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TENET」來自於基督教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標誌性符號「The Sator Square」,這是一個由五個拉丁文單詞組成的方陣,這五個單詞的橫向評寫與縱向評寫完全一致,代表著《馬太福音》第13章的一句話,「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He who works the plow sows the seed)。而中間的單詞「TENET」最為特別,從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評寫一模一樣,顯而易見這是基督教的象徵「十字架」。
而電影的主題便是人類發現了將時間倒轉的方法,正義的力量為了阻止邪惡勢力毀滅地球而不停地在時間中穿梭。電影中不斷地將時間進程在正反兩個方向上推進,也正是契合著「The Sator Square」單詞方陣的形式。諾蘭導演將這個「The Sator Square」深深地埋藏在了電影《信條》之中,為這部燒腦的科幻大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作為諾蘭導演的老搭檔,英國著名演員肯尼思·布拉納在電影《信條》中扮演了一個企圖毀滅世界的反派角色,這個角色的名字叫做 安德烈·賽特 (Andrei SATOR)。
在電影中男主角將一幅偽造的戈雅畫作交給女主角鑑定,這幅名畫的偽造者名字叫做Thomas AREPO。
OPERA毫無疑問指的是電影開頭那段發生在基輔大劇院的恐怖襲擊事件,這段情節拷貝了當年轟動世界的莫斯科大劇院人質危機。
在電影中那個神秘的保安公司名字正是「ROTAS」,兩名男主角劫持了一架大型客機衝入這家公司的倉庫,諾蘭電影中永遠不會缺少火爆的視覺效果。
同時電影裡也不斷地提到女主角的兒子在義大利龐貝度假,而「The Sator Square」最古老的遺蹟便是被發現於龐貝古城的廢墟之中。
在電影中男主角所扮演的中情局特工隸屬於一個神秘的組織「TENET」,電影中這個組織的使命便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很少人還記得,1997年至2004年期間CIA局長名叫喬治·約翰·特尼特,在這位局長任職期間發生了改變全球歷史進程的事件。導演諾蘭究竟想要在電影中表達什麼?
相信經歷了風雲詭譎的2020年,很多人都希望時間倒轉回到過去,只可惜電影《信條》中的時空扭轉目前還只是一個科幻故事。每一個都不得不面對比電影《信條》還要複雜的現實世界,祝願2021年天下太平。
#信條#
附: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