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不僅能濾海水中的鹽還可提取...

2020-11-26 鎂客網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探討基於該材料的應用,以為更多領域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近日,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該材料具備生物細胞膜的過濾功能,能夠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和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

據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一種新型多孔材料,具備很高的催化、儲能和分離等性能。研究人員表示,傳統的海水淡化和汙水處理是通過反滲透膜技術實現的,能耗和成本都比較高。相比之下,金屬有機框架類材料則可以過濾特定離子,而非不加分別地過濾所有離子,更為經濟、節能。

而與普通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相比,此次研發出的新材料,不僅能夠過濾海水中的鹽及過濾海水中的金屬離子,還可以回收一些有價金屬,如稀缺戰略資源金屬鋰等,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海水淡化和汙水處理的經濟價值。

此次金屬有機框架新材料的研究者之一、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表示,此次研究成果對於從巖石和滷水中提取鋰金屬有很大的幫助,未來或將被應用於採礦等行業。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探討基於該材料的其他應用,以為更多領域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最後,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乾貨在等你!

相關焦點

  • 新型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片,可用於防腐塗層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NIMTE)Wang Liping教授領導的海洋功能材料課題組,通過表面活性劑輔助自下而上的方法,成功製備了超薄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片。開發的二維MOF納米片增強了複合塗層的防腐性能。研究成果發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
  • 澳洲科學家發明新型濾水器 99%過濾海水可直飲
    澳洲科學家發明新型濾水器 99%過濾海水可直飲 時間:2018-03-18 20:11:04
  • IBM從海水中提取材料製造無鈷電池 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目前,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中含有鈷等重金屬元素這些金屬不僅資源儲量有限,而且容易造成環境汙染,開採條件也不太理想。12月18日,IBM表示其電池研究實驗室可能找到了新方法,能夠利用從海水中提取的材料,製造一種不含重金屬的新型電池,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據IBM介紹,新電池製造成本更低、充電速度快、不易燃、不含重金屬,比目前的電池技術更加環保。在功率密度和能源效率等方面,都優於目前的鋰離子電池。
  • 科學家研發新型綠色塗層 可使海水淡化技術效率翻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雖然反滲透是一種相對節能的海水淡化方式,但長期以來,由於生物淤積問題,其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新的膜塗層,可以前所未有地解決生物汙垢問題。
  • 新型石墨烯濾水器可過濾99%海水汙染物,一次過濾即可飲用
    昨日據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創造了一種水過濾器,利用名為Graphair的新型石墨烯使高度汙染的海水在經過僅一次過濾後就可以飲用。感覺簡直有點不敢相信,來看看實驗原理和結果到底是怎樣的?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疏水性,它允許水通過,但能夠阻止汙染物的較大分子。由此看來,石墨烯過濾器可能大幅度的勝過其他的海水淡化技術。如果能夠與水分子分解發電技術結合,水、電就會成為非常廉價的產品。除了過濾海水,石墨烯還可以進行血液透析,幫助腎臟無法正常工作的患者清除血液中的廢物。
  • 工業之美|這種新型裝置,讓海水曬曬太陽就能變成淡水
    據《浙江日報》日前報導,中國科學院寧波工業技術研究院智能高分子材料團隊陳濤研究員課題組,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海水淡化裝置,且這一研究成果已刊登在SolarRRL期刊上。SolarRRL是Advanced Material期刊的子刊。Advanced Material是工程與計算大學科、材料與化學大領域的頂尖期刊。
  •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型沸石材料 可用於緊急止血
    中國科學家研發新型沸石材料 可用於緊急止血  浙江大學化學系範傑教授課題組研發了一種鈣沸石材料,可讓出血不止的大動脈12秒緊急止血。這一生物無機複合材料有望成為新一代高效止血材料,為傷者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 科學家發現可生物降解的食品保鮮袋材料分解不超2年
