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背後的故事

2020-11-26 騰訊網

攝影師在南極洲拍攝一隻海豹。(片方供圖/圖)

2019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近百萬種物種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人類活動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威脅到其他物種。」

熾烈陽光下,體型碩大的海豹媽媽臥在一望無際的冰面上,焦急等待孩子的降臨。小海豹懵懵地出生了,很快感受到劇烈的溫差,緊緊依偎著媽媽。

南極洲是全球環境最惡劣的地方,98%的面積被冰雪覆蓋,即便正值春季,氣溫仍會降到零下40攝氏度。

風雪肆虐,三天後,海豹媽媽的皮毛已結冰,再不躲進海中,它將難逃這場危機。然而,小海豹出生不到十天,尚不會遊泳。留下守護孩子還是回到水中自保?

最終,海豹媽媽慢慢地挪向冰窟窿,讓自己笨重的身體滑進水中,將小海豹留在了冰面上。

這是BBC星球系列新作《七個世界,一個星球》(Seven Worlds, One Planet)記錄下的場景。

在探索海洋動物的《藍色星球Ⅱ》與講述動物世界權力鬥爭的《王朝》之後,《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又一次聚焦野生動物。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擔綱解說。第一集片頭,他身著紅色棉衣,沿著沙灘漫步,講述七大洲的形成:「在大約兩億年前,我們的地球看起來與今天的迥然不同,在幾乎完全被海洋覆蓋的地球表面,僅有一片超級大陸,人稱』盤古大陸』,之後盤古大陸開始分裂,於是生命隨著破碎的陸地板塊分離飄移,這些破碎的板塊最終形成了我們如今的七大洲。」

1794天裡,四組拍攝團隊足跡遍布七大洲41個國家和地區,拍攝了2260.5小時的素材,最終濃縮為七集紀錄片。

在非洲,拍攝團隊驚喜地發現了大象的新行為——靠後腿直立起來採摘樹上的水果;他們還拍攝到五隻獵豹合作捕獵的過程。「這是我們看到獵豹合作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他們在捕獵的過程中也非常有戰略。」負責統籌的執行製片人斯科特·亞歷山大說。

「每一次自然界都可以讓我們找到新鮮的、還沒有被挖掘過的故事。氣候變暖也改變了動物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動物行為。」

象海豹、企鵝和諧共處的海灘生機勃勃。(片方供圖/圖)

自地殼分裂那天起,七大洲註定不同

南喬治亞島聖安德魯斯灣,棲息著約五十萬隻王企鵝,未成年企鵝不會捕魚,需要父母餵食。萬裡之外的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兩歲的小紅毛猩猩不能再「飯來張口」了,他要跟著媽媽學習爬樹,自己尋找食物。樹與樹之間的空隙有時很大,小短腿跨不過去,媽媽就用身體為它搭橋梁。紅毛猩猩母子爬到了距離地面五十米高的樹頂,吃到了甜蜜多汁的芒果。

中國湖北神農架號稱「華中屋脊」,在這片寒冷的區域,一群藍色臉龐、金色毛髮、翹鼻子的動物緊緊相擁取暖,它們是川金絲猴。冬天,食物難覓,樹皮、苔蘚和地衣都成立它們的充飢物。面對另一群川金絲猴的搶奪,雄性猴子率先開戰,雌性猴子接著加入混戰。在這裡,只有抱團,才能生存。

聖安德魯斯灣,一隻雄性象海豹佔據一片領地。過去兩個月裡,他與六十多隻雌性象海豹交配。在他精疲力盡時,另一隻雄性象海豹伺機入侵,迅猛地發起攻擊。兩隻四噸重的龐然大物撞擊在一起,甚至比拳擊還激烈,沒有任何防護,眼睛通紅,傷口綻裂。

覓食、求偶、尋找安全的地方過夜,這是七大洲野生動物的生存共性。但自地殼分裂那天起,七大洲註定不同。「如果這個『超級大陸』沒有裂變,我們將不會擁有今天看到的物種多樣性。」執行製片人喬尼·基林曾說。

南極洲終年冰雪,寸草不生,沒有食草動物,只有食肉動物,生存如同這裡的環境一般殘酷。但南極洲的一些島嶼卻生機勃勃,大量的企鵝、象海豹和信天翁棲息於此。

南美洲則截然不同。多數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植物生長繁茂,動物多樣性豐富。喬尼·基林介紹,這片大陸上生活著世界上40%的已知物種,熱帶雨林一棵樹上就有1000種甲蟲,而英國的橡樹上只有50種。

