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導盲犬日】廣州視障咖啡師講述與導盲犬的故事,呼籲更多理解和接納
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04-29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近日,一段「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狗狗哭了」的視頻上了熱搜。其實,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在呼籲社會公眾理解和接納導盲犬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時常困擾著導盲犬主人,那就是如何引導人們正確地與導盲犬相處,為導盲犬提供一個合理友好的工作環境。
視障咖啡師演示出攤工作場景
4月28日,一場如何讓視障咖啡師及其工作夥伴導盲犬在外出擺攤工作場景得到優化的共建工作坊在荔灣區一起開工社區舉行。該活動由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發起,旨在總結其下公益項目手心咖啡項目外出擺攤時導盲犬加入後的服務流程設計,同時為導盲犬提供一個合理友好的工作環境尋找一些建議。
韋琳和Alan在一起
導盲犬在外出工作過程中會面臨尷尬和困擾
手心咖啡項目誕生至今已有兩年了。據項目統籌周琪璐介紹,項目的初衷是為視障朋友提供更多職業選擇的可能性。現在,項目一共籤約10位咖啡師,他們都是全盲或低視力的殘障人士。而參與咖啡師培訓的視障人士已經超過100位。
「項目剛啟動的時候,沒有固定的店面。我們需要找尋不同的公益攤位,有一個與公眾連結的空間。我們希望以咖啡為載體,視障朋友也能回歸到正常社交中。」周琪璐說。
Alan在攤位旁(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供圖)
近一年多以來,經過培訓的視障咖啡師們在廣州大劇院、廣府慈善廟會等場合多次擺公益攤位,出攤次數達20-30次。過程中,導盲犬也跟隨主人一起外出工作,但也面臨不少尷尬和困擾,比如有不少路人會對導盲犬感到好奇,甚至逗引或餵食導盲犬,這會影響到工作狀態的工作人員及導盲犬;在活動現場複雜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導盲犬有一個安全位置,也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手心咖啡店已有兩位視障咖啡師使用導盲犬支持工作,韋琳是其中一位。現場,她分享了自己曾遇到過的真實場景。
韋琳和Alan一同參加活動(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供圖)
「有一次出攤,我把導盲犬放在身後。很多客人第一眼先看到了狗狗,於是很激動地衝過來,想要撫摸。這時我們就會對他們進行勸導,但心裡會感到很為難:這樣會不會讓客人覺得不友好?」她說,「我很感激大家不拒絕導盲犬,但也不要太熱情。有時還會有人給導盲犬餵吃的,我看不見,身邊小夥伴提醒我才知道。有的食物很可能對導盲犬產生傷害。」
當然,也有一些友好的對待。韋琳說,有時她會去酒店參加活動,經過提前和酒店溝通,在提供的本人殘疾人證、導盲犬使用證、導盲犬的防疫證明等證件後,酒店會安排工作人員為其指引,歡迎他們到來。她表示,充分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隨後的頭腦風暴中,現場參與者提出了很多優化導盲犬工作環境的建議。例如,從事產品研發的專業人士陳先生提出要強化導盲犬的視覺識別度,並通過配備相應的裝置,起到更好的推廣效果。也有人提出,可為導盲犬製作一個帶有宣傳功能的可移動小屋等。
活動現場
視障咖啡師:希望更多人認識、接納導盲犬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聆聽了視障咖啡師韋琳的故事。
26歲的韋琳來自廣西,由於先天性青光眼,從小她的視力就和普通人不一樣,大二那年,隨著眼壓升高,視力慢慢下降,她只剩微弱的光感。
「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想學做咖啡,想開咖啡廳。2018年5月了解到手心咖啡項目後,就報名了初級班。」韋琳說。
參與實習時,從剛開始的緊張摸索,到熟練操作全部流程,她只用了兩個多月。如今,她是手心咖啡店長,還擁有了一隻親密夥伴——導盲犬Alan。
Alan是去年6月進入到她的生活的。此前,Alan一直在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接受專業訓練,在達到成為導盲犬的標準後,Alan需要和提交申請的視障人士進行匹配。由於導盲犬數量稀少,並不是每個視障人士都能等來好消息,而韋琳幸運地成為了Alan的主人。實際上,這時距離她提交導盲犬申請,已經過去了2年。
