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恕我故落寡聞,這個世界上其它地方是否有像我們這樣普遍的「清官情結」,在下真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中國人,真的很久以來就有一種嚴重的「清官情結」。看來我們古代的貪官實在太多了點,以至於「清官」都成了稀缺品,成了異類,可以像神祇一樣寄託人們的期望。「清官」不太像一個具體的自然人,更像是一尊威武的塑像,或者一幅掛得高高的畫,要不然就是戲臺上裝扮整齊字正腔圓的形象。清官不僅可以解決拜服於其腳下,痛哭流涕的平民百姓所習以為常又心中不甘的社會不公正,並且其本身的形象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要「清」就是完美的,不可玷汙,不可質疑。
包青天
問題是,並非真的為官只要清廉,就一定是好官,是合格的一個官。為官清廉,業務能力合格,處心公正,這本應該是一個官員的基本素質。但在我們的文化中,卻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總只是特別強調那個清廉,也許如前面所述真的只是因為古代貪官太多,搞得人們普遍逆反,只能從「青天大老爺」身上寄託自己的期望吧。
海青天(清廉但不公正的代表)
魯迅在他的理論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老殘遊記》為「摘發所謂清官之可恨,或尤甚於贓官,言人所未嘗言,雖作者亦甚自喜」,就是說劉鶚是第一個在作品中重點描述某些「清官」作惡,惡行還甚於「贓官」的作家。在《老殘遊記》裡,用了大半的篇幅,直接或者間接描寫了一個玉賢,一個剛弼兩個「清官」的形象,他們的原型玉賢可以肯定是毓賢,而剛弼一般認為是剛毅。
玉大人是清官中的酷吏。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令人毛骨悚然,令人又恨又怕。書中引出此人物,是老殘在濟南一間飯館內聽旁桌人聊天,說是玉賢大人要補曹州知府了,原因是他「強盜」辦得好。怎麼看出辦得好呢,是因為他後補不到一年,就用站籠這殘忍的辦法殺死了兩千多「強盜」。
曹州這地方,現在歸菏澤,確實歷來是個挺狂野的地方,單雄信、黃巢、宋江這些揭竿而起的橫主兒都是曹州人。但你一個玉大人,不到一年就能宰了兩千多「強盜」,難不成大清國治下小小的曹州真就遍地是匪,滿街是盜?這是海盜灣嗎?
曹州是這樣的嗎
等老殘到了曹州地界,又聽到一個案例。有一個於家,因為得罪過真正的強盜,從而被那夥真賊人懷恨。賊人將偷來的幾件衣服藏在他家,又引得玉賢追查,只因為這麼幾件衣服,玉賢立即認定於家是賊,並且將于氏父子三人架入了站籠。於家人按照一直以來的「傳統」,想花錢打點一下,哎呀這可正中「大清官」玉大人的下懷,為了表明自己的清廉,就更加兇狠的對付起了於家人。於家的兒媳婦吳氏救援未果,就在站籠前刎頸自殺了。
這事兒連心黑慣了的衙役們都看不下去,他們大著膽子去向玉賢求情,請求放了尚未氣絕的於家兒子。玉賢此時絕對心知此乃錯案,但他是如何說的呢。他說如果放了於家人,他們一定不甘心,會去上告,那麼就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就是這個道理。」玉大人的「緝盜」目的顯而易見,抓不住真強盜,就拿老百姓頂數,被冤枉的人一定要弄死,這就是斬草除根,永絕後患。曹州百姓的鮮血染紅了「清官」玉賢大人的頂子。最後,連那夥栽贓給於家的強盜都深深後悔,連連說「連傷了他四條人命!委實我同他家也沒有這大的讎隙!」看來強盜都比這位「清官」善良。
酷刑站籠
之後老殘還遇到一對老夫妻,這對老夫妻一說到玉賢就什麼都好,但是表情恐懼至極。原來他們的獨生兒子就是因為在公共場合說了句對玉大人的牢騷話,立即就被放入站籠殺死了。還有一個賣布的,只因為他的商品花色和別人丟失的物品一樣,玉賢就此作為鐵證,把他當做強盜殺死。這就是大「清官」玉賢,一個吃人肉,喝人血,要人命的魔鬼。
玉賢的原型毓賢,現實中所作所為幾乎也是這樣,但殺人速度比小說裡的玉大人還要效率,他殺死兩千百姓僅用時三個月。於家案的原型就是一個小偷偷了包袱跑,官差在後面追,小偷順手將包袱扔進一戶姓於的院子,就這樣,姓於的一家人都被毓賢殺了。
