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抄襲只是學術不端的冰山一角

2020-12-04 魯網

近日,一份《關於吉林大學出版社〈中國繪畫的藝術探究〉抄襲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思與境偕〉第一章「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情況說明》呈現在本報記者面前。

  【編者按】近日,一份《關於吉林大學出版社〈中國繪畫的藝術探究〉抄襲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思與境偕〉第一章「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情況說明》呈現在本報記者面前。據了解,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平於2015年出版的《中國繪畫的藝術探究》(吉林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77-3735-8)第八章第一節「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分類與辨析」(P142-P151),全文剽竊抄襲張江舟於2010年出版的專著《思與境偕》(江西美術出版社,ISBN 978-7-80749-852-0)第一章「當代中國畫創作現狀」的內容,抄襲逾萬字,且「一字未改」。其實,近年來關於「學術抄襲」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從曾經的博導王銘銘到今天的副院長李平,抄襲事件中不乏著名教授、學科帶頭人甚至院校領導,緣何如此?難道這僅僅是學術不端?或許不僅於此,正如某設計領域專家所言:「一位優秀的藝術設計師為何只能以專著、論文進行職稱的評聘,難道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不行?」這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的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問題。為此,本期時評以「學術抄襲為何屢禁不止?」為話題,邀請相關專家展開討論。 

  學術抄襲從主觀上來看,是利益驅動學術的後續效應。不難發現,中國高校的學者一旦成名,各種榮譽便紛至沓來,行政部門也樂意錦上添花,財富和地位便穩定下來,即使被人發現學術不端,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當下所爆料的學術抄襲或不端現象只能說是冰山一角。

  一個人追求財富和榮譽沒有錯,錯的是採用不當的手段獲利。抄襲就是學術上徹頭徹尾的「盜竊」,盜竊來的學術文章,更成了浪費紙張、破壞學術風氣的垃圾,甚至誤導後世學人。但是,從學術抄襲現象的引爆來看,抄襲獲利者往往不只是學術失範,而是做事做人不斷失範後,才從內部爆出其醜,而且相關單位也是在「紙包不住火」的情況下才會處理當事者。本來,學術刊物只是一種交流渠道,但現在卻很難看到學術交流現象。上個世紀,學術刊物上常見到「與某某人商榷」之類的文章,這是正常的學術交流,而當下的刊物變成個人表達乃至表現的場所,缺少學術交流和批評文章,學術界失去了內部的爭鳴和論辯。因此,學術刊物逐步異化為學術產業鏈的終端。

  大學是傳播知識和生產知識的地方,但是否該要求所有的教授都生產新的學術知識呢?如果以學術生產來作為教職的評定依據,那麼,研究員與教授的區別又何在?大學的教育對象從傳統的精英轉向大眾化的教學後,教師或教授該有什麼樣的評價方式呢?從上世紀知識壟斷時代,到現今的知識互聯時代,教師該有什麼樣的技能?擔當什麼樣的角色?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那麼舊人事制度就難以破除。如果教師或教授連起碼的誠信都沒有,如何為師?何以示範?一個學者,要麼具有學術能力,要麼具有技術能力,否則也就難以為師。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數學或實驗上的技巧。那麼,我們的教育環境是否能培養提出問題的學生呢?學者都是從學生而來,如果學生教育就培育不了「發問」的種子,那麼,缺乏問題意識的學人如何成為有學問的學者?實際上,中國教育整體上存在「重學輕問」的教育問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考得從質疑開始,沒有質疑何來問題?只有有了質疑,才有可能落實到理性探究。質疑意識的培養沒有在中小學的教育中得到有效的重視,分數成為目標,而不是提出有質量的疑問和解決對策。不會找問題是當下教育的致命傷,打個難聽的比方,教育已經把學生變成了養雞場的雞,不會自己找食吃,教師提供糧食,學生負責吃。高中、本科、碩士、博士成為讀書流水線上的各個環節,大部分學生在讀研之前忙什麼呢?複習英語、背誦政治題,這樣的學生對學科問題會有多少思考呢?而前面兩項於當下是必備的學術研究能力嗎?所以,冷靜下來看,本末倒置的研究生選拔制度下的學生能有多少學科的問題意識呢?他們有多少時間用來思考學術問題呢?

