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David Bowie 有關的 10 個瞬間,每次都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2020-12-03 好奇心日報

「抬頭看向這裡,我就在天堂

我身負傷疤,世人無法看見

人生如戲,但獨此一份

而我的名字,已無人不知。」

David Bowie在他生前最後一張專輯中的歌曲《拉撒路(Lazarus)》中唱道。《聖經·約翰福音》故事裡,耶穌的禱告拯救了病逝的拉撒路,後者從墓中復活,見證了耶穌的神祗。Bowie 的辭世令人錯愕、震驚、悲痛。新專輯《★》確是一份很好的 69 歲生日禮物,卻也是他在離開之前通過音樂和藝術向這個世界道別。如此 David Bowie 的方式。

天賦異稟,變幻莫測,永遠在探索,創造。本人將自己的生涯視作一場表演,認為他不過是為不同角色換裝,在不同身份間游離和轉換。而事實上,近半個世紀以來,他不僅是搖滾史的傳奇,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藝術和時尚風向。他汲取與融入不同文化與藝術形式,不斷探索自我身份認同,在此過程中逐漸超脫出任何固定形式,也超越了時間。無論他願不願意,David Bowie 已經成為一個藝術形象和文化符號,難以複製,同時卻能激起無數回想和共鳴。

設計雜誌從設計的角度討論了的個瞬間。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給我們留下的那些時刻——浪漫,勇敢,激越,激發靈感,是的,它們配得上這些形容。

1971 年,《Life on Mars》MV 中的淺藍色西裝

《Life on Mars》是早期的經典歌曲,歌曲MV中穿淺藍色西裝的形象也成為他在生涯早期的代表。這種並不常見的亮眼的藍色和他同樣明亮的紅頭髮形成對比,很有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1973年,《Aladdine Sane》的專輯封面,「閃電妝」

1972年,在專輯《The Rise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創造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同時在搖滾史上已經不朽的形象:Ziggy Stardust。服裝炫麗,妝容妖嬈,性別模糊,儘管是Bowie虛構的來自外星的搖滾歌手,一誕生便被1970年代年輕人認定,這就是他們所等待和渴求的音樂偶像。

1973年的專輯《AladdinSane》延續了這個形象,封面裡是紅髮的他半邊臉畫上紅藍相間的閃電妝。這個閃電妝至今仍是最常被模仿、最受音樂人與藝術家推崇的妝容。

1973 年,Ziggy Stardust 的「太陽妝」

太陽妝同樣來自這個前衛叛逆的外星人。他的妝容裡用了大面積的紅色腮紅,金屬色眼影,前額繪上一輪金色的太陽,又用濃烈的的大紅唇色加強戲劇感。這樣的妝容強化了他雌雄同體的形象。

1973 年,宣傳《Aladdin Sane》的巡演時,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為 David Bowie 設計的連體服

的藝術風格可以說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他曾師從藝術家Lindsay Kemp,通過Kemp接觸到先鋒戲劇、啞劇和日本歌舞伎的表演,並向後者學習如何依靠肢體語言表達想法。

後來,結識了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他為設計了演唱會的舞臺服裝。其中最出彩的是一件帶條紋的連體服,褲腿似傳統日式服裝般寬大,而整套服裝又帶有現代主義的幾何感,正與他的紅髮和「太陽妝」相搭配。山本寬齋的服裝設計幫助鬼魅、先鋒的造型更加深入人心。

1974 年,《Diamond Dogs》專輯巡演的舞臺設計

1974年的專輯《Diamond Dogs》被許多人認為是即將告別華麗搖滾(Glam Rock)的轉型之作。他來到北美宣傳這張專輯。演出的舞臺模擬一座頗具未來感的城市,形狀不規則的摩天大廈上,流淌著鮮豔的彩色顏料。據說,這張專輯的概念與歌詞,靈感來源於喬治·歐威爾的反烏託邦小說《1984》。

1976 年,「瘦白公爵」西裝

創造了之後,也變得大紅大紫,但他沒有延續這一受到粉絲狂熱崇拜的前衛形象,而是在一次演唱會中宣布一切將會到此為止。感到有時候自己已經難以分別自我與,而他不希望自己被這一分裂出來的人格控制。他選擇改變,方式是喚醒他的另一重人格與身份。

Station to Station》中,成了一個蒼白、瘦削的公爵。穿著剪裁精良的襯衫、西褲和西裝背心,他看起來有些病態卻風度翩翩,而且更重要的是,前所未有地靠近主流

1980 年,《Ashes to Ashes》MV 中的小丑戲服

1980年的《Scary Monsters(and Super Creeps)》是一張口碑與銷量雙收的專輯。專輯中主推的一個概念和形象是藍色小丑,從封套到主打歌曲《Ashes to Ashes》都能看到打扮成啞劇小丑的。他頭戴一頂白色帽子,穿著一身藍色而閃閃發亮的緊身衣,衣服上飾滿帶著金屬感的「花瓣」,妝容十分戲劇化,濃烈的白色與紅藍相對。

