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奇葩說》的議題是:美術館突發大火,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如果只能選擇一樣,你會選擇救什麼?
初次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我是懵的,根本無法做出選擇。名畫代表的是什麼?名畫代表的是歷史、文化、符號。貓代表的是什麼?生命,鮮活的生命。
我們來看雙方辯手的切入點:
傅首爾:救,不一定是救成功的。如果在救的過程中死亡了,寧願選擇手感更好的貓。開玩笑地說「抱著貓的少婦」不比「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差。
詹青云:歷史的責任遠比個人的喜好更重要。救貓和救畫的選擇,其實是在捨棄。選擇畫是選擇大我,放棄小我。
許吉如:名畫的意義不在於畫本身,而在於它背後的價值。它的價值就是讓我們明白在乎生命,我們視貓而不見,就是在買櫝還珠。
黃執中:同理心和同情心是有範圍的,道德也不是用於綁架的。不能只聽到近處的哭聲,而聽不到遠處的哭聲。
李誕:藝術的價值就是活在人們心中,而生命的價值就是活著。近處的生命都不去救,還管什麼遠方的哭聲。
羅振宇:題眼是火災。一個普通人在火災中存活的概率很低,更不要說救人或者救貓。選擇救人還是救貓,其實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幫助親人選擇一種「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薛兆豐:人是自私的。人與人心理距離足夠遠的時候,講的是理性和算計。人與人心理距離足夠近的時候,講的是同情和惻隱心。在美術館中,救貓是本能,也是真正的愛。
蔡康永:自以為的「愛」是人類特定立場的愛,而不是普遍的愛。古希臘哲學家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這本是卑微的事,就不要把自己看成救世主。如果沒有辦法衡量的時候,就砍它對自己有沒有用。當美術館看到名畫和貓的時候,名畫的價值是遠高於貓的,所以我們理所當然會選擇貓。
這場辯論中有三個高潮,李誕、薛兆豐、蔡康永三個人的答辯可以說是大神級的,筆者在看節目的時候,就像牆頭草一樣,忽左忽右。但最後被蔡康永說服,未來的人在美術館的廢墟中,希望看到的是藝術品而不是三隻貓。貓哪都有,名畫燒一幅就少一幅,自私地講沒有人會為了一隻素不相識的貓而放棄一幅名畫。
近期熱點
豆瓣5.0分,電影《畢業的我們》有些慘
傅首爾的自白「坐得住冷板凳,才能過得上想要的生活」
紀念一戰100周年的電影,他們已不再變老
電影《與敵共眠》的啟示,即便以愛的名義家暴者也不會有好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