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靶標發現?魯比前列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隨機雙盲對照...

2021-01-11 騰訊網

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藥物療法的作用機制是抗代謝、抗炎和抗纖維化,而與腸道通透性無關。

魯比前列酮(Lubiprostone)是前列腺素E1的前列腺素代謝產物衍生的一種雙環脂肪酸化合物,是2型氯離子通道激活劑,可導致氯離子外流到胃腸道,最終促進腸液分泌,通常用於治療慢性特發性便秘和伴有便秘的腸易激症候群。

然而,該藥物對腸黏膜可能存在其他作用方式,或能成為治療NAFLD的一種選擇。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研究簡介

這項研究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2a期研究,於8月14日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影響因子 14.789)雜誌上。

在先前魯比前列酮相關動物研究的基礎上,該藥物可能通過抑制腸道通透性來預防腸源性內毒素引起的過度炎症和纖維化。但目前魯比前列酮對NAFLD的影響,在臨床試驗中尚未得到評估。該研究旨在通過降低腸道通透性,來評估魯比前列酮治療NAFLD便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納入標準

年齡為20-85歲;無習慣性飲酒(即男性飲酒量≤30g/天,女性飲酒量≤20g/天);肝臟脂肪含量≥5.2%;脂肪變性分級≥1;肝臟硬度≤6.7 kPa;、纖維化階段

排除

與NAFLD無關的急性或慢性肝病;C型肝炎、B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藥物誘導的脂肪性肝炎;任何心血管事件或活動性心血管疾病的證據;糖尿病和胰島素治療。

研究終點

主要終點:12周時,魯比前列酮治療後與安慰劑相比,ALT水平的絕對變化。

次要終點:從不良事件、治療中斷率、臨床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和生命體徵等方面評估魯比前列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乳果糖/甘露醇排洩比率(LMR)、血液內毒素活性、肝臟脂肪含量、肝臟硬度、腸道菌群、肝酶和標記物、脂質、炎症標誌物、纖維化標誌物、糖尿病標誌物和體重指數的絕對變化。

第三終點:腎功能、大便形態和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

研究結果

經篩選,在2017年3月24日~2018年4月3日間,最終納入150名患者,將其隨機分配到治療組,其中55名患者接受24μg魯比前列酮治療(以下簡稱高劑量組),50名患者接受12μg魯比前列酮治療(以下簡稱低劑量組),45名患者接受安慰劑治療(以下簡稱安慰劑組)。低劑量組的3名患者和安慰劑組的2名患者因個人因素在治療啟動前退出。

圖1 試驗概況

最終,150名患者被納入療效分析,145名患者被納入安全性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療效分析

從基線時到12周的ALT絕對水平:高劑量組(平均差 13 U/L[標準差 19])比安慰劑組(1 U/L[24];平均差 15 U/L [95%CI 23 ~ 6],p=0.0007),低劑量組( 12 U/L[標準差 21])比安慰劑組(平均差 13 U/L[ 22~ 5],p=0.0023)。

圖2 ITT人群中肝功能隨時間的變化(ALT=丙氨酸轉氨酶,AST=天冬氨酸轉氨酶,EOT=治療結束,GGT=γ-穀氨醯轉肽酶,ITT=意向治療。*p

儘管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的ALT降低程度大於安慰劑組,但LMR無效組的ALT無明顯變化。各組從基線時到第12周的ALT水平的降低在高基線LMR患者(即LMR>0.02)中高於低基線LMR患者(即LMR

圖3 從基線時到第12周,LMR有效和LMR無效的ALT、AST、GGT、肝脂肪含量和內毒素活性測定的絕對變化

*LMR有效患者是指通過治療後,與基線相比LMR絕對值為負的患者。中斷治療定義為口服用藥依從性低於80%。

與安慰劑組相比,魯比前列酮組肝臟脂肪含量下降程度更大。事後分析表明,從基線檢查到第12周,兩組接受魯比前列酮的患者的肝臟脂肪含量相對降低程度高於安慰劑組。

圖3 肝臟脂肪含量,次要終結點分析中未包含缺失數據。(A) 從基線時到第12周,接受魯比前列酮或安慰劑治療的患者肝臟脂肪含量的絕對變化。(B) 從基線時到第12周,接受魯比前列酮或安慰劑治療的患者肝臟脂肪含量的相對變化。(C) 在接受魯比前列酮或安慰劑後,肝臟脂肪含量降低2%的患者比例。用最小二乘法表示的絕對和相對變化值。LFC=肝臟脂肪含量。

