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鐵木君,ID:tetem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想先問問你啊:你覺得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會天天快樂呢?
我知道,你們第一反應都是成為有錢人。(我還不懂你們?)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有錢人也很難快樂起來。
曾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即使是非常有錢的人,比如最富有的100個人:
儘管他們擁有超多的錢,可以買很多自己既不需要,也不在意的東西,但幸福感也僅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
這篇文章,給我們的「不快樂」,找出了原因。
01.
我們無法獲得長久的快樂,即使是暴富也不行。
因為我們會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或擁有的物品產生適應性。
我們以為擁有一樣,自己一直想要的東西,去到一個自己一直想去的環境,就會天天快樂。
但其實,人的適應能力,不允許我們快樂這麼久。
就像,我小時候以為買到最新款的樂高玩具,就會天天快樂;而實際上,我纏著我爸給我買了才一個星期之後,就毫無新鮮感了。
再比如,我們看到電視裡的人,去蹦極好嗨好爽啊,就覺得自己去玩也會很爽。直到真正站在那個高臺上,工作人員幫你繫繩子的時候,才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抱著杆子不敢撒手。
於是說一句扎心點的話,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有錢了就會快樂,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有過錢…
02.
那什麼人才能感到快樂?
一些心理學家也很好奇,跑去深入研究了一番,得出以下結論:
時間、金錢給我們帶來的快樂,都是暫時的,因為我們很快會習慣。而如何利用手中的時間和金錢,決定著我們能夠感受到多少、多久的快樂。
我之前有段時間也特別不快樂,因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忙,還賺不到比別人多的錢。
後來我一位睿智的同事告訴我:
錢能帶來的快樂是有限的,你賺的錢只要夠生活,偶爾還能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夠了。錢的價值到這就是峰值了,多了你也不會更開心。而當錢夠用了以後,你就不應該再追求更多的錢,而應該去追求一點更有意義的事。
嗯,的確從物質上我所感受到的快樂總是很短暫,好像得到了以後,也就開心那麼幾天。
於是我遂思考:什麼才叫有意義的事?
我把我一個月生活費,還只有1500的那段日子,拿出來回憶:在我沒錢的時候,會因為什麼而感到開心?
最後我發現,我在旅行,寫作的時候是最快樂的,甚至過了這麼久回憶起來,都還是感覺很開心。
於是,我得出了一個神奇的結論:
比起物質,「體驗」能為我們帶來更持久的快樂。
我們會對物質產生免疫,擁有後就不再珍惜,能感受到的快樂相當的短暫;
但如果我們獲得的是某個生命閱歷,某種體驗,比如旅行和學一門興趣愛好時,這種快樂就會變得很持久了。
因為體驗是經得起回憶的,甚至還會越回憶越有濾鏡。
比如我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或者學生時代時,總是會感到快樂,越長大,回憶起來就覺得越有滋味。
相比起有保質期的物件,體驗就像越沉澱越香的一壺美酒,不僅當下做起來讓人快樂,日後回憶起來也會感到快樂。
說到這,你應該也明白該怎麼做了,那就是:
不要把目光放在自己要「擁有什麼」上,而是要去放在「經歷什麼」上。
前者代表物質,後者代表體驗。
哪怕是同一樣東西,到底視為一種體驗還是一個物質,主要取決於你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同樣是去旅遊,如果你只是為了網紅地打卡,拍幾張照片,那它還是一個物質;但如果你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拓展生命體驗、見識大千世界,那麼,它就變成了一項體驗。
所以同樣的花錢,為了收穫更多的快樂,我會更鼓勵你去買「體驗」:
比如旅行、跳傘、做手工、學習一門技能等等。
而不是去買「物件」,比如大牌的包包、奢侈品香水等等。
不是說別買啊,是說對自己而言太貴的沒必要買。
下面其他幾個讓你快樂起來的小技巧:
1)期待為你帶來額外的快樂
雖然,大家都想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會為了縮短等待時間特地花錢(比如請人幫自己排隊,氪金買道具……),但這裡其實有一個隱藏知識點:
除了實際享受之外,在那之前的期待,也會為我們提供額外的快樂。
期待想要的東西,會強迫你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注意力維持在這個物品上。
在你期待它的這段時間,你也能從中獲得更強烈,更持久的享受,而不止是在擁有的當下才能感到快樂。
2)給別人買小禮物
將錢花在別人身上,會讓我們感到更快樂。
這是有點反常識哈,畢竟自己錢都不夠用了,那把它都花在自己身上肯定才是最開心的。
但調查顯示,在收入相似的情況下,那些將錢花在別人身上(給親朋好友買禮物、或是投入慈善事業中)的人們,會感覺自己更快樂。
一方面,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光是和他人的關係變得親密,我們的幸福感就會上升了。而送小禮物,顯然是一個拉近關係的好方法。
而另一方面,將錢花在他人身上,還會令我們內部產生一種,正面的自我形象感。
(比如,我真是一個體貼別人,為他人著想的人啊!)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這個東西,不是買給自己的,但我們相當於是用錢,為自己買到了超棒的個人感受。
所以,試試為你的家人或朋友準備個小禮物吧~
3)專注於當下的事
我們很多時候感覺不快樂,是因為太過於憂心未來,又後悔過去,卻不好好關注當下。
教你一個小練習,叫此時此地。
它是指,在你感到焦慮和不放鬆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認真去感受「現在的時間,現在的環境」。
有點類似冥想,但這個更簡單也更輕鬆,其實就是讓你將注意力,關注在當下,只感受自己。
學者研究發現,這樣能夠產生「延展」時間的功效:
我們會感覺時間流淌地更加緩慢,一天變得更長,不再容易因為自己虛度光陰而焦慮。
總的來說,當人們感到自己對時間和人生,有掌控感的時候,就會更快樂。
而專注於當下,好好感受自己,都是在幫助我們提升這份掌控感。
很多時候,我認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我才不快樂。
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快樂是屬於「感恩」,而不是「索取」的。
去欣賞和喜歡你擁有的東西,而不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才能快樂。
尤其是當你開始關注於當下,開始在意你自己,開始願意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快樂好像就不再那麼奢侈,而是相當的易得。
最後給你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森下典子 《日日是好日》中說的:
沒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沒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只需要百分之百滿足自己能存在當下,這樣就好。
相信你會發現,其實在這個物慾橫流、戾氣重重的現實世界裡,也流通著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