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序言 作者:夏目漱石

2021-01-08 騰訊網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這部作品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鵑》雜誌上連載,後編成上、中、下三冊出版。

夏目漱石為發洩多年鬱憤而寫成的長篇小說《我是貓》,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

小說圍繞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風波,有力地揭露了資產階級,批判了社會拜金主義風氣。金田老爺是靠高利貸起家的、「窮兇極惡,又貪又狠」的大資本家,擁有大量的財產。他的「堂皇富麗的公館」,與苦沙彌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鮮明對比。他發財致富的「秘訣」是「要精通三缺」,即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鈔票上」,「只要能賺錢,什麼事也幹得出來」,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財勢,成為社會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財大氣粗,仗勢壓人。主人公苦沙彌安貧、正直,教書十年與他素不相識,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興師動眾三番四次進行打擊,致使苦沙彌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買通的落雲館的頑童搞得苦沙彌坐臥不寧,他卻得意洋洋地說:「……這個傢伙……不久將來,總會投降的呢。」一副奸詐、兇狠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了。所以,連「貓」也覺得金田是「最壞的人類」。

——————————————————————————————————————————————————

一九四年夏天梅雨初晴的一天,一隻生下不久的小貓迷路走進夏目漱石的家。翌年一月發表的《我是貓》就是以這隻小貓為模特的。漱石大概也沒料到這竟成了他的處女作。

一九五年,漱石三十八歲。作為初出道的作家來說,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在這之前,他只零碎寫過俳句,也沒有形成風格。漱石四十九歲病逝,生命不長,創作經歷更短,前後不過十年。漱石又是一個很有特性、怪癖的人,創作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一般說,作家寫一篇長篇小說之前,要有構思的過程,有的甚至還有個小說提綱,不能什麼準備也沒有。說來奇特,《我是貓》成為長篇小說,卻是另一種情況。

漱石是正岡子規「寫生文」的崇拜者。子規死後,《杜鵑》雜誌由高濱虛子主持。一九四年十二月在《杜鵑》同人組織的「山會」上,他朗讀了《我是貓》,頗得好評。《杜鵑》雜誌載於新年號,立即引起廣泛反響。「在下是貓。還沒名沒姓。」以演說姿態開始的這句話,後來成為文壇的名句。「我」的原文為「吾輩」,後來成為小說的題名。「吾輩」、「餘輩」、「我輩」在初次發表的正文中是混用的,強調用貓的眼睛觀察人類和人類社會,帶有嘲諷的意味。因為它生來不久就被書生扔掉,凍餓不堪,命運是不幸的。後為長著兩撇鬍鬚的教師苦沙彌收養,所見的知識分子也都值得冷嘲熱諷。《貓》本來只想發表一期即告結束,但它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夏目漱石。他進一步讓貓觀察下去,二月號《杜鵑》發表了續篇,四月號發表第三篇,一九六年八月號完成最後一章節第十一篇。小說在發表過程中就出版了單行本上編,完成時出版了中編和下編。小說的十一篇是在第一篇完成後逐慚構思的,沒有嚴格的情節演進過程,既像抒情的「寫生文」,又像結構鬆散的小說。作者後來說,它「沒有題旨,沒有結構,像無頭無尾的海參似的。」

這是一篇在特殊條件下創作的特殊結構的小說。

極度鬱憤是小說形成的條件,也是作家創作的動力。

一九三年由英國回到東京後的幾年,是漱石一生中精神最緊張、最鬱悶的一段時間。

回國後,作家和妻子鏡子的關係更惡化了。漱石在夫妻關係上思想陳舊,要求妻子以他為絕對權威。而她的妻子精神卻又不正常。結婚第二年鏡子曾想投河自殺,漱石作俳句:「病妻室內燈昏暗,苦熬晚暮度秋天。」可以想見,一八八九年的秋季,鏡子的精神病已經很嚴重。漱石留英期間,曾給鏡子寫信,傾訴自己很孤獨,責怪妻子不寫信。不久他患了嚴重神經衰弱症,一時傳說他瘋了。文部省曾有「夏目漱石精神失常」、護送回國的電文。回國後,漱石常為神經衰弱而苦惱,常常做出越軌的行動。夫妻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他無緣無故打幾歲的小孩子,一件小事也大發脾氣。一次四歲長女將一枚硬幣放在火盆邊,漱石頭腦裡顯現出他在倫敦時一枚硬幣引起的不快,動手打了女兒。妻子懷疑他有精神病,請醫生做過診斷。漱石的急躁、憤怒和越軌,反映了他對鏡子的期望破滅。

