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
作者:於文軒(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控制外來物種入侵要從源頭抓起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外來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為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的物種,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它們會明顯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大量繁衍,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超過660種生物入侵我國,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力度將加大
近日,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並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保障生態安全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南寧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主要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並進行了防治知識和技術的展示宣傳,雲南、湖南、廣西、河北等省介紹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經驗。
-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外來物種對自然保護區的入侵,不僅會降低生物多樣性、破壞當地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影響遺傳多樣性,還可能摧毀原生的生態系統,威脅到自然保護區內重點保護動植物種群的安全。 研究表明,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削弱生態系統,破壞生態平衡。外來物種入侵會對生物群落的結構穩定性及遺傳多樣性造成影響,導致當地生態系統單一化或退化,破壞生態平衡。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原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曾對媒體表示,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並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防控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有529種,常年大面積發生危害的物種有120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已入侵到我國的有51種。 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危害是對於生態系統,會擠壓、消滅其他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還會入侵農田,危害農業生產。雲南省滇池草海因為水葫蘆入侵,原有的16種本地高等植物現在只剩下3種。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2020-10-19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這次的數據較10年前增加了三成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控制和保障系統 | 史...
2)控制技術:對所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技術包括國內外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各種防治措施,如人工的,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等。3)應急措施:對於突然的外來生物入侵事件能夠快速的進行應對,及時將其控制防止其擴大蔓延和造成大的危害。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福壽螺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食用螺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繁殖迅速,成為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原產於南美洲,20世紀初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後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因其大量繁殖,常常布滿整個江河湖面,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陽光不足而死亡,破壞水中生態平衡。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原標題: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我國確認外來入侵生物超500種 外來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地區,並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環境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破壞該地區生態平衡,引發生態災難的現象。據統計,目前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生物超過500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入侵研究室研究員劉萬學介紹,從上世紀30年代起,我國為了景觀、治理荒漠等原因主動引進了一批外來植物,當時對外來物種的認識不足,根本沒有意識到入侵生物的危害,及至泛濫成災為時已晚。 跨境購物和走私活動等也是外來物種入境的主渠道之一。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四)監測和控制系統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