  一個課題,若沒有新的現象、新的角度或新的證據和技術路徑,就難以成為所謂的學科問題。而今只要搜索學術文獻系統,就不難發現,一些課題不斷重複地出現,其研究結果也大多雷同,毫無新意。毫無新意的課題論文不斷地重複做,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新解,抄襲成了一些學人爭取利益的手段。究其根本,學術不是目標,職稱職務才是目標,為了飯碗不擇手段。

  為何這麼多學術不端行為沒有被及時發現呢?一個因素是論文只是現有評價制度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敷衍,另一個因素就是濫竽充數的利益動機,即使被舉報,其單位也未必順利並公允地作出處理。前者該糾正制度的問題,後者則是動機和利益的調查。

  此外,能否建立敢作為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制度也是關鍵。當下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方式就是叫家長自個兒回去「打孩子」,但自己單位能下手處理那個盜竊作假的「孩子」嗎?參與處理的領導如果自身功夫不硬或護短,在處理學術不端上自然容易大事化小、息事寧人。這樣的方式符合了所有角色的利益,但是卻嚴重損害了公共利益。

  學術問題不是思考就一定能解決的,如果沒有實踐的體會和感悟,思考就變成了臆想,如果固化了看問題的角度,思想就失去了新意和價值的發現。藝術領域的學術探討必然或基於現象和事件的觀察,或基於實踐中的方法困境,或基於教學中的問題發現,但是這種過程不是一個可安排、可計劃的理想學術過程。很多經驗性總結和技法創新,需要長期實踐的不斷探索才可能有所創造,學術上的三言兩語,需要半輩子的體悟。但是,這種內在的累積無法得到驗證和人事表格化的評價。一個管理做法就是粗暴的數據化管理,人的內心思考和行為可以數據化嗎?很多教育家和藝術家,他們的行為就是一種優劣的表徵,但是人事部門卻以一種逃避的方式來處理,把人的行為和心證等同於「物」的考量,那就是論文數,即使是按「物」來評價,更是簡化為以物的數量和刊物檔次來衡量,忘記了論文只是學術交流的方式之一。儘管政策上倡導雙師型,倡導不拘一格評價人才,但這樣的政策喊了十年之久,仍然沒有落實到操作層面的人事制度建設上。

  如果不能區分「學」「術」的不同特徵,不能建立不同的評價審定模式,就只能造成學術不端的重現。思考從行政人事、學術評價、處理問責等方面建立合理的制度,才是減少學界不端亂象的關鍵。中國當下的學術不是「產能」過剩,而是「產量」過剩,忘記了「學術當為天下利」的初心,就淪為各種業績表現,而無關學術本身了。