1986 年,電影《Labyrinth》中妖精國王 Jareth 的戲服

大家都知道,也曾出演電影,並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和《飢餓(the Hunger)》是其中比較出名的兩部。1986主演了魔幻電影《Labyrinth(中譯魔幻迷宮)》,在其中飾演一個妖精國王。他的造型同樣妖媚邪氣,穿著正面帶著褶皺的襯衫,搭配帶亮片的夾克和灰色緊身褲,髮型和妝容跟後來的視覺系樂隊風格相近(當然,至今仍有不少人無法接受這樣的風格)。

也有人認為,這是冷幽默版的綠野仙蹤,甚至帶著邪典電影的色彩。作為主創,參與了電影配樂的創作。

1996 年,Alexander McQueen 設計的「大英國協」長外套

1990 年代,David Bowie 與當時的新銳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相識並開始合作。McQueen 為他設計了一件優雅而大膽的服裝——一件英國國旗為圖案的長外套。Bowie 穿著它拍攝了隨後的專輯《Earthling》的封面照,出席時尚頒獎典禮,並在自己的演唱會中把它當做演出服來穿。

2013 年,《The Next Days》專輯封面

20131月8日,在他66歲生日那天發布了新單曲《WhereAre We Now》,隨後則是時隔十年的新專輯《The Next Days》。這張專輯封面用一個白色的方塊覆蓋住David Bowie 1977年的經典專輯《Heroes》封面中的面部特寫,黑色的標題字樣「The Next Day」位於中央,很具張力。

設計這個封面的是英國平面設計師。他曾這樣解釋基於舊專輯封面來設計:

「我們本想來點特別的——在這個已經什麼都有人做過的領域實在很難——但我們敢於相信這是個新的想法。通常,用舊圖片意味著『回收利用』或『精選集』,但在這裡,我們指的是標題所說的『第二天』。用白色方塊遮蓋《》專輯封面,這是想表達『當下的』流行與搖滾樂精神正在遺忘或抹去過往。

然而,我們知道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無論我們如何嘗試,都不可能完全擺脫過去。假如你有創造力,那麼你的過往會在各個方面顯現——它從你的每個創舉中滲透出來。無論你怎樣試圖逃離過去,它總是赫然突現,而人們會對你進行道德判斷,還牽涉到那些往事。將過去的專輯遮蔽也和一個更普遍的人類社會現狀有關,在生活裡,我們無情地走向新的一天,卻把過往拋在身後。這是因為,(事實上)我們別無選擇。」

10個瞬間無法完整繪出的生涯,只是簡單揭示他如何給設計的世界,如何給人類文化帶來影響與啟發。在形容他的生卒年時,一個說法流行起來,那便是,「1947—∞」。

附《拉撒路(Lazarus)》歌詞全文:

