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信條》學英文,燒腦的英文不是brain burning

2020-12-03 天天學外語

近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TENET信條》莫屬,不僅劇情燒腦讓人想要二刷三刷,臺詞更是彩蛋滿滿,讓人看完只想狂刷影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燒腦這些必知的詞彙英文怎麼說,以及原文臺詞中有多少值得討論之處。

一、到底什麼是TENET?

按照字典Oxford Languages中的定義,「tenet」為「a principle or belief, especially one of the main principles of a religion or philosophy(原則或是信念,尤其是宗教或是哲學中主要原則之一)」,所以譯為「信條」(港臺地區翻譯為天能)。

For contemporary health beliefs, it is often a tenet that good relationships will support one’s mental health.

(在當代健康信念中,良好的關係通常可以支持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二、從信條學習文學術語

片中由演員John David Washington飾演的主角不停稱自己為「protagonist」,這是什麼意思呢?

protagonist的意思是故事的主人翁,來自於「pro-」(向前,首要的),以及希臘文中的agōnistēs(演員)。而另一個相對的人物則是antagonist(反派),antagonist存在的目的是讓故事更有強度。

The most famous antagonist in the comic series the Batman is arguably the Joker.

(漫畫蝙蝠俠中最有名的反派非小丑莫屬。)

三、不劇透的英文怎麼說

想學不劇透的英文,就要先學劇透的英文。如果今天有一篇文章會提到劇情,有良心的做法是會放一條「劇透分隔線」,並且在旁邊註明spoiler alert。 alert的意思是預警,意思是這條線以下就有劇透了。

No worries. This article is spoiler-free.

(別擔心,這篇文章無劇透。)

This article may unintentionally spoil the movie.

(本篇文章可能會不經意劇透。)

四、燒腦的英文怎麼說?

首先,燒腦不是brain burning,將中文直接翻譯成對應英文單詞的方式往往無法滿足溝通的需求。燒腦的英文和腦無關,而是用「扭曲」與「心智」這兩個詞構成的複合形容詞mind-twisting。使用時要記得複合形容詞中的分詞規則,電影「使人」心智扭轉,所以要使用「現在分詞」。

The movie is truly mind-twisting. I have to watch it for a second time to understand most of it.

(那電影是真燒腦,我需要看第二次才能大致理解。)

與mind-twisting類似的常見單詞還有mind-bending與mind-blowing。 mind-bending的意思來自於bend(彎曲),所以意思是令人費解的。但是請注意mind-bending也有毒品「致幻、導致幻覺」的意思。 mind-blowing則來自於片語blow somebody’s mind,意思為令人驚奇的。

Many movie critics have described Nolan’s blockbuster Tenet as a mind-bending masterpiece.

(許多電影評論家形容諾蘭的賣座佳片《信條》為令人費解的巨作。)

This article will show you several mind-blowing secrets from best-selling authors.

(本文將會展現數個暢銷作家的驚人秘訣。)

除了燒腦的英文之外,還有一種電影是最後忽然來個結局「大反轉」,這種電影的形容也適用twist這個字。但是因為忽然「反轉」的是「情節」,所以形容的方式就是plot twist。

The plot twist in the movie is ingenious!

(那部電影的結局反轉真是巧妙!)

五、著名臺詞

這些臺詞就是本部影片中最重要的幾句話了!看完電影後您一定會更加理解這些臺詞所想要表達的意義。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別試著用腦理解。要用心感受。)

What’s happened happened. Which is an expression of faith in the mechanics of the world.

(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這就是我們對於世界機制信念的表達。)

The world would never knew what could happen, and even they did, they wouldn't care. Because no one cares about the bomb that didn’t go off. Only the one that did.

(世界永遠不會知道沒發生的事,而即便知道也無關緊要。因為沒人在意沒爆炸的炸彈,只會在意有爆掉的。)

It’s the bomb that didn’t go off. The danger no one new was real. That’s the bomb with the real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

(重點是沒有引爆的炸彈。無人知悉的危險才是真正的危險。那才是真的能夠改變世界的真實力量。)

We live in the twilight world, and there are no friends at dusk.

