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控制和保障系統 | 史...

2021-01-13 澎湃新聞

編者按:2005年,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後改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對於「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進行了闡述。本文是該報告的第四部分。

作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唯一的國家一級學會,科學研究和普及工作是中國綠髮會的工作領域的重中之重。為了推動生物多樣性信息化,並從科學研究和大數據的角度來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及決策、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出一份努力和貢獻,「綠會融媒」平臺現將此研究列入「史海鉤沉」專輯系列,與廣大讀者分享。並藉此機會,向當時為這份報告作出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們致敬!!

編者按+檔案整理/花花 核/綠茵 編/Angel

(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

往期連結: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一部分)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二部分)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

(四)監測和控制系統

 

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系統

1)建立和落實組織

海關系統:航空港、海運港、陸上進京的有關車輛物資檢查站。

建立完善的市、局、區(縣)、鄉、鎮監測網絡系統:即建立市、局、區(縣)、鄉、鎮各級監測站,各級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的外來生物的監測。各級都要設立專門的外來物種監測站。市級應設在市長辦公室內;局級主要涉及農業局、林業局、園林局、動植物檢驗檢疫局、環保局,在這些局中應設立專門的對外來物種的監測機構;各區縣以下現在均沒有這種機構,但一定要建立。鄉鎮的監測站可以考慮與建立植保站結合起來。

2)落實跟蹤監測系統,對於有些已經被批准可以引進的物種必須進行3~5年的跟蹤監測,以保證該物種的生態安全性。

3)發展和應用衛星定位和遙感技術進行監測。

4)建立各級完善的外來生物入侵的網絡系統。

各級有關信息隨時在網上發布,同時各下一級的監測站必須隨時和定期向上一級報告監測情況。

2、監測隊伍的配置、組建和培養

各級組織在組織上落實編制,其人數的多少由各部門根據任務情況研究決定;

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教材,對技術人員有計劃地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有關的監測方法和技術。

3、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制度(5年或10年一次)

4、研究開發監測及控制技術

1)監測技術:監測技術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類和鑑別。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培訓教材,有針對性的和有計劃地進行完善常規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衛星遙感技術。

不斷地研究開發對於毒性、化感和遺傳學上的快速檢測技術。

2)控制技術:對所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技術包括國內外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各種防治措施,如人工的,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等。

3)應急措施:對於突然的外來生物入侵事件能夠快速的進行應對,及時將其控制防止其擴大蔓延和造成大的危害。

5、系統運行的評估

(五)保障系統

 

圖: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系統的保障支持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入侵的法規

法規是對外來入侵生物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的極為重要的保障。一些發達國家均重視生物入侵方面的立法,如美國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根據美國總統13112號令組建了以農業部為主的國家入侵物種委員會(NISC),並制定了聯邦政府行動計劃指南,設立專門基金,開展疫情監測、風險分析和防治行動。紐西蘭也制定了新的生物安全計劃。目前,我國雖然有一些動、植物檢疫方面的法規(表3),其立法的目的主要是基於生產安全、人體健康和經濟的發展,即通過對危險性生物的檢疫來保護農、林、牧、副、漁等的發展和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危害。但是,尚沒有制定專門的關於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完善之處。同時,在行使上述法規的權限上也有不夠明確的地方,所立的法規不能達到預防外來生物的入侵。因此,必須制定專門的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可以在原來有關檢疫法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加以補充和完善。從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要求上需要制定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法規。而且,還要非常明確執法部門的權限,避免有法而不能真正執行的問題。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的立法問題一定要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的專家共同參加,僅靠政府的工作人員是不能完成的。

關於針對外來生物入侵需要制定的法規建議考慮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1)外來生物入侵管理總法