相關焦點

  • Nature關注:史上最嚴學術不端處理法規9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除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做出明確規定之外,還對那些出售學術論文、捏造數據並代人撰寫或投稿的「論文代寫工廠」也提出了查處方案,該規定被Nature News 評價為中國迄今最全面的學術不端處理法規。
  • 智慧財產權與信息素養講座第299講:學術不端與參考文獻著錄(直播)
    主講人:王詠梅   時 間:2020年12月01日(周二晚)19:00-20:30   主要內容:   開始學術生涯的你如何規範你的學術行為?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又是如何檢測你的論文?「學術不端與參考文獻著錄」講座將幫你防患未然,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歡迎廣大師生前往聽講!需要獲取學分的同學應先登錄教務處「本科教學系統」進行網上報名,點擊「各類報名」→「信息資源講座」進行網上報名。
  • 研究生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導師已被解聘
    圖片來源:天大化工學院根據天大的情況說明,「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同時,天大化工學院主頁的師資隊伍裡確實也沒有了張裕卿教授的名字,解除聘用合同應該確有其事。
  • 懲治學術造假,打1隻「老虎」勝過拍100隻「蒼蠅」
    為什麼學術不端在中國屢禁不絕?清華大學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認為,在中國科技界,戴著人才「帽子」的和沒戴上「帽子」的其待遇極為懸殊;對科研人員重複獎勵或重獎等都誘使科研人員快出成果;再加上學術不端行為的風險與「收穫」極不相稱,所以才有不少人對此趨之若鶩。
  • 懲治學術造假,打一隻大老虎比打100隻蒼蠅效果更明顯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中科院學部把這次研討會的主題定為「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應對機制與管理」。為什麼中國當前的學術不端如此之多?清華大學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認為,在中國科技界,戴著人才「帽子」的和沒戴上「帽子」的人其待遇極為懸殊;對科研人員重複獎勵或重獎等都誘使科研人員快出成果,爭名爭帽子;再加上學術不端行為的風險與「收穫」極不相稱,「利潤」太高,所以才有不少人對學術不端行為趨之若鶩。
  • 清華浙大兩名同學被抄襲,抄襲者來自武漢,拿盜號做藉口太愚蠢
    國內大學中的抄襲現象層出不窮,抄襲者拿出來做擋箭牌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這一次的抄襲者,會用什麼理由來做藉口呢?為什麼說他的做法很愚蠢呢?學術不端有官方定義嗎?聽繆老師來聊幾句。涉嫌抄襲的作品《慧眼》,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抄襲行為屬實。給予鄭某某留校察看處分,取消鄭某某校內一等獎學金,撤銷其國家獎學金評選資格。 二、轉折的背後 看,轉折來了,所謂的「被盜號」純屬瞎編。
  • 地球的「失落物種」只是冰山一角
    地球的「失落物種」只是冰山一角根據這些模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發生的物種滅絕只是冰山一角,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即將滅絕。「重建過去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於理解為什麼某些物種和生態系統特別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至關重要,這有望使我們能夠制定出更有效的保護措施來應對滅絕。」倫敦)。去年一個政府間科學家小組說,現在有一百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的威脅。
  • 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最新進展!
    瑞典科學家涉嫌學術不端)不過,《生物學快報》對作者在調查期間提交的那幅拼貼照片表示「關注」。不願透露姓名的那位舉報人表示,這一決定令人失望。他說,倫敦皇家學會出版的該期刊選擇忽略證據的關鍵部分。這只是該期刊為了保護自己的聲譽而隱瞞和否認證據的另一種情況。我想我很有信心,這些證據非常有說服力,它將不言而喻。」這名舉報人表示,他將向出版倫理委員會和資助這項研究的機構報告這一案件。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 翟天臨不止抄襲論文!微博也是複製別人的,甚至連錯字都給照搬了
    2783字的文獻,查重超過了40%,要知道在學術論文中,重複率高於30%就會被界定為抄襲。這麼高比例的重複率,就連本科生都拿不出手,別說博士了。而和翟天臨同屆答辯的另外19名同學,除了他之外,都能在知網上找到畢業論文,只有翟天臨的未被上傳。更有吃瓜群眾爆料,翟天臨的博士導師陳浥居然只有本科學位,知網上也沒有他發表的論文!
  • 長頸鹿死亡卻稱「恢復良好」,學術文章豈能「把死的說成活的」
    對此,涉事作者所在的動物醫院堅稱「手術本身成功」,對於論文數據造假的質疑稱「不算是一篇論文,只是一個討論手術可行性方案的文章」。《畜牧與獸醫》編輯部稱目前不會撤稿,學術問題需要業內專家論證。回應應真誠而非狡辯細讀報導就會發現,這場爭議確實有其複雜性。從論文本身來看,涉事醫院的回應在邏輯上有難以自洽的地方。
  • 高校教師抄襲豆瓣網友,後續來了……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經校學術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郭彥努的博士學位論文《祁彪佳的園林世界》和其期刊論文《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存在多處抄襲、剽竊現象,情節嚴重。