回國後,漱石在東京帝國大學任講師,工作亦不順利。「英國文學概說」前任教授小泉八雲深受學生的歡迎,漱石接課後不為學生所容,後講「文學論」,同樣不受歡迎。他情緒低落,經常悶在講師工作室裡,絕少出門。碰上好天氣,才在工作室近處的不忍池邊度過。他一度想要辭職,所掙的工資也難以支撐沉重的家庭負擔。

陰鬱、憤懣、神經質等,必然對其處女作產生深刻的影響。漱石後來說:「我對這種神經衰弱和瘋狂深表感謝之意。」可見,神經最緊張的日子也是作家走向創作繁榮的時刻。

這絕不意味著《貓》的創作失掉了理性。而是說,《貓》的創作實踐確實和作家的精神系統的病狂聯繫在一起。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家用貓眼看人生與社會,其中充滿離奇的想像。但它不是顛狂的瘋人語,而在精神重壓之下的憤懣的傾述,那境界遠遠高於世上哲理大家。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漱石的生活與思想經歷。作家生於一八六七年,第二年便發生了明治維新,封建幕府垮臺,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起來。父親是江戶(今東京)奉行所直轄的名主,世道雖然變了,但仍擁有權勢和財產。母親是商家的女兒,作為後妻已生育四男一女。漱石初名金之助,不知為什麼,父親就是不喜歡,每晚放在另家夜店的籃子裡,姐姐發現將他抱回家。九個月後送鹽原昌之助為養子。鹽原也是名主,明治維新廢除這官位後,遷居到江戶享樂商業區的淺草。九歲時因養父母離婚,漱石重歸自家。十四歲他最戀慕的生母病死。少年學過漢學,後學英語。十七歲離家獨立生活,考入大學預備門預科(今東京一高前身)。其間,生父與養父為漱石的戶籍問題,爭執不下,使他苦惱不堪。後來在小說《道草》中說:「不論從生父看,還是從養父看,他不是人,而是物品。」最終,生父付出賠償,方告結束。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學習期間,與同級的正岡子規相識。一八九年進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英文科,並獲文部省貸費生資格。一八九三年畢業後入大學院,卻對英國文學產生懷疑,對禪宗發生濃厚興趣。一八九六年與貴族院書記長女鏡子結婚,其間曾先後任四國松山市松山中學、熊本第五高等學校教員。一九年留學英國。

漱石所經歷的是明治維新後很多知識分子共同走過的路,但他有自己的曲折的生活歷程,這就使他認識了很多知識分子沒有認識到的事物。

一九一一年,夏目漱石在和歌山市發表以《現代日本的開化》為題的演說。認為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的「開化」,和歐洲是不同的。歐洲的開化是「內發的」,它經由幾百年的積累,「如行雲流水是自然發展的」。日本的開化卻是「外發的」,是「在與外國接觸」過程中被迫轉化的。文化也是在大受刺激下急劇轉變的。因為外來文化消融存在問題,土壤和根底均不相同,從而「失去自己本位的能力」,就必然引起「國民的某種空虛感」,也會出現「不滿與不安」,發生「神經衰弱」病症。為了不患「神經衰弱」,「只能向內發的方向發展」,這是「苦惱的真實」。

從上述演說不難看出,漱石對明治維新改革的不徹底性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在一九六年寫作的《片斷》中也說:「當知道開化的無價值,就是厭世觀的開始。」進一步發展,就會成為「真正的厭世文學」。

這裡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厭世」的觀點。「厭世」、「苦惱」、「鬱憤」是漱石常用的詞彙,也是他的世界觀和創作觀。如他說:「不描寫煩惱稱不上是文學」,還說:「在現在不得神經衰弱的人,大多數是有錢的魯鈍之徒和沒有教養的無良心之徒」。一九六年他在致高濱虛子的信裡說,他創作《貓》等,即是在「傾訴」自己的鬱悶和憤懣。

