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中,只有這個人物最「懂」作者,結果卻出家

2021-01-12 文史風象

流傳甚廣的《老殘遊記》,成書於晚清時期,描寫了社會的各式醜態。當時,正值清帝國陷入內憂外患之際,外有列強窺視,內則吏治腐敗。該書作者劉鶚經年於官商之間混跡,人生閱歷豐富,對中國封建社會的遊戲規則十分了解。

但他卻放曠不拘,不同流俗,因此不願應試做官,鑑於對家國強烈的憂患意識,一直努力尋求出路。這一切,都在他的《老殘遊記》中反映出來。在《老殘遊記》中,他對社會的批判更是切中時弊、獨具一格,如在第十六回自評: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自所睹,不知凡幾矣。試觀徐桐、李秉衡,其顯然者也,《廿四史》中指不勝屈。作者苦心,願天下清官勿以不要錢便可任性妄為。

對於世人所謂的清官夢,劉鶚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將《老殘遊記》視為小說史上首部揭露清官之惡的作品。

不過,「揭清官之惡」其實只是書中所要表達的一部分內容,背後還隱藏著作者的新思想。當然,劉鶚不會明著說要怎樣怎樣,而是寄託於書中的一個人物身上。

這個人物就是翠環。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是老殘呢?沒錯,老殘確實就是劉鶚的化身,劉鶚借老殘之口,道出自己對晚清社會現實的無奈,及其深厚的愛國愛民之情。這只能看成是一個世紀末文人,在面對新舊時代交替時,所體現出來的濟世情懷。我們看不到作者在這個人物身上所體現的「新思想」,只有翠環才隱含著。

翠環,又叫環翠,在書中第十七回:老殘因「翠環」這個名字太俗,不便再叫,就替她顛倒下,喚做「環翠」,午後又命人把他兄弟找得來,看他身上過於襤褸,給了他幾兩銀子,仍叫李五領去買幾件衣服給他穿。

實際上,《老殘遊記》中共計描寫二十多位女性,如魏氏、吳氏、環翠、瑛姑、逸雲等,我們可以將她們歸類為:孝順者、剛烈者、追隨自由者、反抗理學者、踐行自由者,合起來便是一部女性覺醒與追求自由史。

其中,環翠屬於追隨自由類型,在書中出現的次數最多,且是唯一個貫穿《老殘遊記》、《老殘遊記續集》的女性。劉鶚是這樣寫環翠出場的:

說著,只見門帘一響,進來了兩個妓女:前頭一個有十七八歲,鴨蛋臉兒;後頭一個有十五六歲,瓜子臉兒。進得門來,朝炕上請了兩個安。人瑞道:「你們來了?」朝裡指道:「這位鐵老爺,是我省裡的朋友。翠環,你就伺候鐵老爺,坐在那邊罷。」只見那個十七八歲的就挨著人瑞在炕沿上坐下了。那十五六歲的,卻立住,不好意思坐。老殘就脫了鞋子,挪到炕裡邊去盤膝坐了,讓他好坐。他就側著身,趔趄著坐下了。(《老殘遊記》第十二回)

一出場,環翠就以青春可人、懂禮節,及少女特有的羞澀展現給我們。對於環翠的出身,劉鶚以老殘的問話引出:家裡兩年前還是一個大財主,只因為黃河泛濫成災,吞沒了全家財產,生活頓時從富裕跌落至窮困潦倒。這是環翠人生命運的第一次歷程。

第二歷程,即翠環「討生活」墮入青樓,直至遇到老殘等人才脫離苦海。這時候的環翠,並不能與自己的命運做抗爭,只能認命和服從。如夥計對她說:「叫你吃菜,你還不明白嗎?」環翠只能點頭道:「知道了。」與圓滑的翠花形成鮮明對比,翠花替她說了大部分關於環翠自己的身世。即使聽到黃人瑞等人答應解救自己,也只是痴痴地笑,傻傻地跪地磕頭。

不過,此時的環翠,仿佛還是一塊未琢的璞玉,心地善良單純。如環翠「評價」了老殘寫詩一事,黃人瑞聽完後放下煙槍說道: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作詩不過是造些謠言,這句話真被這孩子說著了呢!從今以後,我也不作詩了,免得造些謠言,被他們笑話。(《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可見,環翠雖陷於困頓,但其「才華」不可小視。在《老殘遊記續集》第六回中,逸雲也說:「此刻我也不必說客氣的話了,鐵姨奶奶也是個有根器的人。」

可見,在見解上沒有做作,環翠卻超越了一般的文人,表現出聰穎、可愛一面。

最後,是環翠隨老殘離開「苦海」。在黃人瑞和老殘的幫助下,環翠逃出妓院,成為老殘的姨太太,兩人過了一段身心自由的時光。

可是,環翠早已被現實社會沉重的苦難浸入了骨髓,儘管被「救世主」老殘解救,還開始新生活。當她遇見逸雲,兵與之相處幾天後,完全被逸雲的精神世界吸引住了,儘管前途未卜,但她毫不猶豫地追隨逸雲。如在《老殘遊記續集》第六回中,環翠想剃度出家時,心裡還想著要報老殘的救命之恩,以及老家還有個小兄弟,放心不下。可見,環翠還是那個環翠,只是敢於開始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環翠一生經歷過小姐、妓女、姨太太之後,象徵她開始掙脫封建倫理觀的束縛,嚮往並追隨心靈的自由了。

