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U型彎:曾經徹底世俗化的土耳其為何再次伊斯蘭化?

2020-12-04 龍馬人文歷史

上周,土耳其宣布將把索菲亞大教堂再次改為清真寺。

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查士丁尼黃金時代的輝煌造物又將再次蒙塵,身為精羅的龍馬君自然是萬分惋惜。

然而,從土耳其數十年的歷史發展來看,這似乎又是預料之中。自2002年起,這個中東世俗國家的「伊斯蘭特徵」日益凸顯,2011年以後,一場再伊斯蘭化的歷史進程似乎已經是土耳其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土耳其已經偏離其偉大的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當初為土耳其民族國家選定的徹底的世俗化之路。

上個世紀,正是這位凱末爾主導的世俗化改革將索菲亞大教堂由清真寺改成了博物館。

從1920年凱末爾出任國民軍總司令領導土耳其民族到現在,正好100年。土耳其經歷了從激進世俗化到再次伊斯蘭化的曲折歷程,恰似走了一道U型彎。今天,龍馬君就和各位讀者老爺一起理一下土耳其百年U型彎背後的歷史邏輯。

一、凱末爾的不朽偉業

凱末爾是位真正的偉人。

如果把二十世紀的歷史人物排個名,凱末爾絕對能進前三,這位土耳其國父在危難之時挽救了一戰中戰敗的土耳其,又領導了一場激進的社會改革,幾乎以一己之力使土耳其這個「西亞病夫」蛻變為西方化的世俗國家。

在政治上,他以軍隊為後盾,頂住巨大的壓力,廢除了蘇丹制度和哈裡發制度,從而徹底瓦解了宗教權威的基礎。

在法制上,他廢除了以《古蘭經》為依據的宗教法和中世紀以來的習慣法,取締了宗教法庭,頒布了以民主共和制為指導思想的國家憲法,建立了以歐洲大陸法係為藍本的現代化法律體系。土耳其的法制改革是如此激進,以至於在法律中明文規定:「婦女禁止戴面紗」。

在教育上,他用現代化的世俗教育取代了神學教育,以國家法令的形式規定學校必須在監督之下教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和思維方式。

在文化上,他廢除了阿拉伯字母,土耳其語改用拉丁字母,一切出版物禁止使用阿拉伯語,外來詞彙不再來自阿拉伯語,而是開始借用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在社會習俗上,他禁止在清真寺以外的地方進行宗教活動或穿著宗教服裝,要求男性脫掉傳統服裝改穿西裝;廢除舊曆,使用公元紀年;按照西方習慣使用姓氏;對人不再用傳統稱呼,而是以西方習慣稱呼「先生」、「女士」。

這一改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的全盤西化,一樣的狂飆急進,一樣的成果驚人。

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上,短短二十年,凱末爾就建立了一個與阿拉伯文化徹底切割的西方化的現代土耳其國。

二、自上而下的空中樓閣

像絕大多數後進國家的改革一樣,土耳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這裡的「上」指的是凱末爾為首的少數精英,他們大都具有西方教育背景,希望通過西方式的世俗化改革使土耳其徹底擺脫傳統伊斯蘭社會的生活方式,從而融入他們認為的「唯一」的文明——歐洲文明。

而「下」,則是佔人口90%以上的虔誠的穆斯林,他們生活在安納託利亞內陸,對西方不甚了解,極端保守,有著根深蒂固的伊斯蘭傳統。

從凱末爾當初遷都安卡拉就可以看出,這「上」與「下」之間存在偌大的鴻溝,無論凱末爾締造了怎樣世俗化的政府、法院、大學、軍隊,這些虔誠的穆斯林都無法真正的世俗化,指導他們的永遠不可能是來自西方的現代理念,而是1300多年前起源於麥地那的古老信仰。

凱末爾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他取消了蘇丹與哈裡發的宗教權威,建立了政府管控下的宗教管理機構,這也可以讓我們一窺凱末爾主義中宗教自由的實質,並非是宗教與政治兩不幹涉,而是政治要完全控制宗教。凱末爾的這一野心也讓我們意識到:他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

