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純種寒蘭,自然界的種間雜交,多有寒蘭參與,故有春寒蘭、夏寒蘭、秋寒蘭、冬寒蘭之分,可以說一年四季均有寒蘭開花。冬寒蘭也稱原變種寒蘭,俗稱純種寒蘭,浙江、福建一帶也有稱為冬蘭。純種寒蘭的假鱗莖較小,而春寒蘭、夏寒蘭、秋寒蘭則是種間自然雜交種,假鱗莖較大,尤以秋寒蘭為大。
野生寒蘭多生長於海拔高、霧氣重、遮陰好、坡度陡的闊葉林或混交林的半山腰上。遇雨時,大部分雨水順坡而下流失,小部分水分滲入土層中,使土壤既滋潤而又不積水,這就是野生寒蘭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野生寒蘭一經落山家養,就要為其創造模擬自然的生態條件才能長好。
寒「栽培難度較大,說確切些應是純種寒蘭較難栽培,而雜交寒則較易栽培。蘭花的假鱗莖是儲存營養物質的倉庫。純種寒蘭的葉片較多面假鱗莖較小,貯存營養物質不多。「倉庫」小、葉片多、開花易消耗大,必然養分供不應求,從而導致衰老較快,長勢較弱。蘭花的根是吸收和存水分和養分的器官。純種寒蘭的葉片喜空氣溼度高的環境,而其根系對水分的要求卻惡漬忌幹,喜乾濕適度。實踐表現,長勢欠佳的純種寒蘭,十之八九是爛根所致。
要栽培好純種寒蘭,除為其創造光照、空氣溼度適宜的優越生態條件外,更要明白植料是基礎,水分管理是關鍵。
植料的選擇配比要考慮到既具有疏鬆透氣的特點,又具有潤而不積、幹而不燥、排水保水適度的性能。可用來栽培蘭花的植料種類繁,各種植料都有其自身的優點,也有其自身的缺點,應揚其利避其弊。為尋求適於栽培純種寒蘭的植料混合配方,做了多種多樣的試驗,其中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喜悅。曾將數盆不同產地的下山純種寒蘭從根部周圍全用蛇木塞滿,然後用混合植料填充,栽培1年後,經翻盆觀察,全部新根未長,老根空根。究其原因,是蛇木排水太快,盆土易幹,過幹則根部脫水,久之形成根內空心(空根)。
經多年的探索,發現用下列兩種混合植料裁培純種寒蘭,效果不錯。
配方一:香菇土50%,穀殼炭30%,粗河沙20%另加10%幹牛糞及10%骨炭。(此配方也適於栽培春蘭)
配方,穀殼炭40%,香菇上20%,紅磚粒20%,粗河沙10%,幹牛糞10%,另加骨炭10%。(此配方也適合於栽培葉藝蘭)
香菇土即培育香菇菌種的廢菌料,含有養分,疏鬆透氣,利於根系伸展。用其植蘭,蘭葉易出蛇皮藝。
幹牛糞通水透氣,肥效持久。牛糞以牛冬季吃幹飼料而排洩的糞為優,因乾草料經反芻後,植物纖維雖然細碎,但仍富有彈性,含有一定養分。這種牛類鬆軟含肥,極適合蘭根生長。
各殼炭是未擦盡但已呈黑色的礱糠。含鉀豐富,加入培養土中有利疏鬆土壤,並起提高土溫的作用。
骨炭富含磷肥,肥性不暴,肥效持久,能使土壤疏鬆,亦利於藝變。王述兒種植料,各地均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的生長階段,當苗對土壤(植料)乾濕的要求也就不同,這可通過不同的水分管理加以解決。一般來說,春季宜潤,夏秋季可較溼,冬季宜偏幹。
純種寒蘭倒苗後,有時會從老蘆頭中萌發弱小的苗株。這種弱苗未復壯時切不可翻盆起苗換土。一經起苗重植,短則數天,長則月餘,絕大多數「天折」。如果已久栽必須換土,可採用原盆不起苗換土法,即將弱小苗株周圍的原土細心地挖取,不動蘭株,不傷根系,填上混合的新植料,待其新根仲展至新植料時,就可不斷地吸收新土中的養分。所用混合的新植料,據筆者實踐觀察,以70%的新鮮木糠加30%的粗河沙混合配比為佳。使用這種配方,歷經半月餘就可萌發新根。新鮮木糠最天的缺點是木糠一日乾燥就不易吸水,產生「憎水」現象,致使澆水很難澆透,影響蘭苗生長。新鮮木康混入部分其他植料,可改善這種「增水」。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