且自詡為「這就是獨立女性」。但如果這樣的文章,可以成功的讓直男癌意識到以下兩個問題,我很樂見這種文章火遍朋友圈。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具有這幾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些聰明的人到底和自己有哪些不同?自己算得上是「聰明的人」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觀的認為從事腦力工作者會更聰明,因為他們思維敏捷,學歷頗高,知識面和閱歷也都超乎常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真正聰明的人,都具有哪些特徵?1.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 071目標置換效應:不要讓高明的手段迷惑了目標 / 075第三章 團隊思維:一棵樹長成一片森林的秘密安泰效應:離開了團隊,你或許什麼都不是 / 080苛希納定律:極簡思維,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 / 084共生效應:與優秀的人合作,你會變得更優秀 / 088
  • 《少年時代》在時間的範疇下,所有人都在成長
    母親先後遭遇了幾任丈夫,都以離婚收場,梅森從小就四處搬家、轉學,領教了各色混混、醉鬼、暴力狂,林克萊特沒有正面深究這些人生的不幸,只是在小梅森的性格塑造上體現出來,長大後慢慢定型的梅森有一股陰鬱氣質,這些都與他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歷密不可分。林克萊特的好拍檔伊桑霍克這次扮演了電影裡父親的角色,這個角色也更像是梅森的精神導師,給電影帶來了一些歡樂。
  • 洛克菲勒:擁有這兩種窮人思維的人,往往是無能的人,不值得深交
    但只要有一支駝隊,從我面前經過,我仍然會重新成為百萬富翁。洛克菲勒說這番話,並不是在吹牛。很多人都說,洛克菲勒出生在任何時代,他都將是一個富豪。因為他掌握了賺錢的規律,以及透徹洞察了人性,賺錢的本領已經刻進了他的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