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祥(旅德專欄作家)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期間,其個人中文微博上留下了數萬個問題,粗略看了一下,網民最感興趣的事情,一是《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何時上映,二是該劇裡的卷福和華生最終好上沒有,三是在埃爾頓·約翰和男友結婚、跳水神童戴利宣布出櫃、貝克漢姆也被傳出和美國影星湯姆·克魯斯有斷臂情後,英國到底還有沒有直男。
遺憾的是,由於卡梅倫日理萬機,所以很多中國腐男腐女感興趣的問題,估計卡梅倫都沒有看到。但這足以證明,不管是在今天的歐洲,還是中國,同性戀已不再是什麼上不了臺面的禁忌話題。
相比之下,生活在俄羅斯的「同志」,境遇要艱難一些。今年6月,俄羅斯議會批准了禁止宣傳同性戀的法案。儘管反對的人搬出偉大的柴可夫斯基來和普京論道,稱不管是歷史,還是個人日記,都能證明「柴可夫是基」,但普京強調,柴可夫斯基的偉大,只和他的音樂成就有關,而與是不是基無關。
普京的硬漢形象天下皆知,從潛水,到駕駛F1賽車,再到駕駛戰鬥機,007能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到,而且普京還曾是名水平相當不錯的專業柔道選手。但歐洲人才不管這些,所以法案甫一通過,立即在歐洲遭到強烈抵制。德國總統高克也正式確認,他不會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
若是你因為大多數歐洲國家對待同性戀的寬容態度,而以為歐洲是塊很隨便的土地,顯而易見是不對的。以德國為例,人們在餐館進餐時不僅不能大聲交談,甚至連咀嚼發生聲音,都有可能遭到他人的白眼。若是你像Lee Ten Years那樣無照駕駛,或者不管不顧,從一條小路直接拐入一條有先行權的大路,即便沒被警察逮到,被唾棄是最起碼的。
但除了公共準則,個人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基本沒人管你。從西班牙,到法國,再到德國,天體海灘或草地數不勝數,慕尼黑那個聞名天下的「英國花園」,即使十一月已經寒風凜冽,還是有大片的男男女女,一絲不掛在那裡曬太陽。八年前我第一次在德國遊泳,就碰上了該遊泳池每月一次的天體專場,當我穿著泳褲走進遊泳館,看見男女老少在一個池子裡白花花撲騰,頓時有一種回到原始社會的恍惚。然而就在我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舌頭收了回來,遊泳池的管理員突然走過來對我說:「先生,今天是天體專場,您可以去更衣室脫掉泳褲再回來,或者選擇離開。」
普京作為硬漢,雖然接受不了「柴可夫是基」,但他最終還是明白,索契冬奧會不是俄羅斯全運會,所以他向國際奧委會保證,無論運動員的性取向如何,屆時都會在索契得到一樣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