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是新娘在出嫁後第一次與丈夫回娘家探親的禮儀,所以這個儀式也非常隆重熱鬧。
回門的日期,各地不一樣,有的是在婚後第三天回門,叫「三朝回門」;還有是在婚後第四天回門的,叫做「回四」,以及婚後第九天回門的,俗稱「回九」。
不僅回門的時間不同,在回門的方式上包有接與不接兩種方式。所謂「接」,是指由新娘的哥嫂或者弟弟等家人前去男方家接回新娘。所謂「不接」即是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一同前往女方家中。
回門的內容也有兩個:一是女方要大擺宴席款待新女婿。女方家的親屬也要給新女婿送賀禮,還要戲弄新女婿。二是新女婿要叩拜長輩,認識一下女方家中的人,至此成婿禮也就完成了。
按照大多數風俗,回門的新人必須在當天返回男方家中。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在日落之前一定要回去,據說如果回去晚了會使婆婆眼瞎。因此女方家還要準備鼓樂吹吹打打地送他們回家。
雖然回門儀式比較簡單,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但是該有的禮節一樣都不能少。其中,最為講究的就是回門所帶的禮物。新郎在陪新娘回門時是必須攜帶禮物的,禮物的多少和貴賤視新郎的家境而定。
但在古代,新郎一定要帶上燒豬去女方家中。此時的「燒豬」,不僅是作為回門的禮物,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象徵新娘確實是白璧處女。這是因為古代人非常重視女性的貞操,而燒豬正是一種隱晦的暗示。女家如果收到燒豬,就會分送親友,以表示女兒冰清玉潔,讓大家知道自家門風謹慎;如果沒有收到燒豬,就有可能產生婚變,以至產生退婚的惡果。
後來,因繁就簡,回門禮也漸漸簡化了,只需要帶豬肉作禮物就可以。有些地方更簡單,只需要帶上幾樣果品就可以。舊時,江蘇武進一帶,回門禮甚至是租來的三個空紙包,當時許多鄉鎮上的南貨店裡,都備有空紙包借給新婚夫妻。此紙包用粗草紙包裝,包長25公分寬15公分,前後高3和10分成長方形梯形,外面用紅紙條包裹,中間基本不裝商品,三個包子紮成一疊,租用費二個紅蛋,這種風俗一直延續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