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莫著急,餵養早產兒這些要注意,再累孩子健康也值得!

2020-12-05 鴿子醫生育兒

早產寶寶,媽媽通常怕營養跟不上,會加大餵奶量,或者餵養早產的新生兒的時候,不知道要注意點什麼?餵奶量如何把握?下面就為媽媽答疑解惑。

早產寶寶與正常新生寶寶最大的區別就是,還未等足月就迫不及待地離開媽媽的肚子來到這個世界,也正因為未足月,易出現「先天不足、「後天體弱的情況。家長在餵養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一定要給早產寶寶吃母乳

《本草綱目》記載:「人之初乳,性平味甘,可補脾益腎……乃乳之精華」。而現已證明,初乳中含有的營養成分遠遠超過後期的營養,特別適合早產的新生寶寶食用,可起到補虛固元的功效,幫助其順利度過最初的幾周。

如果寶寶因為身體原因在NICU,不能在媽媽身邊,不妨使用吸乳器等工具將乳汁壓入奶瓶中給寶寶食用。

如果早產寶寶由於某些原因只能先吃奶粉,那麼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幫助寶寶從奶粉轉向母乳。如果有必要,媽媽可以將一個帶吸管的奶瓶放到乳房旁邊,交替讓寶寶吸吮,慢慢地減少吸吮吸管的次數,最後只給寶寶吸母乳。

在用代乳品餵養的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寶寶有無嘔吐、腹瀉、便秘以及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2、早產寶寶要少吃多餐

通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每天吃奶的次數通常較多,而早產寶寶吃奶的次數就更多了,因為早產寶寶先天不足或者體質虛弱,吸吮能力、食量以及吸收消化能力較低,需要分多次吃奶,所以媽媽在餵養時要有耐心,以便寶寶獲得足夠的營養。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一天餵奶大概12次,每2小時餵一次;2000-2500克體重的寶寶一天餵奶大概8次,每3小時餵一次。

3、選擇折中的餵養方式

早產寶寶的吸吮、吞咽、消化功能較弱,易發生嗆奶、吐奶,因此在剛開始餵奶時應特別注意。

如果早產寶寶的體重在2300克以下且吸吮能力較差,媽媽可將母乳吸入奶瓶中餵養,待寶寶的吸吮能力提高後再逐漸增加母乳餵養。

若母乳餵養條件不允許,可給予優質母乳化奶粉餵養,因為成分接近母乳,營養更容易吸收,最好根據醫生開出的配方在奶粉中增加一些補充劑,以便於早產寶寶吸收。一旦母乳條件具備,還是應儘快恢復母乳餵養。

4、早產寶寶每日食量有規定

由於早產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因此在對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攝入量不容易準確把握。因此要以體重作為計算標準。體重超過2500克的早產寶寶可按足月新生寶寶一樣餵養;體重低於2500克的早產寶寶,需根據寶寶的體重,新生兒期每日可餵奶10-60毫升/kg/天不等;具體情況根據寶寶的喝奶量來定;如果早產寶寶不能完全攝入,可適當減量。

