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生物入侵亟需制定專門法律法規

2020-12-05 法制網


圖為多個海關查獲的異寵。

□ 法制網記者 蔡巖紅

近日,廣州海關隸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現場關員在對一名非洲籍留學生攜帶的進境行李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包內夾帶兩隻活體蝸牛,當事人稱準備將兩隻蝸牛作為寵物申報攜帶入境。經鑑定,這兩隻活體蝸牛為檢疫性有害生物、國際公認的「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如今,歸國旅客與「海淘」無意之間都可能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搬運工、動植物疫病疫情的「二傳手」。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2018年,全國各口岸共截獲植物有害生物4583種、68.5萬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35種、7.1萬次。

異寵頻闖國門

近年來,「異寵」熱風靡國內。各地海關在旅檢渠道及國際郵包中頻頻截獲烏龜、毒蛇、蜥蜴,螞蟻等動物,以及各種奇異花草種子、植物等。

近日,廈門海關隸屬郵局海關在進境郵件中,發現一件來自臺灣申報為「塑料貨樣」的郵件被X光機圖像顯示異常,開箱後發現,包裹內為三個透明收納盒,盒內有白色似蠶蛹狀的動物蠕動。經鑑定,盒內疑為金龜類幼蟲。據悉,購買者是想當寵物來養。

前不久,成都郵局海關從德國入境郵包中截獲活體螞蟻463隻,每隻螞蟻長約1.5釐米。收件人自稱是寵物愛好者,特意從德國購買回來當寵物飼養。這批螞蟻經成都海關技術中心鑑定為野蠻收穫蟻。此外,成都郵局海關還截獲20株來自日本的活體柑橘種苗。據成都海關介紹,柑橘種苗可攜帶的有害生物多達450餘種,四川是柑橘生產大省,這些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對當地柑橘生產將帶來災難性損失。

3月20日下午,深圳海關所屬深圳灣海關從一輛自香港入境的空車內查獲未經申報的蝴蝶標本、蛇骨標本、鳥骨標本、甲蟲標本等合計3.4千克,奇異多肉植物合計25千克。動物屍體、動物標本、動物源性廢棄物、植物均為我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中明文規定禁止攜帶的產品。

而隨著春天的到來,從境外郵寄種子入境也達到了高峰。記者從南京海關了解,3月18至22日的一周時間內,金陵海關駐郵局辦事處就從德國、法國、捷克、英國、美國等國家寄往南京的郵包中查獲花卉蔬菜種子59批次。其中不乏南非的多葉蘆薈種子、柏加蘆薈種子等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目錄內的植物物種。僅3月份以來,金陵海關從截獲的境外種子中檢出有害生物38批次,其中包括能廣泛寄生於100多種植物並造成作物減產和死亡的惡性雜草菟絲子。

廣州白雲機場海關近日銷毀了386公斤在進境貨運渠道查獲帶有番茄斑萎病毒、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植物種子。據悉,番茄斑萎病毒可侵染番茄、辣椒、菸草、萵苣等超過70個科1090種植物,植物染病將出現不結果或果實壞死等症狀,已被列為世界危害性最大的十種植物病毒之一。

入侵危害巨大

外來物種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態問題,數據顯示,我國95%以上的入侵物種由人為引入或帶入。外來入侵物種遍布中國,涉及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廣州海關動植檢專家廖輝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疫病或有害生物一旦傳入並在我國境內定殖、擴散,將給生態、農業等帶來極大安全隱患。近年流行的多肉植物,大多原產於中亞、非洲及美洲大陸,因其形態別致、顏色多樣,贏得了人們喜愛。多肉植物繁殖力很強,有時僅需一片葉子、一個側芽就能繁殖,如果栽種不當或隨意丟棄,極易在野外環境定殖和擴散。這類外來植物一旦進入新的生態系統,因缺少天敵,肆無忌憚地生長,就會大幅擠佔當地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嚴重損害當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遺傳多樣性。同時,新生種群的定殖擴張,還會改變土壤原有的結構和成分,導致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請神容易送神難,生物入侵的情況一旦發生,根治難度很大,可對入侵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廖輝無不擔憂地說,多肉植物還很容易受到多種植物病蟲害的侵染,成為植物有害生物傳播蔓延的載體,對農林生產以及生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而受國內市場和品種所限,部分「異寵」玩家通過郵購、攜帶國外的野生品種,甚至是瀕危物種。據了解,如今進入中國的「異寵」種類加起來已有上千種,且每年都在增加。而部分物種在中國具有極強的適應、繁衍能力,迅速形成種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巴西龜,不僅在國內江河發現,且成為各地花鳥市場、網店的「常客」。而巴西龜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它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這些病菌已被證明可以傳播給包括人在內的恆溫動物並在其中流傳。

