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國際飯店,新京報社舉辦社慶活動。會上,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與嘉賓共同啟動2020年「石榴計劃」。
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在演講。
昨晚,在新京報社社慶活動現場,嘉賓合影留念。
新京報社舉行創刊16周年社慶活動,社長宋甘澍發布以「一路同行」為主題的2020年「石榴計劃」
11月11日,新京報社將迎來創刊16周年。在昨晚舉辦的社慶活動上,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正式發布以「一路同行」為主題的「石榴計劃」。
目前,新京報新上線一年的APP官方下載量超過4000萬人次;報社官方微博粉絲達3780萬人,列全國都市報第一名。
回顧2019
媒體融合全到位,實現「一託二」
2019年,新京報社實現了「一託二」的媒體融合。北京晨報在元旦順利停刊,千龍網8月1日全新上線,與新京報社實現「四個一體化」:採編一體化、經營一體化、技術保障一體化、行政系統一體化,新京報控股千龍網65%。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磊在致辭中指出,過去一年來,新京報媒體整合順利完成,現代傳媒雛形逐漸清晰,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戰略成效顯著,媒體的導向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希望新京報社繼續在媒體轉型與融合化發展方面保持領先優勢。
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表示,2019年是新京報轉型與融合的一年。目前,新京報社實現了「穩中求變、變中求進」的目標,報社的經營收入「穩中有升」,特別是新媒體板塊、政務板塊和智庫板塊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宋甘澍介紹,在渠道建設方面,新京報「脫報向網」,堅持移動優先戰略,全網絡搭建傳播體系。目前,報社已初步完成從一張報紙到一個全媒體的轉變;報社「報、網、端、微、抖音、快手」等全渠道網絡覆蓋人數超1.1億人次,報紙內容每天全網絡平臺的閱讀量超3億人次。
「新京報APP」於2018年10月31日正式上線。經過一年多的運維,官方下載量超過4000萬人次。新京報引導、「強制」全員從以報紙為中心,轉向以APP、以全網絡、平臺渠道為中心。
目前,新京報社微博傳播矩陣超過30個帳號。截至10月31日,報社官方微博粉絲達3780萬人,列全國都市報第一名;在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傳統媒體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報社微信傳播矩陣規模也超過30個公眾號,覆蓋粉絲人群超1000萬人次。其中,超過百萬的公眾號包括新京報官方微信、政事兒、新京報書評周刊。
今年,新京報也專門加大在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上的渠道建設,其中,粉絲超百萬的抖音號有「新京報」(138萬)、「新京報HI財經」(175萬);我們視頻的快手號粉絲已超過200萬。此外,新京報積極入駐各流量平臺的媒體號,如企鵝號、頭條號、百家號、一點資訊號等。同時,結合版權合作模式,讓報社生產的內容在全網絡主要的門戶網站、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即時的分發與傳播。
新京報正大力推動視頻表達的全部門、全領域覆蓋。目前,視頻表達的匹配度,已超過了報社內容產品的三分之一。
展望2020
16條「石榴計劃」涵蓋政務、財經、視頻等內容
關於新京報社未來發展,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磊在致辭中表示,希望新京報社繼續保持銳意進取、奮力爭先的良好精神狀態,全面推進市屬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繼續在媒體轉型與融合方面,保持在全市乃至全國的領先位置;主動融入5G生態,迭代新思維,擁抱新技術,拓展新模式,繼續做媒體改革的探索者、先行者,幫助、帶動報社實現從「紙媒」到「智媒」的飛躍。
創刊16周年活動上,新京報社還正式發布了2020年「石榴計劃」,包含16條內容。
根據該計劃,新京報將建立5G智能新聞實驗室,實施「雙視頻」發展項目,開設政務「新京號」,啟動獨立財經平臺孵化項目。新京報還將啟動特稿影視版權開發和青年戲劇人孵化,構建涵蓋專業人才近萬名的拍者系統。
此外,在音頻項目、財經平臺孵化、生活美學項目、公益、智庫、商務服務等領域,新京報將迎來一系列新動作。
