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和針鼴

2021-01-16 每日生物評論

卵生哺乳動物(又名:單孔目動物)是現存唯一的哺乳動物外類群,它們的存在為我們對哺乳動物的進化了解十分重要。

那麼什麼是卵生哺乳動物呢?

卵生哺乳動物是一種古老的物種,它們是卵生動物進化為胎生動物的過渡時期遺留下的特例。儘管它們不是胎生,但是這些動物和胎生動物一樣,有先天形成的哺乳行為、體表被毛等一系列類似特徵,所以它們也屬於哺乳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

由於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現存僅有的兩個單孔目動物譜系的代表,所以本文將主要的介紹分析它們的基因組。

鴨嘴獸的概念

鴨嘴獸(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之一。

針鼴的概念

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針鼴科動物的統稱。與鴨嘴獸同為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有2屬4種。

完整的鴨嘴獸基因組組裝幾乎將整個基因組錨定在染色體上,它顯著改善了基因組的連續性和基因注釋。再加上針鼴序列,這兩個物種的基因組使我們可以檢測到譜系特定的基因組變化,這些基因組變化對單孔目動物和哺乳動物的進化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個證據表明,單孔目動物性染色體複合體起源於遠古的染色體環結構。這種獨特的染色體複合體的形成可能是由人類常染色體和同源染色體共享有多種X和多種Y染色體之間異常廣泛的相互作用的結果。進一步的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了單孔目動物和哺乳類動物在結合珠蛋白基因、泌乳基因和嗅覺和味覺化學感受器基因上的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是單孔目動物可以適應生態環境的基礎。

以上就是關於鴨嘴獸和針鼴的簡單基因組基礎只是的相關介紹。

來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39-0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

