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人導師、學術偶像零距離!十月,浙師烹製的這頓「學術大餐」,不...

2021-01-16 MBA中國網

十月,秋高氣爽的浙師

有滿空飄逸的桂花香、滿地金黃的落葉

更有濃鬱的學術氛圍

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襄學術盛宴:

學校體育與健康中國建設、漢語國際傳播研究、中國方言研究……

各路學術大咖送來的講座大餐:

說經濟、談政治、聊法律……

還有浙師人們取得的學術成果:

研究成果入選國家智庫、藝術基金項目豐碩成果落地

都讓十月的浙師收穫滿滿

傾聽前沿的聲音、感受思想的魅力、汲取專業的營養

十月,浙師這一頓豐盛的學術大餐

怎能錯過?

第九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

3天大會,26場大會論文報告,

638篇牆報論文交流展示,

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科研、教研機構和高校、中小學體育衛生教師

共計1200餘人參加大會

……

10月,第九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在我校召開

教育界、體育界人士齊聚一堂

共商「新時代 新作為學校體育與健康中國建設」

3年3項殊榮,校內外颳起的「運動風」「體育熱」,離不開浙師的這些努力

大會全面檢閱和集中展示了我國學校體育與衛生科研成果,旨在進一步重視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工作,把開展體育科學研究與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餘體育訓練和學校體育管理結合起來,提高各項工作的學術含量,從而營造民主、團結、和諧的學術氛圍,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期間,「提高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師科研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培訓班」同時舉行。學術研討內容涵蓋學校體育綜合理論與管理、高等教育體育、基礎教育體育課程與教學、學校課餘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與條件保障、學校健康教育等六個領域。

「不同區域漢語國際傳播研究」研討會暨第15屆對外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ICCSL-15)

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紐西蘭梅西大學等

國內外高校的知名專家,

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15個國家、地區的代表,

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總計300餘人

以及由這些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帶來的

15場大會報告、29場分會場報告以及展板報告

10月,「不同區域漢語國際傳播研究」研討會暨

第15屆對外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ICCSL-15)

在我校召開

與會專家和學者圍繞

「不同區域的漢語國際傳播研究」「新時代漢語遠程教育與傳播」兩個主題展開討論

會議旨在為不同領域的語言及語言教育學者協力解決漢語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搭建學術交流的平臺,研究不同區域漢語傳播的特點,制定各個區域的漢語傳播方略,研製適於不同區域的教學規範及考試標準,編寫適應不同區域的教材,建立合適的漢語傳播機構等,以實現「語言鋪路」的目標,推進學科和事業的協調持續發展,為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一帶一路」更好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提供學術支持。

中國化學會環境計算化學與預測毒理學高端論壇

說到環境計算化學與預測毒理學

你了解嗎?

作為新興的前沿研究領域,它是揭示化學汙染物的環境行為、毒理作用機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學品生態風險評價與管理的必要工具,可為環境友好的綠色化學品的設計與合成提供科學指導。

10月,在浙師召開了這個領域的大會

中國化學會環境計算化學與預測毒理學高端論壇

3天大會,

相關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帶來22場專題報告,

來自中國、美國兩個國家、25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共計80餘名代表參會

開幕式上,重磅新書《環境計算化學與毒理學》首發儀式隆重舉行

該書涵蓋了從技術方法、分析環境過程、遷移、生物累積、毒理效應再到健康危害的全部進程,是對我國在該領域幾十年來的研究進行的系統性總結,這也是該學科領域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系統性總結。目前該系叢書正在籤約英文版發行社,將在全球範圍內發行。

《方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辦的語言學專業雜誌,

這本代表中國方言研究最高水平的學術期刊

不僅在中國語言學界是唯一研究方言的專業雜誌,

也是世界語言學史上

唯一以方言調查研究為主題的專業雜誌

今年,《方言》創刊整整四十周年了!

