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來濰坊旅遊過的朋友,畢竟是風箏之都嘛,那麼你們知道濰坊有哪些名小吃?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今天就跟著小編來看一看,學一學吧。
首先第一的就是濰坊的朝天鍋。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以為他是和麻辣香鍋一樣的東西。但其實並不然。朝天鍋是一道傳統的名菜,在清代末年就已經出現了。據說當時是因為在濰縣趕集的人吃不上熱飯,所以人們就在路邊架起了鍋,煮菜熱飯。但是因為條件有限,鍋沒沒有蓋子,所以才被稱為朝天鍋。來到濰坊會發現在路邊也有很多的小吃攤,上面寫著朝天鍋。就跟我們的炸串兒一樣,但是他們是拿在手裡一串一串的吃,而朝天鍋是把我們所想吃的東西都放在一個鍋裡,經過炒菜師傅的烹飪調製,把他們剪碎,然後攪拌均勻。做好後放入薄餅中捲起來。我們也可以適當的配一些小料吃起來相當的美味。如果來濰坊沒有吃過朝天鍋,那麼真的是遺憾。
第二是濰坊的雞鴨和樂。據說是起源於山西和陝西,後來經過北京之後傳到濰坊,經當地人改善所製造出的一道美食。用小麥做成麵條,配上雞肉和鴨肉,以及一些小調料的滷水,取古代「河漏」的諧音為和樂,又因為主要以雞鴨為主,所以取名叫雞鴨和樂。在97年的時候就被評為山東名小吃。它的做法和「餄餎」一樣。把麵粉和澱粉和成的面用特製的工具壓出來,煮熟後撈出,配上原湯、雞鴨肉、等各種小料,就做好啦。並且和樂吃起來非常的有嚼勁兒,再配上特製的湯汁,想想都流口水。
第三槓子頭,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個名稱會想起來什麼?其實它又叫籤子饃,是鍋餅的一種。在濰坊吃燒烤的話,大家可以見到。跟我們的巴掌差不多大,並且外面是一層金黃色的脆皮,咬起來特別的有嚼勁兒,越吃越香。其實跟我們做火燒的方法一樣,只不過就是在和面的時候,一定要和得特別硬,儘量的少加水或者就多加面。首先我們把酵母用溫水稀釋後,靜置兩分鐘。添加進麵粉,用筷子攪拌,等揉成光滑的麵團之後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不用等完全發酵之後便取出來,一邊揉一邊往裡添加幹的麵粉,揉成光滑的麵團之後,把它們切成均勻的麵團,再揉勻之後,擀成薄餅,放進烤箱裡。可以看它的步驟,也是相當的簡單。槓子頭也可以用菜和肉去做成燴火燒,非常的有味道。不知道大家吃過嗎?
第四,大家來到濰坊,一定聽說過濰縣蘿蔔。這裡的蘿蔔之所以特殊,也跟當地的土壤以及水源有特別的關係。就像山東人愛吃大蒜和大蔥一樣,蘿蔔也深受濰坊人的喜愛。可以做菜吃,也可以生吃,但當地人喜歡生吃。濰縣蘿蔔具有清熱解毒,幫助消化等多種功能,並且他相比起普通的蘿蔔來脆、甜、多汁,吃起來就像水果一樣,所以又稱為水果蘿蔔。許多人把濰縣蘿蔔當成饋贈佳品,在濰坊隨處可見禮盒裝的蘿蔔,不知道大家在旅遊的時候有沒有帶點回去呢?
第五,要給大家說的是濰坊的肉火燒,最出名的便是城隍廟肉火燒。外形是圓形的,主要是用爐子烤到外焦裡內,並且裡面不僅可以是肉餡,也可以放入其他的餡。尤其是清早的時候,大家在早餐店裡都愛點幾個肉火燒和一碗粥,仿佛這樣,一天就會圓滿。而濰坊人吃了這麼久的火燒一點都不嫌膩,可見他的魅力所在。其實火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為了解決當地糧食因為天氣導致的收穫不佳,擔任濰縣知縣的鄭板橋,決定開倉放糧。最終解決了大家的生計問題,而火燒也是在此時出現的。再後來,人們又把肉加入到火燒中,所以才形成了肉火燒。
其實除了這些美食外,濰坊還有其他的美食等待大家去發掘。如果大家想吃小吃的話,也可以去當地很受歡迎的美食街,也就是在集購物娛樂於一體的泰華城那裡。你可以在那裡感受到濰坊的風土人情,濰坊之行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希望大家可以來濰坊玩,也可以來濰坊探索更多的美食文化。祝大家天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