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向這裡,我就在天堂
我身負傷疤,世人無法看見
人生如戲,但獨此一份
而我的名字,已無人不知。」
David Bowie在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中的歌曲《拉撒路(Lazarus)》中唱道。《聖經·約翰福音》故事裡,耶穌的禱告拯救了病逝的拉撒路,後者從墓中復活,見證了耶穌的神祗。Bowie 的辭世令人錯愕、震驚、悲痛。新專輯《★》確是一份很好的 69 歲生日禮物,卻也是他在離開之前通過音樂和藝術向這個世界道別。如此 David Bowie 的方式。
天賦異稟,變幻莫測,永遠在探索,創造。本人將自己的生涯視作一場表演,認為他不過是為不同角色換裝,在不同身份間游離和轉換。而事實上,近半個世紀以來,他不僅是搖滾史的傳奇,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藝術和時尚風向。他汲取與融入不同文化與藝術形式,不斷探索自我身份認同,在此過程中逐漸超脫出任何固定形式,也超越了時間。無論他願不願意,David Bowie 已經成為一個藝術形象和文化符號,難以複製,同時卻能激起無數回想和共鳴。
設計雜誌從設計的角度討論了的個瞬間。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給我們留下的那些時刻——浪漫,勇敢,激越,激發靈感,是的,它們配得上這些形容。
1971 年,《Life on Mars》MV 中的淺藍色西裝
《Life on Mars》是早期的經典歌曲,歌曲MV中穿淺藍色西裝的形象也成為他在生涯早期的代表。這種並不常見的亮眼的藍色和他同樣明亮的紅頭髮形成對比,很有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1973年,《Aladdine Sane》的專輯封面,「閃電妝」
1972年,在專輯《The Rise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創造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同時在搖滾史上已經不朽的形象:Ziggy Stardust。服裝炫麗,妝容妖嬈,性別模糊,儘管是Bowie虛構的來自外星的搖滾歌手,一誕生便被1970年代年輕人認定,這就是他們所等待和渴求的音樂偶像。
1973年的專輯《AladdinSane》延續了這個形象,封面裡是紅髮的他半邊臉畫上紅藍相間的閃電妝。這個閃電妝至今仍是最常被模仿、最受音樂人與藝術家推崇的妝容。
1973 年,Ziggy Stardust 的「太陽妝」
太陽妝同樣來自這個前衛叛逆的外星人。他的妝容裡用了大面積的紅色腮紅,金屬色眼影,前額繪上一輪金色的太陽,又用濃烈的的大紅唇色加強戲劇感。這樣的妝容強化了他雌雄同體的形象。
1973 年,宣傳《Aladdin Sane》的巡演時,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為 David Bowie 設計的連體服
的藝術風格可以說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他曾師從藝術家Lindsay Kemp,通過Kemp接觸到先鋒戲劇、啞劇和日本歌舞伎的表演,並向後者學習如何依靠肢體語言表達想法。
後來,結識了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他為設計了演唱會的舞臺服裝。其中最出彩的是一件帶條紋的連體服,褲腿似傳統日式服裝般寬大,而整套服裝又帶有現代主義的幾何感,正與他的紅髮和「太陽妝」相搭配。山本寬齋的服裝設計幫助鬼魅、先鋒的造型更加深入人心。
1974 年,《Diamond Dogs》專輯巡演的舞臺設計
1974年的專輯《Diamond Dogs》被許多人認為是即將告別華麗搖滾(Glam Rock)的轉型之作。他來到北美宣傳這張專輯。演出的舞臺模擬一座頗具未來感的城市,形狀不規則的摩天大廈上,流淌著鮮豔的彩色顏料。據說,這張專輯的概念與歌詞,靈感來源於喬治·歐威爾的反烏託邦小說《1984》。
1976 年,「瘦白公爵」西裝