在基地與Alan共同訓練一個月後,韋琳開啟了嶄新的生活。習慣了用盲杖的她,剛開始還有點不太適應。「因為盲杖是幫助我自己探索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的,而Alan會帶我繞開障礙物,有時遇到樓梯或者柱子,它會停下來。另外還要學習它的口令,比如直走、左轉、右轉、坐著、趴下、站起來等。走路時又要發指令,還要手腳配合,感覺自己不太協調。」她說。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Alan已經成為她獨自在廣州生活的一個「伴」。以前出行,總要小心翼翼地探索,擔心路上隨時會出現的電線桿,有Alan在,只要告訴它怎麼走,它就能帶著韋琳順利抵達。
令人難過的事情偶爾也會發生。有一次,韋琳和Alan一起進地鐵,經過一對夫婦時,他們對導盲犬的出現感到非常驚訝,直呼「為什麼會有狗進來?」在韋琳解釋這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導盲犬後,他們仍對Alan抱有意見,讓韋琳「看好它」。韋琳無奈地說,自己看不見。但得到對方的回覆卻是:「看不見就待在家裡,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要帶一隻狗出來。」
韋琳說,她希望能有更多人認識導盲犬、接納導盲犬。「不需要你為它們做什麼,只要接受它們,不拒絕它們就好了。」
廣州現有7隻導盲犬,呼籲更多人支持其發展
據了解,廣州目前共有4隻導盲犬在工作中,另有3隻在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接受訓練,但申請導盲犬的視障人士超過140人。能否匹配到合適的導盲犬,可以說是一件需要「憑運氣」的事。
廣州市海珠區賽北鬥導盲犬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導盲犬導師李苑甄介紹,匹配時會考慮申請者的性格、身高、體重、行走的步數、家庭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一個很外向的人,如果導盲犬的性格很內向,就沒辦法匹配在一起;導盲犬走路的步數為每分鐘90步,如果一個人走路的步數是每分鐘70步,導盲犬比人走得快,那麼人也會沒有安全感。因此,「運氣好」的申請者也許只需等待幾個月,「運氣不好」的或許要等好幾年。
在導盲犬的挑選和培訓方面,她介紹,狗的個性、身體等多方面因素會影響它們能否最終成為一隻導盲犬,目前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主要從國內尋找狗仔進行培養,但它們的條件大多達不到導盲犬的標準,後期只能被逐漸淘汰,這也是為什麼導盲犬數量不多的原因。「所以接下來,我們打算從其他導盲犬學校引入一些有導盲犬血統的狗仔,這樣成功的機率會高很多。」她說。
而即使找到了更多合適的狗仔,導盲犬培訓的成本也非常高。李苑甄透露,狗仔一般從出生8個星期開始就接受基礎性訓練,兩年專業訓練完成後的費用約為25-29萬元。
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是目前廣州市唯一一家導盲犬培訓基地,成立於2015年,作為非營利機構,全部培訓費用都來自大眾捐款,但現在,他們在籌款方面也面臨困境。「因為捐款的氣氛不是很強,可能大家都很擔心,捐的錢能否幫到視障人士和導盲犬。」她說。
她表示,按照國際導盲犬宗旨,視障朋友無論經濟條件好壞,都可以免費申請導盲犬,希望導盲犬可以幫助他們生活更加自信、自由、獨立、有尊嚴。另外,導盲犬也為一個家庭減輕了很大負擔,如果家庭中有一位視障成員,可能需要專門請人照護,視障成員自身也會因為過於依賴別人而不開心。而導盲犬不會發脾氣,不會無緣無故請病假,也不會有情緒問題,相對請一個人,成本效益會更好。
去年,由於場地拆除問題,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從海珠區丫髻沙島搬遷至番禺區漁人碼頭。李苑甄告訴記者,現在的場地太小,只能作為辦公室,希望能有更適合導盲犬學校的場地,有利於它們更好地成長和訓練。
「如果大家有合適的地點能推薦或提供,可以聯繫我們,大家也可以關注『廣州市賽北鬥導盲犬服務中心』公眾號為我們捐款。」她說。
【知多D】
導盲犬禮儀「三不一問」是指:
不幹擾——請不要以任何聲音、手勢、動作及拍照,幹擾正在工作或訓練中的導盲犬。
不餵食——請不要以食物嘗試吸引導盲犬的注意或直接用食物餵給導盲犬。
不拒絕——請不要拒絕導盲犬或訓練中的導盲犬進入任何公共場所
一問——意思是遇見視障朋友請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
【小Tips】
1.如果導盲犬被路人刻意幹擾而分心了,主人便可能碰撞到障礙物,更嚴重的可導致交通意外。另外如果路人在導盲犬身旁拍照,導盲犬會視為障礙物,嘗試避開,這會影響了導盲犬的判斷能力,也會容易導致意外發生。
2.在視障朋友方面,他們聽到有人在拍攝,但卻不了解在拍什麼,加上導盲犬跟平常走路不一樣了,這樣會使他們很擔心,構成壓力。而且大家也不應該在沒有得到對方同意前,偷拍別人。以食物幹擾導盲犬也會導致相同的情況和危險,所以請大家千萬不要嘗試。
3.視障朋友外出時,雖然有導盲犬的幫助,但是仍然有可能因為外來的因素走錯方向,甚至迷路。在人不多的地方,他們是很難找別人幫忙的,如果你能夠主動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忙,這將成為一件很暖心的舉動。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