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歐洲病夫變成西亞強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做了什麼?

2020-12-04 啟蒙時代的餘孽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

20世紀初,在西歐霸權進入新時期的同時,兩個曾經稱霸過世界的古老帝國卻不斷在泥潭之中掙扎。她們都被歐洲人加上了侮辱性的稱呼,一個是「老大帝國"——清帝國,另一個則是「歐洲病夫」——奧斯曼帝國。

一副諷刺奧斯曼的漫畫

15、16世紀,奧斯曼依靠著幾代明君的勵精圖治曾在西亞和東歐稱霸一時,成為世界上無法忽視的地緣政治力量。但從18世紀開始,經歷過彼得大帝改革的沙皇俄國崛起並不斷向奧斯曼控制的黑海地區擴張,這使得奧斯曼將大量資源投入到對俄戰爭中。

19世紀,民族主義廣泛傳播。奧斯曼的東歐領土上有大量希臘人、塞爾維亞人與斯拉夫人,這些民族有著強烈的獨立傾向,不斷對奧斯曼發起華麗的叛亂。這外患加上內憂,令曾經強盛一時的奧斯曼變成了人人可欺的歐洲病夫。

在一戰之中,由於奧斯曼與俄羅斯矛盾重重,再加上德國的誘惑,蘇丹加入了同盟國,與俄、英、法三國作戰。

戰敗之後,戰勝國與蘇丹籤訂《色佛爾條約》,此條約相當嚴苛,要求奧斯曼除了伊斯坦堡之外,將所有歐洲領土割讓給希臘,允許阿拉伯地區獨立,美素不達米亞與巴勒斯坦割讓給英國,敘利亞和黎巴嫩割讓給法國。這意味著,奧斯曼的領土將只剩下小亞細亞地區。

蘇丹的賣國條約引起了空前的反對熱潮。1920年1月,在民意壓力下,蘇丹政府被迫召開奧斯曼帝國會議,會議上通過《國民公約》,規定土耳其本土不可分割,並要堅決廢除一切阻礙土耳其獨立的治外法權和各種限制。

此公約令協約國感到不安,從3月開始,協約國軍隊佔領伊斯坦堡,與此同時,老對手希臘也趁機進攻奧斯曼,欲搶奪更多領土。4月凱末爾在安卡拉召開土耳其大國民會議,建立了國民會議政府,並與希臘軍隊頑強作戰,成功驅逐希臘。

1923年7月,國民會議政府已經取得不可撼動的軍事勝利。協約國被迫放棄色佛爾條約,改籤《洛桑條約》,歸還大量土耳其的歐洲領土。同年10月,大國民會議宣布土耳其為共和國,而凱末爾則被選為總統。從此,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出現在了世界舞臺之上。

不過,以凱末爾為首的改革勢力深明,土耳其長期被歐洲列強欺壓只是表面現象,其實質是,曾經的奧斯曼不是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而是一個衰敗的古典帝國。這樣的帝國在面對歐洲列強的時候,自然會顯得羸弱不堪。於是,在驅除外患之後,凱末爾開始進行推進土耳其現代化的改革——世俗化改革。

世俗化改革的核心是政治領域。其內容包括廢除蘇丹志和哈利法制,實行政教分離,建立現代政治與法律體系。1924年,土耳其宣布撤銷宗教基金事務部,廢除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確定國民議會和立法權。之後,土耳其正式頒布了共和國憲法。而法律方面也進行了世俗化改革,過去很多宗教習俗被廢除,世俗性的規範成為了法律,為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維持機制。

改革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教育與宗教分離。1924年,國民議會頒布教育世俗化現代化法令,規定學校必須向學生們提供非宗教的現代化教育,與此同時,學校必須要傳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並加強土耳其民族意識教育。

在文化方面,凱末爾試圖以理性主義、民族主義代替宗教精神。同時,凱末爾也主張文字化改革,使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現在的土耳其文字就是世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在社會生活方面,凱末爾也進行了世俗化,通過一系列政策破除陳規陋習,提倡現代生活方式。1925年土耳其廢除舊曆,採用公元歷。之後,土耳其政府在教育、就業、選舉、婚姻等方面給予婦女與男性平等的權利,並建立女子學校,培養婦女的工作技能。1934年,議會廢除了封建時期的舊稱號和頭銜。

在奧斯曼這種政教合一的制度下,專制制度與宗教主義幾乎聯合在一起。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看似只是推動了宗教文化領域的變革,實際上這些改革也突破了封建政治和經濟體系,使得土耳其變成了一個現代化強國。這種偉大的歷史功績,足以讓凱末爾被尊稱為土耳其的國父。

