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太有道理了。雖然今天資訊已經發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走出家門,依然可以收穫很多。
帶孩子去海洋極地世界,本來可有可無。沒想到,水母的世界,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在其它的海洋館看過水母,也在大海邊抓過水母。水母,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像一把把打開的傘。我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屬於什麼。
水母是魚、是哺乳還是兩棲動物?我沒想過。原來,它與上述幾種都沒關係。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什麼概念?比一個正常男人雙臂展開還要大。還不止,最大的水母,身體長度是成人的兩倍!
說水母或許大家不熟悉。每年過年吃的海蜇知道不?水母的「傘蓋」,是俗話說的「海蜇皮」,「海蜇頭」是傘下面的三胚層。具體地說,最外層的表皮層,最內層的胃皮層,和表皮層與胃皮層之間的中膠層。據說最好的海蜇是「三礬海蜇」,來自五六十年前鎮海區澥浦漁民或漁行摸索出來的醃製加工工藝。
三礬蜇皮以色白、質厚,蜇頭以棕黃色、體大、肉鬆脆為佳,食用時需切絲並用清水浸漂去鹽去礬去澀,醮以醬油或鹹鰳魚滷。我們這兒沒這些講究,以前也不懂三礬不三礬,只有過年會吃到這種鮮嫩可口,又脆嘣嘣的東西,印象中是好菜。
看過水母,吃過海蜇皮海蜇頭,沒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因為看到的水母,像開放在海水裡的花兒一樣,有繽紛的顏色,有浪漫的氣質,又有飄來飄去的頑皮。怎麼會將之與棕色、黃色的一道菜,聯繫到一起呢?
海洋館裡的水母,遊弋在一根根粗大的海水「柱子」中間,配合了對應的燈光。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絢爛而美麗。水母不單顏色多變,而且還會在水中發光。
一根根「柱子」中,水母變幻著淡綠色或藍紫色等不同的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介紹說,水母們在海中遊動時,更加好看。它們會變成一個個光彩奪目的彩球。我想像著這樣的情景,有一點魔幻的感覺。
更加魔幻的是,水母發光,源自它們體內有一種被稱為埃奎明的神奇蛋白質。蛋白質能閃閃發光,真的讓我大開腦洞。據說愛奎明蛋白質和鈣離子混合時,會發出強藍光。應該是經過科學多次驗證的結果吧。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這沒有問題。大體上,每隻水母體內的愛奎明含量約有五十微克。
這些美麗漂亮的水母,有可能還是蛇蠍一樣的殺手。水母賴以生存的能力,是吃大海中的魚和同樣的浮遊生物。它們胃皮層形成的胃腔,是水母的消化系統,包含了胃水管系統裡觸手狀的胃絲。胃絲很厲害,上面有刺細胞,能將吃進來的餌迅速麻醉,然後釋放消化液進行消化。本來以為浮遊生物是生物鏈中最弱的一環,水母顛覆了我的認知。
所有水母都是肉食性動物。它們獵食時並不暴力,而是靜靜等待。它們在水中漂浮著,捕食遊到身邊的動物。它們會用觸手上的刺細胞來螫傷或直接殺死獵物,送到消化腔裡。透明的水母幾乎和水一樣,難於被發現。能夠發光的水母,又會利用發出的幽光吸引獵物。看到這裡,我不由讚嘆一聲:大自然太神奇了,給了每一種生物生存的權利和能力,又讓所有生物具有不同的優劣。生物鏈也好,食物鏈也好,環環相連,相生相剋。
在大洋深處,有的水母被稱為巨型生物和殺手水母。它們主要生活在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海面,叫曳手水母和箱水母。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居於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類,如果不小心被它們刺到的話,短短幾分鐘就會呼吸困難而死亡。其中的箱水母比眼鏡蛇還危險。
一隻成年箱水母,觸鬚上有幾十億個毒囊毒針,能一次殺死二十個人。箱水母的毒液侵入人的心臟後,會破壞肌體細胞跳動節奏的一致性,導致使心臟不能正常供血。最快的死亡,發生在被刺中的三十秒內。實在太恐懼了。
不要因為吃海蜇羅皮而心生不安。水母每年造成的生態危害,一年甚於一年,被稱為「水母大爆發」。中國的近海也是受害地之一。一旦某海域水母大爆發,海裡和海灘上全部被水母佔領,對該地的漁業、旅遊業、沿海電廠和核電站的安全,均構成極大威脅。我有個同事有一年夏天到連雲港遊玩,就在海濱浴場被水母蜇傷,渾身猶如被鞭子抽打過一樣,好多年才慢慢消退掉傷痕。
不過,海洋館的水母,是一個讓我們學習知識和欣賞美麗的窗口,沒有危險沒有威脅。認識水母,認識一種生命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