10月,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餘名與會代表齊聚浙師

隆重舉行慶祝《方言》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回顧《方言》雜誌四十周年的發展歷程。1978年,國家語言學科規劃第一次會議在蘇州大學召開。如今,《方言》連年被評為「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展望未來,方言研究既需要把握宏觀學術研究方向的「望遠鏡」,更需要洞察、鑽研的「顯微鏡」。

浙師人收穫的學術成果

值得點讚

10月,我校教育改革發展研究院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大學科技創新力指數報告(2017)》入選國家社科院國家智庫系列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報告對當前中國大學的科技創新水平、科技創新資源分布、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綜合能力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實證研究,對我國「雙一流」大學建設和科技創新力提升的著力點、方向和對策提出了新的觀點。

10月,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暨嵩溪村保護利用研究作品展在嵩溪村開幕。

來自11個省市的30位學員,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創作,完成了以「生長」為題的結業作品。師長學者們在嵩溪觀察生產的行為樣態,體驗生活的基本方式,感受生命的時光印痕,通過創造性的藝術實踐與世界展開積極的對話,尋求多元解答,重新思考傳統村落的發展進程,展現歷史村落的廣闊未來。

10月,我校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群舞《活著1937》以全新面貌在浙江省高雅藝術進校園展演中驚豔亮相,首演在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行。次日,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演出。

群舞《活著1937》曾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十佳作品」第一名,浙江省音樂舞蹈節職業組群舞三等獎和新作品獎等榮譽。舞蹈由音樂學院青年舞蹈教師劉學剛編創,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女性在喪失尊嚴的絕望中,毅然扛起民族救亡的大旗,與侵華日軍鬥爭到底,表現了中國女性堅貞不屈的剛烈意志和誓死與祖國共進退的頑強品性。

荷蘭萊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最新一期通訊介紹我校非洲研究工作

10月,我校Michael博士在荷蘭萊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最新一期通訊中China Connections欄目發表題為《中非文化交流呈現繁榮景象》(Amidst a China-Africa cultural boom)的文章,專題報導非洲研究院相關工作。文章介紹了非洲研究院在促進中非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李建華教授在《光明日報》刊文談新時代的中國精神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李建華在10月18日出版的《光明日報》第6版刊文《構築新時代的中國精神》。

黃鐘軍、蘇七七在《光明日報》刊文談新媒體時代下的電影評論

10月,《光明日報》第16版「文藝評論」中刊發我校文傳學院黃鐘軍副教授的評論《微信公號影評,別賺了快感掃了威信》、蘇七七博士(本名蘇松妹)的評論《傳統影評如何面對新媒體》。

潘湧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頭條刊文談學術評價的路徑創新

10月16日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報》在一版頭條大篇幅刊發潘湧教授的專題評論《考量語言表達:學術評價的路徑創新》。

劉鴻武教授在省新型專業智庫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主題發言

10月,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在杭州召開全省新型智庫建設工作會議。我校作為入選第一批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和培育智庫的21家單位進行了工作交流,劉鴻武教授作題為《為中非二十六億人民創新學謀福利開太平》的主題發言。

除了大型學術論壇、研討會

還有浙師尖峰論壇在這裡發聲

座無虛席的法商報告廳、人文研修室、各報告廳

思想和智慧在這裡交融、碰撞

不少同學感慨收穫頗豐

尖峰論壇

「尖峰論壇」第97講:謝鴻飛暢談《民法典分則》編纂的前世今生

10月12日晚,我校法政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謝鴻飛做客「尖峰論壇」第97講,從《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和「人格權」等角度為師生們分享了《民法典分則》編纂的歷史淵源和前沿動態。

錯過了尖峰論壇?

