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願望,都希望獲得成功。但只有少數的人,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為什麼大家都有願望,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沒有去做一些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變好的事情,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人一旦做好這三件事,離實現自己的願望也就不遠了。
1
不斷反省自己,認清自己,讓自己不斷進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走的越遠,就更越需要常常反省內心。因為很多時候,擋住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缺陷,而是「經驗」。
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會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的人,離成功是遙遠的。
看過《軍師大聯盟》的人,都知道司馬懿的成功最主要是比其他人能忍,殊不知他還有一個非常過人的優點,非常懂得反省自己。
司馬懿是一個走一步,向前看三步,回頭看十步的人。
他在朝堂之上每說完一句話,做完一件事,看看曹操的臉色。
回去還要想了再想,做得對不對,說得對不對。
如果不對,馬上改正,下次絕不再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反觀楊修不同,論才智楊修或許在司馬懿之上,但楊修天性張揚,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幾次惹的曹操惱羞成怒,還不懂反省為人臣子的君臣之道,最後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常自省,就會更確定不足,從而會更高效地把精力用在正確的位置上,最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內省的人,常常會被眼下的小利蒙逼了雙眼。而常自省的人,才會永遠保持著空杯的心態。
常言道:空杯才能在裝滿。求知的道路沒有盡頭,杯子若是滿的,就裝不下任何東西了。
很多時候我們太過相信自己的經驗,最後卻發現被經驗困住,甚至走了彎路,所以,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空杯的心態,不斷更新自己,打破固有思維,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長的過程,最離不開的就是反省自己,在不斷反省中,我們才能認清自己,進而改變自己。
常省內心,方可知不足。
常反省,就能少犯錯;常捫心自問,就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清楚自己每一步該怎麼走,每一件事該如何做。
賢君明主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照得失。
自我反省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它能更好照見自己的錯誤,看清楚自己,然後改正。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有個好習慣,從29歲起,堅持每天記日記,即便在他61歲病逝的前一天,都未曾間斷。
他曾寫到:「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
曾國藩與鄭小珊是同鄉,兩人關係甚好,但因一件小事,發生過口角之爭,後來曾國藩主動認錯,兩人和好如初。
他做夢夢見有人發了一筆橫財,於是十分羨慕,但醒來以後,他察覺自己的好利心嚴重,非常自責,且感到十分羞恥。
在翰林院任職時,看到熟人寫的詩,明知寫得不好卻違心吹捧,事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虛榮,以此進行自我警戒。
通過長達三十餘年的自我反省,自我鞭策,自我完善,最終曾國藩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每日三省吾身」,其實是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嚴格仔細的檢查一下當天的行為。
有哪些是你應該做卻沒有做到的。把這些事情放在明天代辦事項的第一位。有哪些是你不該做但去做了的,那就儘快盡力地消除影響彌補過失。
這種回顧與反省是一種提醒,在你可能會做錯事的時候,提醒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你達到一定的目標,離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又近了一步時,也允許你給自己一點讚揚和鼓勵。
每天快速回顧一下當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其實用不了多少時間。
不管你想在哪些方面得到改善,是時候花心思將自己的得分與失分情況詳細記錄下來了。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讓你的生活始終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一次進步將會催生更多的進步。
反省是幫助我們總結教訓,學會在歧途中止損。
懂得反省的人,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2
堅持下去,不放棄,讓自己更接近成功。
世人皆追求成功,然而,真正能實現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
那麼,為何另外的這一部分人沒取得成功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乏耐心,缺少堅持。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說服自己去一直堅持,這需要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勇氣。這個月的跑步計劃還沒有完成,但是這幾天太累了;心裡好煩,雖然身體不能再喝酒了卻在想下次再說。
當你猶豫,想要放棄,內心開始掙扎的時候,如果安逸的念頭佔了上風,那麼前面的堅持就功虧一簣;如果你堅持下去,去改變自己,你會變得不一樣。
也許當下你感受不到自己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效果和意義。
但是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堅持,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它會讓迷茫的人看見方向,它會讓你成為與眾不同的自己。
《荀子 勸學》中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意思是,只要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那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應該放棄,那麼終會迎來成功的一天。
