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許多人說:動物界的雜交屢見不鮮。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雜交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即使親緣關係接近的物種也在規避著雜交,而且從進化的角度看,雜交並不能產生可以繁育後代的全新物種。我們許多人之所以有「動物界雜交屢見不鮮」的主觀認知,是因為在人工幹預下,確實產生了許多的物種。下面我們就先來簡單的說幾種,然後再來分析一下幹預動物雜交的利弊。
騾子
騾子是我們最熟悉的雜交物種了,它是由馬和驢雜交產生的後代,由於馬屬於馬科馬屬馬種,而驢屬於馬科馬屬驢種,因此二者屬於跨種雜交。
當然,騾子也是典型的人工幹預下的雜交種,因為在野生環境下野驢和野馬沒有雜交的記錄,而騾子的產生也是人們為了獲取某些性狀更明顯的物種才培育而成的。由於驢和馬屬於同屬不同種的近親,並且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會有一定的雜交成功機率。騾子的體型介於驢和馬之間,而且還繼承了驢的不挑食、抗病能力強的特點,也同時繼承了馬善於奔跑和負重的特點,因此,在古代騾子成為了主要的運輸工具之一。
不過,騾子並非只有一種,它分為驢騾和馬騾兩種,其中驢騾是公馬和母驢雜交的後代,而馬騾是公驢和母馬雜交的後代,而且由於公驢和母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所以,馬騾也比驢騾常見很多。
其次,由於馬騾和驢騾分別是在母馬和母驢的體內生長的,所以,前者與馬更接近,後者與驢更接近。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騾子,它們雖然都有性別的差異,但是由於馬的染色體為64條,而驢的染色體為62條,所以二者在結合時,染色體做減數分裂,形成的後代騾子只有32+31=63條染色體,染色體不成對,所以無法進行減數分裂,故騾子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
第二種,獅虎獸
如果說騾子是家養動物中最常見的雜交種的話,那麼獅虎獸應該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野生動物雜交種。不過,獅虎獸的產生也是人工幹預下的結果,畢竟獅虎在如今的自然條件下沒有相遇的機會。據記載,第一隻獅虎獸誕生於法國動物園,它的產生是因為園區長期將一對雌雄獅虎關在一起導致的。
獅虎獸的產生給當時的法國動物園帶來巨大的遊客量,之後,印度、韓國、日本等等多個國家的動物園紛紛效仿。但是由於獅子和老虎的分化已經超過了400萬年,所以二者的基因相差甚遠,這就導致了獅虎的結合成功率要遠小於驢馬,即使在人工幹預的情況下,獅虎的成功受孕機率也不過只有1%左右。並且即使在這1%中能夠順利在母體中完成發育且順利長大的獅虎獸不足十萬分之一。這也是為什麼獅虎獸比較引人關注的原因。
與騾子一樣,獅子和老虎雜交的後代也有兩種:獅虎獸和虎獅獸。其中獅虎獸是雄獅和雌虎雜交的後代,而虎獅獸是雄虎與雌獅雜交的後代。同樣的由於雄虎與雌獅的基因結合相對困難,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都是獅虎獸。
其次,由於老虎和獅子的抑制生長基因是由雄性老虎和雌性獅子控制的,因此雄獅和雌虎雜交的後代獅虎獸不具備抑制生長的基因,所以,它的身體理論上可以無限生長,而這也是獅虎獸比獅子和老虎都要大的主要原因。而虎獅獸由於遺傳了雄虎的抑制生長基因,所以它的體型與獅子和老虎相當,並不會一直生長。
除了體型的差異外,獅虎獸脖子上沒有獅子那樣的鬃毛,而雄性虎獅獸的脖子上卻有鬃毛,不過不如雄獅長和茂盛。
第三種:山綿羊