但是事與願違,對傳統的穆斯林而言,那些站在政府立場上拿著政府薪俸的神職人員顯然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同樣是政治精英發起的「脫亞入歐」運動,他們對於普通大眾的改造遠不如日本的同行成功。

凱末爾在世時,他尚且能通過崇高的個人威望維繫他的世俗化政策,當他不在了,缺乏最廣大民眾支持的世俗化改革也就成了某種空中樓閣。

三、現代民主的兩難困境

凱末爾世俗化改革的核心是現代主義,準確的說,是西方式的現代主義,而現代民主是西方式的現代主義最重要的內容。

在早期,為了改革的順利推進,凱末爾領導下的土耳其是威權體制的,而隨著凱末爾的逝去,他所領導的這些精英要維繫自身的合法性,就必須要繼續凱末爾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土耳其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這本沒什麼,民主化幾乎是現代所有成功改革國家的必由之路,然而回顧下凱末爾去世後的土耳其歷史,這個國家的民主化似乎與世俗化天然相悖。

1945年,伊諾努總統聲稱缺少反對黨是土耳其政治體制的一個弊端,土耳其要用民主的政治結構將土耳其改造成一個「西方國家」。不久,24個反對黨成立,不少政黨在綱領中強調了伊斯蘭傳統價值觀甚至是原教旨主義原則的重要性。

1946年,民主黨成立,他們被看成是將普通民眾由政治精英主導的世俗化改革中解救出來的「救世主」,並獲得大量支持。

1950年至1960年,民主黨掌權,伊斯蘭傳統價值觀被再次提起。

1960年,凱末爾主義者主導的軍方發動政變,捍衛世俗化改革成果,權力再次回到堅守世俗主義親西方的軍事和官僚精英手中。

1971年,伊斯蘭運動復興,極端主義不斷增長,政府無力控制局面,軍方再次政變。

1980年,政黨鬥爭越發激烈,伊斯蘭復興運動與土耳其政治鬥爭盤根錯節,軍方又一次政變。

政變之後,重新恢復民主的土耳其開啟了漸進的伊斯蘭化進程,一種名叫「土耳其——伊斯蘭綜合體」的介於世俗化與宗教化之間的概念成為國家意識形態,宗教課程成為初高中必修課,一些民選領導人在講話中經常引用《古蘭經》,而這在以前是違法行為。

1997年,軍方又一次政變,重申世俗原則。

2002年,作為伊斯蘭政黨的正義與發展黨贏得大選,土耳其再次向伊斯蘭回歸。

檢討上述歷史進程,我們很容易提煉出這樣一種矛盾:

要世俗化改革,就必須實行民主。

要實行民主,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不贊成世俗化改革的普通民眾就會掌握權力。

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不贊成世俗化改革的普通民眾掌握了權力,世俗化改革就要失敗。

一旦世俗化改革失敗,土耳其社會自然又要再伊斯蘭化。

在這種兩難困境的約束下,土耳其的歷史恰好形成了一道U型彎。

問題在哪呢?與日本、韓國等成功的實行了自上而下改革的國家相比,土耳其精英們並沒有完成對普通民眾的改造。

如果說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是一列前進的列車,那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虔誠的民眾就是一塊巨大的磁鐵,它驚人的磁力使得土耳其的政治精英們很難把得住前進的方向。

四、被摧毀的三大堡壘

土耳其的世俗化並非全無基礎,凱末爾在世時,就構築了捍衛世俗化的三大堡壘。

第一個堡壘是高等院校。得益於凱末爾的改革,高校是宗教勢力的禁區,象牙塔中的知識精英是深受西方文明浸潤的一群人,與疏遠的虔誠同胞相比,他們更像是真正的歐洲人。

第二個堡壘是司法系統,司法系統並非民選,接受了西方法治文明教育的專業人才,很難再適應一千多年前的伊斯蘭教法。

第三個堡壘是軍隊。土耳其很早就加入了北約,軍隊與西方的聯繫最為密切,長期與西方盟國的接觸,不僅使他們認識到了在軍事上與西方的差距,也認識到了土耳其社會與西方社會的差距。另外,與前兩個堡壘相比,他們明顯有實際的能力幹預土耳其的再伊斯蘭化。

