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一本刊物上知道臺灣知名作家三毛的死訊的,而且同期一起刊發的是她給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信,而賈平凹也寫了《哭三毛》一類的文章,藉以祭奠三毛的不幸離世。
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說實話,關於對三毛的理解,我已經寫了不止一篇文章說我對她的理解,這麼多年也買了她不少的書、不同版本的書,但我覺得我並不喜歡她的文章和小說,我覺得我的想法和她的想法格格不入,我很保守,看不慣她的那些與眾不同的活法和習慣,我雖然買了她的許多的書,但為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她在《撒哈拉沙漠》裡的寫作。能讓我興奮起來的還是那篇首頁文章《中國飯店》,我為中國的飲食文化而興奮和感動,其他的卿卿我我、雞雞狗狗我都記不得了。
我好像記得先通過在供銷社上班的大哥,在供銷社借了這本書回家看過,但是覺得沒什麼意思,就還回去了。後來,四哥買了這個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撒哈拉沙漠》,四哥成家了,搬出去另過,這本書就放在家裡了,這本書就成了我的壓箱底寶貝。我是一看再看這本書,因為我家裡可看的書也不是很多,而我已經下學了,以後的時間太漫長,沒有事幹,不看書,過不下去。
我在中山公園也買了不少三毛的書,有的是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版本,有的是海天出版社的版本,也有北京十月出版社的版本。
我在老家的時候,買過幾本她的作品集,都是海天出版社的版本,我看的並不是很有意思。
後來我在濟南買過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版本,幾乎都買全了,但看的不是很多,許多時候都是蜻蜓點水式的閱讀。
剛過去的一年我在中山公園轉悠,就看到了新的版本的三毛作品集,我就想收集一下,也收集了,但還不是三毛全部作品集。
以前也買過一卷裝的三毛作品集,看的也很有限。《滾滾紅塵》我是書也沒看,電影也沒看,因為我覺得書和電影裡面的某些觀念我接受不了。
三毛的作品和張愛玲的作品我都有,但我真的不是那麼愛看,也不想看,就是收留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