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類慢性病。雖然常見,但很多人並不重視,因為它是慢性病,所以大部患者只看到疾病的當下,無非就是頭暈、乏力等,卻看不到高血壓引發的併發症。也正因此,高血壓往往得不到重視,而當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時,已經來不及了。
說起高血壓,其實主要還是中老年人患者,有的病程長達十幾年甚至數十年。所以要高度重視,不能給疾病以成長的空間,不然高血壓會對我們的心、腦、腎及血管展開一系列地慢性損傷。
1.心臟
高血壓會加重心臟負擔,時間一長,就會引起左心室肥厚,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所以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會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其實這都是提醒患者的警鐘。
2.腦
高血壓會導致腦部的小動脈痙攣,出現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等症狀。如果這些症狀得不到重視,高血壓還會持續給人敲打警鐘,如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症狀,其實這就是要腦卒中的前奏了,需要高血壓患者高度重視。
在重視這些症狀的前提下,也不要忽略了對誘發因素的預防,如情緒大波動、用力排便、勞累等。
3.腎臟
說起腎臟,很多人都會直接想到腎衰竭!其實那是一步步實現的。在高血壓初期,可能會出現厭食、夜尿增多及尿液檢查異常等,這都是在提醒患者要高度重視控制血壓。如果患者一直迴避治療,那麼慢性腎衰竭就會一步步起來,而突然的誘發因素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
4.血管損傷
高血壓可以損傷血管,如導致眼底出血、誘發冠心病、腦梗等疾病。
面對這一系列可能的損害,高血壓患者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主要還是通過降壓藥來完成血壓控制,從而避免高血壓的損傷。
說起降壓藥,可以大致歸為5大類,如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通道阻滯劑(CCB)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當然,除了這5類,還有一些如利血平、可樂定等藥物。
由於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是聯合用藥,所以黃醫生主要講一講聯合用藥。聯合用藥可以根據各自的降壓機制來達到優勢互補,也可以抵消或者減小不良反應,是目前普遍的做法。
一、二氫吡啶類CCB加ACEI或ARB
CCB具有擴張動脈的作用,而後者可通過阻斷RAAS,既擴張動脈,又擴張靜脈,所以兩藥聯合應用,具有協同降壓的作用。眾所周知,CCB的一個典型的副作用就是踝部水腫,慶幸的是,ACEI或ARB類藥物可以消除這一副作用。同時,ACEI或ARB類藥物還可以減輕CCB類藥物導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應。
二、噻嗪類利尿劑加ACEI或ARB
利尿劑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常用藥,但它的一個不良反應就是激活RAAS,不利於降壓,但如果利尿劑和ACEI或ARB類藥物聯合應用,就可以抵消這個不良反應,從而增加降壓效果。利尿劑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導致低血鉀,而ACEI或ARB類藥物可以使血鉀水平適當升高,從而抵消低血鉀的現狀,可見這兩類藥物聯用,具有明顯的協同降壓、減少副作用的效果。
三、二氫吡啶類CCB加β受體阻斷劑
CCB類藥物具有擴張血管和增加心率的效果,而β受體阻斷劑可以收縮血管,減慢心率,所以這兩類藥物聯用,不僅能達到降壓的功效,還能相互抵消可能的副作用,可謂是天作之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