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放手,但不是完全的放手,更不是放任。
最近,我從同事那裡聽到一個新詞彙「熊貓家長」。
是一種比較佛系的帶娃方法。
這是國外的一位熊貓飼養員妮可爾·麥克柯蔻借鑑旅美大熊貓「美香」的育兒方式,總結出的一套育兒方法。
1
熊貓媽媽在生下熊貓寶寶後,會一直抱著它。
等熊貓寶寶長大一些後,也只會在覓食的時候把它放下一小會,並會時刻關注熊貓寶寶,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去把它抱起。
熊貓媽媽給予了熊貓寶寶充分的保護,為熊貓寶寶建立了強大的內心,鍛鍊了熊貓寶寶的勇氣。
熊貓寶寶足夠強壯以後,熊貓媽媽,便會放手,讓熊貓寶寶獨立的去探索世界,嘗試挑戰。
哪怕遇見一些危險或挫折,熊貓媽媽也不會驚慌失措,因為熊貓媽媽知道,這是熊貓寶寶成長需要經歷的坎坷。
「熊貓家長」就像熊貓媽媽一樣,為孩子建立足夠強大的內心,積攢過人的勇氣,再放手,鼓勵孩子去探索世界,嘗試新的挑戰.
這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人格更獨立。
美國教師艾斯瑟·武伊齊茨基就是熊貓家長的典型。
在她出版的《如何培養成功人士》一書中我們可見一斑。
她在家中,只負責為孩子們加油鼓勵。
她會指導孩子穿衣,繫鞋帶等事情,而不會幫孩子去做。
她會教孩子制定理財計劃,而不是給予更多的零花錢。
她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嘗試挑戰,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她的教導下,長女蘇珊成為了一家視頻共享網站的執行長,二女兒珍妮特則是一位大學學者,幼女安妮創立了一家基因檢測公司。
我自然願意把這樣的方法與家人分享。
可是在我述說後,得到的卻家人的疑問:「你真的想這樣去養育你的孩子嗎?」
2
來自孩子媽的反對是最迅速和最激烈的:
如果只是鼓勵孩子去做什麼挑戰或者嘗試,我覺得我是可以接受的,但讓我放手,那是絕對不行的。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內心強大了,有了勇氣,但對於才1歲的她,這勇氣帶來的行為安全嗎?
你知道你的放手會讓孩子陷入什麼危險?
讓孩子陷入危險,就是我這個媽媽當的最大失職。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她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她感興趣的事情上。
她還只能環顧四周時,會對色彩感興趣;
她飢餓時,會對食物表現極大的熱情;
她聽到新鮮的聲音時,會專注聆聽;
她能爬能走時,會對自己所處的空間充滿探索欲望,等等。
但是,幼小的她不懂得什麼是危險,不知道自己感興趣的事會讓自己陷入什麼樣的險境。
她對色彩感興趣時,放手讓她去尋找最鮮豔的色彩,這會影響她的視神經發育;
她飢餓時,放手讓她用舌頭去舔一切她可能舔到的物體,甚至把一些東西放進嘴裡,會讓她生病,甚至有更大的危機存在;
她喜歡新鮮的聲音,但任何過於刺耳的聲音都有可能損傷她的聽力,而突如其來的噪音甚至有可能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
而她能爬能走時,家裡的一切東西都可能給她帶來傷害。
這些還只是目前我所想到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未知危險。
如果我真的放手,讓她去做,是不是會給她帶來很多危險呢?
我是不是成了一個失職的媽媽呢?
我們做家長的,首先應該是孩子的守護者。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危險,什麼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我們來守護。
我們做父母的,第一要務就是讓她健康,安全的成長起來。
3
孩子奶奶自有一套理論:
我們理解你想讓寶寶更獨立,更自信的想法,但你看你自己,我們從小管教到大的,也是順順利利的長大了,沒有什麼不獨立,不自信的吧?
你想想,你是怎麼被教育的?黃金棍下出孝子!
要是象你說的這樣,那就是讓寶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這樣肯定缺乏管教,寶寶會成什麼樣呢?
萬一走偏了?到時候後悔也晚了。
雖然現在孩子金貴,不能怎麼打了,但是,該有的管教引導還是不能少的。
要告訴她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幫她樹立正確的觀念。
你就是想太多,孩子不能放任的,要不怎麼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乖寶寶呢?
4
孩子爺爺現在看來是對孩子比較撒手的,我本以為他會和我一起討論一下這種育兒方法,結果劈頭蓋臉吧我一頓訓:
你一天在想些什麼?養娃,帶娃,是你作為父親的責任,這麼重要的責任,你就想這麼推卸掉嗎?
你說的這種帶娃的方式,雖然看起來會帶出一個獨立自信,與眾不同的孩子。但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責任呢?你的責任到哪裡去了?
作為一個父親,你身上的責任很重。
圖為《摔跤吧!爸爸》
孩子面臨危險時,你應該幫助孩子避開危險。
在孩子迷茫時,你應該引導孩子作出合理的選擇。
孩子面對問題時,你應該給予他解答問題的提示。
這是寶寶需要的,也是你作為一個父親應該考慮並時刻準備做的。
而不是在還沒有遇見情況時,就決定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嘗試。
你說的這種方法也許你能推卸掉責任,但最終孩子的失望情緒你是推卸不了的。
5
「熊貓家長」看上去很好,但在我家看似卻沒有什麼市場。
中國人對孩子的寶貝已經成為了一種深入骨髓的本能。
因為擔心孩子遇見危險,或是作出不恰當的選擇,當孩子需要做選擇或是需要做決定時,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放著我來」。
這也促成了全身心投入子女教育,甚至包辦一切的「虎媽」這一理念在中國大行其道。
圖為《虎媽貓爸》
而「熊貓家長」為了達到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的目的,在外在表現上放手而為,由著孩子的興趣而來。
這會讓大多數家長產生焦慮:有很多危險不說,孩子小小年紀,缺乏生活的歷練,在需要作出選擇時,往往會更傾向於自由主義和浪漫主義,而忽略了現實。
這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中國家長,是不能接受的。
這應該就是「熊貓家長」在我這樣的普通家庭看似沒什麼市場的原因。
6
當然,你們會注意到我有一個詞使用了兩次——「看似」
家人的評語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其中的誤會是很明顯的。
這樣的誤會也是眾多中國家長最容易產生的。
誤會解釋清楚就好。
「熊貓家長」的帶娃方法雖然對孩子放手,但不是完全的放手,更不是放任。
對於可以預知的危險,可以嚴肅的發出警告:
這樣會給你的生命帶來危險,你不能這樣做;
對於人生道路上的岔路,可以分享已有的經驗:
「我曾今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這麼做了,結果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更多的幫助。
在她困惑時,給予解答;
在她迷茫時,指引方向;
在她探索時,做好保護。
在做好這些後,給予她最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讓她對自己的成長儘量不留遺憾。
讓她對自己的人生滿意。
孩子再寶貝,也是要長大的。
當她成年,回首自己的成長曆程,爸媽始終是她的助力與依靠。
她會感動而自豪。
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可以足夠安慰。
就如泰國那個小女孩賣鳳梨的公益廣告那樣。
圖為泰國公益廣告《我、女兒及鳳梨的故事》
媽媽在女兒賣鳳梨冰遇見挫折時並沒有告訴她該怎麼做。而是讓女兒去學習別人的經驗。
女兒通過自己的學習,把賣鳳梨冰的小生意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