相關焦點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這樣既能滿足寶寶對溫暖、母乳餵養、安全感和愛的需要,促進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能促進媽媽乳汁分泌、調整媽媽情緒等,是國際上專業醫護人員公認的一種天然、安全、有效的早產兒護理方式。二、護理早產寶寶需要注意什麼?
  • 如何科學餵養早產兒?
    針對早產兒的餵養,育兒小編有幾個關鍵要素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母乳餵養最有益於寶寶健康,早產兒也不例外分娩之後,不少早產媽媽沒有辦法給早產兒第一口奶,也沒有辦法和早產兒待在一起。但是這種情況下早產媽媽更需要及時進行開奶,早產兒住院期間,早產兒媽媽可自行將母乳擠下來,由家人帶給專業醫護人員餵給早產兒。
  • 早產兒如何餵養?比足月兒餵養困難,最好做到這些
    對於孕周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6cm的胎兒,歸於早產兒的範疇。寶寶出現早產的因素比較多,孕婦急性感染、高血壓、乾重活、多胎等都可引起早產。可馨育兒說,早產兒餵養有著需求大、吸收差、吞咽難、不易消化等問題,比正常兒的餵養更加煩瑣和困難。早產兒如何餵養?
  • 給早產兒「袋鼠抱」有什麼好處?
    專家呼籲,要正確餵養早產兒,片面追求營養和追趕性生長,可能引起早產兒的肥胖和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另外,醫生建議對早產兒給予「袋鼠抱」。    Q 醫護人員都建議給早產兒「袋鼠抱」,「袋鼠抱」好處在哪裡?
  • 早產兒在家裡應該怎樣護理呢?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尤其是早產兒出院回家後。早產兒除按正常新生兒護理外,還必須在餵養、保暖和預防疾病上給予特殊護理。 醫院裡將出生2千克以下的極低體重兒,放在新生兒培養箱內進行特別護理,待體重超過2.5千克後才可出院。這樣的孩子出院後,身體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護理才好。
  • 早產兒奶量30ml正常嗎,早產兒每天奶量多少合適
    每兩頓奶中間要餵水。3如何母乳餵養早產兒母乳餵養對所有新生寶寶都非常有益,尤其對於早產寶寶而言,母乳餵養的意義更加重要。1、開始的時候,媽媽要慢慢習慣寶寶的暗示。要想讓寶寶少哭鬧,最大限度地吃東西,媽媽必須搞清楚寶寶什麼時候餓了,下一次寶寶會什麼時候想吃奶。
  • 「世界早產兒日」要到了,小天使們與「袋鼠媽媽們」團圓
    寶寶見到了當年救治他們的叔叔阿姨們活動中,醫護人員為參與家庭精心奉上了三堂簡單實用的科普課程,分別是心肺復甦及急救技能、母乳餵養的優點以及如何正確洗手,並現場示範操作,邀請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參與。張女士是「向日葵」早產兒俱樂部的一員,她的寶寶一出生就離開她,從治療到衣食起居都由醫護人員照料,近2個月後才出院。張女士在現場分享著:「每次回到新生兒科都有『回家』的感覺,對醫務人員的感激無法用言語表達。」戴奶奶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孫子在新生兒科從巴掌寶寶到健康出院的過程,並鼓勵在場的正在治療的早產兒的父母:要相信醫生。
  • 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對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的重要性
    臨床上,不滿37周出生的嬰兒稱為早產兒,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的嬰兒稱為低出生體重兒。一般早產兒的體重要比足月嬰兒輕得多,同時還會伴隨著很多健康問題,其原因就是重要的臟器和器官沒有足夠的時間發育成熟,越早出生的嬰兒,體重越低,越不成熟。早產嬰兒可能會出現的健康問題包括呼吸困難、餵養困難、腦癱、智力和運動發育落後、視聽障礙等問題。
  • 怎樣正確餵養早產兒,以下幾點新手媽媽要知道
    由於他們身體發育不完善,胃腸功能發育差,所以怎樣保護他們的生命,怎樣餵養也就成了新手爸媽的難題。那今天紅姑姑就和新手爸媽談談早產兒的餵養問題。其次,二胎開放以後,高齡的和超高齡的媽媽就多了,我們也可以看到網上報導過,60多歲或者50多歲生寶寶的媽媽也有。像這些高齡的媽媽,她的併發症也就多了,早產的概率也就比普通媽媽要高很多。
  • 世界早產日,關愛提前到來的小天使~|早產兒|...
    準媽媽們可別犯傻。在臨床上,把早產兒定義為出生在37周或小於37周的嬰兒,也叫未成熟兒。與此同時,如果沒有足月就提前剖腹產的話,胎盤發育還不成熟,對媽媽子宮的傷害會很大。太早出生的嬰兒,在之後的發育過程中情況一般不穩定,給媽媽的心理上帶來很大的折磨。身體的疼痛之後,再承受心理上的刺激,新媽媽們很容易患上抑鬱症,對產後的恢復也不利。
  • 八個月早產兒要放棄嗎?這樣的父親無情又愚昧
    他問:八個月的早產兒要放棄嗎?八個月也就是32周,這麼大的孩子雖然屬於早產,但在醫生的定義裡,已經屬於晚期早產,出生後新生兒預後往往較好,成活率幾乎達到95%以上,其他的早產合併症比起7個月甚至6個月的都少。不明白為什麼這位爸爸能如意輕易地把「放棄」這個選項安在孩子頭上。