●5G智能新聞實驗室項目
嘗試用5G、AI智能和新技術,服務、賦能新聞的生產、加工與傳播。
●「雙視頻」發展項目
讓「我們」視頻聚焦「硬新聞」,「動新聞」聚集泛資訊內容,讓新聞更易抵達現場或用戶,更具溫度、厚度。
●「百靈鳥」音頻項目
優化聽新聞場景,讓新聞內容播出來、玩起來,讓音頻新聞成為一種個性生活方式。
●政務「新京號」項目
連結天下,讓新聞離政府更近,更方便迅捷、全景地觀察政情世事。
●獨立財經平臺孵化項目
經濟報導部是報社傳統部門裡人丁最興旺的。報社的「財經夢」,已經悄然起步。
●腔調——方言朗讀項目
尋找方言特色城市,探索區域之美、方言之趣、鄉愁之「愁」。
●美好生活示範聯盟項目
以居住品質為核心,探尋社區、居所之美,提升人居品位,發現美好家居,追求美好生活。
●京蜜·北京生活美學項目
深耕北京、發現北京、展示流派,新生活、小時尚、重體驗的京城生活資訊。
●特稿影視版權開發項目
給新京報特別報導、深度報導故事賦能,以發掘「中國好故事」為宗旨,嘗試開發「有格調有市場」的現實主義題材影視項目。
●青年戲劇人孵化項目
與政府、劇院與製作公司聯動,搭建一個青年戲劇人成長平臺,以孵化優質原創作品為核心,提供研發、製作、宣傳、演出等完整、閉合的產業鏈服務。
●拍者行動計劃
搭建圖片、視頻交易平臺,讓新京報、千龍圖庫現有百萬級圖像「活」起來;構建拍者系統,涵蓋專業人才近萬名;創辦網絡拍者學院。
●全媒體精英訓練營項目
聯合國內高校新聞學院、高科技企業,建設新聞教學基地、實習基地、試驗基地,在開放環境中,與業界產、學、研巨頭共成長。
●「舞動京城」項目
服務社區居民,線上線下聯動,為發現舞者之歡快、廣場舞之樂趣,提供一個展示、比試的路徑。
●振翅公益計劃
聚焦扶貧、教育、養老等領域,發揮主流媒體社會價值,對接需要幫助的人和組織,聚社會之力,解個體之困。
●新京·千龍智庫聯動計劃
整合新京智庫和千龍智庫,構建輿情分析、城市治理、環境保護、金融安全等垂直領域評價體系,形成全天候監控、全鏈條分析、全媒體製作、全網絡傳播,製作、發布夜經濟指數和營商環境指數等產品。
●商務服務UP計劃
全方位深度統籌報社的報導、渠道與智庫資源,全面變革商務合作與服務思維,全面拓展影響力與流量變現路徑,全面挖掘自理經營與代理經營的潛力,為合作夥伴提供全天候、訂製化、高品質服務,與合作夥伴同發展、共成長。
一點資訊總裁陳彤
相信「石榴計劃」會受到讀者熱烈歡迎
新京報創刊16周年之際發布的「石榴計劃」,可以說是琳琅滿目,很有意思。我專門用手機拍下了這16個令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名稱,準備認真學習和分析一下。
個人最感興趣的是「百靈鳥」音頻項目,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大家接觸新聞的主要途徑,以前大家比較注重在手機上看視頻,音頻新聞的優勢在於讀者可以邊幹自己的事兒邊聽新聞,還不用看屏幕傷眼睛。在音頻新聞領域,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相信「石榴計劃」會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也祝福新一歲的新京報越辦越好。
騰訊新聞副總編輯楊瑞春
《新京報》已經更新了自己的引擎
《新京報》視野非常開闊,看到了很多類似戲劇人孵化之類的亮點,讓我覺得,《新京報》的關注點很廣。另外,《新京報》是與時俱進的,已經將新媒體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將著力點放在視頻、音頻項目中,面對這樣的趨勢,《新京報》都是站在潮流潮頭上去完善自己的產品體系。
某種程度上來說,《新京報》已經更新了自己的引擎。包括《新京報》和騰訊新聞在內,大家同樣在一個媒體變革的大潮之中,其實大家思考的很多問題是相近的,會感覺到有惺惺相惜的感覺。所以我很希望《新京報》能夠在創新性的項目上取得非常好的進展,這對於整個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融媒體發展,都能夠提供非常好的案例。
科大訊飛副總裁劉松林
方言閱讀項目體現了社會責任感
「石榴計劃」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5G、人工智慧與新媒體的融合項目,這說明《新京報》緊密跟隨新科技,善於利用科技打造用戶需要的內容。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是「腔調——方言朗讀項目」。地球上幾乎每一周都有一種方言消失,中國又是方言眾多的國家,我覺得《新京報》推出方言閱讀項目,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在社會公益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是媒體社會責任感的表現。