相關焦點

  •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土耳其?
    而這個國祚600多年大帝國,卻在徵伐歐洲道路上折戟沉沙,從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開始漸漸從巔峰跌落,最終淪為「西亞病夫」,於1922年被西方列強肢解。主要原因是在一戰中選錯了隊,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希臘獨立後便進攻土耳其,凱末爾身冒矢石將希臘擊敗
    曾經建立雅典海上帝國的希臘人憧憬著恢復自己的海上霸權,對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有著強烈的領土野心。一戰之後,奧斯曼帝國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以英法為首的聯軍在伊斯坦堡登陸,解散土耳其議會,奧斯曼帝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趁著聯軍佔領伊斯坦堡的契機,1919年5月19日,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土耳其西部海岸中段)登陸。
  • 希臘土耳其邊境又衝突,矛盾何來?凱末爾一聲吼讓希臘憋屈至今
    土耳其當然不忿啊,可希臘對這問題也很不爽,至於原因,則需追溯歷史! 這樣的領海劃分,是一個偉大土耳其人耍賴,用武力爭取的結果,這個人就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土耳其在巴爾幹眾多小國的聯合打擊之下,節節敗退,最後籤訂了著名的《倫敦條約》(1913年籤約),按照條約規定,土耳其帝國在歐洲的全部領土,還有愛琴海上的所有島嶼,都要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國。
  • 失望與憤懣:今天的阿拉伯人如何評價凱末爾
    由此可見,當年的美國輿論界在評價凱末爾時,依據的一個參照就是伊斯蘭教的凝聚力。而對於今天的阿拉伯人,他們在看待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時,也往往將土耳其與阿拉伯世界共同放置在伊斯蘭的框架下,折射出他們所嚮往的地區秩序。
  • 百年U型彎:曾經徹底世俗化的土耳其為何再次伊斯蘭化?
    上周,土耳其宣布將把索菲亞大教堂再次改為清真寺。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查士丁尼黃金時代的輝煌造物又將再次蒙塵,身為精羅的龍馬君自然是萬分惋惜。然而,從土耳其數十年的歷史發展來看,這似乎又是預料之中。自2002年起,這個中東世俗國家的「伊斯蘭特徵」日益凸顯,2011年以後,一場再伊斯蘭化的歷史進程似乎已經是土耳其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土耳其已經偏離其偉大的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當初為土耳其民族國家選定的徹底的世俗化之路。上個世紀,正是這位凱末爾主導的世俗化改革將索菲亞大教堂由清真寺改成了博物館。
  • 土耳其之父凱末爾,他當初給土耳其制定的世俗化國策已經破產了?
    土耳其的前身是曾經強大到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之後,這個帝國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國土不斷縮水,成了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小國,國土面積僅為78萬平方公裡。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在亞歐大陸上極為重要,它是連接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是將東羅馬帝國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一併繼承的國家,東西方的文明在土耳其得以交融。
  • 為什麼國內有「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的說法?
    但是在國內有這麼一個說法,那就是「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土耳其何德何能和哈士奇相提並論呢?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奇葩國家呢?土耳其的祖上還是非常厲害的,大名鼎鼎的奧斯曼帝國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巔峰時期版圖跨越亞非歐三大洲,滅拜佔庭,滅東羅馬,抗擊蒙古騎兵,可以說是歐亞大陸的大哥。但是到了18世紀後期奧斯曼就逐漸衰落了,被臨近的國家不斷蠶食領土,最後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還擁有「西亞病夫」的稱號。一戰時期還加入了同盟國,戰敗後更是受盡屈辱。
  • 嚴泉丨伊諾努:凱末爾之後再造土耳其
    1884年9月24日,穆斯塔法·伊斯麥特·伊諾努(土耳其語:Mustafa İsmet İnönü)生於伊茲密爾,後成長為凱末爾的戰友,在凱末爾逝後成為土耳其第二任總統(1938-1950),卒於1973年12月25日。
  • 伊斯坦堡並不是土耳其首都,那是哪裡?地球知識局
