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

  新年伊始,3000億市值白馬股愛爾眼科(300015.SZ)遭遇「黑天鵝」。

  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其質疑武漢愛爾眼科治療不當,「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了治療時間」。術後艾芬曾向醫院反映視力模糊但未引起重視,錯過補救機會。

  事情曝光之後,面對艾芬的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而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術後複診結果也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

  然而愛爾眼科的澄清並未讓事件平息,輿論持續發酵。

  1月2日凌晨,愛爾眼科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已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作為一隻機構抱團股,愛爾眼科一向被認為是A股白馬股的增長典範。上市以來,市值從69億元增長到3000億元。而如今遭遇黑天鵝,市場人士預期其股價可能會遭遇「開年大劫」。

  白內障手術為其重要業務板塊

  「愛爾眼科的這個事情,可以類比白酒塑化劑事件的衝擊。白內障是愛爾眼科的重要業務板塊,如果業務遭受打擊,對公司的影響會比較大。而且這個事件又涉及到社會知名人士,輿論壓力很大,相當於一個巨大的負面廣告,對於醫院的聲譽有極大的損害。雖然最後調查結果還沒出來,但對公司絕對是一個大利空。」一位華南地區私募人士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為17.14億元,佔比為23.77%,2018年營收為15. 44億元,佔比為19.29%,2019年營收為17 .6億元,佔比為17.62%。從增速來看,2018年同比增長為9.01%,而2019年同比增長則達到了 13.97%。

  2019年報顯示,白內障手術項目為其第三大業務板塊,而2017和2018年,則為第二大業務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和2019年報中,愛爾眼科均提到了白內障業務轉型的貢獻。

  2018年年報稱,報告期內白內障項目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9.01%,主要是受高端多焦晶體、飛秒白內障 術式等應用增加所致。受國家實施城鎮居民與農村合作醫療的醫保政策整合調整過渡,以及 部分省區醫保優化調整支出結構影響,白內障業務手術量增長率出現階段性放緩。

  2019年報則稱,近兩年,白內障項目受醫保政策的控制,手術量的增速階段性放緩,隨著消費轉型升級,白內障業務轉型升級取得突破,復明性白內障向屈光性白內障升級,如高端多焦晶體、飛秒白內障術式等應用增加,確保了該項目的穩定增長。

  而根據艾芬所述,在愛爾眼科檢查完後,醫生表示她的右眼患上白內障,建議換高檔人工晶體。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毛利率為40.10%,2018年則為37.69%,高端轉型顯然取得了效果。

  「愛爾眼科的白內障業務轉型做高端手術,2019年增長得比較好。對於商業機構來說,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決定。不過這也是當前輿論質疑的點,就是在這種轉型過程中,是否存在為了商業利益,而罔顧患者利益的事情?這對民營醫院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帽子。這個得等調查結果出來才比較清楚,但對市場情緒會有影響。」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3000億大白馬邏輯會生變嗎?

  作為A股知名大白馬,愛爾眼科是眾多機構的抱團股,今年以來股價已經翻倍有餘,總市值已超過3000億,市盈率高達149.7倍。

  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愛爾眼科三季報顯示,淨利為15.46億,同比仍增長25.6%。而近年來,其業績增速均保持在30%左右。

  三季報顯示,共有208家機構持有愛爾眼科股票,佔其流通股比高達56.26%。

  「都說愛爾眼科是眼科中的茅臺,雖然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也有商譽等質疑。但從企業的發展和業績來看,還是比較穩健的,而且像茅臺一樣,有一批死忠粉,確實也從它那裡賺了不少錢。」一位長期持有愛爾眼科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這個事件肯定會讓股價有波動。至於跌多少,這個就看市場博弈了。」

  在股票論壇中,抄底和割肉的投資者均有。有投資者認為,需要短期規避風險,周一會割肉。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如果跌停,一定會抄底。

  而機構對此也存在分歧。

  「短期影響會有,但這個事件我認為不會對公司的增長邏輯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愛爾眼科發展至今,有比較成熟的應對這類事故的經驗,除非國家對該業務的發展政策有根本改變,否則我認為不會有很大影響。至於抄不抄底,要看市場情緒。作為配置,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一位深圳私募人士表示。

