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生面】石濤《淵明詩意冊》:菊花開,正歸來

2021-01-10 騰訊網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菊花開,正歸來

文 / 誰最中國

自從陶淵明在東籬採了一捧菊花,每到秋天都會想起他。想起雲霧籠罩的山坡上,幾間傾頹的草屋在風中搖曳。院子裡,一叢叢帶霜的菊花兒開得正好。屋內的長者,披著粗布衣衫,隱几兀坐。

蘇東坡曾說,中國的文人愛標榜不要,但陶淵明是真箇兒不要。他喜讀閒書,不求考據、不為功名,不過是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他愛寫文章,不為發表、不為評職稱、也不為換五鬥米,無非是以示己志,讓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活在文字之中。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同樣泥足紅塵俗世,為何陶淵明的心卻沒有拘囿於時代?反倒活得灑落又自在。

有菊花黃,也有豆苗稀

時人都羨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卻不聞「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負耒躬耕。對於人這個社會存在物來說,陶淵明的生活只是一種短暫而超然的心靈體驗,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面對社會和人的現實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擁有持久的寧靜,陶淵明也一樣。他在《與子儼等疏》中自稱「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說自己性格剛直,和世道有很多違逆的地方。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在陶淵明的心靈深處,也有過貧與富的交戰、窮與達的煩擾、生與死的焦慮,還得為「真風告逝,大偽斯興」而痛心疾首。我們看到他的高逸、灑脫、自在、超然,那是因為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生存的重量。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破落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大將軍,官至太尉,但是因出身並非門閥士族,常常被人譏嘲。祖父陶茂、父親陶逸也做過官,但最終家庭還是沒落了。陶淵明8歲時,父親去世,從此家境每況愈下,甚至到了「簞瓢屢空』的窘境。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大濟蒼生,還是擊壤自歡

故鄉和家都是一個人生命的源頭,生活方式留下的印記、家族中的事跡影響人的一生。陶淵明是江西九江人(古稱潯陽),從小就生活在廬山腳下,空曠的田野,溪流環繞,寧靜的日子就像家門前的清風溪,歡快而美好。

陶淵明說,少學琴,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大自然給予人的滋養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清風、鳥語、泥土、野花和清水相伴,大地的氣息拂過文字,每一個字都在他心中立起。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帶月荷鋤歸

家族中對陶淵明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有兩個人:他的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陶侃和孟嘉是截然相反的人。陶侃信奉儒家思想,不甘心平庸度過,要積極仕進。孟嘉是魏晉時代的風流人物,信奉老莊思想,自由灑脫,獨尊獨行。兩個人的思想,都同時流淌在陶淵明的血脈中。

陶淵明並非一開始就選擇了擊壤自歡的生活,和很多富有理想的年輕人一樣,二十九歲時,懷著大濟蒼生的理想走進了官場。

不巧的是,東晉後期軍閥當權,政局混亂,社會動蕩,門閥士族壟斷了高官要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非常森嚴。生活的現實一次次磨滅了他的熱情和理想,濟世的抱負更難施展,而且還要降志恥生和一些官場小人周旋。他不得不在理想與現實中苦苦掙扎,因為他要養家餬口。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朝九晚五,還是浪跡天涯

政治混亂的年代加上性格使然,陶淵明曾五次辭官,第五次做的是離家很近的彭澤縣令,只有83天,那時陶淵明已人到中年。文人的對生命的敏銳感知和人生追求,再次拷問了四十不惑的他。這一次,他沒有再為鄉裡小兒的五鬥米折腰,而是永遠地告別了官場。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離開官場,陶淵明沒有浪跡天涯,而是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秋風中,雖然通往家鄉的三條小路已經荒舊了,但松菊依舊在。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

從此,陶淵明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消除憂愁。春天到了,農夫告訴他西邊田野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劃著一艘小船,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關心莊稼也關心親人。

人生只有一次,很多時候,我們迫於生存的壓力,迫於他人的眼光,迫於對物質的欲求,與生活虛與委蛇。轉過身來,卻發現荒蕪了許多最好的時光,錯過了對親人的陪伴,錯過了對內心的關照。錯過了家人的快樂,甚至錯過了家人的悲傷,當一切都不知不覺地錯過,回頭來,我們生活過的日子到底在哪裡呢?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當陶淵明大瓔一甩,回家去也,他其實是為了萬古以後的我們召了一份魂魄的。

