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科學——鴨嘴獸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29874

筆尖科學——鴨嘴獸

龍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的形象被認定為是幾種強大動物的合體。雖然截止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龍的存在,但在澳大利亞大陸上,真的就有這麼一種古老的動物,長相很奇特,就好像幾種動物被「肢解」之後開玩笑一樣地拼接在一起,這就是鴨嘴獸,一種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

鴨嘴獸在古近紀末期(約2500萬年前)時就出現了。海豹般圓滾滾的身體上長著四個帶腳蹼的爪子,神似鴨子。後肢上有一根空心骨質刺,可以釋放毒液來自衛,這在哺乳動物中是極其少見的。而最具特徵的就是它的嘴,比鴨子還要誇張,又長又寬又厚,上面還有兩個用於呼吸的孔,就好像是戴著一個塑料面具。但其實它的嘴殼質地柔軟,上面布滿神經細胞,可以識別其他動物發出的生物電磁信號,活像一個雷達。

不僅長得怪怪的,它繁衍後代的方式也很奇特。既卵生,又哺乳。生蛋的方式就像鳥類和爬行類一樣,由洩殖腔排出體外。雖然小鴨嘴獸會吃奶,但它的母親身上卻沒有乳房和乳頭,只在腹部有一片孔區,像出汗一樣分泌乳汁,小鴨嘴獸爬到母親肚子上舐食。吃奶四個月之後小鴨嘴獸才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兩歲便已經成年,壽命有10年-15年。成年鴨嘴獸以昆蟲、蚯蚓、青蛙和等為食,食量很大,每天消耗的食物和自身體重相等。而且它的吃相很滑稽,邊吃邊搖頭晃腦。

由於鴨嘴獸具有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特徵,所以給它分類也曾是讓生物學家很頭疼的問題。1843年,恩格斯在英國看到一個鴨嘴獸的蛋,人們告訴他這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哺乳動物,恩格斯聽後哈哈大笑: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卵生的,因此肯定不是哺乳動物。後來,事實使恩格斯「不得不請求鴨嘴獸原諒自己的傲慢與無知。」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魏承瑤]