  而在去年12月29日的調研中,愛爾眼科在回答「醫療事故愛爾怎麼去把控的」的問題時稱,「醫療質量是愛爾的生命線,是患者和家人的信任和託付。公司醫療質量一直把控得很好,一些標準高於國家標準,並落實到位,所以事故率和糾紛率極低,風險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公司也投保了醫療責任險,任何時間都要有底線思維。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並非醫療事故,糾紛是溝通問題或服務質量引起的,可能態度好一些就沒事,所以服務無止境。」

  不過上述華南地區私募人士則表示。「這件事情涉及到知名人士,社會效應還是挺大的。現在的問題是要事件的調查結果如何,以及會發酵到什麼程度,會否引起業務整改,對醫院處罰等。如果白內障業務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那對公司業績影響就會比較大,估值邏輯要重新思考。所以在事情結果出來之前,我認為抄底還是應該謹慎。」

  (作者:龐華瑋 編輯:巫燕玲)

(責任編輯:田雲緋)

相關焦點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市值縮水274億
    「真的非常後悔,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踏進愛爾(眼科)。」武漢抗疫醫生、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她希望愛爾眼科自查整個診療過程中所有不規範的行為,並原原本本地承認錯誤、公之於眾。 在此之前,艾芬醫生發文稱自己在愛爾眼科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
  • ...愛爾眼科赴武漢調查艾芬「視網膜脫落」一事 艾芬:調查3分鐘後...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年頭僥倖躲過了病毒的侵犯,卻在46歲生日的第二天沒能躲過視網膜的脫落。」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醫院,她稱自己在這裡接受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12月31日,愛爾眼科針對艾芬的質疑作出回應稱,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 愛爾眼科公布診療自查報告:「深刻反思,願竭盡所能解決問題!」
    原標題:剛剛,愛爾眼科公布診療自查報告,「隔空」喊話艾芬醫生:「深刻反思,願竭盡所能解決問題!」來源:證券時報網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突然刷屏。事情是這樣的: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 急診科主任與「眼科茅臺」醫療糾紛的背後 折射的是愛爾眼科瘋狂...
    製作人:王尊君早間,愛爾眼科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回應稱,「艾芬手術過程順利,無併發症,且其屬於超高度近視,是視網膜脫離的高危因素。經核查,其右視網膜脫落與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她表示,「年頭僥倖躲過了病毒的侵犯,卻在46歲生日的第二天沒能躲過視網膜的脫落,右眼近乎失明。」據了解,她於2020年5月26日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了右眼白內障手術。約5個月後,即10月23日出現右眼視力下降的情況,10月24日至醫院檢查發現右眼視網膜脫離。天眼查APP顯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是上市公司愛爾眼科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之一。
  • 愛爾眼科到底有沒有坑艾芬醫生?
    艾芬醫生和市值3000億元的眼科龍頭醫院的正面交鋒,引起了諸多討論。「年頭僥倖躲過了病毒的侵犯,卻在46歲生日的第二天沒能躲過視網膜的脫落,右眼近乎失明。」寫下這段話的艾芬醫生,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急診科主任。
  • 艾芬「失明」會影響愛爾眼科?創始人陳邦「三起兩落」成湖南首富
    來源:一波說傳承有道近日,武漢知名抗疫女醫生艾芬術後視網膜脫離事件,3000億元市值行業龍頭公司愛爾眼科,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在1月4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通過微博公布了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並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陷失明風波的愛爾眼科:靠白內障手術年入17億,被質疑像莆田系
    截至發稿,愛爾眼科股價為68.22元/股,跌幅8.91%。40多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曾在武漢疫情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而被網友所熟知。她的感人事跡曾登上了《湖北日報》、《 人民日報 》。這一次,她的的身份換成了一位維權的患者。
  • 「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疾速擴張背後誰為「眼安全」負責?
    在2021年開年之際,一場發生在醫生艾芬和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愛爾眼科(300015.SZ)之間的糾紛引發了全網關注。   新冠疫情期間,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工作的艾芬被稱作「發哨子的人」。近日,艾芬質疑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簡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此前給自己做白內障手術時存在種種不規範的診療行為,導致自己眼底病變未得到及時治療,進而出現視網膜脫落。