拍攝團隊發現,物種多樣性造成了動物之間爭奪生存空間的行為。在南美洲,箭毒蛙會把每一個蝌蚪藏到不同的小水坑裡,以躲避獵食者。

「每一個洲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我們希望在紀錄片中傳遞出來。」斯科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他很喜歡歐洲這一集。團隊拍攝到在山裡、村莊外捕獵的狼群、在叢林中遊蕩的熊,甚至拍到了洞穴中的洞螈。「很多人說到歐洲,並不覺得我們能夠呈現非常特別的鏡頭。很多人到歐洲是因為歐洲的歷史、文化、建築,不太會因為野生動物。但我們在歐洲發現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所拍攝到的歐洲動物的行為,依然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

為了記錄四頭虎鯨在圍獵一隻企鵝的水中追逐大戰,拍攝團隊啟用了超高清無人機,從高空俯瞰大海,以跟上在水中最高時速可達35千米的企鵝。「我們把無人機帶到各種地方,火山、地下洞穴、森林,穿越瀑布。」斯科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每到一個地方,拍攝團隊都會待上三四周,甚至八周時間,以確保兩次拍攝機會。在非洲,斯科特曾被一頭黑犀牛追趕上樹;在美洲,殺人蜂追著拍攝團隊的車飛了一公裡,蜇傷一名成員。

《王朝》曾引發拍攝團隊是否應救助野生動物的爭議——他們曾對被困峽谷的帝企鵝施以援手。《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團隊在拍攝灰頭信天翁時,也遭遇了相似的難題。

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南極洲的暴風雨愈加頻繁和猛烈。抵達南極洲聖安德魯斯灣後,航行需要十天,還將穿越波濤洶湧的海域。灰頭信天翁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灰頭信天翁外出覓食時,雛鳥要獨自面對一切。暴風雨將一隻雛鳥吹到鳥巢外。由於灰頭信天翁依靠鳥巢識別孩子,而非通過視覺、聽覺或嗅覺。雛鳥必須爬回鳥巢,否則在低溫下只能勉強存活數小時。

斯科特認為,觀看這個過程確實非常糾結。「我們的工作是拍攝、記錄,如果在拍攝過程中看到一隻無助的羚羊正被獵豹追趕,我們進行了幹涉,但後來發現獵豹也有三隻幼崽需要撫養,那麼幫助動物的界限是什麼?我們的工作只是去記錄,並不是拯救和幹預。」

人類在決定哪種生物瀕臨滅絕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提及,過去十五年,南極洲灰頭信天翁的數量已減少一半以上,瀕臨滅絕。氣候變化對其棲息地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1956年大衛·愛登堡第一次在亞洲加裡曼丹島野外尋找紅毛猩猩,當時那裡生活著約17.5萬隻紅毛猩猩。此後六十多年,他數次返回,發現紅毛猩猩數量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原因是人類大量砍伐樹木威脅到紅毛猩猩的生存環境。曾經一路綿延的雨林如今只剩下幾片,一同逐漸消失的還有紅毛猩猩、犀牛和成千上萬其他物種。

南喬治亞島廢棄的捕鯨站見證了捕鯨業的暴力血腥。過去二百年,捕鯨人在這裡布下密網,超150萬頭鯨魚相繼遭到捕殺。人們剝下他們身上厚厚的脂肪,熬煮製成黃油和肥皂。一頭一百多歲,33米長的藍鯨,是有史記載最大的藍鯨,在不到兩小時內被肢解。3.5萬頭南露脊鯨一度僅剩35頭。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的鏡頭沒有迴避人類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

「這次,我們拍到蘇門答臘犀牛的場景,這種犀牛呼叫配偶的歌聲非常獨特。我們最開始想講述的就是蘇門答臘犀牛優美歌聲,隨後我們了解到,因為犀牛數量減少,現在犀牛在野外發出的歌聲是不會得到應答的。」斯科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記錄不能避開現實。

2019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近百萬種物種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人類活動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威脅到其他物種。」

過去五億年,地球曾遭遇五次大滅絕,人類尚未誕生。如今,很多科學家預言人類正將地球推向第六次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作者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書中提醒:「雖然不完全是有意為之,但人類確實在決定哪種生物可以繼續進化,哪種瀕臨滅絕。」

