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育兒袋」 ——你知道「袋鼠式護理」嗎?

2020-12-05 澎湃新聞

早產兒「育兒袋」 ——你知道「袋鼠式護理」嗎?

2020-08-14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袋鼠式護理

去年,我院曾經報導過一例出生體重僅僅為765克的極早早產兒寶寶,經過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和生命支持治療後,接連闖過了體重關、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頑強地存活、健康地成長的故事。

在整整3個月的救治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護理環節——袋鼠式護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是在救治一個月後,當「小迷你」終於擺脫了人工呼吸機的幫助,改用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後,經過醫生的全面評估,在帶著通氣管的情況下,她迎來了第一次與媽媽的親密接觸——她安靜地躺在媽媽的溫暖懷抱中,緊緊地貼著媽媽的皮膚,感受著來自媽媽堅定的心跳和滿滿的愛。

我院自2016年起開始逐步推行袋鼠式護理,關注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會在出院前鼓勵一些早產兒家庭來院進行皮膚接觸及餵養支持。至今已幫助了近300個早產兒家庭實施了袋鼠式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家屬的廣泛認可。

什麼是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又稱皮膚接觸護理,最早開展於住院早產兒或較早出院的低出生體重兒,在出生早期即可開始同母親進行一段時間的皮膚接觸,並可堅持到校正胎齡為40周時。

袋鼠式護理有什麼優點?

對寶寶:

▲保持體溫

▲調節心跳和呼吸

▲增加體重

▲ 有更多深度睡眠的時間

▲ 哭鬧的時間減少

▲促進母乳分泌和成功母乳餵養

對母親和家庭:

▲幫助母親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

▲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生

▲經濟省錢,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均可實施

袋鼠式護理最適合怎樣的新生兒?

▲體重至少1500克以上;

▲須有自主呼吸,且無威脅生命的疾病或畸形;

▲出生後經過初步評估和基本復甦,便可進行袋鼠式護理;

如何進行袋鼠式護理?

準備工作

●環境準備:選擇安全、溫暖(溫度為22~24℃)、隱私無噪音的空間;

●物品準備:柔軟舒適的沙發、輕柔的音樂、軟靠枕、保暖烤燈、毛毯、擱腳小凳;

●父母親自身準備:洗手、身體清潔(無皮膚疾病)、不要擦香水、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穿著前開口寬鬆棉質上衣並移除項鍊。母親需解下胸罩,若有乳汁溢出情形時可準備小毛巾擦拭,父親胸毛若偏長可先稍加修剪;

●寶寶準備:脫去衣物穿尿片即可;

操作方法

●父、母先倚靠於沙發上(約60°),調整舒適坐姿,將上衣敞開;

●調整以最舒適、最適合寶寶的姿勢,讓寶寶以直立式或60°角趴睡在父母親胸前,肌膚相觸;用一隻手託住嬰兒的頸部和背部,將寶寶的下頜輕輕抬起;用另一隻手臂支託寶寶的臀部,可在寶寶的背上覆蓋小毛毯,或戴上帽子加強保暖;

●嬰兒的頭部輕輕地轉向一側,這種姿勢能夠保持氣道通暢和母嬰之間目光的交流;

●起初,單次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若寶寶生命體徵穩定可延長至1小時;

●若寶寶出現面部膚色改變、皮膚發涼、呼吸費力等異常現象,需立即告知護理人員;

自2020年起,我院還開設早產兒家庭教育系列課程,以沙龍形式為早產兒家庭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提供院內信息和居家照料指導,聯合家庭共同參與早產兒持續成長工作。

