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社@四川|四川宜賓震區2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形加劇 700餘名群眾...

2020-12-04 新華網四川站

  新華社成都6月18日電(記者陳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18日20時,專業地勘單位已排查核實宜賓市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55處,有21處出現變形加劇現象。目前,受威脅的200餘戶、700餘名群眾已全部緊急轉移。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地震災區多次發生較大餘震,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四川要求宜賓災區以及自貢、樂山、瀘州、內江等周邊市,迅速落實專業隊伍,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四川要求這些地方全面覆核已知地質災害隱患狀況,努力查找新增地質災害隱患。

  截至18日20時,地震災區及周邊區域已投入26支專業地勘單位234名專業技術人員,共攜帶75臺車、25架無人機、2臺三維雷射掃描儀、39臺測距儀等專業裝備,開展次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搶險救災。

  對於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四川要求逐點編制防災預案,逐點明確專職監測人員,逐點落實監測預警、排危除險、避讓搬遷等各項防災措施,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防災預案,及時組織群眾做好主動預防避讓,堅決避免震後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完)

相關焦點

  • 霞凝港社區:汛期將至,全力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
    由於近期雨水天氣較多,為有效預防因地質災害而導致的安全事故,4月21日下午,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街道辦事處主任甘培虎在夏凝港社區黨總支書記胡學軍和退休老乾支部書記李德明的陪同下,深入社區實地查看地質災害隱患點及社區沿河便道的維修情況。
  • 黃山屯溪區全天候監測地質災害點
    進入汛期,為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屯溪區對全區所有地質災害點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採取有效防範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筆者從屯溪區地震辦獲悉,目前全區共有地質災害點24處。結合往年整治經驗,在汛期來臨之前,區裡就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防範治理。
  • 四川工程結構安全智能監測雲平臺將於近期啟用 24小時盯防公路隱患...
    記者近日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一個名為工程結構安全智能監測雲平臺將於近期啟動,可實現對工程結構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實時監控及預警。  建監測平臺實時盯防工程結構安全  截至2018年底,四川公路裡程已超過33萬公裡,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高速公路建成裡程超過7000公裡,其中不乏大橋、長隧、高邊坡。
  • 四川珙縣5.6級地震已致13人受傷 10趟列車晚點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5.6級地震受傷人數增至13人】  截至4日14時30分,地震造成13人受傷,均已送醫院救治;多處房屋和基礎設施受損加劇;主要道路暢通,珙泉鎮魚池村一社、楊柳村二社路面阻斷,正全力搶通。
  • 專家詳解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徵與成因
    地震還引發數以萬計的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毀壞了交通、通信等生命線系統,還形成眾多的堰塞湖,對下遊人民群眾帶來極大威脅。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破壞性最為嚴重的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帶延伸方向是從西南到東北,斷裂面向西北方向傾斜,相對於四川盆地,龍門山沿這條地表破裂帶既有向上的運動,又有向東北方向的運動,其最大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分別達到5米和4.8米,沿整個破裂帶的平均錯距可達2米左右。在地表破裂帶經過之處,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類建築均被錯斷毀壞,並形成大量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與之相對應的地表均是震災最嚴重的地方。
  • 婁底鐸山鎮及時轉移村民 成功避險一處滑坡地質災害
    自7月2日起,鐸山鎮開始進入持續強降雨的汛期,在冷水江市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鐸山鎮全面啟動防汛抗災工作預案,多次專題召開應對強降雨引發山洪災害的緊急調度會議部署安排防災救災工作。對全鎮範圍內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重點區域安排鎮、村幹部24小時監測,石坑村二組的該處山體系重點監測對象之一。
  • 四川蘆山「4·20」強烈地震七日記
    到26日12時,地震已造成196人死亡,1.3萬多人受傷,69萬餘間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受災人數達246萬餘人……大災考驗中國,危難凝聚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頑強拼搏。與災害抗爭,與時間競跑。廢墟上閃爍著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光芒!
