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助理研究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有生命力,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的《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重要文章,從六個方面明確提出了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十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作為科學指南,以「六個堅持」為基本遵循,進一步深化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提高複雜局面下駕馭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立場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勞動人民謀福祉的政治經濟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其區別於其他經濟學說流派的根本所在。《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強調一切為了人民的立場,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刻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新時代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以人民為中心貫徹落實到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通過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作為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特別是在發展的動力、發展的協調性、發展的價值取向、發展的根本目的等方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大創新。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就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集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決摒棄過去單純「以GDP增長率論英雄」「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傾向和做法,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為根本保障
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完善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概括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項並列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制度「密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首先要一以貫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製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其次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再次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努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相統一。
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為根本方向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聯繫日益緊密,相互影響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放寬市場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出臺《外商投資法》、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穩定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總趨勢沒有改變,但遭遇了波折和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受到衝擊。不過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性經濟新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同時,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挑戰,確保國家經濟安全。(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