學術類、名人類、文化類講座應有盡有

和名人導師面對面,和學術「偶像」零距離

聽講座

我國首部斷代歷史地圖集《清史地圖集》誕生始末

主講:華林甫,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

作為中國歷史地理學奠基人譚其驤的再傳弟子,華林甫秉持著傳承創新的信念,在繼承譚其驤地圖學術精神的基礎上開展了清史地圖集項目。他向在座同學解說編纂清史地圖集的過程,並分享自己與團隊前往邊疆地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的經歷以及對不同文字的檔案、政書、地方志和古地圖等史料的思考。

傳記是困難而溫暖的事業:不能到達,只求接近

主講:楊正潤,《現代傳記研究》主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訪問特聘教授

楊正潤指出傳記的兩大特徵是歷史性與文學性。既要追求真實,又需保持人的獨特與趣味,這是傳記寫作亙古不變的難題。他認為,傳記在挑戰和矛盾中成長,矛盾使人們無法完全到達真實,但只有不斷接近真實,人們才能感受歷史的溫暖,聆聽歷史的真諦。

商法三人談:法典編纂背景下的商法發展方向

清華大學的施天濤教授、北京大學的蔣大興教授、我校法政學院陳醇教授

施天濤提出首先要重新審視商法,商法本身具有規範的獨立性卻長時間停留在模稜兩可的狀態下,沒有明確的定義和規範。施天濤認為,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金融應當是商法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蔣大興認為,制定「商法總則」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很有必要,這是統一市場的要求,也是發展中國家邁向發達國家過程中重要的一步。陳醇進一步指出歸納法是制定「商法總則」的最佳方法,並解釋了建立預防性責任機制的重要性。

自覺培養獨立研究能力

主講:陸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前北大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

陸儉明提出自我研究能力的培養是為將來發展打下基礎, 獨立研究能力對於大學生的學術研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不斷增長大學生新知、擴展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有不可替代的幫助。

聚焦認知語言學,解密漢語研究

主講:崔希亮,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崔希亮指出,認知語言學與傳統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符合大眾的認知,語言形式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事件意義在編碼方式上的差異,不同媒體的語言使用不同側重則一定程度反映了語言形式上的不對稱性。

世界傳播學正在蓬勃發展,前景光明

主講:洪浚浩,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洪浚浩指出世界傳播學發展與變革的五大新態勢,他認為傳播學的發展與變革越來越與重大國際議題和新媒體相關聯,出現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視和關注的傳播學分支領域和一些值得引起重視和關注的新方向,此外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拓寬。

……

找到你的專業你的領域的大咖發聲了嗎?

其實,校內的學術講座遠不止這些

每周,我們都會將校內講座梳理掛在

校網首頁「學術動態」的「一周學術動態」

大家可以通過這個途徑選擇感興趣的講座

也可以通過各個學院網站或海報的形式了解信息

都說,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就是大學

因為這是一方學識的殿堂

別等到離開才後悔莫及

當初沒有多讀一本書、多聽一場講座

還等什麼?

