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俗分布於川滇黔桂廣大彝區,涼山作為全國最大的聚居區,保留最為完整。而美姑作為涼山的腹心地區,婚俗禮制完備、古樸,美姑縣位於四川涼山州東北部,大涼山主峰黃茅埂西麓,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腹心地帶。被譽為「彝族文化聖地」。
彝族男子到了一定年齡,則請媒人「服嘎」說媒,媒人根據等級、生辰、命宮、禁忌等了解兩家是否可以開親,如果命宮相合,且雙方願意開親,則擇日到女方殺小豬取膽、脾等進行佔卜。如果不吉,則該婚姻即行中止。說媒合婚,則媒人往返於雙方之間商議聘金。議定之後,男方擇日打酒並攜一對同窩孵出的雞等前往女家請婚。
過禮是青年男女雙方,結婚前給女方送彩禮的一個儀式,男方家擇好結婚日子後,由媒人帶男方和其朋友,在婚期前數月按照約定,帶著必要的彩禮送到女方家。同時協商婚期以及婚事有關事宜。作為女婿的男青年,還必須送嶽父和嶽母各一套衣服面料,(俗稱「離娘布」)。次日女方家將男方送來的酒肉,設晏請親朋和村裡德高望眾的長者。
彝族姑娘在自己的婚禮當中,肯定都有自己的一身禮服——鑲邊衣、雞冠帽和繡花鞋。彝族姑娘很喜歡穿鑲邊衣,這是一種右衽寬長的上衣,衣服的衣袖和胸襟都繡有金、紅、紫、綠等色花紋圖案,衣領鑲細銀泡,這種服裝也是彝族姑娘的一種護身符。當彝族姑娘出嫁的時候,娘家的姐妹和夥伴們都要給姑娘繡一雙漂亮的勾尖繡花鞋,讓姑娘穿著到婆家去。據說,這種勾尖繡花鞋能使姑娘一路平安,生活美滿幸福。
出發。
男方家娶親的隊伍來到女方家門前時,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姊妹和同輩青年男女的潑水,以示歡迎和慶賀。彝家人認為:潑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後就不會到很遠的地方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
在供桌上點上香,磕完頭,接著就開始展示帶來的禮物,如衣服、鞋子、包頭、錢幣等。女方也展示姑娘的嫁妝,如櫥櫃、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電、縫紉機等。展示完畢後,女方家招待娶親的人喝水:先喝茶,後喝糖水,稱為「先苦後甜」。接著擺好香案,請女方的舅輩來說一些吉利的話,然後打開紅盒,給新郎披上兩匹紅彩帶。一切完畢之後,女方家盛宴招待娶親的人、親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鄉親。
動身之前女方的舅輩帶著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別。 新娘則由哥哥或弟弟從樓上背到堂屋門外與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後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親。
彝家山寨,山高路遠,新娘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背回男家。
新娘即將到達,女方送親者將派出二三個小夥子,提前到男家報喜,意為新娘隨後就到,叫男方可以準備好婚禮,男家則給前來報喜的人以酒肉招待。
迎親隊伍快到新郎家門外。
親隊伍快到新郎家門外,要舉行「退車馬」儀式,即在門外放一張桌子,桌上放裝滿糧食的鬥,並插上三柱清香,等新郎新娘一到,由懂得「退車馬」儀式的長者點燃香,念「退車馬」的吉祥語,讓新郎、新娘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樂師們奏起熱烈的「迎親調」,親朋好友燃放爆竹,點起火把,以示驅趕迎親隊伍在途中帶回的不吉祥物,新娘和新郎方可進家門入洞房。
新娘在手持兩枝火把的少女陪同下,走進大門並一直走到洞房中床上坐下。這時,一中年婦女主持,讓新郎新娘喝交杯盞。然後新郎走出洞房,來自女方家的女賓則陪著新娘留在房中。"按照彝族習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鬥,將被人嘲笑:"這是不會反抗的女人!"據說,他們日後生下的孩子,祖先將不予承認,死後還進不了"陰間"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裡的一對新人,還有一番打鬧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