漱石在留學英國時寫作的《片斷》裡還說:「有錢的人多數幹的是無學無知的鄙劣之事」,「其結果是使沒有教養、不足年齡、沒有德義的人進入士大夫社會。」作家對資產階級是厭惡的。在一九五年前後,即寫作《我是貓》的那個時刻,作家在《片斷》中寫道:「汝所見者為利害之世。我所立者為理否之世。汝所見者為現象之世。我所視者為實相之世。人爵——天爵。榮枯——正邪。得失——蓋惡。」

一九二年當日本人為日英同盟締結,日本躋身列強而歡呼時,漱石卻以冷淡的面孔對待。他在致中根重一信中說:「今天歐洲文明失敗的原因,就是極為懸殊的貧富差別。」這導致「革命的必然性」,「卡爾·馬克思的所論」是「理所當然的事」。

漱石清楚地看出資本主義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而日本的矛盾則尤使他生厭和悲觀。《我是貓》所針對的正是明治維新後的「金權社會」的矛盾及維新的不徹底性,即「利害」、「正邪」、「善惡」、「不安」、「空虛」等。作家是明治精神文明的最深刻的揭發者與批判者,他使用的手法是「描」的嘲諷和評斷。其辛辣和深刻性,迅即引起世人的感嘆和興味。

漱石和絕大多數資產階級作家一樣,看不到擺脫這一矛盾的出路,無法指明克服維新不徹底性的辦法。他只能是鬱悶與憤懣而已。他也力圖尋找擺脫矛盾的方法,那就是推進「內發的」變化。不過,漱石所說的日本的「內發」,與歐洲也不同。他認為歐洲的文明也是失敗的,日本自然不應該再走這條路。日本的另一條路,就是他後來提出的「則天去私」。這是一種東方的宗教觀與社會觀。在《貓》中,鈴木藤十郎的「狂」、甘木醫生的「死」和八木獨仙的「信」都演繹著「則天去私」的觀點。漱石雖然也嘲諷獨仙的東方的「自然法」的修養,而最終他也只能在精神信仰上尋求解脫。

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哲學,都是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漱石信仰的也是個人主義。「則天去私」的宗教解脫是和個人主義相結合的。一九一四年,漱石在學習院輔仁會發表題為《我的個人主義》的講演時說,「權力的威壓」、「金錢的誘惑」會導致危險的後果,與人的個性也是矛盾的。一個人首先要「發展個性」、「尊重個性」,「我毫無忌憚地公開說,我是個人主義」。作家認為個人主義以「自己本位」立足,和「國家主義」不是背反的,只是國家間的道義不如個人道義。他主張「以個人幸福為基礎的個人主義,其內容當然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各個人享有的自由是順從國家安危的,就像寒暑表的升降一樣。」在這裡不難看出漱石資產階級國家觀的局限性。

上述對夏目漱石在二十世紀初年精神危機狀態的了解和對其社會觀、世界觀的認識,是打開《我是貓》的門戶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漱石的全部作品都可以打開。

《貓》的譯者於雷,是我熟悉的作家、詩人、編審,也是日本文學翻譯家。我們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共同度過了那些值得懷念的戰鬥時日。現在他要我為《貓》寫序,我高興地答應了他。是為序。