安全性分析

145名患者中,有24名(17%)報告了至少一次不良事件,6名(4%)發生嚴重不良事件。4例(7%)患者因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而停藥,均為高劑量組。研究期間未發生危及生命的事件或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在高劑量組中,18名(33%)患者出現至少一次不良事件;在低劑量組中,有3名(6%)和安慰劑組43名患者中有3名(7%)出現至少一次不良事件。

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腹瀉。高劑量組有17例(31%),低劑量組有3例(6%),安慰劑組無一例。

研究啟示

NAFLD是一種異質性疾病,儘管NAFLD當前的治療選擇基於抗代謝,抗炎和抗纖維化機制,但每種單一療法的療效均很低,其病理生理學的複雜性允許使用潛在可行的治療靶標。此項研究是一項機制驗證性研究,旨在研究腸通透性作為NAFLD便秘患者潛在新型治療靶點。

研究表明,通過降低腸通透性的增加可以改善NASH發病機理。每日服用魯比前列酮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改善了主要終點(ALT水平的絕對變化),LMR的絕對變化以及其他參數(AST,GGT,內毒素血症和肝脂肪含量),這些改善與腸內通透性降低導致血液內毒素水平降低有關。

腸源性內毒素是NASH炎症和纖維化的重要因素。先前報告稱,對內毒素的高反應性通過瘦素途徑在NAFLD疾病進展中起重要作用。NAFLD患者內毒素血症是肝炎的有效誘因,導致NAFLD疾病進展,腸通透性增加導致內毒素水平升高。因此,增加腸道通透性可能代表NASH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確定魯比前列酮對非便秘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療效和耐受性。

文獻索引:Takaomi Kessoku, Kento Imajo, Takashi Kobayashi, et al. Lubiproston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a trial.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Published on August 14,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0)30216-8

