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為積極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基地規範化建設,打造一批集大熊貓保護、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等聯動推進、融合發展為一體的示範和典型,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今年6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態體驗小區推薦評選工作。
記者日前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態體驗小區名單出爐,6個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中四川有3個入選,分別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自然教育基地、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自然教育基地。4個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小區中,四川有2個入選,分別是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溪-虹口生態體驗小區、大熊貓國家公園瓦屋山生態體驗小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是指大熊貓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範圍內,具有一定面積的自然場地,具有明確的運營管理機構,配套有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設施及人員,且能夠提供多種形式自然教育課程的場所。首批共評選6個,其中四川3個,陝西2個,甘肅1個。
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小區是指大熊貓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範圍內,通過規劃科學、合理的生態體驗路線,串聯現有各生態體驗節點、服務功能單元,具有明確管理機構,配套有開展生態體驗的設施及人員,且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生態體驗的特定區域。首批共評選4個,其中,四川2個,陝西1個,甘肅1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以走進自然保護地、回歸自然為主要特點的自然教育成為公眾的新需求。人們對自然生態、旅遊觀光、休閒遊憩、森林康養、山水攝影、自然探索等方面的願望越來越迫切。自然教育事業正成為林業草原的新興事業,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熱點。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大力開展自然教育,有利於實現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培養人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利於發揮國家公園科普教育、文化體驗、遊憩休閒功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有利於形成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助推林業現代化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未來,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在嚴格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前提下,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統籌自然教育資源,設計符合規劃要求的自然教育項目,加強自然教育管理和服務體系智慧化建設,強化安全保障,努力建設具有鮮明大熊貓國家公園特色的自然教育體系,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自然教育服務產品。
具體名單如下:
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6個)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蒿坪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華陽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自然教育基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小區(4個)
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溪-虹口生態體驗小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瓦屋山生態體驗小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大古坪生態體驗小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碧口生態體驗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