從上文提及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每當民選政府有再伊斯蘭化的風險,軍方就會強制幹預,儘管這或多或少摻雜著私利,但不可否認,他們是土耳其世俗化真正的支撐力量。

然而,近二十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新生的正義與發展黨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建立了他們的長期選舉霸權。

2007年土耳其軍方在總參謀部的網站上貼出了一個聲明,稱軍方是土耳其世俗主義的捍衛者,不允許任何破壞共和國基本價值觀的活動發生,隨後聯合憲法法院宣告正發黨佔絕對優勢的第一輪投票無效,但是,並沒有能阻止正發黨最後獲勝。

經濟上的巨大成就以及文化上不斷推行的伊斯蘭主義讓正發黨更加勢不可擋,宗教勢力再次崛起,宗教學校的學生人數由2002年可憐的6.5萬人激增至如今的120萬人!足足漲了17倍。

2016年,作為土耳其世俗化堡壘的軍隊發起了最後的抗爭,7.15政變爆發,但遭到失敗。隨後,大清洗開始。

政變後不久,軍方2839人被捕,司法系統2745名法官和檢察官被解職、拘留。

8月17日,2千餘名警察、數百名軍人被開除。

9月2日,8000名安全人員,2000多名教師、近520名政府任命的宗教事務主管被解職。

BBC更是報導,土耳其全國所有1577名大學系科負責人被要求全部辭職,15200名教育官員被停職,21000名教師被吊銷執照。

至此,三大堡壘全被摧毀,土耳其的再伊斯蘭化已無障礙。

五、U型彎之後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土耳其的伊斯蘭知識分子已經取得了對世俗精英的徹底勝利,土耳其的再伊斯蘭化已經是不可阻擋。

真正有價值的問題是,U型彎之後的土耳其在伊斯蘭化的道路上會走多遠?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的可能性解構成三個疑問句:

其一:土耳其的再伊斯蘭化僅僅是對個人宗教自由的尊重嗎?即只是限於允許人們自由的去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

其二:土耳其在文化上回歸伊斯蘭的同時,還會保持國家機器和制度的世俗化嗎?

其三:土耳其會逐漸淪為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嗎?

從上周土耳其改索菲亞大教堂為清真寺的決定來看,第一種可能應該是不存在了。未來何去何從,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歡迎關注,與龍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參考資料:《土耳其國家與宗教》《土耳其政治模式的歷史演變研究》《埃爾多安新土耳其論與土耳其模式的危機》《凱末爾傳》