    【PConline 資訊】不難發現塑膠袋很難清理和回收,塑膠袋和保鮮袋等通過由聚乙烯等做成因而難以回收與利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外有科學家新的材料使得塑膠袋或保鮮袋可以降解,據外媒報導,立陶宛考納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Paulius Pavelas Danilovas及其團隊近日研發出全新的可生物降解食品保鮮袋
  • 中國科學家研發「超級材料」:輕如氣球硬如金屬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 港媒稱,一項研究報告稱,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超級材料」,像氣球一樣輕卻像金屬一樣堅固,可將其研發成能夠保護軍隊和坦克同時又能保持兩者機動性的裝甲。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2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這項研究稱,研究人員利用細小的管狀石墨烯構成一個擁有與鑽石同等穩定性的蜂窩狀結構,從而創造出了這種泡沫狀材料。報導稱,石墨烯作為一種具有異乎尋常特性的極薄的碳原子材料,近幾年來吸引了研究人員巨大的興趣。
  • 台州學院教授搭金屬有機"骨架" 藥物、氣體分離都難不倒它
    台州學院醫化學院任世斌教授正構建一個比分子篩更牛的「篩子」,它不僅能夠讓分子分離更為有效,更能做到傳統分子篩所達不到的一些特殊功能。  學術界將這種新型「篩子」稱為「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它是一種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它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藥物傳輸及其螢光性質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據西班牙《20分鐘》網站8月10日報導,《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日前刊登一項研究成果,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陽光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 日本確立從海水中提取鋰的新技術
    ,並成功利用海水製備出了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原料——碳酸鋰(Li2CO3)粉末。 圖1:原理圖 JAEA實施了從海水中提取鋰的試驗,用三天時間把海水中所含的鋰提取出了約7%(圖2)。另外,用做豆腐使用的「滷水」(鋰濃度約為海水的50~100倍)代替海水,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下提取鋰時,獲得了與海水相同的回收性能。
  • 經濟學人 | 「憑空」取水:沙漠中的天然水庫
    沙漠中缺水,但空氣比比皆是。科學家發現,利用水蒸氣夜間液化原理,結合一些特定的吸附材料和化學反應,可以實現從空氣中取水。「憑空」取水為生活在沙漠中的人找到一種取之不盡的「天然水庫」,若能實現規模化,沙漠就不再聞沙喪膽。
  • 彩石金屬瓦是新型環保的屋面材料
    不管是從外觀還是應用性能方面來說,彩石金屬瓦都是新型建築屋面材料中的一個,金屬瓦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就是金屬,那麼會不會再炎熱的夏天或者是寒冷的冬天對室內的溫度有所影響呢,金屬瓦屋面在溫的情況下又該實現怎樣的性能呢?
  • 中科院正研發新型鉀型雙離子電池:輕且持久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材料著名期刊《先進材料》上。在新的雙離子電池技術方面,他們攻堅克難改善鋁箔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的問題。近一年的時間,研發出「碳包覆多孔鋁箔負極材料」和「高性能中空界面微結構新型鋁負極材料」。通過對鋁箔負極進行結構設計和界面調控,有效解決了廉價金屬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循環性能差的問題,為產業化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 以毒攻毒,黃蜂毒液可提取新型抗生素,可治療敗血症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在想那我生病時找它們蟄一下,豈不是能治病?OMG可不能這麼想奧!現在,這種昆蟲激發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的興趣,有助於他們尋找新型抗生素。研究小組從黃蜂毒液中的一種成分開始研究,這種成分稱為mast-L。它可以殺死致病菌,但是高劑量的mast-L對於人來說並不安全,所以千萬不要自己隨意找大黃蜂嘗試奧!那感覺不要太酸爽還危險!
  • 芬蘭研發成功可替代塑料新材料:人造合成蜘蛛絲 能降解更環保
    近日,據外媒報導,芬蘭阿爾託大學的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他們利用木質纖維和人造蜘蛛絲研發出新型生物基材料,該新型生物基材料具有高強度、高剛度及高柔韌性等特點,性能優於當今大多數合成和天然材料。
  • 具有詹森型(J51)非核鋯-氧代羧酸簇合物的二維異質金屬有機骨架
    具有詹森型(J51)非核鋯-氧代羧酸簇合物的二維異質金屬有機骨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35:38 2021年1月4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發表了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記者今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與此同時,使用合成聚合物為前驅物製備碳納米材料過程複雜緩慢,且不易規模化生產。因此,開發簡單、廉價、可控的方法宏量製備碳納米材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