  • 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 市值蒸發275億元 疾速擴張背後誰...
    「我是個醫生,從沒想過當醫鬧,我只希望能以親身經歷來曝光愛爾醫院在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在2021年開年之際,一場發生在醫生艾芬和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愛爾眼科(300015.SZ)之間的糾紛引發了全網關注。  新冠疫情期間,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工作的艾芬被稱作「發哨子的人」。
  • 愛爾眼科陷醫療糾紛,民營醫院過度醫療又迎信任危機
    作者 / 何煦編輯 / 李楠一場醫療風波,將愛爾眼科以及民營醫療行業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微博:急診向日葵艾芬)在微博表示,自己在武漢愛爾眼科手術後右眼視網膜脫落。
  • 「能來愛爾眼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秘魯醫生在華接受愛爾-ICO...
    愛爾眼科自2015年年底與國際眼科理事會(ICO,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共同設立聯名獎學金以來,已有27名來自中國、印尼、墨西哥等亞洲和拉美地區的年輕醫生赴美國和英國等地完成進修。此次Moya作為聯名獎學金計劃下的首位來華學員,將常駐愛爾眼科深圳醫院三個月主攻眼底病專業知識和診療方法。
  • 醫周健聞:天士力生物再次撤回上市申請,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愛爾眼科...
    作者:時代財經 李傲華 編輯:鄭方圓2021年第一周,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9.6℃,迎來了1966年以來最冷的冬天。當北京人在這個55年一遇的寒冬中瑟瑟發抖時,300公裡開外的石家莊正在嚴控人員流動管理,展開全員核酸檢測,全市所有車輛及人員均不出市,高風險地區藁城區人員均不離開本區域,中風險地區人員嚴格管理,同時減少管控範圍內的人員流動。
  •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摘要【3190億!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1月7日,愛爾眼科股價大漲8.27%至77.40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3190億元,位於創業板第四位,僅次於寧德時代、金龍魚和邁瑞醫療。
  • 起底醫療風波中的愛爾眼科:兩個湖南人的「莆田式」發家史
    2020年12月30日下午,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微博上發布《再見2020》的文章,講述了自己在愛爾眼科手術後右眼視網膜脫落的經歷。據艾芬稱,2020年5月艾芬發現自己視力下降,有白內障的現象。當時她所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還沒有恢復正常工作。
  • 愛爾眼科(300015):高瓴資本的愛股,10年股價飈35倍
    其中,愛爾眼科早在2017年被「相中」,在它身上賺錢超過10億元人民幣。高瓴資本第一次出現在愛爾眼科十大股東是在2018年3月31日,這個報告對應的是愛爾眼科2017年四季底的持倉明細,購買了3718萬股,當時愛爾眼科股價在14人民幣左右(今天在37.85人民幣左右),建倉市值是5.2億人民幣。
  • 對艾芬的治療是否規範,愛爾當以誠實的態度作答
    在艾芬反映了自己的遭遇後,愛爾眼科方面曾做出過一次回應,但艾芬不予認可。去年12月31日,愛爾眼科回應稱,經核實,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術後複診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
  • 愛爾眼科這事沒完,不妨先看看希瑪眼科
    愛爾眼科(300015.SZ)周末因為抗疫英雄的醫療事故,時隔8年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8年前因為臺灣醫生"封刀門"事件,愛爾作為A股眼科第一股,深受影響。但那時愛爾正方年少,成長潛力無限,而且主因並不是公司本身出事故,所以一年後愛爾即走出陰影,開始了資本市場長牛的故事。附上一副愛爾眼科的月線圖,如下。
  • 泰安愛爾眼科範傳峰博士:糖尿病人警惕視網膜...
    近日,58歲的趙先生來泰安光明愛爾眼科醫院複查非常開心,並和家人一起為院長範傳峰送來錦旗表示感謝。據了解,趙先生因左眼視力下降來到泰安光明愛爾眼科醫院就診。剛到院時,趙先生左眼已經喪失視力許久,右眼也看不清楚,甚至走路都需要家人攙扶,生活難以自理。
  • 中國抗疫經驗雲共享,愛爾眼科助力海外醫院有序復工
    5月12日,愛爾眼科集團總部與歐洲分部高層溝通會召開,防疫復工成為會議重點。針對防疫措施、就診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向歐洲分部進行了詳細詢問。據了解,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愛爾眼科海外各地診所正在有序復工,守護患者眼健康。
  • 近視矯正 就選鄭州愛爾眼科醫院
    別讓近視阻擋你的未來  鄭州愛爾眼科飛秒雷射矯正近視  目前世界上飛秒雷射手術已經相當成熟,鄭州愛爾眼科醫院屈光中心遊昌濤主任表示,鄭州愛爾眼科精細化術前檢查21項,全方位對近視的朋友進行眼部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決定能否進行近視手術,適合近視手術的朋友可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