(我們處在一個混沌的世界,黃昏時分無故人。)

電影中說這句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的詩,「我輩汲汲混沌世,暮光之際無故人。」但是若從Whitman詩句的資料庫查詢,會發現沃爾特·惠特曼其實並沒有過一樣的著作。

六、其他《信條》中相關的關鍵字與有趣小知識

● TENET

TENET的名稱與出處請參閱Sator Square。這是非常有名的回文(Palindrome),若您有打算二刷,會發現其上的資訊大量地被用在電影中,電影院中的中文字幕也有很細心地呈現。

● Entropy

中文翻譯為「熵」,在《信條》中,熵不做動力學解釋,是為系統失序現象的指標,用於計算系統混亂的程度。不過「熵」在電影中的用法有多種解釋,

● Armageddon

意思是世界末日,來自於《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用法,1998年著名演員Bruce Willis主演的《世界末日》電影片名就是這個。

相關焦點

  • 史詩級燒腦大片《信條》正式上映,網友:三刷電影都未必能夠理解
    9月4日凌晨,由著名導演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正式在國內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便獲得了眾多的關注。在此之前,有關電影的評價眾說紛紜,燒腦、場景宏大、精彩的格鬥等,繼《盜夢空間》後諾蘭的又一部燒腦巨作。在豆瓣評分中,此片獲得了8.4的高分,這個分數相對於諾蘭的前幾部電影來說偏低了一點,但是畢竟是首映,然而許多的觀眾也還未正式的打分。
  • 長大後學英文感到吃力?科學家告訴你:是跟你腦生長有關
    後來,科學家們進一步發現,這與腦細胞的成長和腦神經的改變有關,從腦造影(brain imaging)能夠看出,在幼年時,孩童學習第一言語及第二言語所用到的腦部區域重和;但成年以後,在學習第二 言語上使用的區域與幼兒時學言語的區域很附近卻不堆疊。這表示人長大後(當腦部開展老練)學習吸收母語外的言語,會和幼兒時期的運作辦法不一樣。
  • 《信條》取景地全攻略:除了燒腦,還有這些冷門景點值得打卡
    作為諾蘭導演的資深鐵粉,小迷妹怕被劇透,第一時間就去看《信條》了。沒想到這次諾導門檻設得有點高,勸現在還沒看片的都看點劇透再去,否則不做預習等於裸考,經常上一段情節的題還沒跟上,下一題已經劈頭蓋臉砸過來了。
  • 沒人能一遍看懂的燒腦大片《信條》,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來源:娛理8月22日是《信條》媒體場最早的評論解禁時間,當時國內外幾乎所有評論都出奇一致——「沒,看,懂!」今天這部電影正式在國內公映,挑戰大家智商的時候到了。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除非你提前做足了劇透功課,否則諾蘭就沒打算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
  • 《信條》英國上映!湯姆·克魯斯看完電影後,是如何評價的?
    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不斷奮鬥中,我們終於在影院迎來了《信條》這部好萊塢大片。這部電影已經被許多影評人和英國的觀眾看過,在眾多的影評人的評價中,《信條》都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有趣的是,不僅僅是好萊塢的影評人,就連《碟中諜》的主演湯姆·克魯斯也看了這部電影,這位出色的男演員,對於《信條》給予了很大的認可。他承認,他在IMAX上看到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這部大片,他興奮地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對此,湯姆·克魯斯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說道:「大電影。大屏幕。喜歡它。」
  • 從燒腦劇情到英文版,《七日生》還有多少驚喜?
    原標題:從燒腦劇情到英文版,《七日生》還有多少驚喜?隨著劇情的發展,相信大家對這部燒腦電視劇的情節已有了一定了解,這個時候放出英文版花絮除了帶給人驚喜之外,更幫助我們從側面走進《七日生》令人著迷的劇情和飽滿的人物內心,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觀劇視角,在一眾美音裡,看到中國面孔的奮起反抗和不屈不撓精神,更加如臨其境,感受到滿滿正能量。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信條》8天的票房不足3億,製片方直接血虧了
    不知道大家看過諾蘭最新的電影《信條》了沒有呢?雖然,電影延續了諾蘭燒腦片的一貫思維,十分燒腦,因為過於燒腦的緣故,這部電影相信有八成的人都看不懂吧,如果電影要是真的就這樣的話,那也沒什麼,可諾蘭還在劇中夾帶了很多私貨,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票房會撲街的原因。
  • 草根評《信條》:燃爆腦洞 視聽盛宴
