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種類有很多,民間有「燕子不進苦寒門」一說,這指的是家燕,「苦寒門」即指窮苦人家。這些窮苦人家,燕子不會飛去築窩,說得好像燕子挺嫌貧愛富的。那事實是不是如此呢?這還得從燕子的習性說起。
我們都知道,燕子會選擇在農家屋簷下築巢,它們會一點一點地銜來乾草、細枝、泥土等,用唾液將這些材料粘合搭建成窩,然後在屋內鋪上乾草、羽毛等細軟之物。
燕子築巢主要是為了繁衍後代,巢築好之後,雌燕就會在裡面產卵,然後和雄燕一起孵卵、飼養,直到小燕子長大,能夠單飛。所以這個巢一定得是乾燥、舒適且安全的。
如果將巢築在貧窮人家,以往的窮苦老百姓家中都是茅草屋、土坯牆,屋簷下時不時的會漏水,滴滴答答的,又溼又潮,很容易就將燕子窩打溼了,不利於燕子在內產卵、孵化、育雛。
而且,燕巢的黏合劑是燕子的唾液混著泥土,如果被水浸泡長久,就會鬆散坍塌。這時候,如果燕巢內有未孵化的蛋,或者是羽翼未豐還不能飛翔的小燕子,就都會從高空摔下被摔死,這可是燕子媽媽和燕子爸爸不願看到的。
所以燕子築巢,選擇地點會很謹慎,要能避風也能避雨。而在以往,有這種條件的,往往都是高門大戶、泥瓦牆的有錢人家。
可見,燕子不進苦寒門,倒不是真的因為燕子嫌貧愛富。現在燕子築巢,不論貧富,但一定會選擇乾燥、溫暖的所在。
有人住的人家,屋簷尚且會漏水,更不用說沒人住的房子了。這些房子經風吹雨淋的,又年久失修,往往是這處牆裂了或塌了,或那個屋瓦缺了,到處透風漏雨。這樣的環境,當然不適合蒸子築巢繁衍後代了。
而且,無人居住的房屋,不僅破敗潮溼,且荒草叢生,易引來蛇、鼠,會偷吃鳥蛋,攻擊燕子,這些都是不利於燕子生存及繁衍後代的。為了安全考慮,燕子當然會易地而居了。
燕子,自古就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吉祥鳥,古人認為它是一種有靈性的鳥,是報春之鳥。如果燕子築巢的這家人能與燕子和睦相處,那它們來年春天還會飛回這家。古人認為這是來給自己報春的,是一種吉兆。其實這也說明了這家人的良善,能善待燕子。所以又有燕子喜入積善之家之說。
點右上角「關注」,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