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當別人比自己優秀的時候,就會陰陽怪氣的諷刺別人一番;
當別人拿到獎金的時候,就會暗自在背地裡議論人家只是運氣好;
當別人拿到了證書,就只會說證書有什麼用,工作也用不上……
沒錯,這世界總有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會心生妒忌,通過各種貶低,諷刺,甚至是造謠的方式,來對他人進行打壓,來找到內心的平衡。
《瑜伽師地論》有云:「心懷染汙不喜他榮,故名為嫉。」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1
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
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曾有這樣一段經歷:
他13歲那年,獨自離開了家鄉去北京,當時,他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受盡了各種委屈。
他當過服務員,也幹過保安,甚至打掃過廁所。
在餐廳做服務員期間,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樂」郭德綱,後期,加上努力和勤奮,最終取得了成功。
然而,嶽雲鵬卻說:「在他成功之後,每次回老家,自己都感覺非常難受」。
因為,他發現全村的人沒有一個人是說他的好話。
每次,一提到嶽雲鵬,村民們都會露出不屑的神情。甚至有時候還諷刺地說:「我們都不愛他,不過就是運氣好,遇貴人,其實他也沒有什麼實力」。
東野圭吾在《惡意》一書中寫道: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我當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見不得別人好,其實也反向的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說明你還不夠優秀。
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不允許別人比自己有本事,還要否定別人的努力,實際也反映出人的病態心理。
所以,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與其否定別人,倒不如過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好。
2
嫉妒如刀刃,害人終害己
羅素說過:「嫉妒可能是人的所有天性當中最不幸的一個了」。
見不得他人的好,每天就只會盯著他人擁有的一切,卻往往忽略去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幸福,到頭來,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歷史故事:
在清朝雍正年間有個白泰官,是當時八大武術家之一。成親後因故便離家出走多年,一直在江湖流浪。
有次,流浪多年的他在回家途中,剛好遇到一個小孩正在對著石頭練功,每個動作的力度,還有準確度,都做得非常的到位。
白泰官看到後心想:「這孩子小小年紀就這麼了得,那將來長大不久會贏過我」。
在嫉妒心的強烈推動下,他竟出手把孩子給打死了。
最後,孩子在斷氣之前,對著他說了句:「我爹爹白泰官一定會來找你算帳的」。
白泰官一聽,頓時五雷轟地,眼前的小孩竟然是自己的孩子,當他後悔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東漢著名隱士嚴光說:「嫉妒者,亡軀之害也」。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
一個人的嫉妒心是無窮無盡的,嫉妒會使得人性失去理智,用報復來換取自身利益,認為是聰明的決定,殊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人終害己。
3
成全別人也是成全自己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層次越高,格局越大的人,就越懂得善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同高度。
網上看到一個真實故事
一位主管招進了一位非常能幹的銷售員,這位銷售員的業績做得非常漂亮,而且更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在公司的風頭非常猛。
在這種情形下,有人提醒他說:「儘快將這位員工趕走,不然,主管位置說不定哪一天就是他的」,主管聽完之後,若有所思。
有天,主管召集全體員工開大會,大家都紛紛議論,猜測可能是要辭退這位銷售員。
然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主管不僅沒有辭退該員工,反而是升他作為副主管,並繼續帶領大家一起做業務。
後來,這位主管的位置確實被這位銷售員給取代了。
而這位主管,卻成為了公司的銷售總經理。
魯迅曾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同樣,真正的智者,敢於直面不及自己的人過得好。
當遇到不及你優秀的人事,放下排擠和偏見,實現共同進步,這才是智慧之舉。
管子說:「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與其花心思去妒忌他人,還不如,花時間多去了解他人的努力和過人之處,從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然後讓自己快速進步。
這樣做,不僅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4
有句老話說的好:優秀的人互相抬,愚蠢的人互相踩。
所以,到了最後你會發現優秀的人身邊都是優秀的人,小人身邊也儘是小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也有自己不同高度。
放下自己的傲慢與偏見,放下自己的妒忌之心,用和善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
與其花時間在妒忌別人上,不如放下執念,用平和的心去對待一切,讓自己變得更好。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人性最大的善,是成就他人的美意。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做一個心善的人,相信福報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