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新藥研發8#最新研究87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上個月,轉化醫學網有報導過:小蜜蜂的蜂毒100%殺死乳腺癌細胞!最近又有新研究發現黃夾克黃蜂毒素足以殺死已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致病菌!(相關閱讀:)
看來無論蜜蜂還是黃蜂,
對人類的貢獻已不僅僅局限於採花受蜜了。
看到這裡,
你是不是在想那我生病時找它們蟄一下,豈不是能治病?
OMG
可不能這麼想奧!
這項新的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組織,並於10月12日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Repurposing a peptide toxin from wasp venom into antiinfectives with dual antimicrobial and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圖 文章發表 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該項研究發現韓國黃夾克黃蜂的刺傷對人們沒有多大危害,但它的毒性足以殺死對抗生素耐藥的致病菌。現在,這種昆蟲激發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的興趣,有助於他們尋找新型抗生素。
研究小組從黃蜂毒液中的一種成分開始研究,這種成分稱為mast-L。它可以殺死致病菌,但是高劑量的mast-L對於人來說並不安全,所以千萬不要自己隨意找大黃蜂嘗試奧!那感覺不要太酸爽還危險!
圖 來源於網絡
研究人員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來對抗具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體,毒液的發現代表了未開發的新藥來源。在這裡,研究人員改用mast-L(一種源自黃蜂黃蜂(Vaspula lewisii)毒液的有毒活性成分),製成合成抗菌劑。
研究者在其N末端設計了一個在自然肽中具有保守免疫力和抗微生物活性的保守基序。所得的肽,Mast-MO,採用NMR測得的α-螺旋結構,在體外和體內均表現出與護理標準抗生素相當的抗菌性能,並增強了不同種類抗生素的活性。
Penn小組繼續在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症小鼠模型中測試mast-MO。他們報告說,這種肽在80%的動物中起作用。他們用mast-L治療第二組,發現存活率較低且有毒副作用。
mast-MO如何殺死致病菌?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該肽募集了對抗感染的白細胞,並使致病菌的外膜更易穿透。
作用機理研究表明,mast-MO通過快速滲透致病菌的外膜來殺死致病菌。在動物模型中,該肽表現出抗菌活性,導致將白細胞吸引到感染部位的能力增強,並且能夠控制炎症。排列研究消除了mast-MO對人體細胞的殘留毒性,在動物體內產生具有抗感染活性的衍生物。
我們展示了一種合理的設計策略,可將毒液重新轉化為有前途的抗菌劑。
儘管生物製藥行業和研究界為抗擊COVID-19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在繼續尋求解決抗生素耐藥的解決方法。今年早些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兩份報告,哀嘆「抗生素製劑渠道薄弱」,因為當時只有60種潛在產品。
7月,默克公司和輝瑞公司等多家大型製藥公司響應了開發新抗生素的呼籲,設立了10億美元的基金,以促進該領域的創新。這項名為AMR行動基金的工作有望在今年年底開始投資。
Penn團隊的下一步任務是進一步測試他們創建的mast-MO變體。他們還在研究其他毒素,以便尋找更多的抗生素候選物。
身為精神病學、微生物學和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的塞薩·德拉·富恩特(Césarde la Fuente)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在全球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來治療越來越多的耐藥性感染,毒液是尚未發現的新型藥物。」
看來,中國古代的「以毒攻毒」原理現在運用到尋找新抗生素上!並且有了不錯的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wasp-toxin-inspires-new-antibiotic-overcomes-tough-to-treat-sepsis-mice
【2】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0/07/2012379117
原標題:《【PNAS】以毒攻毒!黃蜂毒液可提取新型抗生素,可治療敗血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