在她的身上,寄託了劉鶚的自由精神。出身於官宦世家,後成為太谷學派信徒,劉鶚以養天下為己任,身為候補道員卻無實職,更多是投身於實業救國;他也關心國事時事,憂國憂民,憂慮於當時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局勢。因此,他既不贊成革命派的激進,也不贊成拳民的盲目排外。實際上,劉鶚的政治立場也算不得保守,因為他也趨於改良,只是與維新派有著較多的不同。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他加入維新派創建的保國會,想藉助官府之力實現人生價值。

可見,劉鶚的人生心路歷程和環翠的心靈自由歷程,何其相似!

相關焦點

  •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最後的歸宿
    如今推崇的很多古代小說,甚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都出自這個時代。其中一種是像《三國演義》這樣的通俗演義小說,主要古代歷史時期的戰爭與文化。另外一種則是民間通俗小說,其中民間通俗小說最為盛行的時期便是清末。  當時很多清末文學作者,經歷都非常豐富。甚至有些都是縣級省級官員,也有一些落地的窮儒不滿當時的社會制度而寫下一些諷刺的文字。
  • 搜書志:《老殘遊記》中的「齊東黃患」
    魏氏家族這樣一位奇葩人物娶妻濟南曲藝界大明星黑妞的故事,果能證實的話,那這魏氏莊園的文章豈不更有得做了。就算是證實不了,那這個證實的過程也足以讓魏氏莊園再狠狠地熱鬧一番!話說清朝末年的統治,卻是昏暗至極,與「明湖居聽書」之類虛假昇平景象形成強烈反差!被魯迅先生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遊記》,是劉鶚的代表作。
  • 聽書《老殘遊記》合集
    《老殘遊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篇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同時,小說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提煉、生活哲學及藝術、女性審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樂景物描寫等多方面皆達到了極其高超的境界。
  • 一起讀《老殘遊記》
    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思想局限性,老殘遊記的作者也不例外,當社會矛盾加劇、清政府管理昏庸、基層官員昏庸無道的時候,他希望「大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努力一些、齊心協力一些!沒有看清問題時本質是清政府封建制度的原因!
  • 鮮見的海外名人評《老殘遊記》:普實克、夏志清、李歐梵、顧彬等
    ……《老殘遊記》是中國古代文明在衰落的最後一篇偉大讚歌。……劉鶚的作品在這段歷史上承先啟後。中國文學即將重被發現,因為我們的世界需要它。」「筆者以為全書最吸引讀者之處,應該是作者透過何種方式勾勒老殘的人格特質,以及老殘這個人物,如何作為作者這樣的知識分子群體代言,體現出個人生命最崇高的理想。《老殘遊記》實現了這個人心中最珍視的夢想。
  • 關於《老殘遊記》的有趣故事
    提起晚清時期著名的譴責小說,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老殘遊記》。《老殘遊記》與《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並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那是有它自己的地位的。不過,要說起《老殘遊記》本身的故事,那也是頗為有趣的,在這裡不妨給大家講述一下。首先,《老殘遊記》這本書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劉鶚。
  • 「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新版《老殘遊記》問世
    《老殘遊記》,劉鶚著,三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深受名家追捧 《老殘遊記》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經歷為主線,諧謔描繪特定環境下的社會眾生相,借書中人物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由於描繪水準一流而被公認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
  • 準確預判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老殘遊記》中的「高人」真有其人
    《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的佳品,在全球有巨大的影響力。小說亦真亦幻,巧妙地借物喻人、借物喻事,很生動地描述了晚清政治和社會百態。作者針砭時弊、舉重若輕,在感悟人生的同時也給人遨遊時空的快感。《老殘遊記》中有一段申子平訪桃花峪的記載,筆者印象極其深刻,不啻於《桃花源記》給人的震撼。
  •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養天下之夢 終成泡影
    遇上啃不動的「老油條」劉鶚與日商往來亦多,曾合作在東三省煉精鹽以銷往朝鮮,擬辦肥料廠與小火輪,投資日商松浦的醬園,結果都沒成功,日方亦不以為忤。因主要合作者鄭永昌(華裔)和中島真雄是以經商為掩護的間諜。據學者王守謙先生考證,劉鶚與日本間諜曾根俊虎、內藤虎次郎等交往深厚,日本駐華大使小村壽太郎曾專車邀劉鶚去喝酒。
  • 讀《老殘遊記》有感
    《老殘遊記》是中國十大古典小說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是四大諷刺小說之一,是是劉鶚的代表作。最近剛讀完,覺得很有意思。小說以一位人稱「老殘」走方郎中鐵英的遊歷為主線,通過老殘遊歷的見聞和作為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儒林外史等