呂元明

相關焦點

  • 【賞析】夏目漱石《我是貓》
    我是貓,也覺得十分沉悶,於是就跑去偷三平婚宴上的啤酒來喝。酒倒不錯,可是醉酒的我卻不慎掉進了水缸。我掙扎,卻只覺得飄飄然了。我死了。死了也好,「不死就不能獲得太平」。《我是貓》借用貓的眼睛來觀察世界,諷刺世態,廣泛地觸及社會時弊,受到日本及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也是在我國流傳最廣的夏目漱石作品。早在60年代,中國就開始有關於小說《我是貓》的評論。
  • 夏目漱石《我是貓》
    筆名「漱石」本為正岡子規所用,源自《晉書》中的漱石枕流,被夏目漱石借用後遂正式使用。夏目漱石33歲赴倫敦留學,在此期間與妻子通信卻總得不到回信,忍受極度的孤獨,並開始有精神衰弱症狀。歸國後在東京帝國大學講授英文卻不喜歡與學生交流,一邊教書一邊開始創作這本處女作《我是貓》。1905年發表之後,一舉成名。隨後辭職開始專注文學創作。著有《三四郎》《虞美人草》《哥兒》《門》《心》等。
  • 夏目漱石《我是貓》:以貓之名
    在讀書app書架上一直放著這本書,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因為,對這本書早有耳聞,想著哪天能好好讀一讀。直到朋友寄來天津人民出版社、青紅翻譯這一版,我才認真去查了它的資料。豆瓣收錄了幾十個版本,評分較高的達9分以上,評分低者在7分以上。
  • 夏目漱石《我是貓》經典語錄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貓》4、嘗遍人間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貓》5、此刻煩躁的心情就像用十除以三得出的結果一樣,無窮無盡--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貓》6、得來不易的機會,會讓所有的動物去做原來不喜歡做的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貓》7、然而,每當厭惡自己或自我萎靡時,再也沒有比對鏡一照更有益的了。
  • 對魯迅先生影響力大的小說——《我是貓》夏目漱石
    2018年在亞馬遜世界小說名著銷量排行榜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本名著,它的精裝版銷售量排名第五,而通俗有趣的平裝版銷售量排名第十四,它就是夏目漱石筆下的名著《我是貓》。在浩如煙海,聞名遐邇的名著作品中,為什麼《我是貓》的銷量如此之廣?這本名著究竟講述了什麼?
  • 夏目漱石《我是貓》「貓眼」觀世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提到夏目漱石,除了那句「你不要說我喜歡你 你要說這夏夜的月色真美麗」之外,《我是貓》可以說是夏目漱石最為廣為人知的著作了,其中的選段甚至被錄入中小學課文。夏目漱石寫成的長篇小說《我是貓》,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 近現代東方文學|夏目漱石《我是貓》
    《文學論》的研究幫助他建立了具有現代意味的文學觀,《我是貓》等作品的成功,使他明確了符合明治時期日本社會之發展的文學方式,他也因此成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夏目漱石的早期創作:早期創作除了《我是貓》,還有中篇小說《哥兒》《旅宿》等名篇。《哥兒》根據作者多年的中學教員生活體驗所寫成,通過一個剛從東京物理學校畢業的青年在四國一所初級中學擔任數學教師一年間所經歷的故事,無情地暴露了明治社會教育界普遍存在著的各種陰暗面。
  •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看夏目漱石演繹《我是貓》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對這世界種種奇特的事情,我不知該怪誰。這只是一時一地的困境,而藝術是永恆的。此時此地,講這些就如瘋話一般。但我偏還覺得自己是一本正經的。」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就是如此,作者一本正經地調侃周遭的一切,讀者不覺煩,卻還跟著他的行文看得津津有味。一兩句話說完的事情,夏目漱石可以用兩到三個長段落,甚至是兩到三頁來寫。
  • 《我是貓》|夏目漱石以揶揄與諷刺,洞穿維新時代知識分子的真相
    文|墨萱薦書序言我讀《我是貓》,讀出了《儒林外史》的感覺,這裡面的趣味是屬於閱讀者一種很私密的快感。夏目漱石與吳敬梓共同用自己超絕的文字才華,極盡所能地去諷刺揶揄知識分子,把那些看上去高高在上的讀書人的假面,毫不留情的扯下來。與吳敬梓看到讀書人的假道學不同,夏目漱石從時代變革的角度看到知識分子的彷徨與驚恐。
  • 《我是貓》|淺析夏目漱石為什麼用一隻「貓」的視角敘事?
    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最著名的小說《我是貓》,以獨特的貓之視角,冷眼窺視日本社會眾生相。這隻貓有見識、富才學、善思索、講正義、知風趣,但始終沒有恪守貓之捕鼠本分,卻貓眼觀世相,擅長「坐而論道」。第三層諷刺是夏目漱石對貓族對「我」這隻無名貓的評價,縱然看不起人類,看不起社會風氣種種,但其自身處境卻處於弱勢隨時被踢打甚至被吃,最後無名貓「我」掉進酒缸淹死為結局更是夏目漱石對自身處境的悲涼諷刺。
  • 夏目漱石作品精選,《我是貓》評分高達8.8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晉書》孫楚語),日本近代作家,生於江戶的牛迂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 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未被馴化的貓,用一雙眼窺探了人性