不過,《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也記錄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在歐洲,伊比利亞猞猁是地球上最罕見的貓科動物之一,在人類的幫助下,其數量從不到100隻增長到七百多隻。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法令禁止商業捕鯨。南極洲的鯨魚已經達到兩千多頭。在象島海岸,團隊拍攝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鯨魚集會,一百五多頭鯨魚相聚享受磷蝦盛宴。這些60噸重的龐然大物依舊對人類保持著溫和與好奇。

「我們不希望總是傳遞同樣悲觀的信息,動物保護是我們非常明確的一個主題。」斯科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南極洲拍攝的最後一天,象海豹、企鵝如往常擁擠在海灘上,幾隻海鷗時不時掠過天空,攝影師羅爾夫覺得美好又難過。這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來到這裡,他不禁感嘆道:「這地方真的很特別。希望我們能留住這個地方並保護好它們。」

南方周末記者 曹穎

相關焦點

  • 探索星球,《我的起源》聯動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視頻...
    我的起源聯動《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自從這款遊戲上架以後,瞬間火爆全球,本次的聯動就是為了讓玩家們擁有更多新的探索玩法,例如建造家園、馴養神奇動物、探索更大的世界等,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瓦全全新的趣味玩法。
  • 《我的起源》聯動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兩個星球的視覺...
    探險綺麗大世界 感受起源星球魅力BBC今年奉上了一部評分高達9.9分的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製作組歷時四年,跑了四十多個國家進行拍攝,沒有美顏,無需濾鏡,力求將動物們最天然、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個大家,真實的仿佛你我就置身其中。多姿多彩的生物故事,匯聚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在《我的起源》這片綺麗大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奇異生物,上演著一出出精彩好戲。萬物有靈且美,同唱生命之歌,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探索之旅在等待,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紀錄片千千萬,《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為啥這麼天秀?
    評論的大家甚至都覺得,自己對這部紀錄片的評分都是一種褻瀆。紀錄片也有千千萬,那這部《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為啥這麼天秀?一開始我純粹以為這部紀錄片就是一次全球動態壁紙大賞,結果沒想到把自己看得熱淚盈眶。有一段是冰川碎裂之後,企鵝需要泅渡海水到達另一塊較為龐大的冰川。而這次泅渡的最大難題就是圍繞在碎冰塊周圍的海豹。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BBC出品 必屬精品
    每年,BBC都會出品新的紀錄片,每一部,無一例外的都屬於精品,用那震撼的畫面,讓觀眾不自覺的發出陣陣驚呼:神了!今年,BBC也沒有「爽約」,再度奉上了這部高達9.9分的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還是沿用了一貫的大手筆,歷時四年,跑了四十多個國家進行拍攝,沒有美顏,無需濾鏡,力求將動物們最天然、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個大家,真實的仿佛你我就置身其中。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關照動物生存實況
    12月9日,《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上線最後一期,以非洲廣袤的山川土地和充滿野性的動物世界正式收官。作為BBC王牌團隊製作的2019年度自然題材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收穫了如此高的口碑和評價,無疑是騰訊視頻在紀錄片領域持續深耕的成果,而紀錄片本身也期望通過對地球和環境的深切人文關懷和炙熱愛意,喚起人們對自身行為的反思。獨特視角發掘震撼世界騰訊視頻再造上乘紀錄片豆瓣網友向來苛刻,此次為《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打出9.8的「逆天」評分,也並非沒有原因。
  • 【隨影而學】第47期: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傳奇的歐洲故事
    本期隨影而學我們有幸邀請到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學作家之一  瘦駝老師帶您了解英國BBC高分紀錄片  《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傳奇的歐洲故事。  圖片截圖於網絡  數百萬年前,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將地殼撕扯得支離破碎,由此創造出七個蔚為壯觀的大陸。
  • 《完美星球》斬獲豆瓣9.8高分 BBC紀錄片的開年大作有多震撼?
    那就是地球,我們的家園,這是一顆完美的星球……」影片開始,當94歲高齡、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的聲音緩緩響起,BBC自然紀錄片特有的恢宏壯觀的場面鋪面而來,難怪屏幕前的網友感嘆一句:還是熟悉的味道。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這是我們的家園
    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這部紀錄片真的是太美了,講的是生命在地球上的七大洲是如何演化的?所以幾乎在每一集的末尾,他都會表明一個立場,關愛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給人類和其他生物一個新的合作關係,達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平衡,這樣的話,地球生物多樣性一定會變得更加璀璨。