而我的名字,已無人不知

抬頭看向這裡,我身處險境

但我已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我飛得如此高,大腦旋轉不停

將手機從高處墜落

而我是否也像它一樣

當在紐約時

我的生活似國王

接著我卻花光所有錢

一切不過指望於你

這樣生活,或者死去

你知道,我都會自由

就像那藍色的知更鳥

現在我是否像它一樣自由

哦,我會自由

就像那隻藍鳥

我是否會像它一樣自由」

圖片來源:,,、 dezeenhypebeastgladyspalmeraesquire

相關焦點

  •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威和布萊恩莫爾克的經典合作
    david bowie 經典標誌1967年開始他的演繹生涯,直至2016年因肝癌去世,不但在搖滾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電影方面亦有不俗成就。年輕的david bowiedavid bowie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自古搖滾圈產帥鍋!一抓一個準。
  • 試著和生活握手言和 心靈會柔軟很多 看世界的眼光也會改變很多
    不要逃避現實,儘管它不完美,抱有平常心去面對,接受它,慢慢就會發現那些令你煩惱的事情是在陪伴我們成長,當再年長些,這些都會是我們寶貴的經歷。一帆風順的人生多無趣啊,以後年老時都不能敬佩自己曾經遇到阻礙時一往向前的勇氣。當你決定和某人或某事產生牽絆時,那麼流淚和苦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後你會發現這些都是有意義的。
  • 遠見——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 | 耳畔佳音No.68
    農民都能領悟這句經文的意思。如果想槽頭乾淨,那就別養牛;如果你要養牛,就必須忍受隨之而來的噪音、麻煩、髒亂和汙穢。正如萊利博士(Dr.Ryrie)所說:「沒有牛糞哪有牛奶。」聰明的父母也懂得其中的道理。身為三個精力充沛男孩的父親,我深深感到養育孩子實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和他所塑造的那些角色
    除了音樂生涯中的每個時期都有暢銷專輯之外,他還參演了電影和舞臺劇。他在舞臺上扮演過各類角色,形象或給人恐懼,或給人愉悅,有的角色激進,有的角色讓人迷惑。但這些閱歷或多或少都幫助他成為流行音樂史上不可抹去的標誌性人物。但到底是什麼讓David Bowie的形象如此迷人?讓我們來細細探究一番。
  • 我們總是用人類的眼光看世界,那麼動物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呢?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擁有眼睛,能夠感知周邊世界。但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視野裡所看到的自然是與動物看到的有所不同。那麼動物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呢?看完你可能會懷疑所見事物的真實性。
  • 我在70年代跟 Andy Warhol 和 David Bowie 開過轟趴
    我們採訪了漢納,讓他帶我們回到紐約那段 「最放蕩的年代」 ,回到那個朋克音樂成為文化革命催化劑的時代。漢納與他的畫《My Funny Valentine》,1981年VICE:你說自己寫下這些文字後就再沒有看過,如今事隔40年再度回顧,感受如何?
  • 太在意別人眼光會累死,我們怎麼才能做好自己?
    我們身在社會上,或多或少的唄被人的眼光去看待,比如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你的朋友等,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眼光,也會有看待你的眼光,也會有對你的評價,那麼你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嗎?有一個小故事是這麼說的,一對夫妻和一頭驢子去趕集。剛開始是妻騎著驢子,夫牽著驢,路人指指點點:像什麼樣子?這女人太不像話,居然讓男人牽驢。
  • 書單|動物,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銷售話題,瞬間就能和客戶聊起來的10個方向!
    如何才能和一個陌生客戶,迅速地聊起來呢?今天分享這個10個話題方向,以便大家參考。1.天氣氣候。關於氣候,是一個四季性話題。隨著對天氣氣候的談論,逐漸引導出一些無傷大雅的目的性話題,這種話題方向較為方便容易。
  •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會活得很委屈
    你不喜歡在朋友圈攀比生活,所以你可能在喜歡攀比的同事朋友眼裡是個異類。你不願意參加那些明爭暗鬥的聚會,所以你會在那些愛較勁的人眼裡是個怪胎。你很苦惱,你不知道為什麼會得罪很多人,你也不清楚為什麼這些人喜歡針對你。
  • 這5個了不起的「成就」,據說,都與「做夢」有關,真是太奇妙了
    科學技術能使世界進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改變世界的成就有許多,改變世界的人也有許多,今天,我們來談談這5個改變世界的成就,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成就的來源靈感部分是因為夢。同時,你不必去質疑,誰又真正知道這些成就與做夢有關呢?因為據記載或自傳,人們都是這樣說的。
  • 測你的眼光是什麼等級?
    你自身的品位一般是停留在自己的所喜歡的風格裡吧,更是不願意去改變這些,其實呢這些也是跟你的性格有著特別大原因的,也是因為你自身的比較隨和吧,但是也有很多的時候,對於品味來說沒有什麼太在意的地方,更不願意去包裝自己掩蓋自己,所以你平時的時候你的服裝啊大多數都是一個風格的,也是一個類型的,不管是顏色還是什麼差不多都是你自己特別喜歡的幾種顏色
  • 世界改變了,我們怎麼辦?
    崔健:《天翻地覆開始,世界即將改變!》————讀後感先生上篇文章,為我們釐定了感知邏輯的」無矛盾」特性,這對於在貪嗔痴慢的娑婆世界中煙燻火燎的猛男勁女來說,這不啻是久旱甘霖,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幸福來的太突然,一時芳心大亂。
  • 拒絕「刻板效應」,家長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撕掉固有標籤
    文|迎迎編輯|迎迎讀書時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老師講過諸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差,以後也幹不了大事"的話,且不論身為一個老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有所缺失,就這句話而言,顯然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也就是"刻板效應"。
  • 如果是你,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不過這部動畫的最後一言揭示了這部動畫的真諦,它並不是單純地在講一個心靈雞湯的故事,而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問題,所以重點應該在於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今時不同往日,在過去,人們的教育理念落後,真正能夠得到教育的只有少部分。但是在現當代,大部分人都能夠得到教育。
  • 人,越是強大,越是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所以說,人,越是強大,越是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議論你的人不是在乎你,很多時候只是無聊罷了。前幾天一個讀者向我諮詢,說了很多自己的日常生活後問我:「我總感覺大家都在看我,怎麼辦」。這位讀者上學期間,每次只要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都會覺得全班同學都在看他,不是等著他出醜,就是看他的窘迫,因此每次站在人群中的時候總是大腦一片空白。
  •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摘 要]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包括四個維度,即熟悉本國歷史與傳統,學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在國際比較中認識中國特色,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高校要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搭建知識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全球理解力、跨文化溝通力和全球表達力。
  • 總是介意別人的眼光,怎麼辦?
    我看過一些文章和課程,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這些文章和課程的觀點大致會分為兩類:第一,你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幹嘛在意別人怎麼看你?第二,你有你自己的態度,別人終歸不是你,所以他們不理解你很正常。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沒錯,但是在我做答主這些年的經歷來看,很多朋友都非常清楚這兩種觀點,但是依舊介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態度以及別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