(2)作為國家和北京市均應把預防國外生物入侵作為立法的重點。首先,針對國外的入侵物種需要在已經制定的有關動植物檢疫法的基礎上,再把外來危害較大的物種的檢疫制定出若干分法和實施細則,制定外來植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動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真菌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細菌和病毒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等;各法明確被檢控的各類有害生物對象,以便從法上將有害物種堵在國門之外。北京一方面在國家的法律沒有制定出來以前可以參照國內外有關法律法規臨時制定出一些法規,另一方面,可以在國家有關法律不斷制定出來以後,根據北京的具體情況再擬訂一些更具體的實施細則;

(3)對於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也不能忽視,同樣需要建立針對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入侵的法規;

(4)制定從國外引進各種物種的具體法規,規範引進外來物種的審批程序;

(5)制定各科研和各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個人等從國內外引進物種和管理的法規等;

(6)制定控制生物放生法規;

(7)嚴格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法規;

(8)與國內鄰近的省市籤定防控有害物種協議書。

表3:我國已經制定的與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有關的一些法規: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2)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細則(1997)

國境衛生檢疫法(1986,1992)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1989,1997)

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1983,1992)

動物防疫法(1998)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1985)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實施細則(1985,1992)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1)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細則(1992)

海洋環境保護法(1982,1999)

漁業法(2000)

農業法(2002)

2、科技投入和科技支持

為了保證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工作的開展,北京市政府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深入地開展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1)成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預防和控制中心(建議掛靠在北京市農林科研院)

2)在北京市科委設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防控研究」重大科研課題,全面開展有關的基礎和應用兩個方面的科學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一方面研究解決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理論、技術和實際問題,形成有特色的入侵生物學的學科體系:另一方面,選拔培養了批高水平的專門的科研隊伍。

3)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研究試驗基地。

3、科學普及宣傳,提高民眾參與意識和素質

1)出版外來生物入侵系列科普讀物

2)在電視臺設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之窗」

3)廣播電臺開闢「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知識講座」

4)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網站」

5)舉行外來生物入侵問題的科普報告會

6)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專題知識竟賽

7)拍攝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科教電影、電視片

8)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圖片巡迴展覽。

9)民眾監督機制的建立

4、資金保障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必須有相應地資金投入。資金投入的項目主要是:

1)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轉;

2)管理機構的設立和日常管理;

3)各級監測機構監測點的設立(包括基本條件、儀器設備、人員編制等);

4)科學研究和新技術開發;

5)應急預案。

(註:本文是《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第四部分。未完待續)

