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海綿寶寶》的人一定都對抓水母這件事很是感興趣吧,畢竟這個劇情可是經常出現在動畫片中。雖然我們不能學著海綿寶寶一樣去抓水母,但我們可以去到水族館觀看水母呀!
在水族館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水母在水裡漂浮著遊來遊去,因為水母一般都是色彩斑斕的,它們又隨意漂浮著,就很容易為我們營造出一個身處夢幻世界的錯覺感。
水母在我們的認知中一直是夢幻的代名詞,認為只要有它們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很美麗。每當能夠發光的水母大批量的出現在海岸邊的時候,我們總會以為這是天賜的幸運時刻,不然怎麼會有這麼美麗動人的畫面出現在眼前。
但是還有許多人會認為水母也是我們人類的食物之一,這是為什麼呢?我想他們大概是把水母和海蜇混為一談了,誤以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一種,也是能夠被我們所食用的。
一直認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人看到這怕是要愣住了,在心裡想著:水母不是海蜇的一種嗎?怎麼可能呢,它們不都是一樣的生物嗎,怎麼會不是一個品種呢?
我要明確告訴你,水母真的不是海蜇中的一種,但是海蜇卻是水母的一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怎麼會有這樣一種關係存在呢?
想要分辨清楚水母和海蜇的關係,我們首先要了解它們兩個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再通過一系列的對比總結出它們倆的因果關係。
那什麼是水母呢?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無脊椎蜉蝣動物,還是肉食性動物,在廣義上也是指具有水母型(鐘形或蝶形)的刺胞動物。
水母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的雨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型水母的傘狀體直徑最長可達到兩米。在水母的傘狀體邊緣還會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而這些觸手最長也可能達到20到30米之長。
水母的身體主要成分是水,含水量一般高達98%以上,它還是由內在兩胚層所組成,在兩胚層中間還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是透明的,而且有漂浮作用。
水母身體的其他部分則是由蛋白質和脂質所構成,所以水母的身體會呈現出透明狀,而且它們是沒有心臟﹑血液﹑鰓和骨骼存在的。
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要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它的種類特別多,而且形態更是各種各樣,直徑可以從10釐米跨越到100釐米之間。水母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雖然它們絕大部分是屬於海產的,但還是有少數種類水母是產於淡水中的。
雖然水母看起來很美麗,卻也是很兇猛的動物。只要水母遇到了它的獵物,它就不會輕易放過,又因為它沒有呼吸器官和循環系統,只有動物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被水母捕獲的獵物會立即在它的腔腸中就消化吸收掉。
海蜇又是什麼樣的呢?
海蜇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屬於水母中的一種,但並不能說水母是海蜇的一種。在海蜇的傘部會呈現出半球的形狀,而且它身體的傘表面很是光滑、中膠層也很厚。
海蜇的傘面直徑一般可達25~60釐米,但是海蜇中傘面直徑最長卻有1米之長。它的傘邊緣存在八個缺刻,每個缺刻都還各有14~22個舌狀的緣瓣。
海蜇是沒有傘緣觸手的,但是卻有八條三翼型的口腕。而它的每條口腕都大約含有150~180條絲狀物和30~40條棒狀物。
跟水母一樣,海蜇也是肉食性動物,通常是以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是小型魚類作為食物,而且它們一般是將捕獲到的獵物吞入胃腔之後再將其殺死及消化的。
雖然海蜇屬於水母中的一種,但是水母與海蜇還是存在些許的區別的,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的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分辨出哪個是水母,而不是水母中的海蜇。
那水母和海蜇又有哪些區別呢?
1.物種分類
水母在生物學上屬於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我們現如今能夠知曉的水母大約有250多種。海蜇是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科、海蜇屬的統稱,所以海蜇可以說是水母,而我們卻不能說水母是海蜇。
2.形態特徵
水母的身體通常為鈴鐺形狀、倒置的碗形狀或者就是傘的形狀,而它傘狀體最長可達一米。在水母的傘狀體的邊緣還有一圈須狀觸手,這樣的觸手最長的有20到30米之長。
海蜇的傘部大多是呈隆起的半球狀,表面極其光滑,但是中膠層卻很厚,它的傘狀體直徑最大直徑卻沒有水母那麼長,只有一米左右。它的傘狀體邊緣有八個缺刻,但是沒有像水母一樣的觸手。
3.生活習性
水母中的大部分屬於海產生物,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百米深的深海區都有它們的身影,但還有少部分的水母生活在淡水中。
然而海蜇只生活在海洋中,而且一般只棲息於近海水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海蜇都會成群地出沒在海面上。
4.價值體現
因為水母長得美麗,又極具觀賞性,所以一般被我們人類放在水族館中進行觀賞。有部分的水母可以自行發光,我們有時也會在它們自然死亡之後就把它們製作成燈,實現它們的商業和實用價值。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便知曉了海蜇的藥用價值,現如今海蜇便是作為我們人類的食物存在著,為此我們還想出了很多不同烹飪海蜇的方式。
5.壽命長短
一般來說,水母需要生活在水質清澈乾淨的環境之中,而且它們的壽命一般是兩到三個月,最長也不超過一年之久。海蜇的壽命相對於水母來說要稍微久一些,它們一般是春天出生,冬天逝世。
雖然水母和海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但是它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我們卻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萬一因為弄錯了而鬧出笑話,甚至是誤食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