針對入院的早產兒,我們會在入院後1-2周內安排家長來院參加首次早產兒家庭宣教沙龍課,在預計出院前1周內邀請家長參加居家照料宣教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早產兒「育兒袋」 ——你知道「袋鼠式護理」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90後男醫生為早產兒做袋鼠護理
    照片上一名年輕的男性醫生滿懷柔情地對一名新生兒做著類似餵奶動作——袋鼠護理,整個畫面溫馨滿滿。&nbsp&nbsp&nbsp&nbsp記者7日獲悉,照片中年輕的醫生是資陽市雁江區婦幼保健院兒科的醫生鍾凌,「90後」的他是單身;小寶寶,出生一個月零幾天,因其只在母親子宮裡呆了29周零兩天,出生後一直住在醫院保溫箱裡,前期定期由其母親做袋鼠式護理。
  • 「袋鼠式護理」,早產寶寶也能快樂成長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早產兒照護中運用廣泛的「袋鼠式護理」吧!「袋鼠式護理」主要是針對早產兒和低重兒的一種護理方式,目前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產婦接受。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袋鼠護理,「袋鼠式護理」有什麼特別的作用。1什麼是袋鼠式護理?
  • 2020甘肅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複習:關於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是指早產兒的母(父)親,以類似袋鼠、無尾熊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將早產兒直立式地貼在母(父)親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溫暖及安全感。拓展:2013護士考試輔導:關於袋鼠式護理我們科前不久收治了兩名胎齡僅26周,出生時體重不足1300克的兩名龍鳳胎患兒,此前兩名患兒一直使用呼吸機,每天必須由護理人員進行人工排便,每次的吃奶量不足30毫升。
  • 給早產兒「袋鼠抱」有什麼好處?
    專家呼籲,要正確餵養早產兒,片面追求營養和追趕性生長,可能引起早產兒的肥胖和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另外,醫生建議對早產兒給予「袋鼠抱」。    Q 醫護人員都建議給早產兒「袋鼠抱」,「袋鼠抱」好處在哪裡?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當時在產床上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掉,轉回到病房也在哭,由於NICU是不能進去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見到自己的孩子。婆婆、媽媽都勸我不要哭,月子裡哭對眼睛不好,但是我的眼淚就是不爭氣地往下掉。這段不足1分鐘的視頻,我和婆婆、媽媽三個女人,反反覆覆看了半天,還討論著:「哎呦,你看,這小胳膊看著也不瘦」,「鼻子隨他爹」,「頭髮真好,還挺黑……」現在回首,真不知道孩子在NICU的那段日子,我是怎麼挺過來的,好在後來一切安好……這樣的經歷,相信一些家有早產寶寶的父母,更能感同身受
  • 令人驚嘆的繁殖方式,神奇的袋鼠,來看看袋鼠寶寶—育兒袋中的生活!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就出生了。所有的袋鼠科動物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早產兒,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但這小小的生命剛出來就可以驅動自己身體穿過媽媽的皮毛到達育兒袋,是不是非常神奇。
  • 母袋鼠的育兒袋到底長什麼樣?相信我,看過裡面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澳洲擁有跟中國熊貓一樣古老特有的物種,那就是袋鼠,它們在地球已經生活超過一億年之久,這隻具有相當高人氣的動物,袋子裡到底藏著什麼東西呢?y一般來說只有小袋鼠指導,但是好奇的你我不能成為小袋鼠也想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揭開袋鼠口袋的神秘面紗吧...
  • 「袋鼠抱」早產兒1小時 這個90後小夥說:屁股麻
    因為防控新冠肺炎,原本由父母為早產嬰兒做的「袋鼠護理」,成了90後醫生鍾凌的工作。他還單身,生活裡抱孩子的經驗不多,抱個早產兒一小時,鍾凌說,他大氣都不敢出。當天的「袋鼠護理」完成,把這個1.35千克的寶寶放回暖箱時,鍾凌說,自己屁股都麻了。
  • 袋鼠的育兒袋
    袋鼠也雌雄兩狀,高大的公鼠不長育兒袋,嬌小的母鼠則有育兒袋。母鼠的腹長了一個色深顯眼、種族專有的育兒袋,專門哺育幼小的仔鼠的十分稱心的「神器」。母鼠的腹長了一個別致、稱心的育兒袋,是袋鼠的繁衍與生息中進化的使然。
  • 世界早產兒日,幫寶適啟動中國首個「袋鼠抱抱」小屋
    這是對早產寶寶的挑戰,也是對早產兒家庭的煎熬。 在2018年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幫寶適聯合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啟動了全國第一個關愛早產兒的「袋鼠抱抱」愛心小屋項目,幫助早產兒寶寶儘快康復,讓早產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第一次接觸更早一點。
