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5年,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後改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對於「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進行了闡述。本文是該報告的第四部分。
作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唯一的國家一級學會,科學研究和普及工作是中國綠髮會的工作領域的重中之重。為了推動生物多樣性信息化,並從科學研究和大數據的角度來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及決策、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出一份努力和貢獻,「綠會融媒」平臺現將此研究列入「史海鉤沉」專輯系列,與廣大讀者分享。並藉此機會,向當時為這份報告作出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們致敬!!
編者按+檔案整理/花花 核/綠茵 編/Angel
(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
往期連結: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一部分)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二部分)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系統1)建立和落實組織
海關系統:航空港、海運港、陸上進京的有關車輛物資檢查站。
建立完善的市、局、區(縣)、鄉、鎮監測網絡系統:即建立市、局、區(縣)、鄉、鎮各級監測站,各級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的外來生物的監測。各級都要設立專門的外來物種監測站。市級應設在市長辦公室內;局級主要涉及農業局、林業局、園林局、動植物檢驗檢疫局、環保局,在這些局中應設立專門的對外來物種的監測機構;各區縣以下現在均沒有這種機構,但一定要建立。鄉鎮的監測站可以考慮與建立植保站結合起來。
2)落實跟蹤監測系統,對於有些已經被批准可以引進的物種必須進行3~5年的跟蹤監測,以保證該物種的生態安全性。
3)發展和應用衛星定位和遙感技術進行監測。
4)建立各級完善的外來生物入侵的網絡系統。
各級有關信息隨時在網上發布,同時各下一級的監測站必須隨時和定期向上一級報告監測情況。
2、監測隊伍的配置、組建和培養各級組織在組織上落實編制,其人數的多少由各部門根據任務情況研究決定;
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教材,對技術人員有計劃地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有關的監測方法和技術。
3、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制度(5年或10年一次)4、研究開發監測及控制技術1)監測技術:監測技術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類和鑑別。組織專家編寫專門的生物入侵方面的培訓教材,有針對性的和有計劃地進行完善常規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衛星遙感技術。
不斷地研究開發對於毒性、化感和遺傳學上的快速檢測技術。
2)控制技術:對所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技術包括國內外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各種防治措施,如人工的,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等。
3)應急措施:對於突然的外來生物入侵事件能夠快速的進行應對,及時將其控制防止其擴大蔓延和造成大的危害。
5、系統運行的評估(五)保障系統圖: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系統的保障支持系統。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1、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入侵的法規法規是對外來入侵生物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的極為重要的保障。一些發達國家均重視生物入侵方面的立法,如美國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根據美國總統13112號令組建了以農業部為主的國家入侵物種委員會(NISC),並制定了聯邦政府行動計劃指南,設立專門基金,開展疫情監測、風險分析和防治行動。紐西蘭也制定了新的生物安全計劃。目前,我國雖然有一些動、植物檢疫方面的法規(表3),其立法的目的主要是基於生產安全、人體健康和經濟的發展,即通過對危險性生物的檢疫來保護農、林、牧、副、漁等的發展和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危害。但是,尚沒有制定專門的關於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完善之處。同時,在行使上述法規的權限上也有不夠明確的地方,所立的法規不能達到預防外來生物的入侵。因此,必須制定專門的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可以在原來有關檢疫法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加以補充和完善。從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要求上需要制定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法規。而且,還要非常明確執法部門的權限,避免有法而不能真正執行的問題。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的立法問題一定要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的專家共同參加,僅靠政府的工作人員是不能完成的。
關於針對外來生物入侵需要制定的法規建議考慮以下幾個大的方面:(1)外來生物入侵管理總法
(2)作為國家和北京市均應把預防國外生物入侵作為立法的重點。首先,針對國外的入侵物種需要在已經制定的有關動植物檢疫法的基礎上,再把外來危害較大的物種的檢疫制定出若干分法和實施細則,制定外來植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動物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真菌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制定外來細菌和病毒入侵物種防控法及其實施細則等;各法明確被檢控的各類有害生物對象,以便從法上將有害物種堵在國門之外。北京一方面在國家的法律沒有制定出來以前可以參照國內外有關法律法規臨時制定出一些法規,另一方面,可以在國家有關法律不斷制定出來以後,根據北京的具體情況再擬訂一些更具體的實施細則;
(3)對於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也不能忽視,同樣需要建立針對國內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有害物種入侵的法規;
(4)制定從國外引進各種物種的具體法規,規範引進外來物種的審批程序;
(5)制定各科研和各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個人等從國內外引進物種和管理的法規等;
(6)制定控制生物放生法規;
(7)嚴格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法規;
(8)與國內鄰近的省市籤定防控有害物種協議書。
表3:我國已經制定的與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有關的一些法規: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2)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細則(1997)
國境衛生檢疫法(1986,1992)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1989,1997)
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1983,1992)
動物防疫法(1998)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1985)
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實施細則(1985,1992)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1)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細則(1992)
海洋環境保護法(1982,1999)
漁業法(2000)
農業法(2002)
2、科技投入和科技支持為了保證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工作的開展,北京市政府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深入地開展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1)成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預防和控制中心(建議掛靠在北京市農林科研院)
2)在北京市科委設立「北京市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防控研究」重大科研課題,全面開展有關的基礎和應用兩個方面的科學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一方面研究解決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理論、技術和實際問題,形成有特色的入侵生物學的學科體系:另一方面,選拔培養了批高水平的專門的科研隊伍。
3)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研究試驗基地。
3、科學普及宣傳,提高民眾參與意識和素質1)出版外來生物入侵系列科普讀物
2)在電視臺設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之窗」
3)廣播電臺開闢「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知識講座」
4)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科普網站」
5)舉行外來生物入侵問題的科普報告會
6)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專題知識竟賽
7)拍攝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科教電影、電視片
8)舉辦外來生物入侵圖片巡迴展覽。
9)民眾監督機制的建立
4、資金保障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必須有相應地資金投入。資金投入的項目主要是:
1)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轉;
2)管理機構的設立和日常管理;
3)各級監測機構監測點的設立(包括基本條件、儀器設備、人員編制等);
4)科學研究和新技術開發;
5)應急預案。
(註:本文是《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第四部分。未完待續)——————————————————————
北京市科委軟課題研究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
——————————————————————
會議通知
________:
茲定於八月十日(星期三)上午9:00在我基金會210會議室,召開「生物入侵預警系統」預研究報告研討會,請您作為評審專家赴會。現將材料送上,提出寶貴意見。
致禮!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2005年8月2日
地點:天文館西側
北京市科技情報所二樓
——————————————————————
本課題主要研究人員:王世雄、周雲龍、劉全儒、鄭建秋
專家組組長:王獻溥
專家論證名單:王獻溥、張佐雙、古潤澤、吳建繁、張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