他用實際行動追隨了讀書人內心堅定的信仰,放棄了眼前的苟且,去成為真實的自己。那句「田園將蕪胡不歸?」更是扣問了無數顆困頓的心靈。

如今我們擁有陶淵明不曾擁有的一切,唯獨沒有他那一把氣定神閒的流光。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陶淵明是有時光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浪擲。陶淵明是可以喝施捨來的酒的,但是在酒裡,他也能夠酣暢。陶淵明是可以彈無弦琴的,即使如此,他也觸摸到了天籟——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歸去來兮吧。大多數人都看到了陶淵明隱在一方田園中,其實他是隱在萬古天真裡。

秋,一天天地深遠了,陶淵明也已經離開我們一千六百年了,但他像一位知己,每到菊花盛開,仿佛就看到他躬耕於南山的身影。傍晚時分,斜陽晚照,霧氣在山峰間繚繞,而他正與飛鳥結伴而還。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清·石濤 淵明詩意冊頁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相關焦點

  • 石濤研究|石濤初作《對牛彈琴圖》,曹寅何以題長詩一首
    石濤與曹賓及於1669年共登黃山。許承堯《歙事閒譚》卷十五載《雪莊評〈黃海真形圖〉》,此冊評時人圖寫黃山之畫跡。其中收石濤作品五幅,今已不見。上錄石濤五詩,即四十五《小心坡》、四十六《百步雲梯》、四十七《平天矼》、四十八《光明頂》和四十九《仙燈洞》。其中《平天矼》題云:「畫裡曾遊處,青年滌素襟。薄團松自在,幽夢與相尋。」
  • 朱良志談石濤研究:被誤解與被重新發現的石濤
    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這樣的藝術創造思想,正是由南禪的智慧中轉來的。澎湃新聞:他也不一定在意,所以他一會兒道一會兒佛,搞來搞去,他是在內心對生命的一個糾結。而「無法」是石濤的標記,就像八大山人評石濤所說的:「南北宗開無法說」。他的無法,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也不管,而是反對有一個先行的決定性的因素控制著你的筆墨。澎湃新聞:所以說不是「我注六經」,而是「六經注我」,服從服務於這個「大我」。朱良志:我就覺得石濤這些石破天驚式的表達非常重要,是在藝術中間的,需要弘揚、需要擴展的一種精神。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秋天賞菊正當時,讓我們來看看4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這些詩詞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讓人拍案叫絕。順便提一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詩詞,一定要關注我哦。第1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正式詩人黃巢。
  • 重估錢瘦鐵:在中華藝術宮看錢瘦鐵與石濤的筆墨淵源
    所以石濤那種積極有為的藝術精神沒有得以有效的呼應,在某種意義上他還是孤獨的。在他之後三百年間,人們還是津津樂道於對宋元名家的臨摹和仿效。直到二十世紀前後,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以後,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有心力求變法和改革。表現在畫壇上,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思想開始得以為人們所關注。如張大千、傅抱石這兩位大畫家,當年都是從石濤入手而得豪放之精神,之後又各自有所成就。
  • 苦瓜和尚石濤和鈷鉧潭——王府佳餚「苦瓜圓子」傳民間
    一、全州湘山寺是石濤出家的地方石濤是桂林靖江王之後,明亡後,割據南方各省的反清勢力,建立南明小朝廷,石濤的父親及家人在南明內訌中被殺,只有石濤被家侍救出,倖免於難,此時他才4歲。以後,他在全州湘山寺削髮為僧。二、鈷鉧潭是石濤寫生採風的地方石濤天資聰穎,銳志於詩書畫,他「搜盡奇峰打草稿」。
  • 獨自綻放美麗的菊花——韋應物《效陶彭澤》
    這首詩意在讚美菊花不畏嚴霜摧殘,不為外物所移的堅貞本性。首聯點明宗旨,直言讚美菊花的不同凡響。在風霜交加之時,各種花花草草都枯萎凋零了,只有菊花依然獨自綻放美麗。頷聯緊承首聯,揭示菊花本性。菊花為什麼能在嚴寒中與眾不同呢?因為它具有可貴的堅貞本性,任何惡劣的環境都不能使菊花屈服,都不能奈何得了它。
  • 筆墨當隨時代 ——舒惠娟文人瓷畫的詩意美學
    《數枝冷豔弄秋光》  「詩以有畫境稱善,畫以有詩意為上」,「詩意」是中國畫的靈魂。畫中必定要「有詩」。中國文化結構中的文人瓷畫是線條的藝術,線條之間就是空白。追求的是畫中的「詩意」。舒惠娟作品中肌理裝飾,苔點繁密、厚重華滋。正如石濤的巨幅畫《搜盡奇峰打草稿》,越滿越覺得虛靈動蕩,富有生命。她有意識地追求一種格調,每件作品都要有她的內涵。比如舒惠娟的作品《李清照詞意》,用肌理藍調子效果襯託「把酒黃昏後的清幽冷寂」,更加突出作品的詩意盎然。作品《數枝冷豔弄秋光》,用肌理造型的太湖石作為靜態的實體表現,襯託畫面仕女與蝶舞之間的情感想像空間。