  • 學術幫|微風吹來一道題,學術答題你最行
    施強學術 Weixin ID gh_0581b7870c09
  • 冰山一角圖騙了很多人,不符合物理定律,冰山一角何時能存在?
    「冰山一角」一詞表明,您所看到的東西遠比看不見的東西少。海水上方冰山的尖端和下方更大的體積符合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部分或完全浸入高密度流體中的物體所受的力是向上的,等於該物體的重量。釋放完全淹沒的低密度物體時,浮力使其升起,直到達到浮動平衡。
  • 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澳大利亞現在對華的間諜行為日益顯現逐漸曝光,不過我們所能夠看到的也許就只是冰山一角,但誰能想到澳大利亞現在竟還想倒打一耙,真是讓人漲了不少見識!澳大利亞對華間諜行為曝光這段時間澳大利亞對華的間諜活動更是逐漸曝光,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也曾進行解釋,大致意思就是:「五眼聯盟」情報合作長時間違反國際相關準則,對其他國家的內部進行無差別的網絡監聽監控等,這基本上屬於人盡皆知的事情,而澳大利亞可是其中的關鍵成員,因此這次所顯現出來的行為極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 43位頂級學術IP演講全收錄,最值得收藏的30萬字「全文+PPT」精華 |...
    AI 科技評論秉承「連接學術前沿,洞見產業未來」,一直為讀者們帶來紮實、全面的人工智慧學術領域相關報導。2017 年,AI 科技評論參加了多個國際學術會議,通過聽錄、翻譯,結合拍攝 PPT 的方式,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如實地再現了學者們的精彩演講;不論是論文現場解讀,還是 keynote 主題演講,這些來自全球高校的老師與學生們都以最為真摯、樸實的話語陳述著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闡發著他們在學術領域的積累與收穫。
  • 與名人導師、學術偶像零距離!十月,浙師烹製的這頓「學術大餐」,不...
    十月,秋高氣爽的浙師有滿空飄逸的桂花香、滿地金黃的落葉更有濃鬱的學術氛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襄學術盛宴:學校體育與健康中國建設、漢語國際傳播研究、中國方言研究……各路學術大咖送來的講座大餐:說經濟、談政治、聊法律……還有浙師人們取得的學術成果:研究成果入選國家智庫
  • 深入錢鍾書的學問世界——《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讀後
    在此,我重點想要談的是王水照先生的新著《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錢鍾書先生在家中 圖片選自《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水照 著 中華書局當今時代,走進「錢學」的正面意義《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這部書是由部分舊文與幾篇新作分主題編輯匯集而成,包括了「歷史與記憶中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的學問與趣味」「錢鍾書先生的宋詩研究」以及「《錢鍾書手稿集》管窺」四個部分,有透過資料文獻為回憶和傳言中的不實之處進行的糾謬
  • 維基百科是可靠可信的學術資源嗎
    另外,對於學術研究和學術論著而言,作者是誰和寫作的目的,也都是很重要的學術信息。由於對信息人員一無所知,這就無形中降低了人們對維基百科的信任度,其權威性自然也無法保障。  首先,無論是維基百科還是《大英百科全書》或者《大美百科全書》,都只是人們進行學術研究和寫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書。在學術研究上,我們不能依靠任何百科全書,任何百科全書都只是研究的開始,而不是研究的終點。就此而言,維基百科能夠為人們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哪怕是三次文獻),那也是引導人們進入學術研究的最初路徑。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目的,維基百科已經功不可沒。
  • 「網際網路+」學術解釋,劃分狹義和廣義!
    古代中國漢語中關於學術的解釋和用法很多其《辭海》書中對「學術」的解釋是: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學術和學問、知識、科學有相近的意義。他認為狹義的學術是「在各種不同的場所進行各種不同的創造性工作,其完整性的標準是思維、交流和研究的能力」,而廣義的學術則包括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前主席博耶提出的四種形式的學術:發現的學術、綜合的學術、應用的學術和教學的學術, 縱觀所有關於學術的定義。
  • 2014深圳整形美容學術論壇
    由深圳市醫學會整形美容專業委員會、深圳博愛醫院聯合主辦的「2014深圳整形美容學術論壇」,將於2014年8月2-3日在國際化城市、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圳隆重舉行。1、2014深圳整形美容學術論壇即將在深圳召開為了促進深圳市整形美容醫療領域的臨床研究成果及其相關技術和學術的交流,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規範整形美容科技產品市場、加強整形美容機構和專家學者的 交流與合作,加強全國各地醫療整形美容工作者的協作與交流,由深圳市醫學會整形美容專業委員會、深圳博愛醫院聯合主辦的「2014深圳整形美容學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