    書中借老殘的遊歷見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攻擊,揭發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客觀上幫助人民認識到對整個官僚集團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這裡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較進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觀卻是落後的,甚而是反動的。
  • 又辣又燙又無奈的《老殘遊記》(下)
    海青天(清廉但不公正的代表)魯迅在他的理論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老殘遊記》為「摘發所謂清官之可恨,或尤甚於贓官,言人所未嘗言,雖作者亦甚自喜」,就是說劉鶚是第一個在作品中重點描述某些在《老殘遊記》裡,用了大半的篇幅,直接或者間接描寫了一個玉賢,一個剛弼兩個「清官」的形象,他們的原型玉賢可以肯定是毓賢,而剛弼一般認為是剛毅。玉大人是清官中的酷吏。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令人毛骨悚然,令人又恨又怕。書中引出此人物,是老殘在濟南一間飯館內聽旁桌人聊天,說是玉賢大人要補曹州知府了,原因是他「強盜」辦得好。
  • 老殘遊記中的蓬萊閣
    閒來無事,翻看《老殘遊記》,又被開頭關於蓬萊閣的描述,以及老殘夢中看日出不得,反而看見「那隻很大的破船和那般該死奴才」亦真亦幻的情景所著迷……登州東有蓬萊山,山上有個蓬萊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西面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千裡。
  • 《老殘遊記》謎題破解!書中高升店在濟南東花牆子街
    記者 雍堅 攝&nbsp&nbsp&nbsp&nbsp2014年10月18日,生活日報刊發《老殘住過的「高升店」浮出水面》報導,通過一張20世紀30年代的老照片,將《老殘遊記》中老殘下榻的高升店首次再現於世人面前。&nbsp&nbsp&nbsp&nbsp小說中的高升店具體位置在哪?
  • 用泥塑復原老殘遊記中的濟南——大明湖超然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濟南,大明湖,超然樓,泥塑復原的《老殘遊記》。「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劉鶚《老殘遊記》中的名句,風景如畫的濟南因劉鶚的精彩筆觸而家喻戶曉。《老殘遊記》中大量對濟南老城區美麗景色的描寫,無疑是給濟南老城做的最為有效的「軟廣告」,而且迄今為止這個廣告效果還生生不息。
  • 弘一法師出家後,他的後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孫女首談祖父出家原因
    對於這個懂音律、懂戲劇、會書法又有著眾多傳奇的爺爺,李莉娟充滿了欽佩。也是在這期間,李莉娟的父親曾告訴她,祖父弘一剛剛出家時,得知消息的祖母雖難過但並未落淚。但至於她有沒有在夜裡落淚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當時弘一寫過兩封信給家裡。這兩封信,一封是寫給當時家裡主事的弘一二哥(大哥已過世),另一封則是寫給妻兒。
  • 不只描繪了濟南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起看看《老殘遊記》中的...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句聞名世界的話,出自清末著名小說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劉鶚的著名小說《老殘遊記》。而這部描繪了眾多濟南景致的小說,也成為古往今來宣傳濟南最重要的名著,而濟南也隨著這部小說而名揚世界。這部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成為濟南最好的「軟廣告」。
  • 《老殘遊記》成就濟南「泉城」美名,卻為何獨不寫當地美食?
    中,我寫了清代作家劉鶚對濟南的貢獻,贊他讓濟南有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標籤。劉鶚在《老殘遊記》中,確實很詳細地寫了濟南美景,特別是非同尋常的泉水景觀。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力量很大,從池子這邊直衝到池子那面,然後轉到兩邊,流入城河去了」……可遺憾的是,翻幾遍《老殘遊記》,發現個問題:劉鶚似乎對美食不感興趣,其筆下幾乎沒有這方面描寫。還是以老殘的濟南行為例,看他那幾天都吃了些啥。
  • 李叔同出家,捎信給妻子「就當我死了」,豐子愷:老師出家是必然
    林語堂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一、世間再無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師1916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授音樂、圖畫。一天,同事夏丏尊與李叔同聊天,說他在一本日本雜誌上,看到關於斷食的介紹,稱斷食可使人身心更新,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 《老殘遊記》回評之一:第一回為何從黃河水患寫起?
    《老殘遊記》第一回題為《土不制水歷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由標題可知,第一回寫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土不制水歷年成患 」,然而小說寫的卻是表面上看去與水災、治水等毫不相關的事情,它寫的是什麼呢?這前半回說的是民間郎中老殘遊歷到了山東的千乘郡,郡中有個大戶人家,「姓黃,名叫瑞和,害了一個奇病:渾身潰爛,每年總要潰幾個窟窿,今年治好這個,明年別處又潰幾個窟窿,經歷多年,沒有人能治得。這病每發都在夏天,一過秋分,就不要緊了」。這個病真真是怪病,奇病,世間真有人會得這樣的病嗎?恐怕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