  • 朱氏皇帝一族後代子孫筆墨最頂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濤
    一是苦瓜和尚石濤,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八大是嫡系,石濤為旁出。有意思的是,石濤在半百之年還當過「北漂」,來北京尋求發展。朱耷、石濤、髡殘和漸江並稱「四僧」。據年譜和史料研究,八大輩長於石濤,相差四輩,年齡相差16 歲。不管他們在宗族中是什麼關係,彼此交往雖然受很多條件限制,但他們一直心心相印,相互推崇,不僅有書信往來,還有繪畫的合作。這兩個人都曾出家。朱元璋也做過和尚。
  • 于謙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剛剛盛開的菊花,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而這首《過菊江亭》正是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滿地的菊花,詩人想到了陶淵明的一生鍾愛菊花,同樣品格高尚,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華,還有獨立的人格。這也正是于謙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過菊江亭》 明代:于謙 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
  • 女人夢見白菊花 夢見白菊花是什麼預兆
    女人夢見白菊花夢見你採摘白菊花,暗示你會與上挫折或損失。如果菊花是其它鮮豔顏色,意味著你所從事的工作,會帶給你快樂。夢見菊花,暗示著你有姻緣到來,只不過你的眼光過高,讓姻緣流失了。夢見在菊花園,提醒你可能會因禍得福。
  •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影評:對國外動畫的成功借鑑
    文|黑王輝  2015年,一部可以說是「年度神作」的動畫電影橫空出世,不僅實現票房逆襲,以近10億的票房創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新高,更是重拾觀眾對國產動畫的信心,這便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後,諸多動畫製作公司便更加躍躍欲試。
  • 僑鄉廣東中山小欖菊花會展出25萬盆菊花
    圖為由香港中山欖鎮同鄉會參展的菊花造景 鄧媛雯 攝   中國僑網中山11月24日電 (鄧媛雯 林挺川)以「輝煌七十載,追夢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年小欖菊花會」23日在僑鄉廣東中山小欖鎮拉開帷幕,本次菊花會共展出菊花約25萬盆,設有大中型菊藝造景
  • 圖文教程:寫意菊花畫法解析
    菊葉為五出葉,理論用筆相應出五筆,但要考慮葉子的正、轉、反、側的生長態勢決定出筆數量。厾畫時以順手為,不必交待過多,防止刻板、對稱。圖例中兩株多姿的菊花自下而上貫穿於整個畫面為實,清淡色的雜草及若隱若現的石塊藏於菊花之後為虛。
  • 圖文教程:菊花·大麗花畫法解析
    用白粉蘸胭脂,筆尖在調色盤中略揉一揉,使深色由筆尖向筆腹從深到淺自然暈開,然後點瓣,一筆點出的瓣片要有深淺濃淡之別。趁色未乾時,用較深的胭脂提正面花瓣,區分瓣形、反轉面、正面凹進去的瓣片暗部及花筋,再以汁綠染花心,以三綠調白粉點蕊。 用筆如書法筆勢。上一筆與下一筆之間要有連結,上下左右相互呼應。連結線雖看不見,但能意識得到,即所謂意到筆不到。
  •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白牡丹花香玉在小說裡先後以花、花神、花魂、花中美人四種姿態出是真實的花,黃生喜歡牡丹,他住在勞山下清宮,看到一株「牡丹高丈餘,花時璀璨似錦」。這是真實的花。
  • 別開生面「賽鳥會」 選手騎鴕鳥飛奔險象環生
    當地時間2012年8月18日,美國路易斯安那,一場別開生面的「賽鳥會」火爆舉行。選手戴著頭盔,騎鴕鳥飛奔,搖搖欲墜,險象環生。 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當地時間2012年8月18日,美國路易斯安那,一場別開生面的「賽鳥會」火爆舉行。
  • 它被稱為「中國五大火鍋」之一,富有詩意,卻很少有人知道!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火鍋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美食種類,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對一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火鍋,似乎是入冬的標誌。室外的寒風一吹起,吃貨們想要吃火鍋的心,更加蠢蠢欲動。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和你吃上一頓熱騰騰的火鍋!
  • 國畫教程:菊花的寫意畫法
    畫菊花可先畫花再生枝,亦可先畫枝後添花,視構圖需要而定。畫菊花要學習寫生,了解自然界中菊花的生長規律、生長結構,是畫好菊花的必要前提。 勾花步驟畫法 中鋒用筆勾菊花,用線需頓挫有力。線條要流暢,不要遲滯,用筆順逆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