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
鴨嘴獸(platypus)是一種不尋常的哺乳動物。當1798年它的發現被首次報導時,英國科學家認為這個生物是通過縫合其他動物的部分而製造出來的騙局。鴨嘴獸的腳上有蹼,長著像鴨子一樣的喙,會下蛋,雄性有毒刺。
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毒刺
鴨嘴獸有角狀的喙,寬而平的尾巴和蹼足。它濃密的、防水的皮毛是深棕色的,眼睛周圍和腹部的皮毛更淺。雄性的每隻後肢上都有一根刺。
雄性比雌性大,但是個體之間的體型和體重差別很大。雄性的平均身長為20英寸,而雌性大約為17英寸。成年鴨嘴獸的體重在1.5到5.3磅之間。
鴨嘴獸分布(紅色:本地;黃色:已引入)
鴨嘴獸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溪流和河流中,包括塔斯馬尼亞島。它在南澳大利亞已經滅絕了,除了袋鼠島上的一個引入種群。鴨嘴獸生活在不同的氣候中,從熱帶雨林到寒冷的山區。
鴨嘴獸是食肉動物。它們在黎明、黃昏和夜晚捕食蠕蟲、蝦、昆蟲幼蟲和小龍蝦。鴨嘴獸在潛水時會閉上眼睛、耳朵和鼻子,並左右移動它的喙,很像雙髻鯊。它的喙上結合了機械傳感器和電子傳感器的原理來繪製周圍的地圖。機械感受器探測觸覺和運動,而電子感受器則感知生物體肌肉收縮釋放的微小電荷。另一種使用電感應來尋找獵物的哺乳動物是海豚。
除了針鼴和鴨嘴獸,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針鼴和鴨嘴獸都是產卵的單孔目動物。
鴨嘴獸每年在6月到10月的繁殖季節交配一次。正常情況下,鴨嘴獸在水面以上的洞穴裡過著獨居的生活。交配後,雄性會離開洞穴,而雌性會挖一個更深的洞穴,用塞子控制環境,保護她的卵和幼崽。它用樹葉和草築巢,產一到三個蛋(通常是兩個)。這些蛋很小(不到半英寸),而且像皮革。她把蛋捲起來孵蛋。
卵大約10天後孵化。這些沒有毛、瞎了眼的幼仔喝的是由母親皮膚毛孔分泌的乳汁。幼崽在出洞前要餵養大約4個月。雄性和雌性鴨嘴獸出生時都有馬刺和牙齒。這些動物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掉牙。雌性的馬刺在一歲前就脫落了。
鴨嘴獸在第二年達到性成熟。在野外,鴨嘴獸至少能活11年。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鴨嘴獸的保護級別定為&34;。研究人員估計成熟鴨嘴獸的數量在3萬到30萬隻之間,通常確定在5萬隻左右。
雖然鴨嘴獸從1905年開始受到保護,但其數量一直在減少。該物種面臨著因灌溉、水壩和汙染而造成的棲息地破壞。疾病是塔斯馬尼亞島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最嚴重的威脅是人類用水減少和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
鴨嘴獸沒有攻擊性。雖然它的叮咬對狗等較小的動物可能是致命的,但從未有記錄顯示人類死亡。這種動物的毒液含有類似防禦蛋白(DLPs),能引起腫脹和劇痛。此外,刺痛會導致疼痛敏感度升高,可能會持續幾天或幾個月。
如果你想看到活生生的鴨嘴獸,你必須去澳大利亞。截至2017年,澳大利亞只有部分水族館才有這種動物。維多利亞的希爾斯維爾保護區和雪梨的塔龍加動物園已經成功地在圈養條件下繁育出鴨嘴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