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姬發、管叔鮮,為何姬昌兒子們的姓名看似都不是一個姓?

2021-01-08 不惹塵埃

小說《封神演義》中,說周文王有百子,傳說周文王有很多的兒子,在路邊撿到雷震子的時候,他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了,加上雷震子,正好一百個,正如雷震子所說:「吾乃西伯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事實上,周文王姬昌有很多的兒子不假,但要說有一百個,那就是誇張的說法了。

真實的歷史上,周文王與正妃太姒生子十人,分別是:伯邑考、武王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你看到這十個人的名字,你會發現這好像不大對吧,為什麼文王姬昌兒子們名字裡的姓氏都不一樣呢?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名,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後代。后稷承繼姬姓,他的後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個姓,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

周文王姓「姬」,周文王的兒子當然也都姓「姬」。長子伯邑考,姓姬,名考,也叫姬考,「伯」是伯(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的排序,「伯」 或 「孟」為最長,「季」為最幼,伯邑考被封了個官就是「邑」,最後的「考」才是他的「名」,所以他叫伯邑考。

管叔鮮,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他是周朝諸侯國管國國君。因受封管國,又排行老三,故稱管叔鮮。

周公旦,姓姬,名旦,氏號為周,爵位為公,故稱周公旦,因排行第四,按照伯(孟)、仲、叔、季的排序,周公旦也稱「叔旦」。

文王的其他幾位兒子姓名也以此類推,他們的姓名中看似不姓姬,其實卻都是姓「姬」。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那是因為我們以現代人對姓名的理解和古代人不一樣。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相關焦點

  • 姬昌有18個兒子,為何除姬發外,其餘17個都不姓姬?跟誰姓?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姬昌有兩個挺出名的兒子,一個叫伯邑考,一個叫姬發。可是周文王姬昌並不僅僅只有這兩個兒子,他這一輩子一共有18個兒子,以上這兩位只是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罷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兒子們除了姬發姓姬,其他兒子的名字卻不以姬為姓,這是為什麼?
  • 姬發是嫡次子,姬昌為何傳位於他,學者:或發生了唐版玄武門之變
    說到底,不管其他嫡子、庶子賢不賢或長不長,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除非嫡長子自己死活都不想繼承。既然如此,為何周文王不是傳位伯邑考,而是傳位嫡次子姬發呢?《史記》中沒有記載,但三國時期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卻提到了一個傳說,經《封神演義》流傳而廣為人知:紂王囚禁周文王於羑裡之時,伯邑考還在商朝做人質,擔任為商紂王駕車之職,紂王為何試探周文王,就把伯邑考給烹殺了,做成肉羹賜給周文王,並說:「聖人應當不會吃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後還是吃下肉羹。商紂王評價說:「誰說西伯侯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 伯邑考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嗎?他是怎麼死的
    那麼歷史上的伯邑考是怎樣的一個人物?他又是怎麼死的? 歷史記載,姬昌和太姒共生下了十個兒子,分別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
  • 《封神三部曲》李雪健飾姬昌 傳說中的文王百子是真的嗎?
    姜子牙成仙返回人間,助文王姬昌伐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姬伯燕山收雷震、文王百子的成語也是出自文王姬昌,那麼歷史上的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嗎?姬昌知道此去兇多吉少,但君命難違,於是就將大小事務悉數交於大兒子伯邑考。在前往朝歌的路上,突然大雨滂沱,「霹靂交加」,姬昌感嘆,這是將星下世。果然,眾人在古墓旁尋得一個嬰孩,「面如桃蕊,眼有光華」。文王大喜:「我該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當此之數,該得此兒,正成百子之兆,真美事也。」於是,姬昌把這個孩子認作義子,也就是日後鼎鼎有名的雷震子。
  • 《封神演義》姬昌兩顧蟠溪請姜子牙為相,姜子牙讓姬昌為自己拉車
    姜子牙到了西岐後被伯邑考安置在了蟠溪隱居,後來伯邑考去了朝歌再也沒有回來,姬昌回到西岐之後也沒有人告訴他姜子牙就在蟠溪,姜子牙等了很久姬昌都沒有去找他,本來相去找姬昌的他卻發現自己根本走不出蟠溪,這也就意味著時機未到,姜子牙需要耐心的等待,所以姜子牙就在蟠溪的上遊日日垂釣,等待著大魚的到來。
  • 封神榜中伯邑考的肉為什麼會變成兔子而不是其他動物?
    封神演義封神演義原著中,這一章節是第二十二回,章節名字叫「西伯侯文王吐子」,這是封神演義的作者玩的一個文字遊戲,「兔子」不是兔子,而是「吐子」!突然就很討厭起來作者來,這麼悲傷的一個情節,用這麼滑稽的文字遊戲!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讓姬昌拉車卜算大周國運,歷史上真有此事?
    在近期熱播的新《封神演義》中,伯邑考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終於讓姬昌最終能返回西岐,得以自由。但當時姬昌只認伯邑考為繼承人,因此他對於二兒子姬發的歸來並不認同,甚至還對姬發冷言冷語,但由於他的喪子之痛,再加上紂王的殘暴不仁,最終姬昌下定決心,出兵徵討紂王。
  • 她到底有多妖嬈,都說她是妖狐轉世,商朝滅亡真是她造成的嗎?
    歷史上妲己家族是蛇圖騰,臉黑,昆吾後代,有蘇氏己姓,蘇是草,己(己巳相通)是蛇,意為打草驚蛇。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許多殷商時期的遺物,其中的玉器,銅器等各種器具,尤其是龜甲與獸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與「卜辭」,使得我們對周代以前歷史狀況的認識,遠較孔子、司馬遷當時所能接觸的資料為多,才對妲己和帝辛的真實面貌,有了接近事實的評估。
  •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事跡簡介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事跡簡介時間:2020-08-11 14:2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 周公旦姬旦的生平事跡簡介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
  • 「名人歷史百科」至德施仁──周文王姬昌
    先秦時期貴族有姓有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周文王雖姬姓,卻不叫姬昌。「姬昌」一說在東漢時期成型,後世延續了這種說法,遂稱文王為姬昌。【歷史功過】周文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名君聖人,被後世歷代所稱頌敬仰,《詩經·大雅》中有頌詩。 傳《周易》為其所演。【名言名文】罪人不孥,有亡荒閱。——《尚書·大傳》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
  • 姜子牙:我釣的不是魚,是寂寞
    雖然他幹的都是普羅大眾的辛苦營生,他自己往人堆兒裡一站,絲毫沒有特殊的地方,但是他人窮志不窮,非常熱愛學習,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軍事謀略,乃至於治國安邦之道,他都學了不少,期望有一天可以為國家效力,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天不遂人願,努力就會成功這種事並不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時間的車輪匆匆過去,姜子牙已經七十二歲了,還是除了熱愛學習,啥也不是,只好閒居在家。
  • 《封神演義》四大諸侯,結果有兩個被紂王虐殺,還有一個助紂為孽
    如西岐國,姬昌之父季歷勵精圖治,對周國周邊的戎狄部落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而當時殷商最大的敵人在東方,就是當時的東夷,所以當時的東淮國又是商紂天下八百鎮諸侯之首,姜桓楚的能力和責任可想而知了;而且當時商紂王的原配夫人姜王后的父親就是東伯侯姜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