毓賢
毓賢此人為了自己的快速升官,投上風所好,一味殘酷,但又確實清廉。後來觀察出高層意圖,大力支持、煽動義和團運動,造成的影響很大。他以為只要沒有納賄的把柄,又處處揣摩上意,就可永遠飛黃騰達、步步高升。結果呢,八國聯軍破了北京,清政府被人扇著嘴巴,按著腦袋籤了《辛丑條約》,毓賢被當做戰犯,死在自己朝廷的刀下。真是可恥的一生。
腦子比武器更落後的烏合之眾
下面來說剛弼這個形象。按小說裡對他的描寫,這傢伙是個「清廉得格登登」的大清官,但是他的惡毒卻不遜於玉賢多少。
話說山東齊河縣內有個齊東鎮,這鎮上有兩家人,一家姓賈,一家姓魏,都是富戶。這賈家戶主是個賈老兒,大兒子早死,大兒媳賈魏氏由於是她家中獨女,寡居後就常回娘家,此外還有悶葫蘆一樣的二兒子夫妻,以及一個十九歲尚未出閣,長得很美人又潑辣諢名叫做「賈探春」的小女兒在家。有一日,賈魏氏回了娘家,「賈探春」去了姑姑家。就在這天,賈家上下從賈老兒,到二兒子夫妻倆,再到長工老媽子等下人,一共男女老幼一十三口,全都死在了家裡。
此乃大案,縣裡的官員令仵作一查,死者既無外傷又無中毒跡象,案件十分蹊蹺。但可以認為魏老兒和賈魏氏有嫌疑,但也只是有嫌疑並沒有任何實證,因此縣官還是暫且將兩人收監,並且向省裡匯報。
省裡的撫臺大人立刻就派了剛弼來主審此案。這個剛弼,素來有極清廉的名聲,每天做出一副嫉惡如仇的樣子。他剛來到齊河縣,不問青紅皂白,先給魏老兒和賈魏氏兩個嫌疑人上了大刑,疼得兩人都昏死過去。這魏家有個老管家,他實在心疼主人,有病亂投醫,找了個在當地有頭臉的胡舉人當中介,給這剛青天送去了不少銀子,希望能通過賄賂使主人的案子儘快了解。
他塔拉·剛毅
人都說貪官愛收錢,其實剛弼這個大清官也愛收錢。貪官收錢,是將公權力作為有價的商品以便為自己謀利。而剛大人收錢呢,是為了將這錢直接甩到大堂上,既再次顯示自己的絕對清廉,又同時將賄銀作為魏家父女作案的「鐵證」。雖然管家自作主張的行賄和作案本身根本沒有任何邏輯上的關聯,但剛大老爺就是認定了魏家父女乃是兇手的結論。
他繼續用最狠毒的辦法不停的虐打魏家父女,不查實證,只是炮製證據。由於實在熬不過大刑又心疼老父,女兒賈魏氏無奈招認是自己下毒殺害賈家一十三口人命。這是不是就可以結案了呢?並不是。剛大人陰暗的、噁心的內心世界在後面更加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賈魏氏已經承認夠判自己凌遲極刑之罪的情況下,他居然繼續逼迫賈魏氏承認自己有個「姦夫」。賈魏氏寧死不認,他就把人往死裡打。
清官漫畫
你看這剛弼大人,在他清廉、嚴肅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多麼惡毒、變態、骯髒的心。我一直以為自從程朱理學大行其道之後,一直到現在,中國不少人喜歡的一項活動——捉姦,尤其是捉和自己無關的「姦情」,真是非常能顯出我們文化中那部分最低劣,最下作的,最讓人噁心的東西。這些事情將那種所謂的「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心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小說裡,最後是由於老殘等人的奔走,省裡又派來了一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型官僚白大人。從而很快壓制住了胡亂判案的剛弼,進而破案。原來是賈家的小女兒「賈探春」和一個吳姓的浪蕩子有姦情,由於賈魏氏曾經向公公告發過,賈老兒又不許「賈探春」和那浪蕩子繼續勾搭,從而使兩人懷恨在心,居然使一種奇毒殺了自家一十三口人。就這樣,魏老兒和賈魏氏得到了應有的公平正義。
但實際呢,是不是真有剛弼那種人?如果有「剛弼」,還等得來那個幫蒙冤者昭雪的「白大人」嗎?在「剛弼」的眼裡,社會公正才不重要,只有自己的名聲和政績才重要。凌遲了魏老兒和賈魏氏,在自己的履歷中濃墨重彩的寫上一筆,比捉住真兇重要太多了。到哪裡去找什麼「白大人」。
和「贓官」一樣可惡的,是一些胡作非為,瞎折騰的「清官」。更何況,他們也未必真的就那麼「清」。
《老殘遊記》,讓人如芒在背。要清醒,要反思,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