    縱觀人類,也不至於永遠蒸蒸日上,也罷,耐著性子靜等貓時代到來好了!——夏目漱石林少華曾在《我是貓》中說過,為了翻譯這本《我是貓》,他專門買了一隻貓回來觀察。貓,屬於貓科動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 夏目漱石《我是貓》,以貓的視角自述的幽默諷刺小說
    《我是貓》中譯本《我是貓》是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不得不說,中譯本有頗多的版本),以一個貓的視角進行自述,兼具幽默與諷刺。以貓為主角的小說,我們容易想到十九世紀初德國作家霍夫曼那部未竟的《雄貓穆爾的生活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中也有所提及(見最後一章)。這部小說共有十一章,主要描寫發生在貓的主人苦沙彌(職業是一個教師)家中的故事,大抵是苦沙彌與家人,好友迷亭、學生寒月等人之間的瑣事,以談話為主,也夾雜了不少議論。
  • 夏目漱石《我是貓》:雜家的自白
    《我是貓》成書於明治初期,正值明治維新以後四十年。在此之前,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在聯合政權的背景下,日俄戰爭之後,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資本主義得到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第一流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
  • 夏目漱石為什麼要以貓為第一視角創作《我是貓》?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座,小說即充滿了批判意味又充滿了寫實主義色彩!小說通過一隻貓的視角來揭示日本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描寫日本受壓迫的文人來反應日本社會各階級的心理。《我是貓》分為上中下三冊,共十一章,因為是連載性小說,所以每個章節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集中。小說的敘述對象是一隻沒有名字的貓。
  • 夏目漱石《我是貓》:人類啊,是一種無所長的物種!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寫。夏目漱石作為第一個能夠被印在紙鈔上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我國很多作家也受其影響,最為出名的當屬魯迅先生。《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處女座,能夠大獲成功與夏目的積累和自身獨特的思想密不可分。
  • 夏目漱石《我是貓》第十一章:濃縮的都是精華
    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第十一章,既是該小說的終結篇,也是全書精華之所在。《我是貓》第十一章內容概括:這天,迷亭、八木獨仙、水島寒月和越智東風齊聚苦沙彌家。迷亭和獨仙在下圍棋,寒月、東風和苦沙彌在閒聊。廚房裡剩餘的啤酒引起了「我」的注意。抱著感受醉意的心態,「我」嘗了幾口杯子裡殘存的啤酒。沒想到這一嘗,令醉醺醺的「我」掉進了水缸裡。就這樣,「我」親手斷送了自己的生命。這裡就以由「密探」二字引發的辯論為側重點,淺析其中提及的自我意識、個性和自由以及對待傳統風俗的態度。
  • 西西弗全新推出夏目漱石經典名著《我是貓》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鄧小藝)近日,西西弗推石文化聯合上海文藝出版社,重磅推出夏目漱石經典名著《我是貓》。《我是貓》  《我是貓》曾被魯迅贊其「當世無與匹者」,30萬字述盡明治維新社會亂象,以貓眼看世界,涼風入書卷。小說的主人公是一隻擬人化的貓,以幽默筆調描述貓的捕食、玩耍,也提到了這隻無名的貓的朋友與交際。
  • 夏目漱石《我是貓》:一隻貓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神奇的物種(一)
    熱愛文學,歡迎關注青年讀書會你知道《夏目友人帳》,但是你未必讀過夏目漱石,當然《夏目友人帳》跟夏目漱石沒有半點兒關係。夏目漱石被稱之為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出生於1867年,但是寫作生涯總共才十年,創作的作品卻影響深遠。他的代表作《我是貓》,讓我們得以從一隻貓的視覺來觀察人類。那在一隻貓的視角裡人類又是怎樣的一種神奇物種呢?
  • 從村上春樹到夏目漱石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新譯《我是貓》做客...
    其實除了村上春樹,林少華還翻譯了《羅生門》、《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八十餘部,最近,他翻譯的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貓》,由青島出版社出版。10月23日上午9:30,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夏目漱石著)和《林少華看村上——從到》來到半島直播間,接受記者採訪並和半島讀書會的網友在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