相關焦點

  • 查科嘉:不能秀恩愛,土耳其開始去世俗化?
    土耳其要開始去世俗化了?1月4日,土耳其國家宗教事務局(Diyanet)發布警告稱,已訂婚的夫婦要避免在公眾場合「秀恩愛」,牽手等親密舉動都違背了伊斯蘭教義。訂婚期間雙方不應該單獨在一起,因為可能發生「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比如調情、孤男寡女同居一室促膝談心這些不被伊斯蘭教義認可的行為。
  • 同為伊斯蘭大國,為什麼土耳其的世俗化成功了,而伊朗卻失敗了?
    伊斯蘭世界中土耳其的改革最為成功,本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不僅是帝國的君主,同時是伊斯蘭世界的最高精神領袖—哈裡發,近代西方文明崛起後奧斯曼帝國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淪為「西亞病夫」,一戰後成為戰敗國,失去了將近90%的領土,幾乎要亡國滅種。關鍵時刻凱末爾擊退外敵,並推翻了封建落後的哈裡發制度建立了共和國,並利用西方文明進行世俗化改革。
  • 凱末爾推進世俗化改革,使土耳其順利從神權政治向世俗政治轉變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來,凱末爾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塑造了一批世俗化的官僚-知識分子精英。這一時期,政治精英高度團結,他們以凱末爾主義為指導原則,成為推進國家現代化的中堅力量。1923年,土耳其政府和協約國籤訂《洛桑條約》,標誌著土耳其共和國的誕生。8月9日,人民黨成立,後更名為共和人民黨,凱末爾擔任主席。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凱末爾當選首任總統,伊斯麥特·伊諾努擔任總理,定都安卡拉。
  • 王晉:土耳其嘴上說著世俗化,身體卻在伊斯蘭化
    首都安卡拉甚至發生了民眾街頭抗議事件,一些世俗主義支持者組成了「六月聯盟」(2013年6月,當時大批年輕學生和世俗者曾經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要求時任土耳其總理的埃爾多安下臺,筆者的一些土耳其朋友也加入當時的抗議遊行之中),打出了「我們絕不要一個伊斯蘭法和哈裡發的憲法」的口號。
  • 土耳其總統總理公開反駁「土耳其應終結世俗化」言論
    25日,土耳其國會議長要求廢除憲法中的世俗化條款、新修伊斯蘭化憲法的言論在全球範圍內都引發了爭議。而僅僅一天後,同屬一個政黨的土耳其總統、總理都出面與該議長劃清界限,並反駁了他的言論,表示土耳其憲法將依然是一部世俗化的憲法。
  • 《中國新聞周刊》:頭巾,土耳其政治不能承受之重
    世俗政治在土耳其根深蒂固,因而當帶有伊斯蘭色彩的頭巾出現在總統選舉當中的時候,廣大土耳其民眾異口同聲向其說「不」。簡簡單單的一個穆斯林婦女的頭巾,引發了一場世俗主義、民主原則以及宗教自由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  記者/劉婉媛當許多穆斯林國家被貼上伊斯蘭化標籤的時候,土耳其,這個99.8%人口為穆斯林的國家,卻高調、刻意地與伊斯蘭保持距離。  今年,土耳其總統面臨換屆。4月,執政的正義發展黨推出了惟一的總統候選人——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居爾。這位57歲的外長風度翩翩,笑容親切迷人。
  • 土耳其首都,為何從伊斯坦堡遷至安卡拉?
    如果問土耳其最著名的城市是哪一個?你肯定會脫口而出是伊斯坦堡,這個歷史上的拜佔庭、君士坦丁堡比起名不見經傳的安卡拉確實更勝一籌。但為什麼土耳其會把首都從這麼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貿易發達的古城遷至內陸的安卡拉呢?
  • 西班牙:被穆斯林統治七個世紀,是如何徹底「去伊斯蘭化」的?
    ▲阿拉伯帝國擴張圖曾經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地區,諸如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朗等,大部分在現代都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卻是例外。▲西班牙佔領格拉納達,完成收復失地運動四、去伊斯蘭化西班牙和葡萄牙能夠收復失地,除了長期的民族壓迫帶來的民族主義覺醒之外,天主教教會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兩國在收復失地後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去伊斯蘭化」運動。為了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葡萄牙把摩爾人等伊斯蘭教徒驅逐,大力修建基督教堂,發展航海事業。
  • 將歐洲病夫變成西亞強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做了什麼?
    20世紀初,在西歐霸權進入新時期的同時,兩個曾經稱霸過世界的古老帝國卻不斷在泥潭之中掙扎。她們都被歐洲人加上了侮辱性的稱呼,一個是「老大帝國"——清帝國,另一個則是「歐洲病夫」——奧斯曼帝國。這外患加上內憂,令曾經強盛一時的奧斯曼變成了人人可欺的歐洲病夫。在一戰之中,由於奧斯曼與俄羅斯矛盾重重,再加上德國的誘惑,蘇丹加入了同盟國,與俄、英、法三國作戰。
  • 科學家發現神秘「金龜」,滅絕百年又再次出現,這是為何?
    尼泊爾就曾經出現過一隻金色的烏龜,當地的這隻金色烏龜被奉為「神明」,在宗教以及文化信仰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們認為金色烏龜的殼就代表著天,而下部則就代表著地球。不過當科學家們發現這隻金色烏龜之後,並將其放生到野外,金龜的生存能力相比於其他烏龜而言比較弱,但因為其地位的原因,不可能將其圈養,所以只能放生野外。
  • 說說土耳其、土耳其人和埃爾多安