—————————————————————— 

北京市科委軟課題研究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

—————————————————————— 

會議通知

________:

茲定於八月十日(星期三)上午9:00在我基金會210會議室,召開「生物入侵預警系統」預研究報告研討會,請您作為評審專家赴會。現將材料送上,提出寶貴意見。

致禮!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2005年8月2日

地點:天文館西側

北京市科技情報所二樓

—————————————————————— 

本課題主要研究人員:王世雄、周雲龍、劉全儒、鄭建秋

專家組組長:王獻溥

專家論證名單:王獻溥、張佐雙、古潤澤、吳建繁、張帆

——————————————————————  

相關焦點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往期連結: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一部分)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二部分)
  • 構建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史海鉤沉(6)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第二部分) 3、日前國內外對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外的政府和科學界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非常重視
  •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北京市軟科學研究課題建議書課題名稱: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和預警系統的研究所屬項目名稱:課題建議單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 綠會史海鉤沉: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
    在我國,2003年首次發布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05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前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攜手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進行了關於北京市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並完成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綠會融媒平臺現將這份16年前出品的這份科研報告電子化,公開分享如下。
  • 「史海鉤沉Ⅱ」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
    編者按:過去50年來,各種直接和間接變化驅動因素加速發展全球自然環境在過去50年的改變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影響最大的自然變化直接驅動因素中,「外來入侵物種」排名第五。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保障生態安全
    農業農村部已推動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納入生物安全法範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發布國家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各地開展摸底調查和監測預警,完善外來入侵物種生物信息庫,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集中剷除和綜合防控,發布防控技術指南,建立應急撲滅清除機制,有效遏制惡性外來入侵物種蔓延趨勢。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取得了積極進展。
  • 超過660種生物入侵我國,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力度將加大
    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影響或損壞的現象,如水葫蘆、空心蓮子草和清道夫都是很好的例子。
  • 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防控
    但外來物種的引進是可能有風險的,有的外來物種具有極強的繁殖、生長、抗逆能力,能短時間內迅速繁殖擴散,破壞當地物種的生態平衡,形成外來物種入侵。我國面臨外來物種入侵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建立起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制度十分迫切。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我國確認544種外來入侵生物(熱點解讀)
    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認為,生物入侵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據周常勇介紹,我國入侵生物種類多,生物入侵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最為嚴重。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一定地域範圍內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種,經人類有意或者無意引入後,在自然條件下建立種群並對本地性質相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現象。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產生極大威脅,對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農林牧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百億元。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據央廣網此前報導,豚草花粉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變態反應症疾病的主要致敏病原。原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曾對媒體表示,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並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 綠會往期研究資料分享:「福壽螺」何時入侵的北京?|史海鉤沉「叄」
    編者按:福壽螺是原產於南美的外來入侵物種,1981年被引入中國,後來帶來巨大的生態麻煩。筆者先問一個問題:誰知道「福壽螺」是什麼時候入侵北京的?2006年8月11日,北京市衛生局接到了關於福壽螺的舉報,北京市開始全面圍剿福壽螺。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10月7日,北京溫榆河公園驚現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其宗旨是鼓勵具有審查資格的專家、科學家、決策者等,儘可能廣泛地參與進來,從而確保評估的科學質量、可信性和政策相關性。這次IPBES評估,針對的是外來入侵物種。IPBES最新研究表明,外來入侵物種被廣泛認為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主要威脅,對人類福祉具有重要影響。在上個世紀,全球範圍內有意和無意引入的外來入侵物種數量迅速增加。
  • 79種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新疆農林業
    中國園林網5月8日消息:從新疆農業科學院了解到:近日,新疆農業科學院公布了一項歷時5年的針對農林外來入侵生物的研究成果,據不完全統計,近60年來新疆農林外來入侵生物達79種,其中害蟲50種、病害19種、草害10種,入侵規律呈現出間隔期越來越短,突發性疫情頻率越來越高的特點,為此新疆亟須進一步加強監測和防控工作
  • 控制外來物種入侵要從源頭抓起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外來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為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的物種,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它們會明顯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大量繁衍,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據央廣網此前報導,豚草花粉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變態反應症疾病的主要致敏病原。原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曾對媒體表示,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並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 九三學社:控制外來物種 防治生物入侵
    >>進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勾畫「十一五」建設藍圖專題    今日上海「兩會」看點 昨日上海「兩會」盤點  隨著交通手段的改進、國際貿易和旅遊業的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目前,水葫蘆、松材線蟲等全國共有的入侵生物種類在上海正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當這些被攜帶轉移的物種在新環境下由於缺乏原產地的制約因素而大量繁殖擴散,將對當地的物種、生態環境、人們的經濟和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提出,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對已經入侵的物種進行防治,對尚未入侵的物種進行預防,是上海目前急需重視的問題。
  • 中成藥業楊小勇:構建生豬機體內部「生物安全體系」,抵抗外來病原...
    江西中成藥業集團董事長付寧晨為2020第十屆中國農牧業風雲會致辭  構建內部生物安全,抵抗外來病原入侵  養殖場生物安全的基本原理,即控制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流入和流出《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可以理解為當機體正氣足的時候,病毒等傳染源就難以入侵體內。楊小勇認為,「正氣存內」可以看做是機體自身的或者內部的生物安全體系。養殖場更應該重視構建機體內部的生物安全體系,提高機體抵抗外來入侵的能力。
  • 中國因外來物種入侵年損1200億 八哥成「帶羽毛的子彈」
    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優勢後,就會絞殺當地物種,對當地物種種類、種群結構、食物鏈結構、生物多樣性等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破壞生態。   按照傳入的方式,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可分為有意引種和無意引種兩類。據報導,目前我國已有的120多個外來入侵物種中,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