    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騎著85摩託的小獅子 6分唉,怎麼說呢,背景音樂感覺和敦刻爾克差不多,氣勢磅礴?但前不久剛重刷《盜夢空間》,感覺諾蘭在編劇上不如10年前,《星際穿越》也是燒腦,但不會有《信條》一頭霧水的感覺,過於炫技導致沒把故事說明白?
  • 8.8分「燒腦」片:最可怕的不是《看不見的客人》,而是「他」
    四年前,西班牙"低產"導演保羅,帶著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獨立自編自導的電影《看不見你的客人》,在奇幻電影節與觀眾見面。這部極具懸疑犯罪片代表性的反轉"燒腦"電影,一亮相就廣受追捧,甚至於豆瓣評分歷經四年,累積高達77萬評價,從最開始的8.0,不降反升至現在的8.8分,在豆瓣TOP排行榜,高居66位,可見一斑。
  • 解密:燒腦神劇《看不見的客人》是怎樣構思出來的
    最近給朋友介紹了一部燒腦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朋友看完跟我說,這電影的看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局,反轉太多了,看了兩次才能看懂。這部電影有網友統計過一共有43次的劇情反轉,這麼多的劇情反轉,是真的燒腦,如果還沒看的朋友,真心推薦值得一看。
  • 《看不見的客人》導演又出新作,這部燒腦的懸疑片,你看了嗎?
    難道最近沒有好看的硬片可看嗎?這句話前段時間真的小編是可以肯定的,因為好的電影實在是不好找,成龍大叔前段時間終於主演了一部電影《神探蒲松齡》,小編今天中午興高採烈的看了一會兒之後因為實在受不了幼稚的劇情放棄了,終於,小編在找了一下午之後,終於發現了寶藏電影,它就是《看不見的客人》導演的新作品《海市蜃樓》,想當年,《看不見的客人》在西班牙上映的時候,就因為優秀的劇情吸引了一大票粉絲。
  • 除了《看不見的客人》,這些國外推理懸疑電影也很燒腦
    自從看完《看不見的客人》之後,對這類燒腦的電影是越來越喜歡,像這樣劇情燒腦,內容豐富,情節緊張刺激,結局反轉再反轉的電影是真的無法拒絕。 那麼除了《看不見的客人》以外,還有哪些類似的高智商、反轉、燒腦的推理懸疑電影值得一看呢?
  • 這5道智力題很燒腦,大學生看了半天沒思路,小學生卻說很簡單!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讓他們看腦筋急轉彎相關的書籍,培養孩子的思維。今天為大家整理了5道有趣的智力題,這些題目很燒腦,難度指數5顆星,需要大家發揮聰明智慧來解決它們,大學生看了這些題,半天沒思路,不過小學生卻說很簡單,你敢挑戰嗎?
  • 《看不見的客人》導演來蓉,新作《海市蜃樓》燒腦到停不下來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劉可欣還記得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帶來的震撼嗎?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電影,高於98%的懸疑片,位列豆瓣電影排行榜的第65位。特別是影片「剝洋蔥式」的解謎方式,令影迷燒腦之後倍感過癮。
  • 封神爆款《看不見的客人》內地翻拍!燒腦巨作再戰來襲!
    Contratiempo 燒腦爆款珠玉在前 挑戰翻拍壓力山大 影片精彩絕倫,靠著過硬的口碑與質量,燒腦過癮,逆襲抓心。
  • 這部6年前的燒腦神作,你願意跟我一起看嗎?
    這部11年播出,由幾原邦彥擔任總導演的燒腦神作,由於其超現實的奇妙幻想,特殊的藝術分鏡表現手法,並且涉及地下鐵沙林事件(1995年3月20日在丸之內線發生的恐怖事件)敏感話題在播出之際受到了很大的歡迎。但也由於其過度意識流表現手法,大量的隱晦信息讓人很難以理解這部動漫表達的內容。
  • 年度燒腦懸疑電影來了!《海市蜃樓》有《看不見的客人》好看嗎?
    作為保羅導演的又一懸疑力作,《海市蜃樓》究竟講述著一個怎樣的故事,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讓觀眾歷經一次「燒腦」體驗,以及是否會延續《看不見的客人》那種精彩,都成了影迷備受期待的重點。那它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在觀看完點映場之後,我發現奧利奧爾·保羅導演的這部新作不僅具備了足夠精彩的故事,還擁有了不同於《看不見的客人》的某種深情。
  • 《看不見的客人》導演帶頂級燒腦回歸,你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
    你被高智商,燒腦電影虐過嗎?其實也沒必要問。你肯定被虐過,而且還是暴虐。呵呵。為什麼你看不懂,等我來告訴你。打開三月片單,懸疑電影甚少,頂級懸疑更少。但還是有的,3月28號,那個男人回來了。《海市蜃樓》知乎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就連豆瓣他也在。
  • 盲從,就等於腦死 — 解析 Brain Dead
    看完上述,你可以說 Brain Dead 玩藝術、玩音樂、玩平面圖像設計,但就是不願被歸類為「時尚」,主理人 Kyle Ng 感嘆道:「如今透過各式社交媒體,人們習慣把自己包裝成『cool guy』,你可能有 Supreme 的 Kate Moss 海報、滑板與玩具收藏,甚至是 Eames 的椅子。當然,我也喜歡這些東西,但比起它們代表的文化背景,現在大家追求的,只是看起來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