非洲大蝸牛最大可長到超過20釐米,是國際公認的「田園殺手」,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專家介紹,該物種繁殖速度極快,可危害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500多種植物,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人食用後可能感染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此外,它們爬行過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殘留病原,從而侵入人體。

據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入侵我國農、林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生物共計632種。而且隨著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入侵形勢日趨嚴峻,新的疫情頻頻發生。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我國還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有統計顯示,僅紫莖澤蘭、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等13種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農林生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570多億元。

專家呼籲立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規定,活體動物(除貓犬外)禁止個人攜帶、郵寄入境。對此,為保護國家生物安全,海關嚴厲打擊非法攜帶、郵寄動植物及動植物產品行為,並在貨運渠道也嚴密監管。

據了解,在海關總署統一部署下,各地海關不斷完善和加強口岸旅郵檢的基礎設施、查驗設備、檢疫處理設備和隔離檢疫設施建設,增強口岸把關效能。充分發揮「人機犬儀」四位一體查驗優勢,加強對來自重點地區、重點航班車次、重點旅客的查驗。開展檢疫犬搜尋活體動物、植物種子種苗的針對性訓練,及時做好截獲植物種子種苗種類、瀕危情況、轉基因、有害生物等情況的檢疫鑑定,做到「管得住、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

海關還特別提醒公眾,外出旅行或海淘時需認真了解、自覺遵守《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規定,已攜帶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境的,應向現場海關關員申報或主動投棄。如果擅自將其攜帶或郵寄入境,造成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不僅將面臨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將可能被追究刑事法律責任。

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中,尚沒有一部從國家層面針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專項法規或條例,與生物入侵有關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萬方浩、張桂芬認為,我國現行的動植物檢疫法和衛生檢疫法等只針對已知特定的有害生物進行檢疫,農業法、種子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則未明確涉及如何防範外來生物入侵。目前我國還缺乏統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規。對此,專家呼籲,加快立法進程,讓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防範得到進一步重視。