創造了之後,也變得大紅大紫,但他沒有延續這一受到粉絲狂熱崇拜的前衛形象,而是在一次演唱會中宣布一切將會到此為止。感到有時候自己已經難以分別自我與,而他不希望自己被這一分裂出來的人格控制。他選擇改變,方式是喚醒他的另一重人格與身份。
Station to Station》中,成了一個蒼白、瘦削的公爵。穿著剪裁精良的襯衫、西褲和西裝背心,他看起來有些病態卻風度翩翩,而且更重要的是,前所未有地靠近主流
1980 年,《Ashes to Ashes》MV 中的小丑戲服
1980年的《Scary Monsters(and Super Creeps)》是一張口碑與銷量雙收的專輯。專輯中主推的一個概念和形象是藍色小丑,從封套到主打歌曲《Ashes to Ashes》都能看到打扮成啞劇小丑的。他頭戴一頂白色帽子,穿著一身藍色而閃閃發亮的緊身衣,衣服上飾滿帶著金屬感的「花瓣」,妝容十分戲劇化,濃烈的白色與紅藍相對。
1986 年,電影《Labyrinth》中妖精國王 Jareth 的戲服
大家都知道,也曾出演電影,並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和《飢餓(the Hunger)》是其中比較出名的兩部。1986主演了魔幻電影《Labyrinth(中譯魔幻迷宮)》,在其中飾演一個妖精國王。他的造型同樣妖媚邪氣,穿著正面帶著褶皺的襯衫,搭配帶亮片的夾克和灰色緊身褲,髮型和妝容跟後來的視覺系樂隊風格相近(當然,至今仍有不少人無法接受這樣的風格)。
也有人認為,這是冷幽默版的綠野仙蹤,甚至帶著邪典電影的色彩。作為主創,參與了電影配樂的創作。
1996 年,Alexander McQueen 設計的「大英國協」長外套
1990 年代,David Bowie 與當時的新銳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相識並開始合作。McQueen 為他設計了一件優雅而大膽的服裝——一件英國國旗為圖案的長外套。Bowie 穿著它拍攝了隨後的專輯《Earthling》的封面照,出席時尚頒獎典禮,並在自己的演唱會中把它當做演出服來穿。
2013 年,《The Next Days》專輯封面
20131月8日,在他66歲生日那天發布了新單曲《WhereAre We Now》,隨後則是時隔十年的新專輯《The Next Days》。這張專輯封面用一個白色的方塊覆蓋住David Bowie 1977年的經典專輯《Heroes》封面中的面部特寫,黑色的標題字樣「The Next Day」位於中央,很具張力。
設計這個封面的是英國平面設計師。他曾這樣解釋基於舊專輯封面來設計:
「我們本想來點特別的——在這個已經什麼都有人做過的領域實在很難——但我們敢於相信這是個新的想法。通常,用舊圖片意味著『回收利用』或『精選集』,但在這裡,我們指的是標題所說的『第二天』。用白色方塊遮蓋《》專輯封面,這是想表達『當下的』流行與搖滾樂精神正在遺忘或抹去過往。
然而,我們知道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無論我們如何嘗試,都不可能完全擺脫過去。假如你有創造力,那麼你的過往會在各個方面顯現——它從你的每個創舉中滲透出來。無論你怎樣試圖逃離過去,它總是赫然突現,而人們會對你進行道德判斷,還牽涉到那些往事。將過去的專輯遮蔽也和一個更普遍的人類社會現狀有關,在生活裡,我們無情地走向新的一天,卻把過往拋在身後。這是因為,(事實上)我們別無選擇。」
10個瞬間無法完整繪出的生涯,只是簡單揭示他如何給設計的世界,如何給人類文化帶來影響與啟發。在形容他的生卒年時,一個說法流行起來,那便是,「1947—∞」。
附《拉撒路(Lazarus)》歌詞全文:
而我的名字,已無人不知
抬頭看向這裡,我身處險境
但我已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我飛得如此高,大腦旋轉不停
將手機從高處墜落
而我是否也像它一樣
當在紐約時
我的生活似國王
接著我卻花光所有錢
一切不過指望於你
這樣生活,或者死去
你知道,我都會自由
就像那藍色的知更鳥
現在我是否像它一樣自由
哦,我會自由
就像那隻藍鳥
我是否會像它一樣自由」
圖片來源:,,、 dezeenhypebeastgladyspalmeraesqu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