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兩家家電集團都迎來重要的發展節點。海爾集團方面,12月23日,海爾電器私有化完成,海爾智家登陸港交所。海信集團方面,12月24日晚間,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發布公告稱,海信集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最新進展,青島新豐成為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的戰略投資者。
青島新豐以現金37.50億元對海信電子控股進行增資,約佔增資擴股完成後海信電子控股總股本的 17.20%。加之此前的持股,青島新豐與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海豐合計持有海信電子控股總股本的27%。本次增資擴股後,海信電子控股變為無實際控制人,海信集團公司將不再為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的控股股東,海信視像、海信家電變為無實際控制人。
近年來,國內房地產下行,家電企業隨之面臨衝擊,需要新一輪轉型升級,為提高公司競爭力,提升公司估值,不少公司開始優化股權結構,改善董事會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此前,美的集團吸並小天鵝;高瓴資本受讓格力電器15%股權成為控股股東;海爾集團私有化海爾電器,海爾智家港股上市;都為海信集團提供借鑑啟發,混改順應潮流。
航運物流企業助力海信國際化發展
此次混改源於去年。2019年8月,海信集團被列入青島國企混改清單;當年12月,海信集團將所持有的股份(22.996%)轉讓給子公司海信電子控股。此次混改主體正是海信電子控股,而海信集團公司仍是100%國有獨資企業。
今年5月底,上市公司海信視像、海信家電齊發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佔17.20%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海信電子控股公司也將由此成為非國有控股企業。公開掛牌起止日期為2020年10月23日至2020年12月17日。
經過近兩個月的徵集,確定青島新豐為戰略投資者,其以現金37.50億元對海信電子控股進行增資,約佔增資擴股完成後海信電子控股總股本的17.20%。本次增資前,青島新豐已持有海信電子控股8.64%,與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海豐合計持股比例為11.83%;本次增資後,青島新豐持有海信電子控股24.36%,與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海豐合計持股比例為27%。
公告顯示,青島新豐的實際控制人楊紹鵬,為港股公司海豐國際的實際控制人,控制海豐國際51.74%的權益。海豐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以亞洲區為主的航運物流企業,業務領域涉及貨櫃班輪運輸、船舶管理、船舶經紀、國際貨運代理、拼箱、項目物流、物流配送、報關、倉儲、貨櫃堆場、碼頭、船代、散雜貨等領域。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共運營86艘貨櫃船舶,6艘散貨船。其中自有貨櫃船舶59艘;經營70條航線,網絡覆蓋13個國家和地區的72個主要港口。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以運力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豐國際在全球貨櫃航運企業中排名第17位;2019年海上貨櫃運量超過248.3萬標準箱(不含空箱)。
公告認為,海豐在國際航運、倉儲、物流服務方面的資源能夠助力海信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幫助海信處理好當地的公共關係,以及引進海外技術、產品 和人才,開拓海外的政府市場和企業客戶市場,具有很好的產業協同效應。
近年來,海信集團加速國際化。海信視像2020年半年報顯示,海信視像產品在北美和亞太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實現了銷量增長,美國市場增長142%,加拿大增長69%,杜拜增長74%,墨西哥增長35%。在佔有率方面,美國同比提升5.6個百分點,墨西哥同比提升6.7個百分點,加拿大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義大利、德國、英國、西班牙均同比上升。
與此同時,海信家電2020年半年報顯示,分境內外收入看,內銷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4.91億元,同比增長13.59%,外銷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83億元,同比增長5.52%。海外業務佔比超三分之一。海信在捷克、南非、墨西哥等設有工業園區,在美國、德國等地也組建了研發中心。
中金公司認為,疫情下中國企業競爭力凸顯、全球化加速,海信等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明顯提升。我們預計未來3年-5年中國家電品牌(包括自有品牌、併購的外資品牌)有望在全球成為主流。
優化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
此前混改的目的是,引入具有產業協同效應、能助力海信國際化發展的戰略投資者,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市場化的公司治理結構。海豐在國際航運的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海信國際化。股權變化無疑也改變企業性質。
本次增資擴股後,海信電子控股變為無實際控制人,從而導致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由青島市國資委實際控制變為無實際控制人,海信集團公司也將不再為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的間接控股股東。
與此同時,根據公告,本次權益變動後,海信集團公司擁有海信視像16.53%的表決權,但享有24.56%的權益。海信集團公司通過持有海信電子控股26.79%股份間接享有海信家電11.93%權益。
董事會方面,海信電子控股董事會由九名董事組成,其中海信集團公司推薦兩名董事候選人,戰略投資者青島新豐及上海海豐推薦兩名董事候選人,董事會過半數推薦一名獨立董事候選人,其餘四名董事候選人由各股東組成的籌備組推選,或從現任經營管理骨幹優秀成員中推選。
海信視像、海信家電認為,海豐作為海信電子控股的長期戰略投資者,有助於電子控股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改善董事會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促使電子控股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決策和運作更加市場化。這也將為公司引入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激發公司活力、提升效率,藉助戰略投資者的產業協同效應,加速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給公司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家電企業也不斷優化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結構。2018年,美的集團以143.83億元換股吸收合併小天鵝,消除雙方的關聯交易和可能潛在的同業競爭問題;突破雙方各自業務發展的瓶頸。2019年,高瓴資本以416.62億元獲得格力電器15%股權,格力電器從國有控股轉變為股東屬性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有望解決長期壓制公司估值的治理結構和管理層股權激勵問題,將帶來管理層的長效穩定。
稍早前的12月23日,海爾電器從港交所退市,與此同時,海爾智家以介紹方式登陸港股。意味著,海爾智家同時在A股、D股、H股整體上市。私有化海爾電器有利於消除關聯交易,提高運營效率,這也令海爾集團深度整合中國區業務進入新的階段,上市公司市值有望提升。
此次混改之前,作為老牌家電企業,海信系上市公司也在不斷調整,希望能夠提高市場估值。2018年10月,海信科龍正式更名為海信家電。2019年12月,海信電器也更名為海信視像,公司認為,更名是為更好地反映公司主營業務實際以及戰略定位,滿足公司品牌管理與品牌發展需要,從而提升公司影響力。
當前,海信系上市公司估值並不高。截至12月24日收盤,海信視像市值146.94億元,A股海信家電市值192.14億元,H股海信家電市值145.54億港元。此前招商證券認為,公司混改已經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未來隨著混改的落地,公司業務發展、股權結構及治理結構均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提升收入增長的同時有望帶動估值修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趙澤 徐超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