相關焦點

  • 鴨嘴獸的近親-針鼴
    針鼴,有時也被稱為刺食蟻獸,屬於產卵哺乳動物單孔目中的針鼴科。 現存的四種針鼴和鴨嘴獸是現存唯一會產卵的哺乳動物,也是單孔目中唯一倖存的成員。 一些物種是吃螞蟻和白蟻的,但它們與真正的食蟻獸——包括樹懶和犰狳——並無密切關係。針鼴在兩千萬到五千萬年前由一種類似鴨嘴獸的單孔類動物進化而來。
  • Nature:鴨嘴獸和針鼴基因組
    來自Nature的一項最新研究,組裝並分析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澳洲針鼴(Tachyglossusaculeatus)的參考基因組,它們代表了僅存的兩個極端物種。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
    genomes reveal mammalian biology and evolu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表了鴨嘴獸和短鼻針鼴(後簡稱針鼴)的基因組,並利用其信息對哺乳動物的演化以及單孔目性染色體演化進行了分析,為深入了解哺乳動物的重要演化歷程提供了新的結果。
  • 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長得像刺蝟卻是鴨嘴獸的近親
    還有一種長有尖刺卻存活了八千萬年的動物,名為針鼴。如果是從來不知道針鼴這種生物存在的人,在第一次看到針鼴的時候一定會把它們誤以為是刺蝟的,可是針鼴雖然長得比較像刺蝟,但它們卻跟刺蝟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反倒是古生物鴨嘴獸的近親。
  • 針鼴,何許物也?
    這隻混合著鴨嘴獸和鼴鼠的萌寵,原型就是針鼴。針鼴,學名:Tachyglossidae,是世界僅有的兩種單孔目動物(另一個是鴨嘴獸)之一,以螞蟻和白蟻為食,能幫助樹木清除蟲害。 和鴨嘴獸一樣,針鼴也是單孔目動物的一員。
  • 物種百科:針鼴
    針鼴,又稱刺食蟻獸,哺乳綱單孔目針鼴科動物的統稱,共有2屬(針鼴屬、原針鼴屬)4種。與鴨嘴獸同為最原始的卵生哺乳動物(卵生、具哺乳行為)。分布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紐幾內亞,棲息在多石、多沙和多灌叢的地帶,住在巖石縫隙和自掘的洞穴中。適應食蟻生活,黃昏和夜晚出來活動。平時在地面活動,極善於挖掘。遇到危險,能很快地鑽進鬆散的泥土中;緊急時也會捲成一個刺球保護自己。
  • 針鼴的「育兒袋」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阿威/文  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和伊裡安鳥上,生長著一種奇異的動物,它身長50-70釐米,體重5—10千克,身上長著刺,像刺蝟和豪豬;嘴巴細長,四肢粗壯,看上去像一隻玩具小象;舌頭細長,長有倒鉤,可以伸出嘴外很遠,又像食蟻獸。這種可愛的動物叫針鼴。
  • Nature:鴨嘴獸進化
    通過X、Y染色體之間的比較,研究發現在單孔目的5條X染色體(依次編號1-5)中,最古老的是X1染色體(約1.75億年前),其次是X2、X3、X5,最年輕的是X4——這個在鴨嘴獸和針鼴分化之後才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性染色體。
  • 針鼴?傻傻分不清楚
    它就是可愛的針鼴!針鼴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是除了鴨嘴獸以外唯一會生蛋的哺乳動物!交配後,母針鼴會產下一個或兩個硬幣大小,像皮革一樣堅韌的軟殼蛋。這些蛋將被母針鼴塞進育兒袋,大概十天以後,針鼴寶寶就會孵化出來啦。
  • 鴨嘴獸和人類有著共同祖先?來聽聽Nature重磅成果解讀
    有熟悉的袋鼠、考拉、袋狼、袋熊、鴯鶓、針鼴……還有鴨嘴獸。這一樣貌和行為都稱得上古怪的神奇動物,直到18世紀末才被人們發現。日本國立博物館的鴨嘴獸標本 | Motokoka, Wikimedia, CC BY-SA 4.0研究團隊獲得鴨嘴獸和針鼴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之後,通過對比人類、有袋類動物等基因組數據,得到不少關於演化的古早秘密——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鴨嘴獸幼崽會依靠媽媽的乳汁長大,但它們也有著不少怪異之處,比如它們的性染色體數,是人類的五倍。
  • 長鼻子的針鼴——並不是大號的刺蝟
    針鼴科 Tachyglossidae通常被稱為刺食蟻獸,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動物——對了,鴨嘴獸也是咪蛋超喜歡的動物,稍後八——此科下共有三屬六種生物,其中巨針鼴屬已滅絕,其他兩屬均生活在澳大利亞及紐幾內亞。
  • 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Nature 官網截圖作為最早與其他哺乳動物分歧的物種,單孔目(如鴨嘴獸、針鼴)處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們了解哺乳動物演化歷史的關鍵分支。這些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演化地位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對它們的性狀特徵、起源進行研究。
  • Nature: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Nature官網截圖作為最早與其他哺乳動物分歧的物種,單孔目(如鴨嘴獸、針鼴)處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們了解哺乳動物演化歷史的關鍵分支。這些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演化地位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對它們的性狀特徵、起源進行研究。
  • 【蒙知】神奇動物——針鼴
    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裡除了要學習各種魔法和咒語,還有許多有趣的課程,比如海格的保護神奇動物課。
  • 既不是刺蝟,也不是豪豬,更不是食蟻獸,它是針鼴
    ,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動物。外表上,它們與南美洲的食蟻獸及其他有刺哺乳動物,如刺蝟和豪豬相似。短小但強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它們成為強勁的挖掘者。它們有著細長的口鼻部,同時有口和鼻的功能圖為:鴨嘴獸
  • 萌萌噠鴨嘴獸
    鴨嘴獸的身體具有其他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鴨嘴獸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全長:約50釐米體重:約1.5千克分布:澳大利亞大陸東部和塔斯馬尼亞島生殖孔和腸的出口合二為一的單孔類動物 鴨嘴獸被認為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
  • 即將滅絕的長吻針鼴有見過的麼?
    長吻針鼴(學名:Zaglossus bruijnii):體型幾乎比短吻針鼴大一倍,是最大的單孔目成員,體長約為45-77釐米,體重5-1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喙長而彎,長吻針鼴僅頭部和軀體下部只有毛而無刺,其中下體的毛短而柔軟,顏色較淡。身體其他部分均布滿長短不一、中空的針刺。
  • 澳洲針鼴:適應環境自動調節體溫,一生可吃數噸蟻類
    在澳洲的廣闊土地上,生活著一種最為原始的哺乳動物,外形上看起來像刺蝟,卻和鴨嘴獸屬於近親,它們的名字就叫針鼴。它們也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的吉祥物,寓意為千禧年和大地,澳大利亞5分硬幣的背面就是針鼴。
  • 研究發現鴨嘴獸有5對性染色體
    新華網倫敦10月25日電(記者曹麗君)長著鴨子嘴、骨骼結構卻酷似爬行動物的鴨嘴獸可能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種動物。日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這種哺乳動物更奇特的地方——它的性別是由5對染色體決定的。  包括人在內的大部分哺乳動物的性別都只由X和Y染色體決定的:帶有2個X染色體的便是雌性,帶有1個X和1個Y染色體的便是雄性。
  • 針鼴——多刺的非食蟻動物
    與食蟻動物一樣,針鼴具有一個長長的黏黏的舌頭、強有力的前肢和對社會性昆蟲的良好食慾。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也只有這些了。針鼴甚至也不是有袋動物,而是屬於單孔類動物。之所以這麼命名,是因為像鳥類和爬行動物一樣,它們只有一個孔或者洩殖腔用來進行排洩和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