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堅持,就一定不會。成功不是聰明的結果,而是堅持的力量。
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曾說過一句話: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科比之所以會讓無數球迷為之瘋狂,成為他們眼中無可替代的籃球巨星。
除了他精湛的球技之外,還有他對籃球的熱愛和不懈堅持的意志。
1997年科比剛剛加入湖人隊時只是個NBA新秀。
雖然很有潛力,但在投球命中率上卻並不優秀,更無法和那些久經賽場的老球員相提並論。
當初身為湖人隊老球員的霍裡,布萊恩·肖和米奇為了打磨科比的銳氣,每天訓練結束後,都要拉著科比來一場三分投籃比賽。
科比輸了,輸的很慘。從此以後,科比卻成了每天第一個到達訓練室的人。
在之後的那幾個月裡,雖然科比還是會輸給NBA前輩,但他卻依舊堅持練習。
終於在之後的比賽中,科比先是戰勝了布萊恩·肖,而後又打敗了米奇。最後戰勝了三分王霍裡,贏得了三分比賽的勝利。
此後,他也堅持每天比別人早兩個小時,別人六點訓練,那麼他就四點。
別人四點,那麼自己就凌晨兩點開始訓練。他始終相信,只要自己每天堅持比別人早兩個小時。
人的一生,其實都充滿了各種可能,堅持的過程雖然會苦。
但是在努力堅持的最後,終會到達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人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熬不了一時之苦的人,可能會苦一輩子。
成功永遠屬于堅持到底的人。
貝多芬28歲時,由於疾病,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歌聲他也聽不見了。他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進行著創作。
他的不朽名作9部交響曲的後七部,都是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響曲被認為是永恆的傑作。
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這篇長篇小說從構思到完稿整整花了十三年時間。小說自1967年問世以來,銷量超過3000萬冊,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
3
突破局限,改變自己,不斷超越自己,過上自己歡喜的生活。
大仲馬說:「當你拼命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不管是誰,只有下了這個決心,他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
乒壇巨星鄧亞萍從小就喜歡桌球,但因為個子太矮,雖然球技不錯,但是連省隊也進不去。
但固執的她並不服氣,身高不夠,速度來補,每天腿上綁著沙袋,身上穿著三十斤的負重跑步,冬夏無阻,每天堅持練習十幾個小時,上萬次的擊球,從未中斷過。
時光不負自律人,我們看到了4枚奧運金牌、18個世界冠軍,乒壇排名連續八年第一的鄧亞萍。
人生不止一條路,敢於嘗試,敢於突破自己,才能看見另一種可能,和更美的風景。
沒有誰天生就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總是在不斷地嘗試中,不斷調整自我,選擇好恰當的方向,不遺餘力地努力下去,獲得最終的成功。
30歲那年,村上春樹經營的酒吧搬到了市中心的好地段,生意蒸蒸日上。
一間收入可觀的小酒館,閒時看書聽音樂,生活平靜而舒暢,日子本可以這樣毫無波瀾地過下去。
直到有一天,村上躺在神宮球場的外場席上,喝著啤酒看棒球比賽。
一個念頭在清脆的擊球聲中冒出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呢!」
深夜,村上春樹將廚房收拾乾淨,告別過去小酒館的舒適生活,開始走上孤獨、艱苦卻自由的寫作之路。
從此,在每個妻子睡下的夜晚,村上就在吃飯的桌子上唰唰地寫,直到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小說《且聽風吟》,走上了寫作之路。
正是憑著這種改變自己的勇氣,世界上少了一位平凡的酒館老闆,卻成就了一位幾乎重新定義了日本文學表達方式的作家。
有一種圍城,是讓人心生惰意的「舒適圈」。很多人容易圈在一個早已習慣的小小世界裡,喪失了不斷探索與出發的勇氣。
而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是沿著心之所向不斷出發,不斷改變自己,不斷和嶄新的自己相逢。
看過一個寓言故事。
一隻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因為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它已經沒有什麼食物了。
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溝裡,說:「現在不是還餓不死嗎?你著什麼急?」
終於,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一個大河塘,那裡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遊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
但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裡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懶得動了!」
不久,水溝裡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只有敢於嘗試,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林清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曾問他,長大後想要做什麼。
他當時就說自己想要成為一名作家,父親接著問他,作家是幹什麼的。他告訴自己的父親,作家就是坐下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錢就會寄來。他父親聽完後很不開心,甚至還給了他一巴掌。
那時候的大人,都不信他會成為一名作家,但林清玄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完成自我超越。他保持著這個想法,最終得遍了臺灣的所有重要文學獎,每天都在歡喜中過日子。
不斷超越原來那個自己,讓他過得很開心。這主要是因為,當一個人有了自我超越的心,他就會有新的發現。
在林清玄看來,做一個人就好像一座金字塔一樣,第一層是物質、欲望的;第二層是文化的、文明的;第三層是精神的、靈性的、宗教的。當一個人具備了這三個層次,才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人。
不斷超越自己,朝著更高層次看齊,到達那個境界,才會收穫自己想要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