相關焦點

  • Gilead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新藥挺進3期研究
    這些臨床試驗評估了凋亡信號調節激酶1(ASK1)抑制劑selonsertib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肺動脈高血壓(PAH)和糖尿病腎病(DKD)適應症方面的效果。在包含了72名NASH和中度至重度(F2-F3)肝纖維化患者的開放標記2期臨床試驗中,selonsertib顯示出了抗纖維化活性,數據支持推進selonsertib進入NASH適應症的3期階段臨床試驗。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發病率  目前由於疫苗接種計劃和有效抗病毒治療不斷發展,B肝和C肝肝硬化的發病率正在下降,但由於以下兩個原因導致另兩種肝病發病率不斷上升:1、肥胖,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增加2、飲酒,導致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增加。
  •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
    ALT正常的CHB患者LSM≥12.0 kPa考慮肝硬化,LSM≥9.0 kPa考慮進展期肝纖維化,LSM 推薦意見7 CHC患者LSM ≥14.6 kPa考慮肝硬化,LSM 推薦意見8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
  • 韓國研究發現:「三白草」有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
    除卻病毒、酒精、藥物、遺傳所致肝病,其他未知原因導致的肝病情況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佔到了90%,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的原因,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治療藥物。     農村振興廳稱,人體幹細胞經誘發炎症物質(棕櫚酸酯, 白細胞介素-6)處理後,以數十種候補藥用植物為對象進行了試驗,結果發現三白草中含有的三白脂素 A(manassantin A)或三白脂素B(manassantin B)成分可減少誘發炎症酶(JNK, NF-κB)的活性,且脂肪肝病進行或轉移相關的蛋白質(gp130)的發現量減少了80%以上,該細胞實驗利用人體正常肝細胞
  • 膽固醇通過穩定TAZ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膽固醇通過穩定TAZ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0 13:21:2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Ira Tabas和Xiaobo Wang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鍾南山團隊:連花清瘟膠囊等中醫藥對輔助治療新冠有效
    基於上述發現,鍾南山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等中西醫臨床專家,啟動連花清瘟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隨機、對照、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  該研究在中國內地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的20餘家醫院展開,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緊迫性,無法進行雙盲;專家組討論後決定有限條件下,採用客觀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設計。
  • 範建高教授:有些脂肪肝必須要規範治療
    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脂肪肝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肝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肝病學會脂肪肝酒精肝學組組長,擅長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慢性肝病的診治,在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合併肝損傷的處理方面造詣很深。據報載,杭州某事業單位去醫院進行兩年一次的體檢,結果,參檢的200多個男同志,竟有80多個患有脂肪肝,其中年紀最輕的只有23歲。
  • 歌禮原研全口服C肝治癒方案入選2018年美國肝病年會壁報演講
    杭州和紹興2018年11月6日電 /美通社/ -- 歌禮製藥有限公司(歌禮製藥 1672.HK),一家致力於解決抗病毒、癌症及脂肪肝病三大領域中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且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宣布,公司開發的全口服C肝治癒方案 II/III 期臨床研究已通過第69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組委會的評定,
  • 春季肝病高發,中醫調治須「四位一體」
    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因此春季養肝尤為重要。俗話說,「三分病,七分養」。肝炎患者如何科學地養護肝臟?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感染科主任張瑋提醒,肝炎患者的調治四位一體,缺一不可。其中包括了藥物治療、飲食調養、心理調護、運動保健四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藥物對症 飲食清淡中國歷來都是肝炎大國。
  • 肝腎症候群的治療——縮血管還是擴血管治療?
    已有較多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顯示特利加壓素對HRS的逆轉、腎功能恢復和血肌酐下降具有明顯治療優勢。Gluud等[11]在一項包含6個RCT研究的系統性分析中發現,單獨使用特利加壓素或與白蛋白聯合使用較單獨白蛋白治療逆轉HRS效果更為顯著(RR=3.76,95%CI:2.21~6.39),亞組分析發現特利加壓素降低Ⅰ型HRS患者的病死率明顯高於對照組(RR=0.71,95%CI:0.51~0.98)。
  • 一項隨機對照雙盲試驗如是說……
    近日,發表在《Nutrient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飲用烏龍茶似乎可以幫助我們「夢」想成真。該研究由日本科學促進會資助(非茶商)。雖然所有的茶葉都來自同一種植物——茶樹,但因氧化程度的不同而決定了茶葉的品種。例如,綠茶是未經氧化的,它的味道較為溫和;而紅茶的獨特顏色來自於完全氧化的過程;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只是部分氧化。
  • 專家報導:2018年紅斑狼瘡診療新進展
    新發現4個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感基因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香港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合作,共同完成了SLE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成果,新發現3個新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感基因ST3AGL4, MFHAS1, CSNK2A2。
  • 強生終止Stelara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全球III期臨床
    LOTUS是一項全球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III期研究,在活動性SLE患者中開展。研究共入組了516例患者,其中包括受狼瘡嚴重影響的小眾群體的患者代表。主要終點是治療第52周實現SRI-4(SLE應答者指數4)應答的患者比例。SRI-4是一種綜合評價工具,結合了來自3種不同的、經驗證的狼瘡疾病指數評分來定義應答者和非應答者。
  • 和飲酒過量相關的酒精性肝炎,背後另有「元兇」?
    他們研究的是一種名為「酒精性肝炎」的肝臟疾病,通過開展小鼠研究並對酒精肝患者的樣本進行詳細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可能與疾病發生關係密切的「細菌元兇」。酒精性肝炎與過度飲酒相關,由於對該疾病的了解尚不充分,因此治療有一定難度。既往小鼠實驗表明,該疾病可能與棲息於腸道的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有關3。
  • 一文總結:慢性肝病的皮膚表現丨臨床必備
    黃色瘤在肝病中,黃色瘤最常見於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PBC患者的總膽固醇常常升高,肝病中膽固醇代謝異常有助於黃色瘤形成。據報導,約15%~50%的PBC患者存在黃色瘤。黃色瘤往往會隨著潛在的高脂血症的治療而消退。5.
  • 中醫治療肝硬化
    肝硬化中醫範疇大多屬於積聚病,或臌脹病,以及腹脹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多數為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肝硬化的中醫治療多從虛實夾雜入手,攻補兼施,臨床上多使用中滿分消丸,一貫煎,逍遙丸,實脾飲等等,肝病一般情況下都會有消化道症狀,所以中醫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論述,也體現了中醫的未病先防的理念,肝硬化後期會有黃疸的症狀,分為陰黃和陽黃兩大類,治療上也是要分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的,另外臟腑辯證也是很重要的,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肝的同時是要補腎的,火為木之子,心病(比如失眠症中),肝病的治療不管用那種方法治療治療周期還是比較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