相關焦點

  • 萌萌噠鴨嘴獸
    雌性鴨嘴獸在幼崽狀態時還有距,慢慢長大後距就逐漸消失了。有人認為,距是在雄性之間爭鬥或者攻擊外敵的時候使用的。其中,最為特殊的是感知電的器官,它非常靈敏,可以感知到從獵物身上發出來的微弱的電場,據說在水中可以感知到非常微弱的電場(0.00002伏/釐米)。有了它,即使在漆黑的夜裡也能順利地捕獲食物。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鴨嘴獸具有與野鴨非常類似的喙。但與鳥類的喙不同,鴨嘴獸的喙不是角質的,因為它的下面是皮膚,所以非常柔軟。
  • 花與鴨嘴獸
    何以如此全神貫注地來看鴨嘴獸呢? 這畢竟是一種極具傳奇色彩的動物呀!作為哺乳類,卻要靠生蛋來繁殖,若是可以請鴨嘴獸先生重新選擇一番的話,大約它也會大搖其頭。「得了吧,何苦生蛋什麼的!」然而無從挑選,也抱怨不得。惟其如此,鴨嘴獸才變得傳奇起來。
  • 鴨嘴獸的生長繁殖是怎樣的?鴨嘴獸具有怎樣的繁殖特點?
    鴨嘴獸作為澳大利亞特有的生物品種而被人們所熟知。同時,鴨嘴獸也是目前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之一,在距今2500萬年前,在地球上就有它們的蹤跡。作為地球上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那麼,鴨嘴獸是怎樣進行生長繁殖的呢?
  • 呆萌鴨嘴獸竟有毒!雄性鴨嘴獸的毒刺位於後腳
    ▲雄性鴨嘴獸的毒刺位於「後腳」。(圖/翻攝自Pinterest)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熱門動畫《飛哥與小佛》裡的「鴨嘴獸泰瑞」是一名秘密特務,逗趣又可愛的模樣也圈了各年齡層的粉絲。但是不為人知的是,現實中的「雄性鴨嘴獸」,竟是少數有毒的哺乳類動物之一!
  • 動物世界-鴨嘴獸
    鴨嘴獸是單孔目物種,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亞。由於鴨嘴獸數量較少且分布較小,故暫未發現亞種。鴨嘴獸的獨特性使它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單孔目 Monotremata科:鴨嘴獸科 Ornithorhynchidae屬:鴨嘴獸屬 Ornithorhynchus種:鴨嘴獸 O. anatinus
  • 奇異動物-鴨嘴獸
    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單孔目 Monotremata科鴨嘴獸科 Ornithorhynchidae屬鴨嘴獸屬 Ornithorhynchus種鴨嘴獸 O. anatinus鴨嘴獸的骨骼成年鴨嘴獸:體長30-48釐米尾長10-15釐米體重500-2000克鴨嘴獸全身裹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腦顱與針鼴相比,
  • 鴨嘴獸,居然是有毒的動物?
    除了哺乳期外,鴨嘴獸一生都過著獨居的生活,大多數時間都在水裡,是遊泳能手。它的皮毛有油脂,使它在較冷的水中仍能保持溫暖。遊泳時,用前肢蹼足划水,靠後肢掌握方向,捕食一些生活在河中的小的水生動物,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鴨嘴獸是夜行性生物,它們慣於白天睡覺,夜晚活動,冬季不活動或冬眠。
  • 鴨嘴獸和針鼴
    由於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現存僅有的兩個單孔目動物譜系的代表,所以本文將主要的介紹分析它們的基因組。鴨嘴獸的概念鴨嘴獸(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之一。針鼴的概念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針鼴科動物的統稱。與鴨嘴獸同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有2屬4種。
  • 鴨嘴獸能分泌毒液
    Sciscape.org報導,雄性鴨嘴獸的後肢長有尖刺,分泌了近80種毒素,人類一旦被刺到後會產生嚴重的劇痛。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的毒液和其他動物的毒液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基因體學家Wesley Warren等人分析了鴨嘴獸的基因體後發現,鴨嘴獸的各種毒素,和其他動物例如蛇、蜥蜴、海星和海葵的毒素極為相似,但它們顯然是獨立演化出來的。雄性鴨嘴獸腹部的毒腺分泌了毒素,然後在後肢的小刺上分泌。雄性鴨嘴獸只有在交配季時才會分泌毒液,可能藉此來對付其他情敵。鴨嘴獸的毒液對人類可能不致命,可是引起的劇痛甚至可能維持好幾個月。
  • 鴨嘴獸永遠是鴨嘴獸,做得再像你也只是條蟲
    圈裡但凡玩長板超過三年的人都知道,國內有個 **蟲 品牌旗下最初的Dancing板一直是抄襲歐洲知名品牌SimpleLongboards-鴨嘴獸現在去搜索*吧依舊能找到當年抄襲的痕跡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圖片對比發現,**蟲板型跟SimpleLongboards鴨嘴獸相似度接近於完美,板面圖案變成了純黑色,板畫變成了方格?求求你告訴我這還不算是抄襲麼?
  • 哺乳動物會下蛋--鴨嘴獸
    【每日科技網】   來自澳大利亞的珍惜哺乳動物鴨嘴獸  在澳大利亞這片與世隔絕且神奇的土地上,一種動物進化的差不多完美以後他就可以靠著看家本領吃飯了,而鴨嘴獸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從它們在2500萬年以前變成這個樣子以後就再也沒有進化過了。
  • 《自然》: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特?
    最近,由哥本哈根大學、華大基因等機構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鴨嘴獸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對鴨嘴獸一些奇怪特徵的起源作出了解答。會產卵但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幼崽,沒有牙齒,有毒刺,有蹼足,皮毛光亮,有10條性染色體。自從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以來,這種奇特的半水生生物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 不可思議的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它們的尾巴像海狸,喙像鴨子;夜間捕獵時,鴨嘴獸閉著眼睛,靠喙感知獵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鴨嘴獸一個新的奇怪特性:螢光皮毛。  在最近發表於《哺乳動物》雜誌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紫外線(一種人眼看不到的光譜)照射下,鴨嘴獸的皮毛會發出藍綠色的光。
  • 不可思議的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供圖:JONATHAN MARTIN/NORTHLAND COLLEGE; FROM ANICH ET AL. 2020撰文:DOUGLAS MAIN從很多方面來說,鴨嘴獸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雖然是哺乳動物,但這些澳大利亞原住民卻會下蛋,而且後腿上長有毒刺。它們的尾巴像海狸,喙像鴨子;夜間捕獵時,鴨嘴獸閉著眼睛,靠喙感知獵物。
  • Nature:鴨嘴獸進化
    通過X、Y染色體之間的比較,研究發現在單孔目的5條X染色體(依次編號1-5)中,最古老的是X1染色體(約1.75億年前),其次是X2、X3、X5,最年輕的是X4——這個在鴨嘴獸和針鼴分化之後才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性染色體。
  • 我國現存鴨嘴獸玉雕,鴨嘴獸澳洲獨有
    我國現存鴨嘴獸玉雕,鴨嘴獸澳洲獨有我們都知道,山海經中的世界所記載的範圍是非常廣的。還到達過非洲北美洲,那古人會不會在英國人發現澳洲大陸之間就已經去過澳洲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千古寶玉 杜心藏玉集》中,就發現了一尊玉雕,他是一隻蹲坐著的鴨嘴獸。它各個部位的造型和比例完全和澳洲的鴨嘴獸一致。
  • 鴨嘴獸的近親-針鼴
    現存的四種針鼴和鴨嘴獸是現存唯一會產卵的哺乳動物,也是單孔目中唯一倖存的成員。 一些物種是吃螞蟻和白蟻的,但它們與真正的食蟻獸——包括樹懶和犰狳——並無密切關係。針鼴在兩千萬到五千萬年前由一種類似鴨嘴獸的單孔類動物進化而來。這個祖先是水棲動物,但針鼴適應了陸地上的生活。
  • 科學家繪出鴨嘴獸基因組草圖
    2008-05-08 16:32:53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張忠霞   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7日報告,他們成功繪出了鴨嘴獸這一奇特的哺乳動物的基因組草圖
  • 多少人搜過「鴨嘴獸滅絕了嗎」
    而且過去的科學家對鴨嘴獸種群數量的研究質量參差不齊。白天追蹤不到鴨嘴獸,而傳統追蹤物種的足跡檢測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它們大部分時候都待在水裡。 現在研究人員利用環境DNA等技術,監測它們在水中的情況,並對它們的活動進行聲學標記。公眾還可以用一款名為「發現鴨嘴獸」的應用程式,記錄自己看到的鴨嘴獸。
  • 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這似乎還不夠,今年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的皮毛具有生物螢光,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明亮的藍綠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Tahneal Hawke把一隻鴨嘴獸放歸維多利亞州的米塔米塔河。研究人員捕捉鴨嘴獸進行健康評估、採集基因樣本,並給它們植入微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