  • 「蜂鳥」等先進設備現場診斷 四川漢源滑坡災害詳情已快速查明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經過近五個晝夜的緊張工作,四川省地礦局初步查明四川雅安市漢源縣中海村滑坡區存在5處滑坡、1處不穩定斜坡和1處潛在泥石流。同時,《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中海村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程勘查設計書》於8月27日通過了專家組評審,該集團已開始按設計開展勘查,為下一步提交治理施工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據悉,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中海村突發滑坡地質災害後,自然資源廳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錢江澎隨同自然資源部專家工作組,和省自然資源廳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6集:宜賓話
    電影裡太乙真人地道的四川話配音聽起來是不是特別親切呢?一個迷一樣的事實是,四川人永遠念不好「哪吒」這個詞,不同地方的四川人有不同的發音,比如在宜賓,把「哪吒」叫作la2zua1,在四川有些地方還叫拉渣、羅渣、勒咂……這個哪吒,和宜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最美消防 詩意紅門 | 攻堅克難 四川消防六大改革創新成果引全國矚目
    立體宣傳 增強防範力為加大社會面消防安全宣傳力度,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面向社會推出消防安全知識雲課堂,近兩千萬人次接受消防安全教育;開展消防知識網絡競賽,3萬餘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參與競答。全面發展 打贏重大仗2020年7月下旬,四川省防汛指揮部通知8月全省將有4次強降雨過程,可能造成較大災害。
  • 康定地震已致5人遇難54傷 震區急需保暖性好帳篷
    新華社記者 李橋橋 攝截至23日20時,四川康定「11·22」地震已造成5人死亡,54人受傷。地震還造成康定、道孚、丹巴、九龍、瀘定、雅江6個縣、55個鄉鎮受災嚴重,受災群眾7.9萬餘人。四川省地震局統計,截至23日16時,康定地震災區已記錄到餘震407次,無3級以上餘震。11月22日16時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8公裡。
  • 直播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第...
    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勇挑150萬受威脅群眾安全保障的重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決策部署,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查隱患、防風險、建機制、補短板,奮力打好地災綜合防治持久戰,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作出新貢獻!最後,再次感謝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地災防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謝謝!
  • 西洋鎮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洋鎮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二、地質災害點分布  1.至2020年全鎮共發現地質災害點2處,主要有滑坡、崩塌兩種類型,其中滑坡1處,崩塌1處;高陡邊坡隱患點合計123處,共影響125戶498人。區內地質災害與降雨密切相關,人類工程及經濟活動也是主要誘發因素之一,主要形式為切坡等。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部門要會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教育、衛生健康、人力資源、文化旅遊、鐵路等部門,根據本地區地質災害區、隱患點和風險點,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和專業監測網絡,形成覆蓋全省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  (3)發放「防災明白卡」。
  • 範曉︱峨眉山周邊的地質奇觀 山水之勝的四川樂山
    山水之勝的四川樂山撰文/範曉  攝影/範曉  四川樂山境內的峨眉山,歷來以「峨眉天下秀」聞名,地質景觀奇異獨特。  大瓦山與大渡河金口峽 大瓦山與大渡河金口峽位於樂山市金口河區與雅安市漢源縣相鄰處。 大瓦山與峨眉山、瓦屋山構成了邛崍山脈南延之大相嶺的構造斷塊山群,矗立於四川盆地西南側的橫斷山脈東緣,它們也是世界上罕見的桌狀高山群。
  • 四川多地有雨 攀西地區地災黃色預警
    (原標題:四川多地有雨 攀西地區地災黃色預警) #四川
  • 國社@四川|日本舉辦第三屆四川美食節-新華網
    新華社東京4月21日電(記者梁賽玉)由日本「麻辣聯盟」主辦的第三屆四川美食節20日至21日在東京新宿中央公園舉行,在當地又一次掀起「麻辣風暴」。  位於東京繁華街區的新宿中央公園20日人頭攢動。據主辦方介紹,四川美食節是專門介紹中國川菜的美食活動,前兩屆累計吸引超過10萬人次。
  • 看大熊貓、吃火鍋……2021,我在四川等你
    四川省火鍋協會供圖  四川省火鍋協會特意製作了「戰疫英雄卡」,卡上有1800多名四川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名字,通過掃描卡上的二維碼就能通過「火鍋地圖」快速找到參與此次活動的火鍋店,免費吃火鍋!  2020年,  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不輕鬆的一年。  8月的四川,  疫情常態化後不久,  多地又遭遇了洪澇災害。
  • 龔文密赴洞口縣楊林鎮山下村調研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紅網時刻邵陽4月4日訊(記者 顏瑤 通訊員 謝文遠) 4月2日下午,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來到洞口縣楊林鎮山下村調研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他指出,縣、鄉、村三級要加強對所有地質災害監測點的監測和預防,力爭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預防。要完善防災制度,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及時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