  • 體重245g嬰兒出院,母親曾被告知活不過1小時,早產兒應如何護理
    據悉,這是位女嬰,名叫Saybie,早產了5個月,她的母親曾被醫院告知最多只能和孩子相處一個小時了。當母親懷著悲痛的心情看著孩子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小時之後孩子並無異樣,慢慢的,孩子已經活過了一個星期,一直到現在孩子已經健康的出院了。
  • 母乳餵養專家訪談:高效刺激乳汁分泌,全力支持中國媽媽母乳餵養
    Alan Lucas:我認為,母乳餵養研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循證母乳餵養益處,以此證明母乳餵養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和影響。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方法去印證我們的觀點。作為一名科學家,我也非常自豪能夠參與其中。在醫學研究中,隨機對照研究是我們最常用的循證方法,但母乳餵養卻很難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 早產兒家庭護理要點:心態的調整+完備的知識
    那,就前天,跟你現在情況差不多,32周吧,沒保住,來了就生了,那麼小,生出來都不會哭,送去兒科醫院了,媽媽都哭死了,估計就算活下來,也要花很多很多錢啊。其實我挺不喜歡護工的,太冷血了,文化程度不高,說話比醫生要難聽多了。
  • 母乳餵養媽媽的疑惑解答(全文)
    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說法讓你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想要放棄,希望下面這些提示,能讓大家少走彎路。咖啡因在寶寶體內的代謝速度會隨著月齡增大而加速,早產兒和新生兒對咖啡因的代謝速度比較慢,所以早產兒和新生兒的媽媽要嚴格控制咖啡因的攝入(至少控制在每天一小杯)。
  • 補不足,防過度 早產兒營養管理有講究
    此外,因為早產兒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等都明顯落後於正常足月兒,如何進行規範的營養管理和發育促進幹預,改善早產兒近遠期健康狀況更顯得至關重要。避免片面追求強化營養廣州市醫學會新生兒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主任醫師周偉表示,和早產兒營養不足的情況相比,目前更多出現的是過度餵養。
  • 給寶寶37度的母愛:不能親餵的媽媽,要記住這些「背奶」要點
    後來小於諮詢了母嬰保健的醫生和一些有經驗的媽媽,採用了背奶的方式,每天躲在衛生間裡擠奶,雖然環境差點,但是解決了寶寶純母乳餵養的難題,她這樣堅持到寶寶一歲多,直到斷奶才結束了背奶。「背奶」要注意哪些要點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什麼是背奶背奶是指媽媽們生育後上班,利用工作間隙存儲母乳,晚上背回家,讓這些儲存下來的母乳當作寶寶第二天的「口糧」 。
  • 這位28周早產兒媽媽給了絕佳答案
    這是一位目前很有名的媽媽,就是在寶寶28周時生產出來的,她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就是地獄般煎熬。這個28周就來到人世間的早產兒,剛出生時,不到一公斤,還有病毒感染,沒有呼吸,心肺發育不良,左右腦是最高級別的出血,即便手術順利,將來殘疾和智力低下的可能性也高達90%。但是,當醫生問媽媽,你是否放棄時,她堅定地說:不放棄!
  • 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北京協和醫院啟動母乳餵養同伴支持培訓項目
    李主任指出,母乳是所有嬰兒的最佳營養來源,母乳庫今後將繼續開展各種相關科研和活動,提高母乳餵養率,使更多寶寶受益。  隨後,李正紅宣布,北京協和醫院兒科母乳餵養同伴支持培訓項目啟動。同伴支持培訓項目旨在為NICU住院患兒母親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母乳餵養指導,進而提高母乳餵養率和出院後的親餵率,改善患兒的健康結局。
  • 早產兒「育兒袋」 ——你知道「袋鼠式護理」嗎?
    ,經過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和生命支持治療後,接連闖過了體重關、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頑強地存活、健康地成長的故事。那是在救治一個月後,當「小迷你」終於擺脫了人工呼吸機的幫助,改用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後,經過醫生的全面評估,在帶著通氣管的情況下,她迎來了第一次與媽媽的親密接觸——她安靜地躺在媽媽的溫暖懷抱中,緊緊地貼著媽媽的皮膚,感受著來自媽媽堅定的心跳和滿滿的愛。我院自2016年起開始逐步推行袋鼠式護理,關注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會在出院前鼓勵一些早產兒家庭來院進行皮膚接觸及餵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