    提到土耳其,第一時間出現在腦海中的招牌城市總是伊斯坦堡,更有甚者將伊斯坦堡理所當然地認作土耳其首都,而忽略了其真正的首都安卡拉。海陸通衢的優越交通條件給了君士坦丁堡極高的戰略價值,早在土耳其人入侵之前就是環地中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地中海世界與黑海世界的樞紐歐洲與亞洲的樞紐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
  • 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的路線還能走多遠
    凱末爾在一戰中擊敗協約國軍隊,拯救了風雨飄搖的突厥民族。奧斯曼帝國崩潰之後,在絕世武功加持之下,凱末爾驅逐了哈裡發。在他看來伊斯蘭教似乎代表了落後、愚昧的一面,用盡一切辦法抹掉宗教的痕跡。將伊斯蘭法典全部廢除改用西式法律,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 土耳其總統總理公開反駁「土耳其應終結世俗化」言論
    25日,土耳其國會議長要求廢除憲法中的世俗化條款、新修伊斯蘭化憲法的言論在全球範圍內都引發了爭議。而僅僅一天後,同屬一個政黨的土耳其總統、總理都出面與該議長劃清界限,並反駁了他的言論,表示土耳其憲法將依然是一部世俗化的憲法。
  • 十二次俄土戰爭,土耳其終於在克裡米亞獲勝,竟迫使俄國割讓領土
    俄羅斯越打越強,從一個內陸國家變成了海洋大國,合併了黑海北部沿岸地區,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奧斯曼帝國不斷被蠶食,連續的失敗加劇了國內民族矛盾,被壓迫的民族意識開始崛起,紛紛起義,最終導致國家四分五裂,從世界霸主淪落為三流國家。
  • 凱末爾推進世俗化改革,使土耳其順利從神權政治向世俗政治轉變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來,凱末爾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官僚-知識分子精英。這一時期,政治精英高度團結,他們以凱末爾主義為指導原則,成為推進國家現代化的中堅力量。1923年,土耳其政府和協約國籤訂《洛桑條約》,標誌著土耳其共和國的誕生。8月9日,人民黨成立,後更名為共和人民黨,凱末爾擔任主席。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凱末爾當選首任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擔任總理,定都安卡拉。
  • 土耳其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很多國家都不待見他
    這不,最近土耳其在敘利亞和俄羅斯幹了起來,同時又因為出兵利比亞,把法國等一大票歐盟國家給得罪了,似乎歐洲國家全都不喜歡他。實際上,不僅歐洲國家不喜歡他,亞洲國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土耳其周邊的國家,他的鄰國可以說煩透了他。土耳其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都非常緊張,很多甚至是世仇,如果不是打不過他,非得滅了他。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土耳其犯了什麼錯,為何不被周邊國家接受,為什麼那麼多國家不待見他?
  • 土耳其首都,為何從伊斯坦堡遷至安卡拉?
    結果可想而知,戰后土耳其幾乎遭到了肢解一樣的命運,在列強的威逼之下,奧斯曼素丹籤訂的條約甚至比晚清的《辛丑條約》更加苛刻。然而非常時刻總有非常人物出現,就在國家命懸一線之際,穆斯塔法·凱末爾橫空出世。
  • 歐冠球隊伊斯坦堡所在的土耳其:97%的領土在亞洲,卻徵戰歐洲賽事
    除了足球之外,土耳其在其他體育領域,甚至是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上都以歐洲國家自居。 ▲《色佛爾條約》規定的土耳其領土僅包括黃色部分,其餘均被瓜分 就在此時,青年軍官凱末爾站了出來,帶領土耳其打敗了協約國軍隊,保住了土耳其大部分領土以及今天的歐洲部分領土。
  • 土耳其通過修憲案放寬婦女在大學戴頭巾禁令(圖)
    2月9日,土耳其通過修憲案允許女大學生戴頭巾,當天上萬民眾高舉印有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頭像的旗幟遊行,凱末爾創建了現代土耳其,並制定了政教分離原則。土耳其議會9日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它將放寬伊斯蘭婦女在大學戴頭巾的禁令。此前,該國禁止婦女在中小學及大學戴宗教性頭巾。當天,議會以403票支持107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上述修正案,它將在憲法中添加一段新的內容:任何人都有權在國家學術機構得到平等的待遇。該修正案也是埃爾多安政府為完全取消婦女在大學戴宗教性頭巾禁令的兩份議案之一。
  • 亞美尼亞的國徽裡,為什麼有土耳其的大阿勒山?
    因處在亞洲和歐洲的結合部,亞美尼亞歷來都是大國爭奪的焦點。1639年,伊朗和奧斯曼土耳其籤訂《君士坦丁堡協定》,伊朗拿到東亞美尼亞,西亞美尼亞則歸土耳其。 一百多年後的1813年,沙俄向伊朗宣戰,要爭奪亞美尼亞。13年後又打了一場,笑到最後的還是沙俄。伊朗被迫把東亞美尼亞割讓給了沙俄。
  • 希土矛盾再起,回顧兩國間的奇葩戰爭,土耳其空軍重創土耳其海軍
    前不久有一個新聞,希臘和土耳其又發生了領土爭端,圍繞著一條河周圍領土的歸屬問題發生了爭執,土耳其派軍隊過河佔領了河對岸本屬於希臘的土地,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歐盟方面選擇支持希臘,並準備對土耳其實施制裁。雙方劍拔弩張,局勢不斷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