今日編輯 | 孔曉睿

責任編輯 | 姜旭晨

這一抹學術的芬芳,讓十月的浙師更具魅力,必須點讚↓↓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他與浙師再續「前緣」?聽聽「西瓜老師」怎麼說 | 在浙師...
    很多人起初會不理解他,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專心考博幾乎不可能。但天道酬勤、事在人為,一年之後,他成功「上岸」,而他也用行動證明了熱愛的力量有多麼強大。自此,他與浙師再續「前緣」,繼續深耕在學前教育這片沃土上。一通溫暖的電話,「我與師大就此結緣」「不僅是我選擇了浙師,更是浙師選擇了我。」
  • 研究生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導師已被解聘
    此外,據舉報人所述,張同學的三篇三作論文接收時,還在上高中,而高中生是否有能力去修改這樣幾篇學術論文,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是,被舉報學術剽竊似乎並不是張教授學術不端的盡頭…舉報人眼中面臨「數據問題」的高產導師進一步,舉報人還羅列了張教授讓學生數據造假的情況。
  • 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長治市中醫醫院召開
    11月28日,長治市中醫醫院召開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院領導田建軍、劉忠理、柴益鵬、宗倩倩參加會議。,逐漸形成了「雜從脾胃、治以調和」的學術思想,並於2018年成立趙永強省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 學術抄襲只是學術不端的冰山一角
    其實,近年來關於「學術抄襲」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從曾經的博導王銘銘到今天的副院長李平,抄襲事件中不乏著名教授、學科帶頭人甚至院校領導,緣何如此?難道這僅僅是學術不端?或許不僅於此,正如某設計領域專家所言:「一位優秀的藝術設計師為何只能以專著、論文進行職稱的評聘,難道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不行?」這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的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問題。
  • 2014深圳整形美容學術論壇
    本次學術論壇將是整形美容醫學界全面、權威、專業、極具影響力的學術盛宴,誠摯邀請您的參與!>論壇特邀嘉賓:羅盛康、黃金龍、李 勤、胡志奇、KEVIN TENG(香港)、高卿豪(韓)、景熙翔(韓)、高羅鏞(韓)(以上排名不分先後)論壇學術委員:朱 輝、謝立華、梁 建、範錕鋙、張華彬、黃盛興、梁 智、陳劍名、於 麗、於 波、陳 茵、柳 暉、李 罡、鄭瑜璠、劉定英、徐曉輝(排名不分先後)論壇秘書長:
  • 動醫學院第二屆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研究生院 供圖本網訊 為加強全院師生的學科交流、活躍學術氣氛、展現研究生風採。5月3日至8日,動醫學院舉辦了第二屆博士生學術論壇系列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動醫師生廣泛參與。本次學術論壇開展了牆報展示、大會報告與交流研討活動。共有64位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以牆報形式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公開展示,在5月3日牆報評優日,每位參與展示的博士生站在牆報前耐心細緻地向前來交流的老師和同學們講解自己的研究方法、內容和成果,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詳細解答,評委們不時點評及提出建議,現場學術交流氣氛濃厚。
  • 整形泰鬥齊聚整形美容學術論壇發表精彩演講
    學術論壇時間:2014年8月2日-3日學術論壇地點:深圳市華強北聖廷苑酒店三樓錦繡廳(華強北群星廣場對面)主辦單位:深圳市醫學會、深圳博愛醫院學術論壇專題演講內容預告李罡教授中華醫學會廣東外科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外科協會委員中國權威整形外科專家之一內窺鏡唯美假體隆胸術發明人之一美國醫諾美(麥格)假體唯美手術亞太臨床培訓導師
  • 學術幫|微風吹來一道題,學術答題你最行
    施強學術 Weixin ID gh_0581b7870c09
  • 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亮相江蘇省美術館
    嘉賓留影10月17日下午,由中國畫學會指導,今日中國雜誌社、現代快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開幕現場高鵬滿座、大咖雲集,大家共襄盛會,共話藝術。
  • 2019年福建省畜牧獸醫學術年會在三明召開
    ,大會期間召開了福建省畜牧獸醫學會第六屆家禽學分會理事會議、福建省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成立大會、福建省雞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福建省畜牧獸醫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福建省畜牧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及福建省畜牧獸醫學術年會及主題學術報告會。
  • 浙師最牛班級這個樣!
    > 有這樣一群集體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開拓創新在班級建設中他們攜手並進在各項活動中他們披荊斬棘散發著全能的奪目光芒「學風」詮釋著他們揮灑汗水的拼搏進取「特優」不負他們絢爛多彩的青春之夢
  • 中科院廣州電子三維掃描及精密測量重點實驗室揭牌及召開學術會議
    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其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陳斌研究員、實驗室主任李蕭宏、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海強、應用專家組組長劉穎鵬共同揭牌。李蕭宏表示,實驗室在計算機圖形處理及智能檢測領域具有雄厚基礎,希望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堅持開展基礎和應用工程研究,堅持為智能製造及精密製造服務,努力成為該領域的品牌,為中國工業4.0建設貢獻力量。
