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朋友憂心忡忡。
問她怎麼了,她說因為疫情的影響,孩子馬上要升小學了,到現在拼音都沒學會。
我一臉黑線,上小學還沒學拼音,這不很正常嗎?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光拼音就學了一個學期,有什麼可著急的。
朋友像看外星一樣看著我說,你都說的是那個年代的老黃曆了?你還拿現在的教育和以前的比,以前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你寫到100都覺得是天才了,現在的孩子還沒上幼兒園,都會寫到100了。
至於拼音,現在小學好好就不教,最多上兩個星期。絕大多數的拼音都要在上小學前,通過幼小銜接班去學習。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小學時候,沒有學會拼音,那麼對不起,等到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落後了。
現在學習這麼瘋狂嗎?我一臉詫異地看著朋友說。那你以為呢,現在很多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學英語美術和數學了,這叫贏在起跑線。
還有更可怕的呢,朋友繼續給我上課,她說現在幼兒園在學小學的東西,小學在學初中的內容,初中在學高中的內容。
朋友的話,不禁讓我想起了網紅教授鄭強說的話。鄭強教授說,我們的教育從小就搞歪了,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
當時看鄭強說這句話,我還以為言過其實了,甚至覺得有點誇張的成分。現在聽朋友這樣說,才覺得我的現實生活裡,領先教育處處如此遍地開花。
中國人做事似乎特別著急,喜歡什麼事情都趕早,即便是學習,也喜歡比別人早早地學完。
最關鍵的是,中國人還特別喜歡攀比這個趕早。如果朋友的孩子能夠從1數到100,那自己的孩子必須要從100數到1000。如果朋友的孩子會加減乘除,那自己的孩子必須要會開方立方。如果朋友的孩子學了鋼琴,那麼自己的孩子鋼琴必須要過10級,總之就是要比別人快,比別人早。
中國的家長可能是世界上最焦慮的家長,中國的孩子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孩子,原因無它,就是事事趕早,時時趕早。
就比如小孩的拼音學習吧,就我所在的當地來說,上了小學,拼音最多學兩個星期,學完就結束,會不會是你的事,小學老師說了,這些內容應該在幼兒園就要學會。
那麼孩子拼音從哪學呢?
是在上小學之前的幼兒園學,但是公立幼兒園是不會教拼音的,因為教育局規定,不允許幼兒園教小學內容,所以這部分任務就交給了私立幼兒園。許多公立幼兒園的孩子畢業之後,還必須再去上私立幼兒園學習拼音,經過這種輾轉的學習,一個孩子才能掌握拼音。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小學老師的做法,既然幼兒園不讓教拼音,小學最多只學兩個星期,那麼孩子拼音到底如何去學?最後的重擔就落給了私立幼兒園和社會上的各類培訓機構。
為此家長也很鬱悶,幼兒園不讓教,小學教得快,要想真正扎紮實實學會拼音,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社會上的各類培訓機構,難道我們的教育大計要靠這些培訓機構來完成?
其實不光是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高中也是一樣,學習的內容越來越超前,以前中學學的內容現在放在了小學上。結果導致教學越來越難,因為知識點超過了孩子的正常思維和能力水平,為此孩子畏學情緒越來越高。
即便不是搞教育的人都知道,任何年齡都有自己能力匹配的思維和認知水平,拔苗助長只會讓學生感到越來越累。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在學習上,剛開始的時候勁頭很足,等到後面越來越畏懼學習,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於拔苗助長式的超前學習。
這就像一個小孩子練習長跑,應該從400米800米1千米開始,但是有些人一開始就讓孩子從3千米5千米起步,這種拔苗助長式的訓練,其實已經違背了正常的科學體育鍛鍊。
現在我們的教育,就像是拿著一個分數的鞭子,追趕著家長,生和老師永遠朝前奔跑,在追趕的過程中,根本不顧及學生老師和家長的體力和能量。本來是一個漫長的長跑,變成了百米比賽,用100米比賽的速度去跑完馬拉松,這實際上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提前預支能量去跑完長跑,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效果不錯,但是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超前學習看似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長遠來看,他其實是預支學生的發展能量。
任何學習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超前學習肯定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起得早未必身體好,學習還是應該按照規律來。
其實這種超前學習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你要明白,如果大家都著急的超前學習的話,就沒有心思和精力顧及兩岸的風景了,學習的真正樂趣也就感受不到了。
您是怎麼看的?請留言交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