  • 小男孩和爸爸一起給早產弟弟進行「袋鼠式護理」,網友:太有愛了
    我們都知道,早產兒的身體比較嬌弱,由於身體各項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需要被放入恆溫箱,仔細地護理一段時間。當然,對於嬰兒來說,恆溫箱的環境接近於母體,所以也更有利於寶寶生長發育。近日,有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照片。照片中的小男孩和爸爸坐在一起,然後掀開衣服,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一對早產的雙胞胎兄弟。
  • 廣州袋鼠飼養員穿育兒袋扮「袋鼠媽媽」
    廣州袋鼠飼養員穿育兒袋扮「袋鼠媽媽」 (2/3) "← →"翻頁
  • 袋鼠寶寶成長記
    郭護士,您還記得嗎?剛入院那會兒,他的胳膊只有大拇指那麼粗。」  郭立濤,首都兒科研究所新生兒內科護士,這是她收到的一條患兒家長發給她的信息。在她15年的職業生涯中,護理過很多危重症新生兒,但是這個叫豆包的寶寶給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 灰袋鼠寶寶出生多久後可以初次出育兒袋
    最近玩森林驛站這款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灰袋鼠寶寶出生多久後可以初次出育兒袋?給出的選項有滿月、半周歲左右和一周歲左右。小夥伴們知道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答案,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 多點「袋鼠抱」 讓早到的「天使」健康成長
    「早產兒的生命力非常脆弱,不僅死亡率高,體格及智能發育落後、腦癱,以及視覺、聽覺缺陷的比例也明顯高於正常足月新生兒。」市婦保院新生兒監護中心副主任李海靜說,所幸醫學進步,現在有很完善的一套方案來應對早產兒的護理,讓大部分的早產兒能夠順利存活,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 你一定想不到袋鼠萌寶在育兒袋裡是這樣長大的
    羅堅文供圖  浙江在線05月13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金潔珺)最近,杭州動物園的袋鼠館可謂好孕連連,康小點、康小可和康楠這三隻母袋鼠的育兒袋裡,都各自裝了一隻小袋鼠寶寶。  袋鼠,是有袋哺乳動物的一種,小袋鼠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孕育了33天就生出來了,連尾巴和後腿都不太能分辨出來,像個急性子的早產兒。
  • 「世界早產兒日」要到了,小天使們與「袋鼠媽媽們」團圓
    11月15日,在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臨近之際,常州市兒童醫院「向日葵」早產兒俱樂部舉行了一場暖心公益活動。10多個天使寶貝在父母的陪伴下,與救治他們的醫護人員團聚,為弟弟妹妹們鼓勁。常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紅新表示,此次活動旨在提高社會對早產兒的認知與關注,搭建起醫院和患兒家長之間良好的溝通平臺。醫院將積極推進「世界早產兒日」主題活動,貼近早產兒家庭需求,為寶爸寶媽們提供更多的育兒知識及專業指導,讓更多的人關愛早產兒,讓寶貝們茁壯成長。
  • 飼養員好奇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看清了後悔不已,寧願自己從沒看過
    飼養員好奇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看清了後悔不已,寧願自己從沒看過袋鼠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不過,大部分袋鼠都是天生的拳擊手,非常的不好惹,我們都知道,母袋鼠身上有一個月的,有一個好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一樣,每次看見小袋鼠鑽進去都覺得非常的可愛。
  • 男子作死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當打開的那一刻:寧願自己沒看過
    男子作死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當打開的那一刻:寧願自己沒看過我們都知道老外們非常善於觀察動物,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費解的事情,這天一名男子跑到動物園,纏著飼養員一定要觀察一下袋鼠育兒袋裡到底是什麼樣,飼養員見男子這麼執著,也只好答應了。
  • 袋鼠寶寶跳出母體回不去 飼養員充當「人肉育兒袋」
    你的包包放唇膏我的包包養國寶 廣州動物飼養員背包專養袋鼠寶寶  【解說】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裡,來自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動物——袋鼠成為了當天的焦點,而原因就在於,有一頭小袋鼠,似乎是住進了工作人員的「背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