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歷史的發展猶如過山車,由衰轉盛,在由盛轉衰。很多事情讓人感覺到無奈,但歷史終究是歷史。
秦國曾經實力強大。憑藉一己之力滅六國一統天下。但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世英名的秦始皇。
或許是因為統一天下開始膨脹了,或許是因為功成名就內心開始鬆懈。總之秦始皇任用了一個最不該任用的人。
【一】秦朝的終結者
加速衰敗的秦國。
秦始皇東出滅六國,一統天下。並不是秦始皇一人功勞。早在秦昭襄王時期,由於秦國任用商鞅,採納他的變法。
從那時起,秦國便開始逐漸崛起。一點點變得強大,到了秦始皇這一代,只不過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引發的質變。
秦國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到秦始皇時期,達到了鼎盛狀態。這才有國力和軍力能夠滅掉六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
六國不僅沒有往好的方向發展,相反卻逐漸實力走向衰弱。這樣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秦國滅掉六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秦國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為此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很大,內心開始變得驕傲起來。
從他給自己封的始皇帝這個稱號來看,就能感受到秦始皇內心的驕傲。同時他開始寵溺奸臣,趙高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奸臣。
因為趙高是秦始皇身邊的寵臣,近水樓臺先得月。趙高憑藉著自己的手段,最終實現了權傾朝野。
到了秦二世這一代,趙高的權力已經是不可一世了。就連秦二世對趙高也是言聽計從,並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二】秦朝末代皇帝秦三世子嬰
子嬰亡國之君。
子嬰雖然是秦朝的亡國之君,但秦朝的滅亡怨不得子嬰。秦國是毀在了趙高的手中,即便再換一個皇帝。
依然挽救不了當時秦國的局勢。子嬰也被後人稱為秦三世。子嬰登基秦國國君之位,前前後後一共也就46天。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即便子嬰很有能力,也依然無法扭轉乾坤。在秦朝末年,天下已經進入混亂狀態。
雖然秦始皇焚書坑儒,避免讀書人以後造反,但秦始皇沒想到的是造秦國反的人,壓根不讀書。
比如陳勝吳廣,再比如劉邦項羽。可以說這群人要麼是勞動人民,要麼是武夫。還真就沒有一個是讀書人。
子嬰即位秦國國君位置,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又能怎麼辦呢?但子嬰還是幹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雖然沒能扭轉秦國的大局。
但卻能看出子嬰救國心切的心情。也能看出他本人還是一個有擔當的人。只不過大勢已去,再做什麼已經沒用了。
子嬰做的這件大事是,在他即位第五天的時候,他誅殺了趙高。子嬰此舉可謂是大快人心,我想秦國的祖先,如果知道此事也會感到欣慰。
【三】子嬰為何能誅殺趙高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子嬰能夠繼任秦國的國君,得力於趙高。當然趙高立子嬰為秦國國君,不是出於對子嬰的支持。
而是因為趙高認為子嬰對於自己是一個沒有威脅的人。因按照秦國繼任的慣例。子嬰是沒有資格繼承大位的。
子嬰雖然是秦國宗氏之人,但不是直系後代。趙高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認為子嬰即位能夠任由自己擺布。
所以子嬰不過是趙高的棋子罷了,雖然繼任了秦國國君,但面對曾經指鹿為馬權傾朝野的趙高,子嬰的實力還是很弱。
在這樣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子嬰居然能夠誅殺趙高,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其背後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由於趙高疏忽大意。
因為在趙高的內心,根本沒有把子嬰當回事。趙高認為子嬰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所以趙高對於子嬰沒有多少防備之心。
這也是為什么子嬰稱病不理朝政,趙高會前去探望的原因。如果趙高不是疏忽大意,他完全可以派人前去探聽虛實。
可是趙高並沒有,他只身前去,被子嬰一劍刺殺。趙高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奸臣就被這樣被子嬰輕而易舉的誅殺了。
結語:
總之,秦朝的大奸臣趙高指鹿為馬權傾朝野,而秦三世子嬰作為趙高的傀儡,即位五天,便能誅殺趙高,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趙高不可一世的狂妄。
--END
【歷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