    我曾經問一位土耳其新聞界同事,在商場裡巡邏的軍人都荷槍實彈,不怕走火?他說,這才安全呢,如果軍人手裡都沒槍,出了事他還能保護誰呢?想了想,覺得他的話也確有道理。畢竟,土耳其是個地處中東邊緣的國家,自己內部還有庫德分離主義問題。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土耳其人有點楞,往好了說叫果敢,表現在軍事上,他們行動迅速,對動用軍力不那麼猶豫,有點「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感覺」。
  • 土耳其獨立後逐步完善世俗教育制度,培養了一批世俗化的政治精英
    自1923年獨立以來,土耳其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5年小學和3年中學)、中等教育(3年高中)和高等教育(3到4年)。1923年至1940年,鄉村學校的數量從5062所增至11040所;教師總數從12,458人增至28,298人;學生總數從35萬人增至約100萬人。
  • 土耳其的暴跌,與兩個男人的命運-虎嗅網
    早在今年5月時,我們就第一時間進行了分析,並在6月24日土耳其百年大選之際,指出這輪強美元加息周期,已對土耳其經濟造成極大壓力,並指出現今土耳其經濟問題的政治根源。新愁:從一齣好戲,到憂患成真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曰過:短期來看,股市是投票機。其他市場又何嘗不是如此?土耳其危機漸起,股、債、匯齊跌,無疑是國際投資者和部分土耳其人,在用腳投票。
  • 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的路線還能走多遠
    建立世俗學校,關閉宗教設施,將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廢除一夫多妻制,提倡男女平等,婦女不戴面紗,提倡西裝等。通過一系列改革確立了世俗的共和國家體制。凱末爾晚年設計的以軍隊監國保衛國家世俗化民主的政治體制延續了近百年。軍隊是最反對政府宗教化的,他們是最堅定的世俗主義者,因為宗教信仰無法打敗敵人的現代化武器,只有世俗的國家才有可能實現現代化。
  • 將五常得罪了個光,土耳其為何敢如此蠻橫?敲詐中國後又炮轟美軍
    最近土耳其針對庫德武裝發起的打擊引發了各國關注,在打擊中土耳其不僅將美國盟友庫德狠揍一頓,還公開炮擊了美軍基地,讓外界議論紛紛,要知道此前土耳其不僅擊落過俄羅斯軍機,還敲詐了中國,在中國將瓦良格號途逕自己控制的海峽時坐地起價,索要高額過路費,然後最近又炮轟了美軍基地,附近的法國部隊也遭到了炮擊,不得不發起反擊,加上此前英國宣布向土耳其禁運武器,這次土耳其將美俄英法中這幾個五常得罪了個光,土耳其這個中東大國為何如此蠻橫呢
  •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國家。疆域廣闊,擁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天蘇丹和葉門。
  • 亞阿戰火熊熊燃起,土耳其2萬名官兵出動,俄羅斯卻毫無表示?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同為亞洲國家,曾經在沙俄時期併入了俄羅斯,搖身一變成為蘇聯的兩個聯邦省。隨著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這兩個國家也開始「自立門戶」,徹底脫離了俄羅斯的掌控。多年來亞美尼亞深知俄羅斯的強大,為此選擇與後者交好。而亞塞拜然則與土耳其關係十分要好,為此也對其進行大力扶持。
  • 中俄聯合策反土耳其,英語民族的霸權陸續瓦解,追隨者越來越少了
    蘇聯解體後,土耳其圍堵蘇聯的戰略價值降低,土耳其試圖通過包裝世俗化形象加入歐盟。隨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崛起,歐盟對土耳其尤為忌憚。1974年7月20日,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土耳其軍隊侵入賽普勒斯,並佔據了全賽普勒斯36%的領土,成立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 今天的土耳其人為何仍有大國心理?
    其實這還要從土耳其的歷史說起,歷史上的土耳其曾經非常強大。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他年僅20歲的兒子奧爾汗繼位,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公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奧爾汗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在1326年到1337年,大約10年的時間之內,奧爾汗攻陷了拜佔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所有疆土。
  • 土耳其之父凱末爾,他當初給土耳其制定的世俗化國策已經破產了?
    土耳其的前身是曾經強大到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之後,這個帝國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國土不斷縮水,成了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小國,國土面積僅為78萬平方公裡。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在亞歐大陸上極為重要,它是連接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是將東羅馬帝國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一併繼承的國家,東西方的文明在土耳其得以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