  • 一年兩部9.8分紀錄片!BBC御用團隊拍的動物世界,憑啥讓我們欲罷不能?
    如果要選一部今年必看的自然紀錄片,年初是在Netflix播放的《我們的星球》,年末是BBC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它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有7集,都講述了生態的重要性。也許是因為一直奔波在探索地球的路上,這群拍攝紀錄片的人,比我們更為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星球的創傷,並為此心痛、焦急、行動。可以說,最近播出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以及它的姐妹篇《我們的星球》,都變得更有「人文氣質」。在地球上,任是天涯海角,都無法忽視人類的存在及其施加的影響,他們為此「步履不停」。
  • 豆瓣9.8,僅1817人評價,開始追這部BBC最新紀錄片
    首次以全球七大洲視角拍攝的紀錄片 來自騰訊的官方介紹: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由BBC
  • 跟BBC紀錄片團隊相比 狗仔都弱爆了
    等動物們的出現,攝影師們可以在草叢裡趴一星期;等一次遷徙,他們可以扛著攝像機穿越一整片非洲大草原……  說到紀錄片,BBC紀錄片必須擁有姓名。BBC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是全球電視紀錄片的播出鼻祖。  而《地球脈動》與《藍色星球》兩個系列,更是BBC傾力神作。
  • BBC紀錄片獨門大招:34位「臥底間諜」的秘密
    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小的SpyCams(間諜攝影機)背後,大大的故事吧。「Small cameras,big stories.」0153萬公裡21個國家8000小時素材拍攝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無論是從資金、人力還是時間上說,都是一項「入不敷出」的艱辛活兒。
  • 論壇| BBC內容分享會:為你解密獨家製片配方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還是熟悉的配方,BBC NHU製作,大衛愛登堡爵士擔綱解說,漢斯季默領銜原聲音樂,有很多奇妙的動物,看過之後覺得每一幀都是壁紙。但跟以前的《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有什麼區別呢?」
  • BBC攝影師在南極崩潰痛哭:美麗星球背後,竟是滿目瘡痍
    周末,終於看了BBC最新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這部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拿下了豆瓣9.8的高分。從冰雪覆蓋的南極荒野,到處處充滿驚奇的南美洲,從野性十足的非洲荒野,到擁有廣袤土地的北美洲,從熾熱難耐的澳大利亞到奇麗多樣的亞洲、歐洲…藍色星球上的七大洲,每一個都獨一無二,每一個都生機勃勃。
  • 10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推薦 好看的BBC紀錄片有哪些?
    最近有一部很良心的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二季,又掀起一波紀錄片熱,你喜歡看紀錄片嗎?你知道紀錄片背後拍攝的故事嗎?今天,以脈動地球為例,帶你來看看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十一年前,榮獲艾美獎的BBC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帶領我們開啟了一次被譽為是 「地球生命終極寫照」的旅程。從最深的洞穴,到最豐饒的熱帶雨林,從海洋深處,到地球北極,這部影片成了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前所未見的世界。
  • 4年製作、6000小時水下拍攝,豆瓣9.9高分的BBC《藍色星球2》的幕後...
    參考資料:wetpixel、bbc、Roger Munns博客 翻譯:雪梨貓4年製作、125次考察、39個國家的訪問、6000小時水下拍攝、1000米探測深度,7集的《藍色星球2》為觀眾展示了新的故事,用壯觀的新坐標和非同尋常的動物行為,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和了解海洋的神奇與魔力。
  • 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它們吹的哨聲我們聽見了嗎?
    BBC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許多人都知道,而今天介紹的紀錄片不只是精品,很多看完之後的人說:它是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它就是《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BBC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計劃在下半年重啟,拍攝成本或增高
    北京時間3月25日,也是BBC報導,考慮到現階段的特殊時期,保護野生動物與大自然成為了一個人們重新提起的話題。所以BBC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計劃在下半年重啟,拍攝成本或增高。在筆者的記憶中,最近的一部BBC野生動物的紀錄片是去年上映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這部電影用了4K和8K的技術,讓觀眾們的觀感有所提高,其實這部紀錄片的成本,已經比BBC之前的大自然影片有所提高。
  • 豆瓣9.9分,BBC最棒紀錄片,承包孩子整個假期!
    這部由高清4K攝像機拍攝,再加上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技術的紀錄片,全方位地展現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人類城市的故事。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豆瓣評分:9.7  集數時長:共7集,單集片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