山綿羊顧名思義就是山羊和綿羊雜交的後代。上面說到的幾種動物都是跨種雜交,而綿羊和山羊就不同了,它們是跨屬雜交。因為,山羊屬於牛科山羊屬下的動物,而綿羊屬於牛科綿羊屬下的動物。由於二者的親緣關係較遠,所以二者雜交產生後代的機率遠小於獅虎和驢馬,而且山羊的染色體為30對,綿羊的染色體為27對,它們即使雜交成功,後代的染色體也只有57條,染色體照樣不能進行減數分裂,所以,山綿羊除了數量極少外,也是不具備繁殖能力的。
關於山綿羊的研究,美國的《Time》雜誌曾經做過報導,報導稱英國劍橋大學動物生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曾經將綿羊和山羊的胚胎混合後,分別放入了綿羊和山羊的子宮內,最後卻是產出了一個雜交後代,科學家稱之為「卡米洛」。卡米洛的外觀介於綿羊和山羊之間(頭部與山羊相似,身體上的毛髮與綿羊接近),習性趨同於山羊,但是由於它們的染色體存在缺陷,所以卡米洛只有一代,沒有後代的延續。
第四種,鯨豚
鯨豚通常是指鯨目海豚科鯨豚屬下的動物,該屬下的海豚為正常的海豚種類,分為北鯨豚和南鯨豚兩種。不過,我們今天說的鯨豚並不是鯨豚屬下的動物,而是一種由海豚科下的兩個不同屬下的動物雜交產生的後代。目前,「鯨豚」只有三種不同的海豚科成員能夠雜交產生,它們就是海豚科偽虎鯨屬下的偽虎鯨和海豚科寬吻海豚屬下的寬吻海豚以及海豚科灰海豚屬下的灰海豚和寬吻海豚。
同樣的,這三種動物也是跨屬雜交的存在,不過,與上面的綿羊和山羊一樣,它們的雜交全世界範圍內也屈指可數,並且只發生在人工飼養下。當然作為兩種動物雜交的後代,從現有的鯨豚獸的形態看,它也是繼承了父系和母系的許多共同特點。雖然有些學家堅持認為野生環境下也有「鯨豚獸」的存在,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過野生個體。
雜交的動物的利與弊?
從上面幾種雜交的動物看,雖然它們的出現賺足了眼球,但是對於動物本身,這種雜交本身就是人工幹預下的「不倫之戀」,而且它們雜交的後代都不具備繁殖能力,這是一大弊端。
其次,任何動物的生育都有一個黃金年齡,再加上妊娠期和哺乳期,一種動物想要繁育一代,至少也得1-2年的時間,此時,如果將它們的繁殖機會變成雜交,也就意味著它們的真正後代會減少。這是弊端二。
最後物種形成了生殖隔離本來就是為了確保物種的獨立性和基因的獨特性,強制的讓一些動物進行雜交,就等於人為地改寫了它們的基因。這可是動物在自然環境下努力去規避的繁殖方式,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普通斑馬和細紋斑馬,雖然它們有時候族群會混在一起覓食,但是根據動物學家的觀察發現,它們是不會發生雜交行為的。也就是說即使形態和習性都非常接近的兩個親緣物種,它們也在努力的阻止跨種雜交的發生。
當然,讓動物雜交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的,比如騾子的產生確實為缺少交通工具和負重工具時期的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騾子具有驢和馬的雙重優點,是驢和馬單獨任何一種所無法代替的。
但是,綜合來說,人為幹預的讓不同的動物雜交是弊大於利的,畢竟拯救一種動物,我們也不可能採取一種破壞動物基因的方式來拯救,而且雜交的後代大都不孕不育,即便有成功懷孕的,也是個例,很難推廣開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動物雜交對於人確實是有利益的,但對於動物本身,顯然是不合理的。(下圖為雄性花豹與雌性獅子雜交的後代豹獅獸,它照樣無法繁殖,那麼,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總結
動物的雜交本就是人為幹預下的產物,對於人來說有一定的利益性,但對於動物本身卻只有弊。其次,看到網上許多人把斑驢作為一種雜交種進行大肆的渲染,所以我們要闢一下謠,斑驢並不是斑馬和驢的雜交種,而是平原斑馬的一個已滅絕的亞種,它身上沒有驢的任何基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