相關焦點

  • 警惕互花米草入侵!呂彩霞建議制定外來物種專門法律法規 | 建言...
    【編者按】「如不採取有效措施,互花米草入侵之勢將不可逆轉。」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呂彩霞關注「生物入侵」問題。呂彩霞提案認為,互花米草的入侵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安全及可持續發展,建議制定外來物種專門法律法規,建立包括互花米草在內的外來物種入侵嚴控、監測機制,建立風險評價系統,從源頭上嚴控輸入,早發現、早清除。《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
  • 汪學傑:我在南非看到當地防範外來生物入侵的堅決態度
    我們專家組共6個人,對於南非的生態環境保護都有很深的感受,但是除我之外的其他專家對於外來生物入侵都沒有什麼概念,說明當時在我國即使是生物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對外來生物入侵這個領域都很陌生,更不要說普通民眾了,南非在相關法規的宣傳方面,無疑比我們做得更好。《海洋與漁業》:對於我國防範外來生物入侵,您有哪些建議?
  • 人民日報說道:抵禦生物入侵要升級「防火牆」
    經濟全球化和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多,給原有的生物入侵「防火牆」帶來新挑戰。摸清家底基礎上完善相關法規措施,是抵禦生物入侵的當務之急近日有媒體報導,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元,而且,國際上最具威脅性的上百種外來入侵生物中已有超過50種進入中國。面對全新的形勢,亟須升級更新抵禦生物入侵的「防火牆」。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來源/版權: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1、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入侵的法規法規是對外來入侵生物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的極為重要的保障。一些發達國家均重視生物入侵方面的立法,如美國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根據美國總統13112號令組建了以農業部為主的國家入侵物種委員會(NISC),並制定了聯邦政府行動計劃指南,設立專門基金,開展疫情監測、風險分析和防治行動。紐西蘭也制定了新的生物安全計劃。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
    作者:於文軒(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控制和保障系統 | 史...
    一些發達國家均重視生物入侵方面的立法,如美國1996年頒布了《國家入侵物種法》;1999年根據美國總統13112號令組建了以農業部為主的國家入侵物種委員會(NISC),並制定了聯邦政府行動計劃指南,設立專門基金,開展疫情監測、風險分析和防治行動。紐西蘭也制定了新的生物安全計劃。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表示,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種類多、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對中國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外來入侵物種是如何進入我國的?
  • 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百題問答(一)
    經研究,全面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需要一個過程,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通過一個專門決定,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緊迫。 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一個專門決定,能夠聚焦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在相關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打贏疫情阻擊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公報還顯示,從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來看,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
  • 中國因外來物種入侵年損1200億 八哥成「帶羽毛的子彈」
    在防範外來物種入侵方面,我國一些地方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如湖南省於2011年10月施行了我國首部外來物種管理法規——《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但是在國家層面,至今仍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律對這一問題進行規範,更沒有建立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機制、綜合治理機制及跟蹤監測機制,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工作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 楊濤:「食人魚」頻現,法律不能成短板
    專家預測,「食人魚」如果形成自然種群,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對進入水中的動物甚至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大量獵食我國的土著魚類及其食物資源,迫使部分土著魚類在生存競爭中滅絕,對生物多樣性、對入侵的水域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的破壞。儘管在2002年農業部漁業局就發出過《關於查處食人魚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圍剿「食人魚」。
  • 超過660種生物入侵我國,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力度將加大
    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影響或損壞的現象,如水葫蘆、空心蓮子草和清道夫都是很好的例子。
  • 構建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史海鉤沉(6)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第二部分) 3、日前國內外對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外的政府和科學界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非常重視
  •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被破譯 助力防範外來入侵物種
    該蟲寄主植物多、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遷飛擴散速度快、突發危害重、防控難度大,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耐藥性對於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並比較了美國、非洲和中國的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於非洲。
  • 【戰「疫」思政課】光明日報:孫佑海:加快生物安全立法,全面提升...
    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生物安全面臨的新形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加快研究制定生物安全法,全面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意義十分重大。
  • 我國實驗動物法律法規較健全,地方法規首次明確承認「動物福利」
    在我國,和其他動物福利法相比,實驗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可以稱得上是比較健全和完善的。早在1988年10月31日,國務院就頒布實施了專門的動物保護行政法規一一《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06年9月30日,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布了我國第一次針對實驗動物福利出臺的比較全面系統的法規——《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關於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是我國不僅在實驗動物而且在動物福利立法方面上邁出的可喜的一步,它不僅結束了我國沒有專門制定動物福利法的歷史,而且還填補了我國在實驗動物福利法上的空白。
  • 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 有些還成了寵物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相關學者向中新網記者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確定入侵中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80餘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2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 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中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生態和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 活體箭毒蛙冒充布偶 跨境電商成生物入侵新「通道」
    然而,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有些生物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有可能會導致一場生態災難。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涉外經貿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正通過多種方式進入國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之勢,給多地生態環境甚至人身安全等帶來威脅。尤其要警惕的是,除了傳統的貨物運輸渠道,跨境電商正成為外來生物入侵的新通道。
  • 學者稱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 威脅生態安全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來源:新華網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相關學者向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確定入侵中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80餘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2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中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生態和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 吃貨難敵外來種入侵 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啟動
    而隨著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生物入侵也在加速。目前,關於國內入侵植物的基礎數據整理工作,已在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啟動,為加快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的立法工作提供支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國內廣泛推廣的豬飼料水葫蘆,今年在黃浦江發起了異常猛烈的進攻,突破上遊層層打撈,一度佔領了外灘景觀水域,直到近日氣溫驟降才終於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