  • 劉孝義被聘為「伏羲女媧文化導師」
    這次中華文化促進會傳傳統文化委員會破例設立"伏羲女媧文化導師"這一席位。首開學術界先河,對弘揚伏羲女媧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意義重大! 中華文化促進會伏羲女媧文化導師。研究領域:伏羲和伏羲文化。1988年在蘭大校長、歷史學家辛安亭先指導下,編寫了《中學歷史列舉題》上中下三冊;時兼陝師《中學歷史教學》雜誌編委。1992年發表《甘肅天水放馬灘紙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紙》,將中國享譽世界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時間向前推了三百多年,全國三十餘家報刊轉登。現行人教版中學歷史教材採用這一觀點。
  • 高校學術治理的民主商談何以必要與可能
    作者簡介:陳醒,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龐學光,天津市和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將其應用於高校學術治理的民主商談實踐中,則可作為彰顯平等尊重思想的預設話語交談規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免除商談中的壓制和不平等,為每位學術治理主體利益訴求的合理表達奠定程序性前提。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其一,凡是具有言談和行為能力的學術治理主體均有參與商談的權利。這一規則規定了商談參與者的範圍與能力。
  • 國家級大型肝膽胰脾學術研討會首次在漳州舉行
    ­  這是首次在漳州舉行的國家級肝膽胰脾學術研討會,共有18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不但我省肝膽胰脾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教授悉數到場,還邀請到我國肝膽外科領軍人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蔡秀軍教授。­  近年來,我國肝膽胰脾外科領域發展迅速,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層出不窮,以往的手術「禁區」不斷被突破。
  • 嚴以治學 筆耕不輟——歷史學家蔡美彪的學術貢獻與治學
    蔡先生194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當年考取北京大學研究生部,在導師邵循正先生指導下研究史學。畢業後,進入羅常培領導的文科研究所做助教。中國科學院成立後,1952年隨羅先生轉到語言研究所。1953年調入近代史所,協助范文瀾先生編寫《中國通史簡編》及學術研究工作。此後,一直未離開過近代史所。如今已是87歲高齡的蔡先生,每天仍筆耕不輟。
  • 李零丨古代學術遺產的重新理解
    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導師為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張政烺先生。1983至1984年,任職於中國社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1985年調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工作,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2016年4月,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研究、著述範圍涉及諸多領域,如考古、古文字、古文獻,以及方術史、思想史、軍事史、藝術史和歷史地理。
  • 「網際網路+」學術解釋,劃分狹義和廣義!
    古代中國漢語中關於學術的解釋和用法很多其《辭海》書中對「學術」的解釋是: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學術和學問、知識、科學有相近的意義。他認為狹義的學術是「在各種不同的場所進行各種不同的創造性工作,其完整性的標準是思維、交流和研究的能力」,而廣義的學術則包括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前主席博耶提出的四種形式的學術:發現的學術、綜合的學術、應用的學術和教學的學術, 縱觀所有關於學術的定義。
  • 學術論文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
    所謂論證型學術論文,是指通過與論題密切相關的論據來證實論題的真實性,或揭示一個規律、得出一種科學結論,按照特定範式撰寫並公開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文章。這種文體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通過密切相關的論據來論證論題的真實性,或揭示一個規律或得出一種科學結論。(2)用來論證論題的論據往往不止一個,而是多個。(3)每一個論據與論題都密切相關,但又不相互重疊。
  • 國科大這位學術明星,值得追!
    對於這段機緣巧合,張弛笑道:「這其實是個無意的選擇,但機械專業也是華科最強的專業之一,理工特色很濃。來了之後發現這個專業我很喜歡也很擅長,所以選擇了繼續走下去。」「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比較封閉,對於實際工作接觸不多,只是希望能夠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張弛說。雖心有迷茫,卻不躑躅,為了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奉上一生的事業,張弛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有意識地去嘗試接觸各種各樣的工作。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間,他積極參與學生工作與社會實踐,感受組織中的人際交往與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